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9頁

投票推薦 加入書籤 小說報錯

  方丈清明:

  「你出家是為了她——這是最溫柔但最狠辣的報復。」

  「大師,我不是這樣想的……」

  「你只是這樣作了。」

  「我真的一點也不恨。」

  「你心中仍是愛她——你愛她之深連自己也受驚了吧?」方丈微笑:「施主,你回到紅塵中找她去,把荷包也帶上。即使你捐出所有,但這信物是最初的愛最後的思念,以及你一路以來上進練功的扳指,均是無價寶,來不及賣,也捨不得丟,你帶上吧。」

  方丈緩緩轉身,把來客送出去:

  「像向門踢了一腳,求門寬恕那樣,當一個坦然的凡俗人吧。」

  將軍站在門外,細細思量。無言。

  今天第四天。

  夕陽把寺院照得紅彤彤紅艷艷,就像他手中,那唯一的荷包……

  冥曲

  <原載香港一周刊 2006 年 11 月 16 日>

  玉芙對玉蓉道:

  「這事由我作主。」

  玉蓉不依:

  「我們還是抽個簽,一切交由天定吧。」

  「天意弄人。」玉芙強調:「讓我安排一趟——我是姊姊,你聽我的。」

  「你不過長我一個時辰,」玉蓉泫然:「我不會眼睜睜的由你犧牲。」

  「我意已決,咱倆明日分道,走自己的路。妹妹,保重!」

  實在不知有此一日。

  揚州李家雙生兒,玉芙比玉蓉早出生一個時辰。父親經營綢緞生意,為調養女兒氣質,把二人送往城中一著名的老琴師學藝。

  琴師對二人的評價是:

  「說是雙生兒,長得一般標緻,可個性和天資各異。姊姊文靜,妹妹聰穎。」

  語帶含蓄,可玉芙較笨拙,須以勤補拙。玉蓉悟性高,對「宮、商、角、征、羽」五音尤其敏感,琴弦在她手中,撫弄渾若合一。

  玉蓉技藝過人,作為姊姊,亦甚為欣喜:

  「妹妹他日必有出頭之日,以琴藝傳世留名。」

  ——天意弄人,無從逃躲。

  一場火劫,不但店中物資付諸一炬,雙親亦葬身火海。

  姊妹逃過大限,由家丁接返時,只見餘燼未熄,一片狼藉。

  「爹!娘!女兒來晚了… …」對著父母燒焦的屍體痛哭。

  轉眼之間失去所有。縱使長得好,氣質優——但心比天高,命如紙薄。

  這是清嘉慶年間,一對相依為命的姊妹。在封建社會,弱質女流無從託庇,前路茫茫。家道已崩,那些無情的親友總不願把虧本貨往家中放。十四五歲的女孩,為了殮葬費用,和日後存活,只有兩條路:一是投身娼門,一是賣為婢僕。前者可得一筆錢應急,縱賣藝不賣身,但也色笑迎人工夫。本來順理成章,是琴藝高超娛賓有道較為吃香。但玉芙不是這樣想:

  「一入娼門,聲價大跌,可能永不翻身。」

  玉蓉的才華不應埋沒,淪為侍奉娛樂工具,所以姊姊寧願自己在青樓度日,妹妹即使為奴為婢,但刻苦忍候,將來或可改寫自己命運:

  「你一定要珍惜技藝,潛心向上,不要辜負上天所賦異稟àà」

  相依相守,情深義重的一雙姊妹,心事重重地在岔路揮手揚巾。

  玉蓉咬牙道:

  「我要當自己的主宰,然後拯救姊姊出火坑!」

  她在一姓郭的地方官家為奴婢。這郭老爺亦旗籍,家有一個女兒佳欣,十三歲。官家小姐當然嬌生慣養,與玉蓉年紀相若,十分投契。不過一個是主,一個為奴——玉蓉欷歔,如果不是遭逢不幸,一樣是「小姐」身份,天天操琴,沉醉絲竹。命好的話,還可得遇愛惜自己的男人,白頭到老。這才是美滿人生。

  「唉,不知何時才得見天日。」

  由於玉蓉靈巧,幹活勤快,所以郭家對身世驟變的她亦算善待。

  一日,玉蓉在後院打掃,忽爾傳來一陣琴音。

  開指一段從容自由,這個引子本十分平穩。琴韻一轉,正聲夾著亂聲,頗為堅決激越。主調以後,又有一種怨恨、悽愴、騷動、不安……急促低音撲進,發展咄咄逼人。燦爛豁命之餘,又帶入緬懷沉思。末了以痛快哀鳴作結。

  玉蓉聽得驚心動魄:

  「這闋起伏變化但意猶未盡的金曲,從未得聞,既有怨怒,又含悲憫,更蘊深沉壯闊的氣概,不知是什麼樂曲?」

  還有,不知是何人彈奏?

  原來有客人。

  她自窗外窺探,他是一位年約二十的公子。

  章令軒隨戶部當官的父親來拜候郭家老爺。他們至揚州公幹,順道探親:

  「犬兒不肖,只愛附庸風雅。」

  又薄責:

  「我著他勤讀詩書了解民情上意,他日科舉考試,若得高中,便可謀一官半職,為朝廷效力了,但他——」

  這是位無心仕途,但精於音律的高手。儀容清秀的他還一笑:

  「因在古時,揚州下轄之區便喚廣陵,才特地為世伯彈奏此曲,獻醜了。」

  玉蓉隔窗細看他一張琴,琴囊和絲弦都是上品,薄片白玉鑲嵌在琴面作為琴徽,古樸而名貴,可見主人鍾愛。

  晚上,她奉茶到西廂時,鼓起勇氣向客人相詢:

  「章公子,請恕奴婢斗膽,敢問今日彈奏的,是什麼珍奇樂曲?」

  章公子雙目一亮,想不到區區一個奴婢,竟有此一問。

  「是《廣陵散》。」

  「啊!」她驚喜莫名:「就是那失傳已久的絕譜!」

  「對呀。」他如獲知音。眼前這位年輕漂亮又氣質不凡的女子,橫看豎看也不應充當下人。她眼中有仰慕,他忍不住滔滔而言:「當年魏晉名士,『竹林七賢』之一的嵇康,善詩琴,工書畫,尤精於《廣陵散》。但他為人耿介不羈,鋒芒畢露,遭小人讒陷,被魏王司馬昭以陰謀叛亂罪名斬殺。臨刑當日,他要求再彈此曲,慷慨抒情。一曲既終,仰天長嘯:《廣陵散》於今絕矣!」

  「但何以公子有此琴譜?」

  「其實這也非原譜,」他道:「雖然當年傳誦一時,但文獻中只見敘述,未有樂譜,遑論詳盡記載。我今日所奏,只是耳聞口傳心授的民間版本。即使記在前朝《神奇秘譜》中,亦非完善,中殘缺,只得六七成。」

  「難怪聽來總有不足。」她嘆一口氣。

  那麼明朝以前,根本就無人得悉了?如此金曲,難道就湮沒在漫漫歲月中?

  「公子可否告知《廣陵散》故事淵源?——」

  「我回京請教老師,日後再告知真情。」

  ——回京?日後?

  玉蓉卑微苦笑。

  他一回京,自此便天各一方了。來者是偶遇的高門貴客,又怎會記得她的好奇追問和一片痴心?

  玉蓉為貴客奉茶、暖被、黯燭後,便回到下人的世界。

  那叫她魂牽夢縈的人和琴,琴譜和故事,或許此生都是謎團。

  她不知道戶部高官來揚州公幹一趟,就改變了她神秘的一生。

  翌日,郭老爺夫人,竟向她提出一個震驚之極的要求……

  在戶部章氏父子告辭後,郭家老爺夫人實在已有兩日夜,難以成眠。

  選秀女,是宮中嚴密定製,每三年舉行一次,由戶部主辦,通報八旗各都統衙門、直隸各省駐防八旗及外任旗員……滿、蒙、漢八旗官員的女兒,年十三歲,必須造冊送選。

  這回戶部至江浙公幹,便是為此。

  郭夫人嘆氣:

  「唉,佳欣十三歲,已適齡送選,真捨不得。不如稱病……」

  郭老爺是官場中人,當然明白:

  「今年『及歲』不送選,三年後十六,下屆仍得送選,必須參加閱眩,逃也逃不過。挨到十七『逾歲』還未經選秀的,不但女兒終身不能自行婚嫁,我等亦違反制度,犯欺君之罪。」

  「可佳欣一旦被選中,同父母家人即割斷關係,永久分離,音訊不通。而且老爺,好不容易誕下掌上明珠,你忍心看她痛苦麼?」郭夫人哭過,雙目通紅:「昨日佳欣聞訊病倒……」

  「夫人別太悲觀,女兒未必當意。一選不中,定期複選,亦可不留——」

  「不!」夫人有點躁怒:「根據前兩屆的紀錄,留的多,撂牌子的少,而且京城中沒中意的,嘉慶皇帝才遣戶部官員到江南督促——老爺早已知曉,何必自欺欺人?」

  他在位,怎敢知法犯法?據《大清會典》,選秀自順治皇帝始——但在前朝明史亦有記載,可見帝命難違。即使殘障重病,不堪備選,亦須層層具結證實呈報。

  已過三更,容顏憔悴頭髮散亂的小女兒佳欣,直奔父母跪倒:

  「爹、娘,女情願病死在兩位跟前,也不肯進宮。女兒不去!嗚嗚嗚……」

章節目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