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頁
好在我對病毒的看法還算達觀,只要你不擾亂屏幕不強行死機,最起碼不沖洗數據不篡改文件,隨便開點兒玩笑倒也無關宏旨。事實上網裡的病毒莫不如此,不是告訴你在超時離開女生宿舍而不被門房大爺訓斥以至沒收證件的秘訣,就是給你講講喝啤酒時什麼樣的酒瓶可以被稱之為“酒頭”,或者以半瓶子醋的心理學知識向你解釋“夢見所有想買的東西雲集一處”的深刻寓意。而後屏幕便自動翻了上去,絲毫不影響正常工作。我遇到的最有意思的一個小病毒名為“懲治饕餮”,它先是打出一行“今晚你打算到哪兒進餐,我請客”,接著便給出“香味莊”“金達萊”“樂群餐廳”和“蘭州牛肉拉麵館”四處校內飯館。我試著把光標移到“金達萊”處予以確認,可它卻打出一行“今天關門不營業”,並伴隨有一陣“嘻嘻”的竊笑,無聊透頂,弄得我哭笑不得。
開始我對病毒製造者或傳播者的手法一直不明就裡,因為這些病毒都不是從主幹道上被釋放的,那樣的話網絡檢測系統很容易就能追蹤到釋放者,並緊跟不放直追至其出發點,結果便是取消惡作劇者的上機資格,校方可沒我那麼寬宏大度。
後來我終於發現,所有病毒的釋放地點都是在備用分支道的交叉點上,說得更準確些是立體交叉通路的“立交橋”下。在這裡釋放病毒用一般的檢測手段很難發現,而對這類小玩藝兒校方也沒精力大動干戈非要查個水落石出不可。
不過由於整個網絡都是相通的,釋放出的病毒很快就會傳遍整個主幹道。
其速度之快,就像一個在海中遇難的人不慎割破了手指,附近海域的鯊魚便立即能夠嗅到那股血腥。
我離開主幹道,無聊地在各個旁門左道信步游弋。家家戶戶“門窗”緊鎖,我所有的叩訪均遭碰壁。而當我試著瞎矇人家的號碼時,每次出現在屏幕上的都是一行不帶任何感情色彩的單調字符:您所打出的密碼不正確,請您再試一遍。
我當然知道再試多少遍也沒用。正當我已灰心失望,隨意敲擊鍵盤並準備退出的時候,突然發現一扇“柴扉”悄然而啟。一時間我驚喜交加手足無措,眼看著一行行漢字流淌出來。
那是對方的日記。而且,本已加密的文件里顯然是一席女兒情懷。我敢肯定對方在那邊機房肯定“咦”了一聲,因為我的無意干擾在那裡不可能不起絲毫波瀾。偏巧這時老師宣布上機結束,並邊說邊向我的座位走來,大概他對我兩個小時的分外老實深感奇怪。我匆匆退出網絡,搶在老師走近之前回身送了他一個微笑,只是面猶潮紅心仍狂跳。
這是前天晚上的事,接著便到了昨天下午。
昨天下午我在系辦幫老師錄入資料。這種事本該研究生來干,但老師清楚他們在電腦操作上比我略遜一疇。不過老師還是低估了我的能力,或者說他有意多給了我一些上機的自由,他所允許的時間大大超過了真正的需要,這便給了我第二次“溜門撬鎖”的機會。
上次雖然是胡亂敲出的密碼,但畢竟也有規律可循,因此這回很快便碰試了出來。她使用的公開代碼是“QIANGE @ 04.BNU.CN”。這是E-mail(電子郵箱) 中很標準的一個代碼:分隔符 @ 前的QIANGE是她的名字;04是工作站的機器名字,在這裡無疑是系的代號;BNU是學校名稱; 而CN自然就是CHINA。其密碼則是一個英文單詞:SHIELD——盾牌, 遺憾的是現在它已毫無阻擋功能。當“盾牌門”開啟時,我仿佛聽到鑰匙打開門鎖的悅耳嗒聲。
我就像一頭得到示意的警犬,精神為之一陣,大大方方地“登門入室”。輕車熟路,如返家中,毫無羞澀之感。事先我也曾擔心能否再次得逞,我記起小學時在電子遊戲室的一次經歷:當時我不經意地拉開了遊戲機下裝有金屬代幣的錢匣,亮出滿滿一箱子的黃銅硬幣,我頓時便覺出四周的貪婪目光已向這裡掃來,只好心虛地趕緊關上;及至左右無人我想再次得手時,“芝麻”
卻再也不肯“開門”了。
在進入的同時我已捎帶手搞清了04是中文系的代號。中文系的女生愛寫日記,中文系的女孩多愁善感。
我就像一名竊賊一樣躡手躡腳地走進一間屬於別人的書房,並打開了人家抽屜里的日記。技藝高超者並不意味著就是道德楷模,高等學府並非一個完人的集合。
按照中央情報局的說法,“窺探別人的秘密是人類的天性”。
日記只是一段,因為加密文件超過若干行就會出現非法字符;裡面也不過是那名女生的日常起居。從日記里看,這段時間她正在寫一篇有關文藝心理學的論文,但她抱怨說在圖書館教育閱覽室那浩如煙海的心理學典籍架上,要想找到她所需要的心理學著作幾近徒勞。而館內檢索處的終端又只能查找已知書名或書名前面部分的書籍,不能像國外一樣輸入書名中的一個詞或只輸入書籍的意向就能列出書目。
這簡直太容易了!我雖然沒讀過幾本心理學經典著作,但我們系學生應該讀些什麼經典著作我還是心中有數的,她想查找的方向我一清二楚,隨便開幾個書名還不是易如反掌。我信手敲出幾行書名和著者,並追憶著摘出了它們的大意。只是離開時我沒留下任何其他痕跡,而且還抹去了書寫時間,使她不知道我曾於何時進入,當然也就無從猜測我還將於何時再來。讓她先驚訝一番好了,我就喜歡來點戲劇性。
開始我對病毒製造者或傳播者的手法一直不明就裡,因為這些病毒都不是從主幹道上被釋放的,那樣的話網絡檢測系統很容易就能追蹤到釋放者,並緊跟不放直追至其出發點,結果便是取消惡作劇者的上機資格,校方可沒我那麼寬宏大度。
後來我終於發現,所有病毒的釋放地點都是在備用分支道的交叉點上,說得更準確些是立體交叉通路的“立交橋”下。在這裡釋放病毒用一般的檢測手段很難發現,而對這類小玩藝兒校方也沒精力大動干戈非要查個水落石出不可。
不過由於整個網絡都是相通的,釋放出的病毒很快就會傳遍整個主幹道。
其速度之快,就像一個在海中遇難的人不慎割破了手指,附近海域的鯊魚便立即能夠嗅到那股血腥。
我離開主幹道,無聊地在各個旁門左道信步游弋。家家戶戶“門窗”緊鎖,我所有的叩訪均遭碰壁。而當我試著瞎矇人家的號碼時,每次出現在屏幕上的都是一行不帶任何感情色彩的單調字符:您所打出的密碼不正確,請您再試一遍。
我當然知道再試多少遍也沒用。正當我已灰心失望,隨意敲擊鍵盤並準備退出的時候,突然發現一扇“柴扉”悄然而啟。一時間我驚喜交加手足無措,眼看著一行行漢字流淌出來。
那是對方的日記。而且,本已加密的文件里顯然是一席女兒情懷。我敢肯定對方在那邊機房肯定“咦”了一聲,因為我的無意干擾在那裡不可能不起絲毫波瀾。偏巧這時老師宣布上機結束,並邊說邊向我的座位走來,大概他對我兩個小時的分外老實深感奇怪。我匆匆退出網絡,搶在老師走近之前回身送了他一個微笑,只是面猶潮紅心仍狂跳。
這是前天晚上的事,接著便到了昨天下午。
昨天下午我在系辦幫老師錄入資料。這種事本該研究生來干,但老師清楚他們在電腦操作上比我略遜一疇。不過老師還是低估了我的能力,或者說他有意多給了我一些上機的自由,他所允許的時間大大超過了真正的需要,這便給了我第二次“溜門撬鎖”的機會。
上次雖然是胡亂敲出的密碼,但畢竟也有規律可循,因此這回很快便碰試了出來。她使用的公開代碼是“QIANGE @ 04.BNU.CN”。這是E-mail(電子郵箱) 中很標準的一個代碼:分隔符 @ 前的QIANGE是她的名字;04是工作站的機器名字,在這裡無疑是系的代號;BNU是學校名稱; 而CN自然就是CHINA。其密碼則是一個英文單詞:SHIELD——盾牌, 遺憾的是現在它已毫無阻擋功能。當“盾牌門”開啟時,我仿佛聽到鑰匙打開門鎖的悅耳嗒聲。
我就像一頭得到示意的警犬,精神為之一陣,大大方方地“登門入室”。輕車熟路,如返家中,毫無羞澀之感。事先我也曾擔心能否再次得逞,我記起小學時在電子遊戲室的一次經歷:當時我不經意地拉開了遊戲機下裝有金屬代幣的錢匣,亮出滿滿一箱子的黃銅硬幣,我頓時便覺出四周的貪婪目光已向這裡掃來,只好心虛地趕緊關上;及至左右無人我想再次得手時,“芝麻”
卻再也不肯“開門”了。
在進入的同時我已捎帶手搞清了04是中文系的代號。中文系的女生愛寫日記,中文系的女孩多愁善感。
我就像一名竊賊一樣躡手躡腳地走進一間屬於別人的書房,並打開了人家抽屜里的日記。技藝高超者並不意味著就是道德楷模,高等學府並非一個完人的集合。
按照中央情報局的說法,“窺探別人的秘密是人類的天性”。
日記只是一段,因為加密文件超過若干行就會出現非法字符;裡面也不過是那名女生的日常起居。從日記里看,這段時間她正在寫一篇有關文藝心理學的論文,但她抱怨說在圖書館教育閱覽室那浩如煙海的心理學典籍架上,要想找到她所需要的心理學著作幾近徒勞。而館內檢索處的終端又只能查找已知書名或書名前面部分的書籍,不能像國外一樣輸入書名中的一個詞或只輸入書籍的意向就能列出書目。
這簡直太容易了!我雖然沒讀過幾本心理學經典著作,但我們系學生應該讀些什麼經典著作我還是心中有數的,她想查找的方向我一清二楚,隨便開幾個書名還不是易如反掌。我信手敲出幾行書名和著者,並追憶著摘出了它們的大意。只是離開時我沒留下任何其他痕跡,而且還抹去了書寫時間,使她不知道我曾於何時進入,當然也就無從猜測我還將於何時再來。讓她先驚訝一番好了,我就喜歡來點戲劇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