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頁

投票推薦 加入書籤 小說報錯

  在有關沈萬三傳說的多種文本中,都有沈萬三被抄家或課以重稅的情節,沈萬三的命運很容易讓人聯想到朱元璋對江南富室大族的打擊。江南富室寧願擁護張士誠而不願站在朱元璋這一邊,引起朱元璋的異常反感。一直到明初,江南士紳對明政權和太祖朱元璋還深懷芥蒂,而太祖在占據江南後,因怒張士誠久據江南,對當地士紳也採取了嚴厲的打擊。並且出於消除隱患、鞏固政權等多方面的考慮,朱元璋對江南富民採取了嚴苛的政策。除多次強制遷徙,課以重賦之外,還利用“胡黨”、“藍黨”、“空印案”、“郭桓案”,藉“通黨”為名,大力打擊江南地主勢力(包括相當多的江南官吏)。太祖對打擊有礙自己統治的富豪勢力不遺餘力,這種殘酷與專斷恐怕堪稱空前絕後。沈家的遭遇正是元末明初江南地主豪富的縮影,當時有一些家資富饒的大族即招來殺身滅族之禍,這些人當中固然有結黨營私或者為種種不法事而罪有應得者,但也有許多人是無辜的。傳說中沈萬三因富致禍的情節,流露出人們對太祖朱元璋殘害無辜的不滿以及對受害者的無限同情。

  沈萬三或沈秀不是沈富特有的稱謂,沈氏家族的其他子弟也極有可能繼承“萬戶三秀”的名號。人們將沈萬三後人的某些事跡也附會到他的身上,隨著時間的推移,又逐步將明初移民、太祖打擊江南地主大族、江南多官田重賦以及胡藍之獄等都附著到沈萬三身上,沈萬三也就成了江南富民在明初受打擊的一個縮影。

  胡惟庸黨案

  雲奇身為內使,居西華門,離胡宅非常近,既然知道胡惟庸謀逆,為何不先期告發,一定要事迫眉睫時,才攔駕告發?況且如果胡惟庸真要謀反,也是秘密埋伏,即使登上城牆也不可能看到刀槍林立。謀反這麼大的案件,胡惟庸當天下獄,當天就被處死,處置得如此匆忙,實在蹊蹺。

  雲奇告變

  洪武十三年正月,丞相胡惟庸稱他家的舊宅井裡湧出了醴泉,邀請明太祖前來觀賞。這是大明的祥瑞呀,朱元璋欣然前往,走到西華門時,一個名叫雲奇的太監突然衝到皇帝的車馬前,緊拉住韁繩,急得說不出話來。衛士們立即將他拿下,亂棍齊上,差點把他打死,可是他仍然指著胡惟庸家的方向,不肯退下。朱元璋這才感到事情不妙,立即返回,登上宮城,發現胡惟庸家牆道里都藏著士兵,刀槍林立。於是立即下令將胡惟庸逮捕,當天即處死。

  雲奇身為內使,居西華門,離胡宅非常近,既然知道胡惟庸謀逆,為何不先期告發,一定要事迫眉睫時,才攔駕告發?況且如果胡惟庸真要謀反,也是秘密埋伏,即使登上城牆也不可能看到刀槍林立。謀反這麼大的案件,胡惟庸當天下獄,當天就被處死,處置得如此匆忙,實在蹊蹺。據《明太祖實錄》記載,四天前,也就是正月甲午,中丞塗節已經告胡惟庸謀反,以明太祖猜忌多疑的性格,怎麼還會去胡惟庸家看所謂的祥瑞?可見,雲奇告變純屬子虛烏有。

  胡惟庸案前後株連竟達十餘年之久,誅殺了三萬餘人,成為明初一大案。事後朱元璋還親自頒布《昭示奸黨錄》,告誡臣下,切以胡惟庸為鑑。

  胡惟庸案真相到底如何?明代法令嚴峻,多諱言此事。即使到清朝修《明史》時,也只是說胡惟庸被誅時“反狀未盡露”,這不免讓人生疑。

  丞相胡惟庸

  胡惟庸(?~1380),鳳陽府定遠縣(今屬安徽)人,為李善長的同鄉。在朱元璋攻克和州時,歸附紅巾軍,頗受寵信。

  朱元璋登基,任命李善長為左丞相,徐達為右丞相。李善長是朱元璋攻下滁陽後,接納下來的謀士,指揮作戰,組織供應,事事皆能妥善處理。還在朱元璋稱吳王時,李善長便出任右相國,充分展現他裁決如流的才幹,為功臣之首。洪武元年任左丞相,封韓國公,在朝廷上位列第一。徐達常年帶兵在外作戰,實權掌握在李善長手中。之後,他的兒子李祺又被朱元璋招為駙馬,權勢更加顯赫,成為朝廷中掌握實權的淮西集團首領。

  淮西集團勢力的日益膨脹,威脅到皇權。朱元璋對他頗存顧忌,於是在洪武四年,以年高有病為名,讓李善長告老還鄉,時年五十八歲。其實,朱元璋早就有意撤換李善長,還曾經向劉基請教合適人選。

  劉基說:“善長為元勛舊臣,能調和諸將,不宜驟換。”朱元璋道:“善長屢言卿短,卿乃替他說情麼?朕將令卿為右相。”劉基連忙頓首道:“臣實小材,何能任相?”可能劉基預料到在淮西集團當權的情況下,必然會受到排擠,故而堅決不肯任相職。朱元璋又問:“楊憲何如?”劉基答道:“憲有相材,無相器。”朱元璋又問:“汪廣洋如何?”劉基道:“器量褊淺,比憲不如。”

  太祖又問及胡惟庸,劉基連連搖頭道:“不可不可,區區小犢,一經重用,僨轅破犁,禍且不淺了。”朱元璋默然無言。但是後來朱元璋還是根據李善長的推薦,任用了善於逢迎的胡惟庸。劉基嘆道:“惟庸得志,必為民害。”胡惟庸得知後,便對劉基忌恨在心。不過,後來的事實證明,劉基的話還是有道理的。

  因李善長的提攜,胡惟庸於洪武六年,進入中書省,與汪廣洋同任右丞相,左丞相空缺。胡惟庸入相後,他的精明幹練很快得到朱元璋的賞識。這期間,胡惟庸還將自己的侄女嫁給了李善長的弟弟李存義的兒子李佑為妻,結成姻親,使得他與李善長關係更進一步。有這樣的元老重臣為後盾,胡惟庸更加膽大妄為。加上李善長的舊屬們也極力幫助他,胡惟庸可謂如魚得水。由於他逢迎有術,漸得朱元璋寵任。到洪武十年,進左丞相,位居百官之首,獨攬丞相之權。

章節目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