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頁

投票推薦 加入書籤 小說報錯

  [偵探推理] 《決鬥在網絡》作者:星河【完結】

  作者簡介:

  【姓名】 星河

  【原名】 郭威

  【性別】 男

  【年齡】 41

  【星座】 螃蟹

  【血型】 O型

  【職業】

  專職:雜誌科幻專欄編輯,灕江出版社《中國年度最佳科幻小說選集》主編

  兼職:北京作家協會合同制專業作家

  【收入】 所有作品的稿酬(連續數年唯一的收入來源)

  【最厭惡】 戰爭

  【迄今為止生命中最幸福的事】 作品獲得了最高獎勵:讀者的喜愛

  【生活中最尊敬的人】 導師吳岩

  【生活中最嚮往的地方】 《科幻世界》編輯部

  【生活中最不屑一顧的事件】 1999年世界末日

  【目前最希望】 有自己的房子

  【人物簡介】

  星河,畢業於建築學專業,創作時堅持體現科幻小說的藝術本質。語言特點鮮明,被吳岩稱為“青春期心理科幻”。

  對於愛好科幻小說又經常上網的讀者來說,星河應該是一個比較熟悉的名字。在很多網站都有他的作品集。他的《決鬥在網絡》、《夢斷三國》、《同室操戈》等一批有關網絡的科幻作品,肯定能夠在許多網民那裡引起共鳴。在他的作品中,我們既能跟隨作者在虛擬世界中體會驚心動魄而又有驚無險的精神探險,又能多一份對於生命和世界的獨特感受。

  在他看來,“科普作品是提高公眾科學素質的重要途徑之一,而科幻小說則能對讀者進行有益的啟迪。”他認為,科普作品的地位是無可置疑的,它的興衰可以決定和反映出一個國家國民科學素質的高低。而科幻作品像所有的文學作品一樣,並不承擔任何額外的義務——包括科普(狹義)和預測,儘管一部優秀的科幻作品往往能夠起到這兩種效果。事實上科幻作品所要普及的是一種科學的人生觀,普及一種科學意識和科學精神;而它的“預測”,只是向我們展示了文明發展的各種可能。

  決鬥是解決一切情感問題的最好方式。

  時間:五分鐘之後;地點:數理樓間的草坪。

  我關閉了屏幕和終端,也關閉了眼前這兩行無論怎樣也清除不掉的字符。

  電梯四壁反射著銀白色的金屬光澤,引導著我向下離開這座以香港投資者命名的心理系豪華系樓。

  在心理樓北面是物理系和天文系灰暗陳舊的平淡樓房,在物理樓北面是數學系和信息系質樸肅穆的仿古建築。在物理樓和數學樓之間,有一片供人消夏納涼的綠地。

  在即將到達綠地時我忽然改變了主意,返身進了物理樓。我希望先從隱蔽處一睹對方的尊容——萬一他叫來一干人高馬大的體育系幫手呢。

  我當然知道他不會,所謂“決鬥”不過是一種形象性的說法,在如今這個以智力論英雄的時代,我們決不至於為所謂“情感問題”而去借鑑中世紀的劍術。面晤的目的只是為了互相見見從未謀面的對方,多少也帶點“英雄識英雄”的惺惺假意。再說既然我身出心理系,專業知識告訴我應該在對方毫無察覺的情況下先偷窺一下對手,這樣將會使談判對自己更為有利。

  暑氣抹殺了自動澆水器辛苦了一下午的功績,嫩綠的小草烘托著席地而坐細語啁啾的情侶群體。至少在我目力所及的草坪內外都是偶數,唯一一位孤傲的苗條少女躑躅走過,舉步間凝眸遠眺,顧盼生姿,顯然也是在等待王子的駕臨。這裡本來就是談情說愛的地方,兩名同性在這兒討論信息傳送問題那倒稀奇了。

  對方沒來。

  但這恰恰說明他不可小覷。此時此刻,他一定也躲在數學樓里的某扇窗戶背後,靜待我的出現。

  我是昨天下午才認識他的。

  不過在認識他之前,我先在前天晚上認識了她。

  那是我們組的上機時間,我很快編完了課內程序,又開始了百無聊賴的“散步遊戲”。這並非真是一個電子遊戲,機房老師看得很緊,在她眼皮底下沒有玩貓膩的可能。我不過是在系裡的電腦網路里偷偷給自己設了個信箱,然後藉助這一跳板進入全校的公共網絡。

  所謂“全校的公共網絡”就是INTERNET網絡這一信息高速公路在國內的延伸,由於近年來所開設的民用出口日益增多,這一原本服務於美國軍方的高新技術已成為包括我們大學生在內的普通用戶的日常工具。不過照理說一個準文科學生不該對電腦系統了解得這麼精湛,問題是我自己家裡有台 486

  微機,結果當同班同學還滯留在磁碟作業系統里踏步時,我便開始利用機房裡的現代化先進設備和電子通訊系統問鼎網絡一隅了。

  我“邁步”“踏上”主幹道,但這決不是我的目的地,只不過是借道而已。這是一條對全校開放的公共線路,每個有信箱編號的人都能隨便出入,早已無奇可獵。它就像一條熱鬧而荒蕪的大道,在這裡採摘信息的企圖只能是一種奢望。

  而且,道路上充斥了各式各樣的病毒,都是像我這類既無事又好事之徒有意感染進去的。因此在行進當中,我仿佛看到自己的郵件在一團團烏雲般的病毒簇中艱難穿行。我極力擯棄這種想法,以免自己恐怖得渾身泛起雞皮疙瘩。

章節目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