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6頁
巴比康主任為什麼選擇瓦馬塞作為實驗場地呢?首先,該地地理條件適宜,處於非洲鮮為人知的地帶,遠離旅遊者通常參觀的地方。其次,乞里馬扎羅山可為他提供工程所必需的兩個條件:堅固和方位。此外,當地有工程所需要的原料,並且便於開採。
早在離開美國之前,巴比康主任已從瑞典探險家那兒獲悉:乞里馬扎羅山山腳下,鐵和煤十分豐富,且礦苗露出地面,不需要去挖掘,去尋找。鐵和煤俯拾即是,數量大大超過工程所需。此外,在山附近,還有製造梅里—梅羅里特炸藥所需要的大量的硝酸鹽和黃鐵礦。
巴比康主任和尼科爾僅帶來十個絕對可靠的工頭具體指揮巴里巴里提供的一萬多黑人。製造巨型大炮及其巨型發射場的任務便落在這些黑人身上。
巴比康主任和他的同事到達瓦馬塞兩周後,在乞里馬扎羅山南麓便建立了三個極大的工地:一個鑄造大炮,一個造炮彈,一個製造梅里—梅羅里特炸藥。
巴比康主任如何鑄出如此巨大的大炮來呢?造不出發射器,這將是新舊兩大陸居民能得到拯救的最後一線希望。我們將看到並明白,其實這一希望也落空了。
製造四十二厘米口徑的大炮,發射裝有二百七十四公斤炸藥的七百八十公斤炮彈,已經相當困難了。鑄造大於二十七厘米大炮的一百萬倍的大炮,這是人力所不及的。因此,巴比康主任和尼科爾上尉絲毫沒去想這些。他們所要製造的不是一門大炮,而是在堅硬的乞里馬扎羅山中鑿一個坑道,或者可以說是一個“礦井”。
製造一門大炮,一門哥倫比亞大炮,是極其昂貴、極其困難的。為了防止炮管爆炸,管壁的厚度也不知要有多厚才行。巴比康早就想到了挖個礦井。如果馬思通筆記本里記著一門大炮,那只是想以二十七厘米的大炮作為運算的基礎罷了。
場地一開始便選在山南麓一百尺高的坡上,山腳下是一望無際的平原。當炮彈從乞里馬扎羅山噴射而出時,將不會遇到任何阻礙。
挖這個坑道非常艱苦,而施工又須極其精確。可巴比康能很輕鬆地製造出鑽岩機,機器將靠山上傾瀉下來的強大的瀑布所產生的壓縮空氣啟動。坑道被鑽岩機打好之後,再裝滿梅里—梅羅里特炸藥。烈性炸藥不會炸毀岩石,因為這是由正長石和角閃石構成的一種極其堅硬的石壁。這種岩石能抵禦住氣體膨脹產生的可怕的壓力,可以說是天生的炮管。乞里馬扎羅山的高度與厚度也足以保障外部不會產生任何裂縫或爆裂。
在巴比康主任的高明的領導下,由工頭率領的近萬名工人熱忱、用心地工作著。不到六個月,一條直徑二十七米,深六百米的“礦井”便竣工了。要使炮彈沿極為光滑的內壁滑動,不浪費爆炸時產生的氣體,內壁還裝有鏜得十分光滑的鑄鐵套。
與著名的登月基地哥倫比亞同城工程相比,這一工程更壯觀、更激動人心。對當今世界工程師們來說,世上難道還有他們辦不到的事嗎?
當乞里馬扎羅山山腰的坑道竣工時,另一工地的工人們正在建造金屬殼和製造巨大的發射場。
這一發射場將是一個巨大的圓錐形鑄件,所需鋼材達十八萬噸!
發射物不是一個整體鑄件,而是由每塊重一千噸的若干部件組成的,須一個一個地送入坑道,緊貼內壁放好,並事先放進梅里—梅羅里特炸藥,然後將這些部件用螺柱固定在一起,構成一個結構緊湊的整體,以便能沿著管道的內壁滑動。
工地需用四十萬噸鐵礦石,七萬噸石灰石和二十八萬噸焦炭,僅後一項就需要四十萬噸好煤才能煉出。鐵礦就在乞里馬扎羅山旁邊,用小車推就行。
建造煉鐵高爐困難最大。然而一個月之後,十個三十米高的高爐已投入生產。每個高爐每天生產一百八十噸生鐵。二十四小時便是一千八百噸,一百個勞動日之後,便是十八萬噸。
製造梅里—梅羅里特炸藥的工地上,工程進行得也非常順利。保密工作做得極好,所以至今無人確切地知道炸藥的成分。
一切進展皆如人意,即使格羅索、凱爾、菌德萊、西諾、比爾肯荷特、沃爾維或科克里爾等地的工廠,工作也不會安排得如此井井有條。三十萬美元的工程,決不允許出任何差錯。蘇丹顯得非常興奮。所有的工程,他都親臨現場察看。不難想像,有這位可怕的陛下在場,他那忠順的臣民、奴僕豈敢不幹得熱火朝天?
當巴里巴里問及工程的用途時,巴比康主任回答說:
“這是一個改變世界面貌的工程!”
“它將給蘇丹巴里巴里在所有東非君主中帶來不可磨滅的光榮!”尼科爾上尉補充說。
蘇丹受寵若驚,不知道有多得意。
8 月 29 日,工程全部竣工。坑道的內徑挖得恰到好處。全長六百米,裝有光滑的炮膛,最裡邊放有二千噸梅里—梅羅里特炸藥,並和起爆劑匣子相通。然後,是一百零五米長的發射物。扣除炸藥和炮彈所占的位置,到炮口尚餘四百九十二米,這可以保證氣體膨脹時所產生的推動力達到最佳效果。
一切就緒,讀者可能會提出一個純彈道學的問題:炮彈會不會偏離馬思通推算出的彈道?不可能。他的計算非常精確。根據地球自轉,發射物應朝乞里馬扎羅山子午線東面偏斜多大角度。根據發射場巨大的初速度,發射物在空中應畫出什麼樣的雙曲線面,都被他描述得一清二楚。
早在離開美國之前,巴比康主任已從瑞典探險家那兒獲悉:乞里馬扎羅山山腳下,鐵和煤十分豐富,且礦苗露出地面,不需要去挖掘,去尋找。鐵和煤俯拾即是,數量大大超過工程所需。此外,在山附近,還有製造梅里—梅羅里特炸藥所需要的大量的硝酸鹽和黃鐵礦。
巴比康主任和尼科爾僅帶來十個絕對可靠的工頭具體指揮巴里巴里提供的一萬多黑人。製造巨型大炮及其巨型發射場的任務便落在這些黑人身上。
巴比康主任和他的同事到達瓦馬塞兩周後,在乞里馬扎羅山南麓便建立了三個極大的工地:一個鑄造大炮,一個造炮彈,一個製造梅里—梅羅里特炸藥。
巴比康主任如何鑄出如此巨大的大炮來呢?造不出發射器,這將是新舊兩大陸居民能得到拯救的最後一線希望。我們將看到並明白,其實這一希望也落空了。
製造四十二厘米口徑的大炮,發射裝有二百七十四公斤炸藥的七百八十公斤炮彈,已經相當困難了。鑄造大於二十七厘米大炮的一百萬倍的大炮,這是人力所不及的。因此,巴比康主任和尼科爾上尉絲毫沒去想這些。他們所要製造的不是一門大炮,而是在堅硬的乞里馬扎羅山中鑿一個坑道,或者可以說是一個“礦井”。
製造一門大炮,一門哥倫比亞大炮,是極其昂貴、極其困難的。為了防止炮管爆炸,管壁的厚度也不知要有多厚才行。巴比康早就想到了挖個礦井。如果馬思通筆記本里記著一門大炮,那只是想以二十七厘米的大炮作為運算的基礎罷了。
場地一開始便選在山南麓一百尺高的坡上,山腳下是一望無際的平原。當炮彈從乞里馬扎羅山噴射而出時,將不會遇到任何阻礙。
挖這個坑道非常艱苦,而施工又須極其精確。可巴比康能很輕鬆地製造出鑽岩機,機器將靠山上傾瀉下來的強大的瀑布所產生的壓縮空氣啟動。坑道被鑽岩機打好之後,再裝滿梅里—梅羅里特炸藥。烈性炸藥不會炸毀岩石,因為這是由正長石和角閃石構成的一種極其堅硬的石壁。這種岩石能抵禦住氣體膨脹產生的可怕的壓力,可以說是天生的炮管。乞里馬扎羅山的高度與厚度也足以保障外部不會產生任何裂縫或爆裂。
在巴比康主任的高明的領導下,由工頭率領的近萬名工人熱忱、用心地工作著。不到六個月,一條直徑二十七米,深六百米的“礦井”便竣工了。要使炮彈沿極為光滑的內壁滑動,不浪費爆炸時產生的氣體,內壁還裝有鏜得十分光滑的鑄鐵套。
與著名的登月基地哥倫比亞同城工程相比,這一工程更壯觀、更激動人心。對當今世界工程師們來說,世上難道還有他們辦不到的事嗎?
當乞里馬扎羅山山腰的坑道竣工時,另一工地的工人們正在建造金屬殼和製造巨大的發射場。
這一發射場將是一個巨大的圓錐形鑄件,所需鋼材達十八萬噸!
發射物不是一個整體鑄件,而是由每塊重一千噸的若干部件組成的,須一個一個地送入坑道,緊貼內壁放好,並事先放進梅里—梅羅里特炸藥,然後將這些部件用螺柱固定在一起,構成一個結構緊湊的整體,以便能沿著管道的內壁滑動。
工地需用四十萬噸鐵礦石,七萬噸石灰石和二十八萬噸焦炭,僅後一項就需要四十萬噸好煤才能煉出。鐵礦就在乞里馬扎羅山旁邊,用小車推就行。
建造煉鐵高爐困難最大。然而一個月之後,十個三十米高的高爐已投入生產。每個高爐每天生產一百八十噸生鐵。二十四小時便是一千八百噸,一百個勞動日之後,便是十八萬噸。
製造梅里—梅羅里特炸藥的工地上,工程進行得也非常順利。保密工作做得極好,所以至今無人確切地知道炸藥的成分。
一切進展皆如人意,即使格羅索、凱爾、菌德萊、西諾、比爾肯荷特、沃爾維或科克里爾等地的工廠,工作也不會安排得如此井井有條。三十萬美元的工程,決不允許出任何差錯。蘇丹顯得非常興奮。所有的工程,他都親臨現場察看。不難想像,有這位可怕的陛下在場,他那忠順的臣民、奴僕豈敢不幹得熱火朝天?
當巴里巴里問及工程的用途時,巴比康主任回答說:
“這是一個改變世界面貌的工程!”
“它將給蘇丹巴里巴里在所有東非君主中帶來不可磨滅的光榮!”尼科爾上尉補充說。
蘇丹受寵若驚,不知道有多得意。
8 月 29 日,工程全部竣工。坑道的內徑挖得恰到好處。全長六百米,裝有光滑的炮膛,最裡邊放有二千噸梅里—梅羅里特炸藥,並和起爆劑匣子相通。然後,是一百零五米長的發射物。扣除炸藥和炮彈所占的位置,到炮口尚餘四百九十二米,這可以保證氣體膨脹時所產生的推動力達到最佳效果。
一切就緒,讀者可能會提出一個純彈道學的問題:炮彈會不會偏離馬思通推算出的彈道?不可能。他的計算非常精確。根據地球自轉,發射物應朝乞里馬扎羅山子午線東面偏斜多大角度。根據發射場巨大的初速度,發射物在空中應畫出什麼樣的雙曲線面,都被他描述得一清二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