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07頁

投票推薦 加入書籤 小說報錯

  起拒不受,曰:“我乃王臣,分內之時,豈可言功。”

  後,陰司大戰,無傷差白起入陰司,朝陽主內政,白起統三軍。白起威嚴、嚴整如一,自身亦於軍士同法,眾將無論老臣亦是少壯,無有不服,盡皆甘心聽其號令。

  天帝亦奉其為師,跟隨左右,聽其號令。

  無傷入夜叉城,白起遂揮軍進攻邪王,時逢拓跋沖為漠北之軍統帥,知白起為總領,心中有所懼,言:“昔日我列白起十大罪狀,過半乃污衊之言,今他為統帥,我漠北將士必亡。”

  此話,傳入白起耳內,起笑曰:“我僅知兵,余者不入心,早已忘。”

  王二十年不歸,漠北拓跋沖驍勇,沿途不斷收取降將,所部竟達十萬眾。又拓跋沖見王多年未歸,平素漸擁兵自重,常不奉朝陽、白起號令。

  軍中久戰,糧草不接,拓跋所部依然索要昔日無傷之允,令朝陽極為惱怒,不堪所煩。

  封二與朝陽密謀,決意除去漠北大部,以鎮王江山,遂於令白起發動總攻,令拓跋沖為先鋒,並言先占南王都者可為南王。

  拓跋沖早不服白起、朝陽,無王鎮壓,愈驕狂。

  白起與黑王一系聯繫,消磨拓跋沖,最暗自差遣黑豹、烈虎、小楓,刺殺漠北驕狂之將。後黑王差天邪刺殺拓跋沖,雖未成功,亦廢其雙臂,終是將漠北之兵盡皆壓制。

  白起後一統陰司,無論是鎮漠北,還是陰司大戰,眾人盡皆稱其為首功。

  天帝元年,白朝陽請辭,無傷與破軍三人出王城,曰:“有白起在,江山可定,我等終是無牽無掛。”

  天帝親自賜封白起為國師,加封太保太師,大將軍王,賜真龍劍,有先斬後奏,統領三軍之權,一人之下萬人之上,賜封殺神,賜像功臣閣,為十大功臣之第三,世代享受香火。

  天帝六年,天帝亦娶其女,加封國丈,其恩威鼎盛一時,天下無人不知。

  白起雖然貴極一時,但不敢有絲毫躁心,每日只是粗茶淡飯,府門緊閉,不見外臣,不結黨營私,自身清白如日月。

  天帝五十年,白起始出府門,隨天帝迎無傷入地府。

  鴻尊叛亂時,天帝、一娘用兵不善,折損貓母,敗兵回朝。白起再次掛帥,最終殺盡鴻尊叛軍,殺神一出,天下再定。

  然,此時白起已無可再封。

  戰勝後,依然只是長居於府中,閉門不出,亦遵後人,白氏家人不可干涉朝政。

  然天帝三百一十八年,白氏有重臣捲入天帝太子案,白起後人亦捲入其中,白起不忍族人受難,出山求於天帝。

  天帝此時亦欲借太子案,盡消白氏之權。

  天帝乃鳳後之子,時朝中陰陽兩界,大權之人盡皆白氏,鳳家、秦家之人與白家內鬥極為厲害。

  白起年邁復出,欲救白氏,然天帝此時有削白之意,軍中將領大多白氏,以白起為尊,亦難控制,帝為傳基業,遂起殺心。

  白起本就不善朝堂陰謀之事,亦被捲入。

  天帝斥其結黨營私,欲反朝堂,一日連降十八級,為下等鬼民。

  白氏族人亦盡皆受牽連,白起不諳朝政,羞愧歸於野,天帝不放,親入府賜毒酒曰:“師威名過盛,若不死,天下不定,我江山亦不穩。”

  白起亦知必死無疑,但求白氏不誅。

  帝曰:“天下姓秦不姓白,難容,師之去,白亦不能留。”

  白起嘆曰:“昔日朝陽在時,便知白氏終亡於我手,今日果然。帝如虎,其心難測,安能終生侍,唯無傷大帝,仁義滿天下,此後萬年難再出。唯恨,昔日沒有追隨軍師、先王而去,徒留於此,遭韓信之禍。”

  白起遂飲酒自殺,亡於陰陽兩界。

  起亡,天帝盡誅白氏,秦氏萬年基業自白起、白氏誅後,方永定萬年。

  後,天帝再誅盡外戚鳳氏,親自斬殺國舅千仇,傳其子秦重,秦重為第四代閻羅,是無傷之孫,也是賢明之君。

  秦重即位後,知昔日天帝傳位苦心,亦為白起洗刷奸臣、反臣之冤,匯報於江東水神無傷處。

  無傷嘆曰:“光帝此舉亦善,起乃良臣國柱,天帝亦無過,蓋因功勞太盛,不懂進退,嚴自身,亦不束族人,方遭此禍。”

  贊曰:“文武雙全無人敵,丹心虎膽入漠北,甘為王上殺四方,陰陽兩界定國功,恩威四海萬人曉,奈何不善朝堂謀,終是功名化塵土。”

  白起,一個天生的軍人,軍令如山。

  他有開拓漠北之功,玄門萬年亦鎮漠北,盡皆白起昔日之能。

  他好殺,亦是為帝殺,然他不善朝堂陰謀,不懂進退,終是為族人牽累,功高蓋主,族人盡隨其誅。

  但歷史無法掩蓋白起的絕世功勳,朝陽為開國之人,白起亦為定國之將,終將青史留名。

  《玄門史記終篇:鳳千殤傳》

  鳳千殤,原名,鳳梔靜,陰司張王身邊能臣鳳總管之女。

  鳳總管名鳳堂鏡,非昔日起事舊臣,乃張王平定陰司後所提拔,鳳堂鏡有觀人之能,為人八面玲瓏,然自身亦潔,善處政務。

  時,張王與老世族派系矛盾不斷,欲殺盡。鳳曰:“王初定,不可擅殺,以傷天下人心。”

  秦劍不再,張王心中苦悶不好政務,每日只是酩酊大醉,身邊除五脈亦無可信之人,太保鎮守北方,火土隱於夜叉,馬氏退隱,向雨蒙為商神,亦不善朝政之事。

章節目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