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09頁

投票推薦 加入書籤 小說報錯

  天帝泣曰:“此乃母之幸,父常念於心,奈何與母性格相悖,都不善言,難交於心。今去俗世,母亦可終生隨父,然不可再面冷心熱,須和顏相對,潔百年之好。”

  千殤聽言,心中歡喜,知無傷心中有她,此去不悔。

  鳳後誨曰:“帝當如你父,仁和百姓,友愛兄弟,善待老臣,中興王業。”

  天帝跪拜領命,鳳後隨無傷下界。

  及至俗世,千殤已斷前生,為人冷淡、寡言、陰鬱,初見無傷,觸動明智,初見一如終生,竟心生喜愛。

  她養有一紫狐,名紫煙,性情溫和,通人性,唯見無傷,必傷而流淚,亦難明其意。

  無傷初時與白靈大婚,相伴多年,白靈明智突開,知不能獨占無傷,七年之癢,遂入玄門,不告而別。

  無傷不知白靈為何而別,心常痛之,後與小七相戀三年,成婚之日,小七心念紫衣、千殤之苦,不忍長伴相隨,再不告而別。

  無傷一生悽苦,紫衣不離不棄相伴五年,一日忽然明智大開,與無傷晚宴後,忍痛相別,只言緣分已盡。

  無傷三段戀情均刻骨銘心,每每念及,常痛於心。

  此後幾年,遂封心門,後四十餘歲,此前,千殤亦常助無傷,兩人雖無男女情意,但亦為密友,後見無傷神魂不振,千殤遂嫁無傷。

  兩人雖不如前面三人那般轟轟烈烈,亦是真夫妻,安然相度,互敬如賓,相持相愛,情意綿綿。

  此前,白靈、紫衣明智未開之時,對無傷平庸,多有責怪,唯小七、千殤,心常念之,視作心中之肉,雖平庸亦時刻掛念。

  是以白靈、紫衣恢復明智後,黯然悔悟,知小七、千殤之誠,不敢獨占,遂別。

  小七是本知來由,自是對無傷極厚,但千殤亦是真心而為,蓋因,她本是面冷心熱之人,且二十年苦等,天道見其憐,不敢再有負。

  無傷感念曰:“此前如白夢,得遇千殤方知,人生平淡亦是真,願不離不棄,生世相隨。”

  晚年,家境清貧,又無子嗣,千殤常有病痛,骨肉風痛,喉嚨痰喘,痛苦不堪。不忍拖累無傷,願自行而往。

  無傷曰:“你我患難夫妻,生死相隨。”亦每日煎藥,苦心相持。

  後文生入江東,親近無傷,見鳳後悽苦,不忍於心,遂與南宮吵鬧,強迫入江東為鳳後治療。

  南宮聖手小試即痊癒,在去其病之時,也順而打開鳳後明智,曰:“我今有違天意,為娘娘治病。娘娘待王之誠,日月可鑑,逸風有違天道而不悔。”

  鳳後知前世今生,感念一生,唏噓不已,亦覺終是蒼天憐見,酸甜苦辣走一遭,不虛此行。尤與無傷不離不棄,相持到老,乃是福氣。

  此前她常念不能為無傷傳承後人而有愧於心,如今才知,其子為天下之主,安於朝廷,是以無小鬼、天神敢於托生。

  明智開後,鳳後亦憐無傷平庸之苦,更待其誠,常寬其心。無傷晚年心神憂慮,常亂言語,遂引於夜魔。

  夜魔得見娘娘,忙俯首以拜,千殤只讓等閒視之。

  後,無傷卒,鳳後與朝陽商議,同入陰司,遂同日隨無傷而亡,死前一日,將紫狐放生。

  曰:我知你來由,你恨無傷,此生你共傷他九百八十一次,方九九之數,怨氣得消,願入山林,為仙。

  紫煙跪泣而別,終是放下心中執念而去。

  後入陰司,再與白靈、紫衣團聚,再無嫌隙,親如姐妹。待無傷恢復明智後,同居長江,不再出。

  後,天帝有三子,長子秦武,次子秦雄,三子秦重,欲爭太子之位。

  秦武結外戚鳳家,與國舅千仇為死黨,勢力雄厚,盤踞於陰司。秦雄結白沖軍中將領,掌軍中之權。

  兩子相爭不已,黨羽之間亦爭吵不休,內鬥洶湧,天帝乃明君,知二子遲早必反,又反感鳳氏、白氏黨羽太大,遂有心除之。

  後大將軍白起捲入太子案中,秦雄被廢,白氏盡亡。秦武亦被廢,鳳氏將亡。

  千仇知帝非常人,不會念及親情,怕是難逃一劫,便連夜入長江求救。

  告之無傷與鳳後,望出面相救。

  無傷避而不見,他知已遠離朝堂,凡事自有定數,天帝神威,不可侵犯,雖父亦不可,再者他之兄弟手足,多已隱退消亡,無力勸阻。

  鳳後亦曰:“朝堂之事與我無干,天帝乃我之子,亦天與民之子,他之決斷,承於天,我等不敢有違。”

  千仇逃至古巫,終是被追獲,為天帝親斬。

  後孫子秦重繼位為秦光帝,於長江祭拜二祖,得見無傷與鳳後。

  鳳後曰:“昔日你父天帝殺傷過激,白氏、鳳氏都乃手足,你可與白起、鳳後平反,奏於兩聖山朝陽處,言此亦你祖父之意。畢竟日後,但凡有事,尚求於崑崙,不可開罪白氏兩聖叔祖。”

  無傷亦喜愛光帝,傳日劍,並知孫兒與自己一般,為仁君,好義氣,與自己最為相似。

  曰:“東海有蓬萊仙,如今受香火千年,怕已是有成,但有空閒,可尋求真神通。”

  光帝言:“秦閻君與曾祖閻王同在蓬萊山,與蓬萊仙為友,為世間仙人,祖父有話,我可相傳。”

  無傷曰:“善哉、善哉,昔日恩仇終一泯。”

章節目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