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6頁
在調查門脅的同時,還就間接作案和流竄作案的可能性作了調查,但毫無結果。這樣一來更加深了偵查本部對門脅的懷疑。
當調查結果表明門脅無作案時間後,本部內部出現了波動,刑警們擔心這回又是一項沒指望的調查。
然而,那須沒有放棄對門脅的懷疑,他認為:“門脅和村越間有一種微妙的關係,他真的沒受賄嗎?他是否想通過村越做一筆不正當的交易?”
而且,那須之所以堅定不移地懷疑門脅,恰恰是因為門脅那個完美無缺的不在現場的證明。那須覺得門脅正好在村越在川崎被殺之時獨自一人待在北阿爾卑斯山上過於巧合。當然,一個人也沒什麼不好,但身為中央官廳的局長特意請假一個人去他自己管轄的區域旅行,這實在可疑。
門脅年輕時經常登山,近年來則一直沒有一個人出去過,可是偏偏在5月26日突然獨自登山。
5月的大山不同於真季,山上覆蓋著許多積雪,氣候雖不如冬天惡劣,但如遇到壞天氣仍會出現暴風雪,山坡上的積雪和突露在山脊上的雪檐不知何時會崩塌,所以只有那些登山經驗相當豐富的人才敢踏入5月的深山。
對於一個年逾50,而且整天耽於會議和應酬宴會致使體力衰退的人,去登5月的大山是要付出很大代價的,不!簡直可以說是要冒很大風險的,至少可以說他一個人去是相當危險的。門脅登山之前也沒作準備,提高一下身體素質。儘管如此,他還是一個人去了,而且偏偏26日晚上又是獨自露營。
赤坂署委託當地警察署對冷池進行了調查,據調查說:泠池休息所的開放時間是6月15日至10月15日,其餘時間無管理人員。在關閉期間雖無人照料,但旅行者仍可在裡面休息。門脅沒去休息所,卻去露營,而露營需要帶許多東西,勢必多耗費體力。
“門脅為什麼要露營呢?”
——因為在休息所遇到其他的登山人不好。
“為什麼不好呢?”
——因為怕以後調查起來暴露他那天沒住休息所的事實。
儘管5月不是登山季節,但那裡畢竟是名聞遐邇的北阿爾卑斯山,在休息所多半會碰到別的登山者。若說露營了,沒去休息所就是合情合理的了。
“也許門脅特意選擇冷池休息所沒管理人員的時節。”
——是的,一定是這樣。
那須不斷地自問自答著。
冷池休息所營業後,如果再露營,人們自然會在腦子裡打個問號:“他為什麼不住休息所?他的年齡已不允許他像年輕人那樣‘發瘋’了。”在休息所營業前,門脅就可以以休息所髒為理由,找到露營的恰當藉口。
“事實定是如此。”那須想。
門脅有意選擇休息所開放前背著沉重的行囊登北阿爾卑斯山,並在山上露營,這更加深了那須的懷疑。
隔了一天,膠捲鑑定結果出來了。鑑定確認膠捲是用門脅交來的相機照的,膠捲上的輕微磨劃痕跡與相機有關部件的構造相吻合。精通照相機的檢驗員還專門作了補充說明,他寫道:
“120膠捲是卷在捲軸上的,很容易打卷,即便把膠捲鋪平,中間還會拱起來,加之塗感光乳劑的一面常因乾燥而收縮,所以畫面框處的膠片中間部分總是往後翹。如果不在後面加以適當的力頂住,把膠片壓平,就保證不了膠片正好對準鏡頭。為此,第一代120相機機殼裡安有一塊彈簧壓板,這塊壓板從膠片後面輕輕地壓住膠片,使得它不能翹曲。各廠家生產的膠捲翹卷的程度是不同的,而壓板的彈力卻是一定的,這樣一來就會出現壓力不足或過大的現象,造成膠片表面損傷。
“門脅相機壓板的彈力不足,而且像是還積有灰塵。總之,鑑定確認門脅交來的膠捲是用他交來的相機拍照的。”
檢驗員用相同品名的膠捲放在門脅的相機里拍照,然後在顯微鏡下觀察膠片表面的劃痕。結果發現,即使膠捲品名相同,但由於膠片翹卷力的差異和相機清潔度的不同,膠片上留下的磨劃程度也不同。不過劃痕的形狀卻具有相同的恃點,據此斷定門脅交來的膠捲上的劃痕確係他交來的相機劃出來的。
撗渡曾設想門脅先照了13以後的照片,然後利用暗袋倒卷,再從①拍到12。如果那樣,13和12不會銜接得很好,可是門脅的底片卻無此痕跡,因而“分段攝影”被否定了。
通過鑑定證明門脅在膠捲上沒耍什麼手腕,它既不是合拼而成,也不是翻拍來的。
門脅有不在作案現場的證明,而且是無懈可擊的證明。然而那須對他的懷疑並未因此而減輕,相反在不斷加重。
那須根據鹿島槍登山口登記中心站的登記卡片來尋找5月26日前後到鹿島槍的登山者,對他們進行了仔細的詢問和調查。與此同時,又徹底調查了門脅和村越的關係。雖然村越案是稻田署經辦,赤坂署是代替稻田署作調查,但那須從不因是代替而敷衍塞責。
案件的調查工作在扎紮實實地進行著。這天,那須召開會議,再次從理論上研究門脅的證明。會議室的黑板上貼著一張用大紙畫的表,這張表是在山路的協助下製成的。
“請看這張表,”那須指著表說,“人物照有7張,風景照9張。人物照的背景不是建築物就是路標,一看就知道是在哪兒拍的。”
“為了留作紀念,這也沒什麼奇怪的。”橫渡說。
“是這樣。不過,既然是為了留念,以大山作背景不也行嗎?門脅帶著三角架,相機附有自拍裝置,可是卻沒拍一張以大山為背景的照片,這是為什麼呢?”
“是不是門脅覺得山的場面太大,別人看了不知道是在哪兒拍的?”下田剛說到這兒,那須便點頭稱讚道:“我也這樣認為,而且我感到門脅如此強調案發時他身在深山有些不自然。我有這麼一個假想。”
全體成員聚精會神地看著那須。那須指著表說:“在這些照片中相隔時間最長的是哪兩張呢?是④和⑤,④拍攝於26日傍晚,地點是冷池休息所附近,⑤拍攝於次日中午時分,地點是鹿島槍和五龍山之間的一個岩石山脊。據山路君的鑑定那裡好像是叫做‘口澤坳’,它正好位於鹿島槍和五龍山的正中間。⑤所拍的風景是鹿島槍的角根里積雪山谷,站在口澤坳上可以俯瞰到這個山谷。
“表上的攝影時間是根據照片上光線的強弱和大山的影子推測的。5月26日的日落時間接近7點,所以③和④的拍攝時間是6點左右,照此推算④和⑤的時間間隔大約為18個小時,我想研究研究門脅有沒有可能在這段時間內往返川崎。”
“啊!”在座的人都發出驚嘆。雖然那須的假設實在離奇,但細想一下在18個小時的空餘時間裡門脅似乎可能去川崎再返回原地。他們認為這個假設離奇是離奇,但確是個出色的設想。
那須拿出預先準備好的5月份列車時刻表說:“假設門脅在冷池照完相後馬上下山,趕到大谷原需要4個小時。”
當調查結果表明門脅無作案時間後,本部內部出現了波動,刑警們擔心這回又是一項沒指望的調查。
然而,那須沒有放棄對門脅的懷疑,他認為:“門脅和村越間有一種微妙的關係,他真的沒受賄嗎?他是否想通過村越做一筆不正當的交易?”
而且,那須之所以堅定不移地懷疑門脅,恰恰是因為門脅那個完美無缺的不在現場的證明。那須覺得門脅正好在村越在川崎被殺之時獨自一人待在北阿爾卑斯山上過於巧合。當然,一個人也沒什麼不好,但身為中央官廳的局長特意請假一個人去他自己管轄的區域旅行,這實在可疑。
門脅年輕時經常登山,近年來則一直沒有一個人出去過,可是偏偏在5月26日突然獨自登山。
5月的大山不同於真季,山上覆蓋著許多積雪,氣候雖不如冬天惡劣,但如遇到壞天氣仍會出現暴風雪,山坡上的積雪和突露在山脊上的雪檐不知何時會崩塌,所以只有那些登山經驗相當豐富的人才敢踏入5月的深山。
對於一個年逾50,而且整天耽於會議和應酬宴會致使體力衰退的人,去登5月的大山是要付出很大代價的,不!簡直可以說是要冒很大風險的,至少可以說他一個人去是相當危險的。門脅登山之前也沒作準備,提高一下身體素質。儘管如此,他還是一個人去了,而且偏偏26日晚上又是獨自露營。
赤坂署委託當地警察署對冷池進行了調查,據調查說:泠池休息所的開放時間是6月15日至10月15日,其餘時間無管理人員。在關閉期間雖無人照料,但旅行者仍可在裡面休息。門脅沒去休息所,卻去露營,而露營需要帶許多東西,勢必多耗費體力。
“門脅為什麼要露營呢?”
——因為在休息所遇到其他的登山人不好。
“為什麼不好呢?”
——因為怕以後調查起來暴露他那天沒住休息所的事實。
儘管5月不是登山季節,但那裡畢竟是名聞遐邇的北阿爾卑斯山,在休息所多半會碰到別的登山者。若說露營了,沒去休息所就是合情合理的了。
“也許門脅特意選擇冷池休息所沒管理人員的時節。”
——是的,一定是這樣。
那須不斷地自問自答著。
冷池休息所營業後,如果再露營,人們自然會在腦子裡打個問號:“他為什麼不住休息所?他的年齡已不允許他像年輕人那樣‘發瘋’了。”在休息所營業前,門脅就可以以休息所髒為理由,找到露營的恰當藉口。
“事實定是如此。”那須想。
門脅有意選擇休息所開放前背著沉重的行囊登北阿爾卑斯山,並在山上露營,這更加深了那須的懷疑。
隔了一天,膠捲鑑定結果出來了。鑑定確認膠捲是用門脅交來的相機照的,膠捲上的輕微磨劃痕跡與相機有關部件的構造相吻合。精通照相機的檢驗員還專門作了補充說明,他寫道:
“120膠捲是卷在捲軸上的,很容易打卷,即便把膠捲鋪平,中間還會拱起來,加之塗感光乳劑的一面常因乾燥而收縮,所以畫面框處的膠片中間部分總是往後翹。如果不在後面加以適當的力頂住,把膠片壓平,就保證不了膠片正好對準鏡頭。為此,第一代120相機機殼裡安有一塊彈簧壓板,這塊壓板從膠片後面輕輕地壓住膠片,使得它不能翹曲。各廠家生產的膠捲翹卷的程度是不同的,而壓板的彈力卻是一定的,這樣一來就會出現壓力不足或過大的現象,造成膠片表面損傷。
“門脅相機壓板的彈力不足,而且像是還積有灰塵。總之,鑑定確認門脅交來的膠捲是用他交來的相機拍照的。”
檢驗員用相同品名的膠捲放在門脅的相機里拍照,然後在顯微鏡下觀察膠片表面的劃痕。結果發現,即使膠捲品名相同,但由於膠片翹卷力的差異和相機清潔度的不同,膠片上留下的磨劃程度也不同。不過劃痕的形狀卻具有相同的恃點,據此斷定門脅交來的膠捲上的劃痕確係他交來的相機劃出來的。
撗渡曾設想門脅先照了13以後的照片,然後利用暗袋倒卷,再從①拍到12。如果那樣,13和12不會銜接得很好,可是門脅的底片卻無此痕跡,因而“分段攝影”被否定了。
通過鑑定證明門脅在膠捲上沒耍什麼手腕,它既不是合拼而成,也不是翻拍來的。
門脅有不在作案現場的證明,而且是無懈可擊的證明。然而那須對他的懷疑並未因此而減輕,相反在不斷加重。
那須根據鹿島槍登山口登記中心站的登記卡片來尋找5月26日前後到鹿島槍的登山者,對他們進行了仔細的詢問和調查。與此同時,又徹底調查了門脅和村越的關係。雖然村越案是稻田署經辦,赤坂署是代替稻田署作調查,但那須從不因是代替而敷衍塞責。
案件的調查工作在扎紮實實地進行著。這天,那須召開會議,再次從理論上研究門脅的證明。會議室的黑板上貼著一張用大紙畫的表,這張表是在山路的協助下製成的。
“請看這張表,”那須指著表說,“人物照有7張,風景照9張。人物照的背景不是建築物就是路標,一看就知道是在哪兒拍的。”
“為了留作紀念,這也沒什麼奇怪的。”橫渡說。
“是這樣。不過,既然是為了留念,以大山作背景不也行嗎?門脅帶著三角架,相機附有自拍裝置,可是卻沒拍一張以大山為背景的照片,這是為什麼呢?”
“是不是門脅覺得山的場面太大,別人看了不知道是在哪兒拍的?”下田剛說到這兒,那須便點頭稱讚道:“我也這樣認為,而且我感到門脅如此強調案發時他身在深山有些不自然。我有這麼一個假想。”
全體成員聚精會神地看著那須。那須指著表說:“在這些照片中相隔時間最長的是哪兩張呢?是④和⑤,④拍攝於26日傍晚,地點是冷池休息所附近,⑤拍攝於次日中午時分,地點是鹿島槍和五龍山之間的一個岩石山脊。據山路君的鑑定那裡好像是叫做‘口澤坳’,它正好位於鹿島槍和五龍山的正中間。⑤所拍的風景是鹿島槍的角根里積雪山谷,站在口澤坳上可以俯瞰到這個山谷。
“表上的攝影時間是根據照片上光線的強弱和大山的影子推測的。5月26日的日落時間接近7點,所以③和④的拍攝時間是6點左右,照此推算④和⑤的時間間隔大約為18個小時,我想研究研究門脅有沒有可能在這段時間內往返川崎。”
“啊!”在座的人都發出驚嘆。雖然那須的假設實在離奇,但細想一下在18個小時的空餘時間裡門脅似乎可能去川崎再返回原地。他們認為這個假設離奇是離奇,但確是個出色的設想。
那須拿出預先準備好的5月份列車時刻表說:“假設門脅在冷池照完相後馬上下山,趕到大谷原需要4個小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