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0頁
我同意。
“去吸吸克拉斯科沃的空氣吧!也許,你真會從那兒鋪上一條通向西特洛夫卡市場的小路。”
“有可能通向西特洛夫卡,也有可能通向別的什麼地方……”博林說。
我們沉默著。蘇霍夫走進辦公室,疑惑不解地瞅著我們,他把要發往薩拉托夫刑偵局局長的電報稿放在我的桌子上。我們請刑偵局對普里列達耶夫被害一事立即審訊他的哥哥,並用電報把審訊結果告訴我們,要儘快把康斯坦丁押送到莫斯科。
“可以發嗎?”
“可以,而且要快一些。”
蘇霍夫走後,我說:“彼得·彼得洛維奇,你忘記了我們說定的話。還記得在牧首法衣聖器室的珠寶加工廠里講定的事嗎?”
“請原諒,我想不起來了……”
“當時我們說定了要珍惜時間。”
“咦,你說的是這件事啊!那怎麼會記不得,記得,記得……你當時訓人就象訓孩子似的。不過,難道我現在有什麼不對的地方嗎?”
“不,沉默也是浪費時間。你是要我提出問題。”
“什麼問題,可以問問嗎?”
“你認為馬霍夫沒有參與謀殺德米特里·普里列達耶夫,是嗎?”
博林冷笑了一聲,小鬍子都翹了起來,說:“你是個心理學家,列昂尼德·鮑里索維奇,”他皺起了眉頭,繼續說道,“不過,我還是想指出,列昂尼德·鮑里索維奇,你把我的結論看得過於簡單了。‘沒有參與’……不,我不排除馬霍夫參與謀殺,絕對不排除。就象赫沃西科夫說的那樣,在生活里什麼事都會發生,甚至是不該發生的竟也發生了。或許你,列昂尼德·鮑里索維奇,是對的:克拉斯科沃野餐會的組織者是尼基諾·阿夫里坎諾維奇·馬霍夫。但願是這樣,可是……”
“請解釋一下這個‘可是’。”
“為了不浪費時間,簡要談一下,對嗎?”
“不,要詳細一些,我沒有做任何限制。”
“對於如何能找到價值二千三百萬盧布的珍寶,可以不受任何限制地發表看法,”我進一步說,“為了二千三百萬來說,這是值得的,而你的意見也……”
“十分榮幸,”他點了點頭,“那麼,我想談幾點具體意見。”
博林的看法是:
1.馬霍夫得知牧首法衣聖器室被盜的消息比我們早。當時他已清楚這是普里列達耶夫兄弟乾的。他們哥倆打算把一部分偷來的東西賣給馬霍夫(暫且先給他一些大塊的寶石),贈送了一些珍珠,就是馬霍夫通過“混合體”轉賣給神幡手聯盟成員的那一批。簡而言之,普里列達耶夫哥兒倆同他直接打交道而不是通過第三者。當時是什麼妨礙了馬霍夫“收拾”他哥兒倆,井把竊來的珍寶攫為己有呢?那時,這樣干更為簡單和方便。他為什麼要等這麼久呢?出於什麼目的呢?馬霍夫可不是那種一事當前徘徊良久,猶豫不決的人。
2.在“希瓦自由城”的不成文的法律中有一條:最嚴重的罪行是——為了把竊來的東西據為已有,而殺死竊賊。無視這條規定,甚至西特洛夫卡市場的上層人物也要招致嚴重後果。馬霍夫不得不遵守這條不成文法。正是由於這個原因,當普里列達耶夫兄弟得手後,馬霍夫不敢立即把他們幹掉。看來,他同目前發生在克拉斯科沃的兇殺案無關。
3.不過,可以設想一下,馬霍夫經過近兩個星期的反覆掂量後,最終認為,為把價值數百萬的財寶攫為己有,值得違抗西特洛夫卡的這條不成文法。那麼,這又產生了另外一個問題:為什麼馬霍夫偏偏要在這個時候要求會見民警局蘇維埃副主席科薩切夫斯基同志,這只是為了打擊和報復自己的競爭對手丘爾金嗎?值得懷疑。首先,這次會見的後果是使他丟掉了在薩拉托夫的幾百萬,其次,他告訴了科薩切夫斯基,誰可能是克拉斯科沃野餐的組織者。最後,如果觸犯了西特洛夫卡的法律,那麼,為什麼毫無反應呢!這樣一來,就要收拾掉三個人:丘爾金和普里列達耶夫兄弟。多犯少犯反正是一個罪名,又何苦把莫斯科刑偵局卷進去呢!
4.使德卡特里·普里列達耶夫的死給人以自殺的假象。在刑偵局的多年工作中博林不止一次碰到棘手的複雜案件,但是這種偽造假現場的案件往往是急於獲得遺產的兒子殺害了有錢的爸爸,作案者還有妻子、親戚、姦夫或者情婦—一也就是同被殺者有這樣或那樣關係的人,那些圍著他轉,後來又極為悲痛地跟在死者靈車後號哭和送葬的人。
職業“兇手”最怕留下痕跡。他們懂得,揭穿他們這些沒有任何瓜葛的人是最難的,而捉拿他們就更難了……
這是以前的情況。而現在的扒手不用多加思索就會把刀子捅進暴怒的被竊者的肚子裡,甚至還會用機槍掃射住宅。當今有誰用為什麼非要把他殺偽裝成自殺呢?在馬霍夫店鋪里的西特洛夫卡的“兇手”比莫斯科民警局更清楚,日前的兇殺案的破案率是多麼低!沒有必要隱瞞,在“天涯海角”飯店,天哪,差點兒把莫斯科民警局蘇維埃主席列昂尼德·鮑里索維奇·科薩切夫斯基同志殺害了,因而,他,博林,不能保證一定會把罪犯押上被告席……
“去吸吸克拉斯科沃的空氣吧!也許,你真會從那兒鋪上一條通向西特洛夫卡市場的小路。”
“有可能通向西特洛夫卡,也有可能通向別的什麼地方……”博林說。
我們沉默著。蘇霍夫走進辦公室,疑惑不解地瞅著我們,他把要發往薩拉托夫刑偵局局長的電報稿放在我的桌子上。我們請刑偵局對普里列達耶夫被害一事立即審訊他的哥哥,並用電報把審訊結果告訴我們,要儘快把康斯坦丁押送到莫斯科。
“可以發嗎?”
“可以,而且要快一些。”
蘇霍夫走後,我說:“彼得·彼得洛維奇,你忘記了我們說定的話。還記得在牧首法衣聖器室的珠寶加工廠里講定的事嗎?”
“請原諒,我想不起來了……”
“當時我們說定了要珍惜時間。”
“咦,你說的是這件事啊!那怎麼會記不得,記得,記得……你當時訓人就象訓孩子似的。不過,難道我現在有什麼不對的地方嗎?”
“不,沉默也是浪費時間。你是要我提出問題。”
“什麼問題,可以問問嗎?”
“你認為馬霍夫沒有參與謀殺德米特里·普里列達耶夫,是嗎?”
博林冷笑了一聲,小鬍子都翹了起來,說:“你是個心理學家,列昂尼德·鮑里索維奇,”他皺起了眉頭,繼續說道,“不過,我還是想指出,列昂尼德·鮑里索維奇,你把我的結論看得過於簡單了。‘沒有參與’……不,我不排除馬霍夫參與謀殺,絕對不排除。就象赫沃西科夫說的那樣,在生活里什麼事都會發生,甚至是不該發生的竟也發生了。或許你,列昂尼德·鮑里索維奇,是對的:克拉斯科沃野餐會的組織者是尼基諾·阿夫里坎諾維奇·馬霍夫。但願是這樣,可是……”
“請解釋一下這個‘可是’。”
“為了不浪費時間,簡要談一下,對嗎?”
“不,要詳細一些,我沒有做任何限制。”
“對於如何能找到價值二千三百萬盧布的珍寶,可以不受任何限制地發表看法,”我進一步說,“為了二千三百萬來說,這是值得的,而你的意見也……”
“十分榮幸,”他點了點頭,“那麼,我想談幾點具體意見。”
博林的看法是:
1.馬霍夫得知牧首法衣聖器室被盜的消息比我們早。當時他已清楚這是普里列達耶夫兄弟乾的。他們哥倆打算把一部分偷來的東西賣給馬霍夫(暫且先給他一些大塊的寶石),贈送了一些珍珠,就是馬霍夫通過“混合體”轉賣給神幡手聯盟成員的那一批。簡而言之,普里列達耶夫哥兒倆同他直接打交道而不是通過第三者。當時是什麼妨礙了馬霍夫“收拾”他哥兒倆,井把竊來的珍寶攫為己有呢?那時,這樣干更為簡單和方便。他為什麼要等這麼久呢?出於什麼目的呢?馬霍夫可不是那種一事當前徘徊良久,猶豫不決的人。
2.在“希瓦自由城”的不成文的法律中有一條:最嚴重的罪行是——為了把竊來的東西據為已有,而殺死竊賊。無視這條規定,甚至西特洛夫卡市場的上層人物也要招致嚴重後果。馬霍夫不得不遵守這條不成文法。正是由於這個原因,當普里列達耶夫兄弟得手後,馬霍夫不敢立即把他們幹掉。看來,他同目前發生在克拉斯科沃的兇殺案無關。
3.不過,可以設想一下,馬霍夫經過近兩個星期的反覆掂量後,最終認為,為把價值數百萬的財寶攫為己有,值得違抗西特洛夫卡的這條不成文法。那麼,這又產生了另外一個問題:為什麼馬霍夫偏偏要在這個時候要求會見民警局蘇維埃副主席科薩切夫斯基同志,這只是為了打擊和報復自己的競爭對手丘爾金嗎?值得懷疑。首先,這次會見的後果是使他丟掉了在薩拉托夫的幾百萬,其次,他告訴了科薩切夫斯基,誰可能是克拉斯科沃野餐的組織者。最後,如果觸犯了西特洛夫卡的法律,那麼,為什麼毫無反應呢!這樣一來,就要收拾掉三個人:丘爾金和普里列達耶夫兄弟。多犯少犯反正是一個罪名,又何苦把莫斯科刑偵局卷進去呢!
4.使德卡特里·普里列達耶夫的死給人以自殺的假象。在刑偵局的多年工作中博林不止一次碰到棘手的複雜案件,但是這種偽造假現場的案件往往是急於獲得遺產的兒子殺害了有錢的爸爸,作案者還有妻子、親戚、姦夫或者情婦—一也就是同被殺者有這樣或那樣關係的人,那些圍著他轉,後來又極為悲痛地跟在死者靈車後號哭和送葬的人。
職業“兇手”最怕留下痕跡。他們懂得,揭穿他們這些沒有任何瓜葛的人是最難的,而捉拿他們就更難了……
這是以前的情況。而現在的扒手不用多加思索就會把刀子捅進暴怒的被竊者的肚子裡,甚至還會用機槍掃射住宅。當今有誰用為什麼非要把他殺偽裝成自殺呢?在馬霍夫店鋪里的西特洛夫卡的“兇手”比莫斯科民警局更清楚,日前的兇殺案的破案率是多麼低!沒有必要隱瞞,在“天涯海角”飯店,天哪,差點兒把莫斯科民警局蘇維埃主席列昂尼德·鮑里索維奇·科薩切夫斯基同志殺害了,因而,他,博林,不能保證一定會把罪犯押上被告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