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1頁

投票推薦 加入書籤 小說報錯

  「黑夜原是為愛而生,白晝轉眼就會回來。」這是拜倫的詩句,也是大自然的規律。可愛的史特勞斯先生知道時間是流逝的,它不會再回頭,悲傷已是往事:活在當下吧!相信未來是美好的。

  他比我想像的快樂、自信,只跳「圓舞曲」。

  「快樂」是如此難得,何不抓住此刻呢!「我不想念我自己。」約翰·史特勞斯如是說。

  斷、舍、離

  我們都生活在過去長長的陰影和甜蜜之中。

  回憶,是一種「沉重」的負擔。年輕時十分親近的朋友韓良露猝死,使我突然回憶起那段與她重疊、往來密切,雖「貧窮」但「毫不遮掩」的青春時光。它顯然是甜蜜的、揮霍的、無羈的……使今天活著的我看起來如此「無聊」、「端莊」(你可以不同意)、「平靜」。

  如今的日子只有極少數的狀態,生命偶爾會出現驚奇。生命像一隻柜子,有秩序地打開它,有秩序地關起來。嗯,我還有些堅持,但已不再瘋狂……青春好輕,輕如雲,浮如夢,夢如非真實。

  連影子都沒有了。

  中年真是一個複雜的圖景。我們離青春很遠,離死亡或許有一小段距離,或許它很快即降臨。一位長者說了智語,人由中年邁入老年,要做到三件事:斷、舍、離。

  斷了、舍了,也準備離了;所有你曾經擁有、享受、不舍的一切,全然一刀兩斷。否則叨叨念念,人的中年就只是個無聊的段落,活著,只等著死亡到臨的那一天。中年,若不給自己來點徹底的「搗蛋」,不過是人生瓦解的過程。

  別嘮叨那些青春往事,某些事,回不去了。

  只有斷了、舍了、離了,換個方式好好活著,套句老話「從廢墟里站起來」,中年才能活得精彩。

  怎麼「從廢墟里站起來」呢?一個害怕得阿茲海默症的朋友,看完電影Still Alice之後,立刻寫了遺囑,還上了網站購買相關中英文書籍。

  我和他展開了一場辯論。

  我:「你怕什麼?你不覺得遺忘此生,是件美好的事嗎?」

  他:「你會連親人都不認得,家裡的廁所在哪裡都忘了,那不是太可怕了嗎?」

  我:「但你也可以同時忘記過去所有的痛苦及歡愉,你莫須遺憾永不復返的青春,你也不用帶著此生念念不忘的創傷原罪。你還是個完整的人,只是重新活一遍。」

  他:「你這個狠心的女人,難道你打算忘了你的狗?」

  他抓住了我的弱點。

  我:「他們記得我,不會咬我。而我會以為自己突然擁有了六隻新的狗,為他們重新取名字。阿茲海默症的人只會也只有能力『向前行』,那不是我們一直高唱的嗎?」

  他:「媽媽呢?」

  我:「我會覺得這個陌生老太太,怎麼突然對我這麼好,雖然囉唆了一點……我終於忘記所有母女之間長長的恩與怨。」

  他:「你的知識呢?夢想呢?渴望呢?」

  我:「如果得了阿茲海默症,我可能終於戒了巧克力和可口可樂,然後改吃鼻屎。這是惟一令人擔心的事。」

  最終我在書桌上丟出了一本書《M》(《零年:1945現代世界誕生的時刻》),結束我們之間的對話。人類歷史一直在重來,複製;打碎自己,再重新開始。「二戰」的結束,即是歸零的過程;然後二○○一年美國聯儲及財政部「得了阿茲海默症」,遺忘引發「二戰」的前因「大蕭條」,解除自一九三三年以來行之六十八年對銀行的監管機制。於是二○○八年,我們又回到一九二九,迎來「金融海嘯」。這即是文明,「遺忘過去」本來是文明的一部分。

  遺忘往日的不堪,

  放下曾經的痛苦,

  是一般人

  在平常日子中

  最想做到,

  但也最難達成的

  心愿。

  我的朋友看我扯出大歷史,有條不紊,瞬間閉嘴了。

  「我們並不需要一直想念我自己。」遺忘往日的不堪,放下曾經的痛苦,是一般人在平常日子中最想做到,但也最難達成的心愿。

  人到一定歲月,就要開始學會斷、舍、離。若沒「福氣」得阿茲海默症,也要想辦法學到「遺忘」的能力。「中年」本來曖昧不明,可以再生,可以求死。別嘮叨那些青春往事。某些事,回不去了,但某些事,還會再發生。

  今夜,我清除了二千多張CD,空出一大片柜子。

  那裡,該擺些新的東西。

  回憶如此多情

  世界小得像一條街上拍攝的電影,我們在街道的尾巴再度相遇,彼此點個頭;所有曾經的甜蜜、炙熱、離別、傷痛往事,好似只停留於街頭的另一端。省略了問候,省略了一時說不出口百般複雜的內心滋味,也許歡樂從來只是街道上的一棟房子,我們走進了,經過了,盛宴已經結束。我們都不曾忘記,但也無須再提起。回憶,只是一條街上的布景,全拍完了。故事早已結束,我們曾經是主角,如今我們已是觀眾。

  離席。且帶著甜美的回憶離席。

  但如何帶著甜蜜回憶離席?完全「忘了離別之傷」嗎?

  怎麼回憶一件事,當然不是人可以完全決定的,但它的確可以練習。回憶不是超市貨物架,也不是圖書館——你想選擇回憶時,才將之取下,不想回憶的,永束高閣。回憶是人類腦部的奇妙組合,腦汁絞在一塊兒,在時間軸上它明明已經消失,卻常出其不意,占據你的情感。「回憶」看似人們腦部器官反應的一部分,卻往往主導了生命感受的主軸。

章節目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