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91頁

投票推薦 加入書籤 小說報錯

  在經過了多次分權之後,每一個部落首領,都擁有了自己的一批將近二十人的脫產衛兵、妻妾和親信。

  如果是一個八千人的部落供養這樣的二十幾個人,那麼並不是一個大問題。但是,如果是一個千人左右的部落供養這樣二十個人,就會顯得很吃力了。

  於是,草原各遊牧民族逐漸變得越來越貧困。

  其次,在軍事角度上來說,一個擁有八千人部落的部落首領,軍事動員能力遠遠超過八個甚至十個千人的部落首領。

  因為這八個部落首領,是絕對不可能對一件事情齊心合力的。一旦某人有了什麼特殊的舉動,自然就會有人想通過給漢族中央政權通風報信,做內應的方式以獲得更多的財富。

  要知道,就算他們齊心合力,掠奪來的財富由八個部落平分,未必能分多少,可是做漢人的內應,很容易即可得到另外七個部落的財富,所冒的風險還很低,那麼又何樂而不為呢?

  事實上,在蔣孔明所來的那個世界裡,早已經證明了一件事情。在推恩令實施了一百年之後,即可有效地降低遊牧部落的侵略性和活力。

  而且,推恩令還能夠有效避免其它遊牧部落的興起,因為被實施推恩令的部落,依然占據著草原,他們以及控制著草原的漢族中央政權,是不會容許其它部落興起的。

  在經過了這一系列的變化之後,整個草原的格局發生了翻天覆地的變化。

  在日後的數百年間,果然如蔣孔明所言,大草原,再也不是大漢民族的最大敵人了。

  第四百一十三章 辭別

  大漢新曆元年。

  許海風在萬眾矚目之下,登基為帝。

  登基之日,南北一統,天下百族來賀,成為了當年整片大陸轟動一時的大事件。

  新帝許海風接納了蔣孔明的建議,並未篡改國號,大漢之名,將千古流芳,永世傳揚。

  隨後,許海風大赦天下,在一片讚譽聲中不著痕跡的緩慢地推行了早已制定的各項改革措施。

  歷經大難之後,大漢人口銳減,輕徭薄役革弊政,已是人心所向,勢不可免。

  乘著這個難得的機遇,蔣孔明親任丞相。不過,出乎所以人意外的是,他並沒有放開拳腳,大展鴻圖。

  因為,他深深地知道,所有的改革都不可能一步到位,目前能用的官員大都是出於世家子弟,蔣孔明就算想要有所作為,也絕對不敢為此而招惹天下眾怒。

  徐圖之,這是蔣孔明時常掛在口中的話,而他也正在為這個目標而不斷努力。

  在軟禁了眾多草原族長之後,蔣孔明加快了對草原各部的分化行動。只待局面穩定,就算這些人返回了大草原,也是掀不起任何風浪了。

  沒有任何即得利的群體會乖乖的吐出口中的肥肉,就算是他們的兄弟子孫也一樣不會。

  這一日,許海風陪著眾多嬌妻在御花園中戲耍,雖說政務繁忙,但他深深的記住了蔣孔明的一句話,帝王者,未必有才,只需慧眼識人,即可換得天平盛世。

  所以,許海風才會有了這許多的閒暇時光。

  望著大雪紛飛的白茫茫一片,許海風心中一片清明,突然心中一動,遙望北方,不可避免的顯出了驚訝之色。

  「陛下,您……」

  在他的身邊,善解人意的唐柔兒輕聲問道。

  許海風伸手在她細膩的玉肩上拍了拍,道:「你師父來了。」

  「師父?」唐柔兒驚喜地喚了出來。

  在昔日西京決戰之前,黎彥波一聲長嘯,邀得托何蒂出城,二人奔行百里,從此一去不返,再無蹤跡。

  無論是許海風,還是唐柔兒等人,都以為這一對糾纏了數十年之久的老冤家已經同歸於盡。

  不料在數月之後,這位大漢老一輩中的三大宗師之一,竟然再度光臨大漢京師。

  身形一陣閃動,許海風持著唐柔兒的手,輕輕地躍上了屋頂,光明正大的向著城外行去。

  他們二人並沒有刻意隱藏形跡,下面守衛的軍士自然是看得清楚。不過,只要一看到許海風身上玄黃色的龍袍,就算再笨的人,也知道這個膽大包天的傢伙是誰了。

  他們一個個目瞪口呆,不知道是應該見禮,還是應該阻攔,面對這樣的皇帝,還真是一件頭疼無比的事情啊。

  當值的將官不敢怠慢,立即將情報報與蔣孔明知曉。

  因為誰都知道,在這裡,唯一能夠對許海風造成影響的,怕是也唯有這位當朝丞相了。

  蔣孔明得到消息之後,張口結舌了半天,卻是毫無辦法,唯有命李明堂匆匆趕去護駕。

  京都城外,亦是雪花飄飄。極目遠眺,萬里江山變成了一個粉妝玉砌的世界。落光了葉子的樹木上,掛滿了毛茸茸亮晶晶的銀條兒。

  冬夏常青的松樹柏樹上,更是生出了蓬鬆鬆沉甸甸的雪球兒。一陣風吹來,樹木輕輕地搖晃著,那美麗的銀條兒和雪球兒就簌簌落落地抖落下來。

  一條孤傲的身影就這樣站在松樹之下,仿佛千年冰塑般挺直,若非凌厲的北風時而吹起了他的一片衣衫,還真的讓人以為這是一具惟妙惟肖的雕塑。

  許海風帶著唐柔兒來到了他的身邊,唐柔兒輕呼一聲「師父。」

  緩緩地回過身來,露出了一張蒼老的面容。

  唐柔兒驚呼道:「師父……」這一聲呼叫充滿了極度的震驚。

章節目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