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8頁

投票推薦 加入書籤 小說報錯

  “你以功臣自居?”

  “冤枉!”

  “你膽敢倚老賣老?”

  “冤枉!”

  “哪個知道你的冤枉?這就免不了挨打。”

  “這麼說,伍子胥該打?哈哈,該,哈哈哈哈,活該一受!”

  說畢了笑話,孫武沉吟片刻,正色道:“只怕這棍棒還是輕的呢!君王的斧子早已磨得飛快!”

  伍子胥竟然忍著劇痛翻身坐了起來:“長卿,你說說看,吳越夫椒之戰,將勾踐圍困在會稽山彈丸之地,剿滅越國只須彈指一揮,大王卻聽信伯嚭讒言,議和了,這怎麼說?”

  “亡國之和。”

  “如今,越王勾踐被放虎歸山,日漸成為吳國大患,來日滅吳,必是勾踐,可君王好大喜功,偏偏又要空國北上,征伐齊國,這又怎麼說?”

  “亡國之戰。”

  伍子胥棒瘡發作,躺下,長嘆:“好了,明日五更大王召見你的時候,你便是這番話,我看你就不只是受棍棒之苦了,只怕九族都難逃身首異處之災——伍子胥這回可救不了你嘍。”

  沉默。沉重。

  伍子胥兩眼閉了半晌,道:“實不相瞞,伍子胥早已看見了自己的歸宿。我已於日前把幼子送到齊國,請鮑氏撫養,改姓王孫氏了。”

  孫武大驚:“有這等事?吳王伐齊,你敢托子於齊!”

  伍子胥淚眼朦朧:“無奈,無奈啊,我伍子胥做此虧心之事!”

  孫武拜道:“你還記得十年前你為孫武弔喪吧?我欠了你的人情呢,如今看來,孫武需要活祭子胥兄了,請受我一拜。”

  “且慢。”

  “你還有何話說?”

  “明日五更,君王召見你我,你我剛好同路,能與孫將軍一同赴死,倒也是一件幸事。”

  伍子胥笑起來。孫武也笑了。

  笑得苦不堪言。

  孫武道:“想我孫武,早已不願意再涉足戰事,唯一的願望便是歸隱山林,天馬行空,不受任何一國君王的羈絆,可就是辦不到。”

  伍子胥:“你不願受君王羈絆,君王卻要羈絆你!一切都在淵藪之中。好了,回去準備準備吧。”

  “準備什麼?”

  “一斛上路的烈酒!”

  ……孫武回府,心情更加煩悶了。

  他最惦記的,乃是全家人的安危,深怕他一人受難,殃及老小,可又沒有解脫的辦法。

  漪羅和帛女帶著三個兒子來了。

  孫馳,孫星,孫明,都穿上了兵甲。孫武見了一愣:“這是幹什麼?”

  孫馳:“吳國正在用人,請父親恕兒子不孝,就此辭行。”

  孫武:“從軍?你們三個?”

  孫馳:“投在華登將軍麾下了,多虧華登將軍另眼相待,命小弟孫明在將軍帳下聽用,我與孫星編入行伍,請父親放心。”

  帛女插話:“去吧,說到底也是將門之後。”

  孫武不耐煩聽這話。

  “什麼將門之後將門之後,什麼將門之後?”

  孫馳:“父親,我們兄弟三人會互相照應的。”

  孫武一時不知應該對三個從軍辭家的兒子說什麼?他知道士卒是怎麼回事,他知道。帛女在慈愛而嚴正地告誡兒子們,“不可辱沒了將軍父親的名聲,終有出頭之日的。”他知道士卒是怎麼出頭,他主張用兵的最上策是用謀略,其次是外交,再萬不得已的下策才是攻城。

  攻城是怎麼一番情景?那士卒們像螞蟻一般攀附雲梯而上,一露頭,頭就被削掉了,脖腔子有多大,血窟窿有多大。他的兒子們,現在就是去做螞蟻,去干攻城的勾當。帛女拿出三塊熟牛皮,說“帶上帶上,野地露宿可以防潮。”他清楚,無論是戈傷還是箭傷,無論是利刃斷喉還是穿胸,無論是當即斃命還是隔日而亡,士卒的死法都是一樣的,都是埋在異域他鄉的一黃土下面,千秋野鬼,永不還家。

  他聽見漪羅在抽泣,說:“你們三個孫明最小,他才十六歲十六歲啊,十六歲!哥哥要照顧好弟弟。庶母不能跟你們去了,你們可要自己照顧好自己,自己照顧自己!”他看見漪羅一邊給孫明整理甲冑,一邊眼淚汪汪。他想這也許就是那個叫做“命運”的東西在作怪:你大半生南征北討,領兵打仗,到頭來你對戰爭深惡痛絕,可你的所有的兒子卻都去投軍了,都去做士卒了,從頭開始了。難道你看到的成千累萬的士卒的死還不夠,還要你嘗嘗戰爭中失去親子之痛?

  三個兒子跪在地上,叩頭辭行了;

  孫馳:“父親,母親,庶母,我們該走了。”

  帛女:“長卿,囑咐孩子們幾句話吧。”

  漪羅:“還不知哪年哪月再見呢。”

  帛女:“再見的時候,都會出息了!”

  漪羅:“將軍,你……不願他們走?”

  孫武搖搖頭:“走,比留下好。”

  帛女:“那就走吧,男兒猛志在四方的。”

  三個兒子叩著響頭:“恕兒子不能盡孝!”“兒子走了!”“父親母親庶母多保重!”

  漪羅嗚地哭了。

  帛女的眼圈也濕潤了。

  孫武說:“還不走,等什麼?”

  三個兒子轉身而去。

  等到孫馳、孫星和孫明已經出了門,孫武才吼了一句臨別的囑託:

  “好自為之啊——”

  夜深了。

  天黑得可怕,四周靜得可怕。沒有風,燥熱無法消散,使這黑沉沉的夜變得粘稠。蟬一直叫到半夜,好像一下子都死掉了,再也不叫了。蛐蛐兒開始小心翼翼地在東?在西?在南?在北?不知道在什麼地方,地應答。

  孫武將軍府一片漆黑。

  燧石在敲打,短促的聲音濺出了火星,終於,一支燭光點燃了,光焰慢慢地放大,率先顯形的是孫武那雙布滿了青筋和點點褐斑的手,還有他額頭擠在一起的皺紋。光線開始在孫武布滿滄桑的花白鬍鬚,几案,幔帳,懸劍和鼎之間爬行,拓出一片狹小的空間。

  孫武小心翼翼地打開了案上的竹簡。

  八十二篇兵法!九卷陣圖!

  嘩地一聲,他又把竹簡收起,放在几案上,呆呆地坐著,一動不動。

  四周實在是太安靜了,安靜得孫武甚至不敢咳嗽,安靜得一切一切都似乎凝固了,連他的血液也凝固了,安靜得似乎要出什麼事兒。他的青筋突露的手撫愛著他那些寫滿了兵法的竹簡,這時候他能感覺到竹簡之上有脈搏的律動,感覺到那竹簡是有呼吸的,而且是和他的呼吸同步的。不論他在哪一片窮鄉僻壤隱居,不論他囚居在世界的哪一隅,只要展開這些竹簡,他依然是氣吞萬里的將軍。

  竹簡上的每一個字,都躍動著他的一縷生命,都洋洋灑灑寫著他的豪氣和肝膽。他喃喃自語,君不可一日無我,我不可一日無此君。他說,三十幾載呵!他面前的這一卷又一卷竹簡,把三十幾載天下征戰的勝負因由都概括在此,數百年戰場的圖卷全濃縮在尺寸之間。當然,當然,竹簡之中,有閃電的光芒和驚雷的嘯叫,有千軍排陣萬馬奔騰,有磅礴地進攻,機智地迂迴,迷離地偷營,驚心動魄地廝殺。沒有這些,還可以稱之為兵法麼?

章節目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