第1頁

投票推薦 加入書籤 小說報錯

  [名人傳記] 《袁崇煥傳》作者:閻崇年【完結】

  【內容簡介】

  《袁崇煥傳》講述明朝在遼東的邊事上,錯殺了兩個人,一個是努爾哈赤的父親塔克世,從而使努爾哈赤含恨起兵,成為焚毀朱明王朝大廈的縱火者;另一個是袁崇煥,使得明王朝再無人能抵禦八旗鐵蹄,再無人能成為明王朝大廈的救火者。清史名家閻崇年先生積40年之功力,償20年之夙願,厚積薄發,撰成此書。全面記述了明朝愛國將領袁崇煥的一生事跡、詩文著述、後世影響以及寶貴的精神遺產。重點是寫袁崇煥登上歷史舞台的最後十年,寫他如何取得寧遠和寧錦大戰的勝利,從而成為努爾哈赤和皇太極難以逾越的屏障,又寫他敢於任事、不畏艱險的性格,最終功高遭忌,含冤屈死。《袁崇煥傳》是閻崇年先生繼《正說清朝十二帝》後推出的又一力作。其最大特點是材料翔實、表述生動、圖文並茂、深入淺出,使讀者在愉快的閱讀中又能引發思考。

  第一部分序

  自序

  明朝為遼東邊事,錯殺了兩個人:一個是努爾哈赤的父親塔克世,另一個是薊遼督師袁崇煥。萬曆朝誤殺了塔克世,崇禎朝錯殺了袁崇煥,從而引發出一連串的歷史事變:前者,努爾哈赤含恨起兵,成為明亡清興的歷史關節點;後者,朱由檢自毀長城,加速了明朝的滅亡——「自崇煥死,邊事益無人,明亡征決矣」。通俗地說,萬曆帝誤殺了塔克世,大明皇朝自己製造了焚燒朱家皇朝大廈的縱火者;崇禎帝錯殺了袁崇煥,大明皇朝又自己殺死了保護朱家皇朝大廈的救火者。

  歷史邏輯,值得深思:前因後果,因緣相報——袁崇煥是努爾哈赤的克星,皇太極又是袁崇煥的克星。   本書主要是寫袁崇煥的一生,寫他如何打敗天命汗努爾哈赤和天聰汗皇太極;又寫崇禎帝中反間計、殺袁崇煥而使皇太極成為袁崇煥的克星。本書重點寫明兵部尚書、薊遼督師袁崇煥登上歷史舞台的最後十年——袁崇煥為遼事而投筆從戎,為遼事而施展才華,也為遼事而建樹功勳;因遼事而召喚仇神,因遼事而慘遭冤殺,也因遼事而名垂千古。

  袁崇煥留下滴滴血、聲聲淚、字字金、句句玉的至理名言:

  勇猛圖敵,敵必仇;奮迅立功,眾必忌。任勞則必招怨,蒙罪始可有功。怨不深,則勞不著;罪不大,則功不成。謗書盈篋,毀言日至,從古已然。

  撰寫袁崇煥的生平傳記,使我想起《石灰吟》詩云:

  千錘萬擊出深山,烈火焚燒若等閒。

  粉骨碎身全不惜,要留清白在人間。

  《石灰吟》形象地概括了英雄豪傑人物生命歷程的四種精神境界,也形象地概括了袁崇煥生命歷程的四種精神境界。

  袁崇煥平生第一大歷史功績,就是奪取寧遠大捷。袁崇煥獲取寧遠大捷的原因,用他的話來說就是「憑堅城以用大炮」。這個歷史經驗概括得很確切,也很精闢。我認為,袁崇煥獲得寧遠大捷,自然有其政治的、軍事的、策略的、思想的、經濟的、地理的、民族的、文化的、指揮的、武器的原因;然而,袁崇煥取得寧遠大捷的主要經驗,可以概括為兩句話、八個字,這就是:「指揮正確」與「武器先進」。

  袁崇煥奪取寧遠大捷之後,又先後奪取寧錦大捷和京師大捷。寧遠、寧錦、京師三次大捷,奠定了袁崇煥的歷史地位。袁崇煥感人之處,既是他的豐功偉績,更是他的品格精神。

  袁崇煥的性格,凸顯一個「敢」字——敢走險路,敢擔責任,敢犯上司,敢違聖顏。他為堅持真理而不怕披荊斬棘,不怕承擔責任,不怕得罪上司,甚至於不怕違逆天顏。袁崇煥的這種性格,既成就了他的豐功偉業,也造成了他的人生悲劇。

  袁崇煥的精神,主要是愛國、勇敢、求新、清廉。《宋史·岳飛傳》記載:「或問天下何時太平,飛曰:『文臣不愛錢,武臣不惜死,天下太平矣!』」袁崇煥的確做到了——當文官不愛錢,做武官既不愛錢又不惜死。他能夠愛國親民,任勞任怨,知難而上,敢於創新。他居官十年,熱血沸騰,儉樸清廉,兢兢業業,勤勤懇懇,坦坦蕩蕩,熠熠煌煌,其「父母不得以為子,妻孥不得以為夫,手足不得以為兄弟,交遊不得以為朋友」。

  袁崇煥留給後人的座右銘是:

  杖策只因圖雪恥,橫戈原不為封侯。

  袁崇煥的德言與功業、勤政與清廉、無私與無畏、冤死與風骨,動天地、泣鬼神、撼人心、貫古今。袁崇煥之死,不僅是袁督師個人的悲劇,也不僅是大明皇朝的悲劇,而且是中華文明的一幕悲劇。袁崇煥以隕星的悲鳴與光亮,劃破君主專制沉寂與黑暗的天庭,換來千萬人的智慧與覺醒。

  早在1984年,我就打算寫一本《袁崇煥傳》。出版社為此發布了新書預告。時間已經過去20年,這個文債始終沒有償還,心中甚為愧疚。現在承蒙中華書局出版這本《袁崇煥傳》,以了結我多年的心愿。

  閻崇年草識

  2005年4月24日

  第一部分讀書科考(1)

  當時形勢:明廷皇位更迭,宦官專政,朝政混亂,軍備廢弛;滿洲崛起,八旗建制,拓土開疆,逐漸與明朝分庭抗禮。

  大事件:薩爾滸之戰。

章節目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