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93頁

投票推薦 加入書籤 小說報錯

  世道真的變了,女兒家們覺得屬於她們的時代來臨了。眼看著越來越多的女同胞們開始進入私塾讀書,考取功名,獲得名聲和地位。越來越多的家庭也開始轉變觀念,逐漸送家中的女兒出去讀書。女子私塾如今皆是官辦,由朝廷國庫撥專項款運營,不收取百姓一分錢的學費,反倒讀書還能管中午一頓飯。等到學成畢業,私塾還能安排學員謀生的工作,即便無法考取功名,也能進入當地官府做事,拿朝廷俸祿。如此好事,很多平民百姓家都已然擠破了頭要把自家女兒送入女子私塾。秉持舊觀念的,反倒是一些貴族閥閱世家。

  隨著女科連續三年成功舉辦,朝廷中如今也多了不少女官。無論是上朝還是議政,總是有女官出現在身邊,從前的男性官員們總歸是有些不習慣。但女官的出現,也給從前一潭死水的朝政帶來了全新的氣象。女子的思維方式,與男子截然不同。再加上這些女官所讀的教材,所考的試題,乃是李瑾月精心命人編纂,偏重於實際應用,而並非從前那些大儒文官,大道理一套一套,真要實踐起來,卻力不從心。朝堂之上,針對一個問題,女官們往往能帶來全新角度的思考,更為符合女帝的心意,一來二去,朝堂之上男子與女子竟分出兩派來。

  這也是最近女帝一直在考慮的問題,她正在想著如何平衡,並融合男女之間的矛盾。

  女帝正傷腦筋,卻有一人一路閒來賞秋,自金陵策馬踏花而至。從春明門入長安城時,恰是日暮時分。

  這人一身江湖客打扮,大翻領胡服,腰系蹀躞帶,挎著一柄烏黑的大橫刀。頭戴垂紗斗笠,長發披散,只在腦後簡單挽起一半,以玉笄束緊。瞧身材當是個女子,可動作瀟灑凜然,英姿勃發,極為惹人注目。

  她似乎對長安城的街道十分熟悉,不多時就拐到了位於醴泉坊的張府處,下馬後來到門前。

  門閽瞧見她,不由上來問道:

  “這位娘子,您打哪兒來?尋我張府有何事?”

  那女子摘下頭上垂紗斗笠,露出一張面帶笑容的年輕面孔,卻將那門閽霎時看傻了。門閽在張府也幹了十多年,從未見過這般美貌的女子拜訪。這種美,他已詞彙貧乏無法去形容,只覺得淡薄如煙,清雅若蓮,笑意盈然,輕易間惹人心湖泛起漣漪。

  “大叔,麻煩您通傳一聲,告訴我外公、二外公、大舅舅、大舅娘,就說凰兒來看他們了。”

  “凰……莫非……莫非您就是……”門閽徹底震驚了,看到凰兒沖她比了個噤聲的手勢,他當即閉嘴,腳步匆匆返身回府稟報。

  年輕女子便獨自一人站在張府門口,打量著門楣。日頭偏西,西照綿密地鋪灑在她側顏,二八年華的嬌嫩肌膚,若染了一層金粉般,在夕陽的照射下生出奕奕光彩,美得不可方物。路過張府的路人均不由自主駐足看她,女子反應過來,想起娘親的叮囑,便重又戴上了垂紗斗笠。

  恰逢此時,門閽又來了,即刻請她進去,她總算擺脫了那些痴迷的目光。

  “凰兒!”正堂前,一位白髮蒼蒼的老者,正杵著拐杖顫巍巍地迎接她,女子急忙摘了斗笠,噗通一聲跪在老者身前,扶住他道:

  “外公,凰兒來看您了,兩年未見您可安好?”

  “好,好,讓外公看看。我們家凰兒真是愈發的俊俏了……”張九齡疼愛地撫摸著凰兒的發頂,攙扶她起身。

  兩年前,張九齡因年事已高,不堪宰相重任,如今已經從宰相位上退下,只安排集賢院院士的閒職,在家中著書立說,頤養天年。女兒遠嫁金陵,他又身居要職,離不開長安。故而,女兒女婿一家每隔兩三年就要入長安一回,看望看望他。最近一次是兩年前,張九齡剛剛致仕時,女兒女婿一家人趕來參加他的致仕宴,那個時候凰兒十三歲多,已出落得亭亭玉立,清美不可方物。如今凰兒已滿十六了,愈發的顏色絕麗。她這外孫女,繼承了女兒女婿的所有優點,乃是張九齡最疼愛的晚輩。只可惜不能時常見面,祖孫倆卻一直書筆通信,未曾斷絕。

  凰兒又與張九章、張拯等家人一一見面,一家人這才入正堂繼續說話。

  今次,凰兒乃是來參加即將舉行的第四屆女科,一年前,凰兒輕鬆拿下潤州府鄉試,取得了舉人的資格,同時她還報考了武舉,同樣獲得了武舉人的稱號。女子參加武舉尚無前例,此事潤州府刺史一直呈報到長安大明宮,凰兒乃是得了女帝特批,與男子一起考試,居然還能拔得頭籌,能力可見一斑。

  “凰兒,此次會試,可有信心?”張九齡不擔心凰兒的武舉,但他卻對這次的會試有些不放心。

  “外公請放心,凰兒一切準備周全,十年磨礪,此次便可見分曉。”這孩子倒是口氣大,但話說出口卻不覺狂妄,只因她確實胸有成竹。

  “好!”張九齡笑著拍了拍她的肩膀,他神凰宰相的外孫女,就該有這分氣魄,但他卻話鋒一轉道,“不過,你要小心這次的主考官。”

  “您是說,那位黃門女侍姚珣?”凰兒問道。

  “正是,這女娃娃不簡單啊,她時常有出人意料之舉,行為莫測,但總有她的道理。此次她作為主考官,定下的試題或許會出乎意料。”

章節目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