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3頁
在 48 小時之內,由於氣候原因,無法進行觀察。樣板島的位置並不是能確定下來。
3 月 31 日天剛亮,天空便開始放睛,濃霧很快散去。希望能在這良好的氣候下測定方位。
眾人都期待著觀察結果,而且十分焦急。好幾百人趕來前炮台。沃爾特·坦克登也在人群中間。但是他父親、奈特·科弗利還有那些顯貴們,他們卻沒敢離開公館,因為是他們造成了今天這種局面。只有在家裡,他們才能躲避大眾的怒火。
接近中午之前,觀察員們都做好準備,以抓住太陽正熾的時候進行觀測。兩個六分儀,一隻由馬雷卡里國王拿著,另一隻則在西姆考耶艦長手裡,他們將儀器對準了天空。一旦測定正午太陽的高度時,立即著手進行計算,結果核對正確後,才公布結果:
南緯 29 度 17 分
大約 2 點左右,進行第二次觀測,氣候條件同樣良好。這次測出的經度是:
東經 179 度 32 分
事實就是這樣;自從樣板島遭受到螺旋般的運轉以來,海流已經將它衝到東南方向 1 千英里左右的地方。
當這個方位在海圖上標註後,大家都知道了。
最近的島嶼也有 100 英里的距離,叫作科克馬德克群島。那兒岩石累累,寸草不生,人煙罕至,無法獲得給養。再說,也沒法駛向那裡。南部三百英里處,是紐西蘭。如果海流不是流向那兒,如何到那兒呢?西部,1500 英里處,是澳大利亞。東部幾千英里處,是位於南美洲的智利。在紐西蘭以遠的地方,是荒蕪的冰海極地。樣板島是否會被撞碎在這片極地上?……總有一天,航海家們將在南極發現這些死於焦慮、死於飢餓的人的遺骸!……至於說這海流,西姆考耶艦長立即著手進行仔細的研究。如果這些海流不改變方向,如果它遇不到逆流,如果在這極地附近出現了常見的暴風雨,那會出什麼事呢?……
這些消息極易引起恐慌。大家的情緒越來越不穩定,他們憎恨這場災難的罪魁禍首,憎恨億萬城中這些害人不淺的有錢人。是他們,應該對造成這種局面負責。為了防止出現暴動,馬雷卡里國王必須要發揮自己的影響力,西姆考耶艦長與斯圖爾特上校要竭盡全力,軍官們需要絕對的忠誠,而且還需要絕對掌握水兵與士兵。
這天過去了,沒發生變化。每個人都不得不接受糧食配給制,而且僅限於基本的需要——窮人富人一視同仁。
在這期間,瞭望員的工作非常專心,他們認真地觀察著地平線。一旦看見船隻,便立即發出信號。或許由此可能恢復業已中斷的聯繫。很不幸,機器島已經被沖離了航線,很少有船會經過這片南極附近的海域。那兒,在南邊,人們狂亂的想像中似乎都看到了南極的場景;埃里伯斯火山與特羅爾火山的噴發照亮了整個極地!
然而 4 月 3 至 4 日夜晚,機會來了。北風,幾天來猛烈地刮過不停,現在忽然停了。隨之而來的是一片寧靜。海風突然轉向東南,這種無可捉摸的氣候,在春分時節屢見不鮮。
西姆考耶艦長再度燃起了希望,樣板島只要被風向西送上百來里,逆流便能將它送到澳大利亞或紐西蘭。無論怎樣,漂向南極海面的勢頭已經剎住。在澳大利大陸附近的海域裡,遇到船隻是非常可能的。
天亮了,東南風已經非常強勁了,樣板島明顯地感到它的影響。島體上的高層建築、天文台、市政府大樓、基督教教堂、天主教教堂,它們在某種種度上都成為兜風的物體。它們竟起到風帆的作用,推動著這座 4 億 3 千 2百萬噸的小島漂移。
儘管天空上雲朵漂動得很快,儘管太陽時隱時現,但是仍舊能進行有效的觀察測量。
實際上,人們兩次都成功地對準了雲層中的太陽。
計算結果表明:自昨晚以來,樣板島向西北方向漂移了兩度。如果說機器島只聽命於風力,那就太難讓人接受了。人們得出的結論是:機器島會被捲入某種逆流之中,而這類逆流不同與太平洋的海流。遇到流向西北方向的逆流真是幸運!自救的機會又將變得現實。可是,老天!能否快點,因為再次削減糧食配給量又已勢在必行。1 萬多人要吃飯,能不消耗儲存量嗎?只是它的消耗速度太過驚人了!
當最後一次天文觀察的結果向兩港區與城裡通報時,大家的精神也鬆弛下來了。眾所周知,人群的感情能從一端瞬息間發展到另一端,從絕望走向滿懷希望。這便是變化。這裡的居民與擁擠在大城市的那些可憐蟲們還不一樣。他們應該、而且也曾顯得比較鎮靜,比較有頭腦,比較有耐心。當然,如果受到飢餓的威脅,都可能會為之害怕的,不是嗎?……
整個上午,風力顯示出有增強的趨勢。氣壓計緩緩地下降。由於大海在東南方受到極大的衝擊,掀起了長長的、力量巨大的海浪。以前的樣板島可以毫髮無傷,現在再也頂不住這巨大的顛簸。一些住房從頭到腳都抖得令人生畏,室內的東西都移了位,有點像發生了地震。由於億萬城的居民不止一次地有過類似經歷,所以這種現象自然會引起大家極度的不安。
西姆考耶艦長與他的下屬始終堅持在天文台上。所有的工作都集中到那兒。建築物受到這種震動,令他們頗為擔心。他們極不情願地承認:事態已經嚴重到無以復加的地步。
3 月 31 日天剛亮,天空便開始放睛,濃霧很快散去。希望能在這良好的氣候下測定方位。
眾人都期待著觀察結果,而且十分焦急。好幾百人趕來前炮台。沃爾特·坦克登也在人群中間。但是他父親、奈特·科弗利還有那些顯貴們,他們卻沒敢離開公館,因為是他們造成了今天這種局面。只有在家裡,他們才能躲避大眾的怒火。
接近中午之前,觀察員們都做好準備,以抓住太陽正熾的時候進行觀測。兩個六分儀,一隻由馬雷卡里國王拿著,另一隻則在西姆考耶艦長手裡,他們將儀器對準了天空。一旦測定正午太陽的高度時,立即著手進行計算,結果核對正確後,才公布結果:
南緯 29 度 17 分
大約 2 點左右,進行第二次觀測,氣候條件同樣良好。這次測出的經度是:
東經 179 度 32 分
事實就是這樣;自從樣板島遭受到螺旋般的運轉以來,海流已經將它衝到東南方向 1 千英里左右的地方。
當這個方位在海圖上標註後,大家都知道了。
最近的島嶼也有 100 英里的距離,叫作科克馬德克群島。那兒岩石累累,寸草不生,人煙罕至,無法獲得給養。再說,也沒法駛向那裡。南部三百英里處,是紐西蘭。如果海流不是流向那兒,如何到那兒呢?西部,1500 英里處,是澳大利亞。東部幾千英里處,是位於南美洲的智利。在紐西蘭以遠的地方,是荒蕪的冰海極地。樣板島是否會被撞碎在這片極地上?……總有一天,航海家們將在南極發現這些死於焦慮、死於飢餓的人的遺骸!……至於說這海流,西姆考耶艦長立即著手進行仔細的研究。如果這些海流不改變方向,如果它遇不到逆流,如果在這極地附近出現了常見的暴風雨,那會出什麼事呢?……
這些消息極易引起恐慌。大家的情緒越來越不穩定,他們憎恨這場災難的罪魁禍首,憎恨億萬城中這些害人不淺的有錢人。是他們,應該對造成這種局面負責。為了防止出現暴動,馬雷卡里國王必須要發揮自己的影響力,西姆考耶艦長與斯圖爾特上校要竭盡全力,軍官們需要絕對的忠誠,而且還需要絕對掌握水兵與士兵。
這天過去了,沒發生變化。每個人都不得不接受糧食配給制,而且僅限於基本的需要——窮人富人一視同仁。
在這期間,瞭望員的工作非常專心,他們認真地觀察著地平線。一旦看見船隻,便立即發出信號。或許由此可能恢復業已中斷的聯繫。很不幸,機器島已經被沖離了航線,很少有船會經過這片南極附近的海域。那兒,在南邊,人們狂亂的想像中似乎都看到了南極的場景;埃里伯斯火山與特羅爾火山的噴發照亮了整個極地!
然而 4 月 3 至 4 日夜晚,機會來了。北風,幾天來猛烈地刮過不停,現在忽然停了。隨之而來的是一片寧靜。海風突然轉向東南,這種無可捉摸的氣候,在春分時節屢見不鮮。
西姆考耶艦長再度燃起了希望,樣板島只要被風向西送上百來里,逆流便能將它送到澳大利亞或紐西蘭。無論怎樣,漂向南極海面的勢頭已經剎住。在澳大利大陸附近的海域裡,遇到船隻是非常可能的。
天亮了,東南風已經非常強勁了,樣板島明顯地感到它的影響。島體上的高層建築、天文台、市政府大樓、基督教教堂、天主教教堂,它們在某種種度上都成為兜風的物體。它們竟起到風帆的作用,推動著這座 4 億 3 千 2百萬噸的小島漂移。
儘管天空上雲朵漂動得很快,儘管太陽時隱時現,但是仍舊能進行有效的觀察測量。
實際上,人們兩次都成功地對準了雲層中的太陽。
計算結果表明:自昨晚以來,樣板島向西北方向漂移了兩度。如果說機器島只聽命於風力,那就太難讓人接受了。人們得出的結論是:機器島會被捲入某種逆流之中,而這類逆流不同與太平洋的海流。遇到流向西北方向的逆流真是幸運!自救的機會又將變得現實。可是,老天!能否快點,因為再次削減糧食配給量又已勢在必行。1 萬多人要吃飯,能不消耗儲存量嗎?只是它的消耗速度太過驚人了!
當最後一次天文觀察的結果向兩港區與城裡通報時,大家的精神也鬆弛下來了。眾所周知,人群的感情能從一端瞬息間發展到另一端,從絕望走向滿懷希望。這便是變化。這裡的居民與擁擠在大城市的那些可憐蟲們還不一樣。他們應該、而且也曾顯得比較鎮靜,比較有頭腦,比較有耐心。當然,如果受到飢餓的威脅,都可能會為之害怕的,不是嗎?……
整個上午,風力顯示出有增強的趨勢。氣壓計緩緩地下降。由於大海在東南方受到極大的衝擊,掀起了長長的、力量巨大的海浪。以前的樣板島可以毫髮無傷,現在再也頂不住這巨大的顛簸。一些住房從頭到腳都抖得令人生畏,室內的東西都移了位,有點像發生了地震。由於億萬城的居民不止一次地有過類似經歷,所以這種現象自然會引起大家極度的不安。
西姆考耶艦長與他的下屬始終堅持在天文台上。所有的工作都集中到那兒。建築物受到這種震動,令他們頗為擔心。他們極不情願地承認:事態已經嚴重到無以復加的地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