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4頁
走出木棚不遠,他就在阿黃的引導下發現了一串足跡。蹲下一看,就知道是一隻野兔。頓時,他來了勁,從背上取下獵槍,平端著快速地循著足跡奔跑起來。
跑了一陣,獵狗阿黃髮現目標,突然“汪汪汪”地大叫起來,李厚彬朝前一望,就在一蓬枯草叢中發現了一隻肥壯的褐色野兔。他急忙喚住往前奔竄的阿黃,疾風般地追了過去。
野兔被驚動,撒開四腿,箭一般地向前逃竄。李厚彬選准角度,覷準時機,就在準星與野兔連成一條直線的剎那間,他移動食指,扣動扳機。“砰”的一聲,獵槍響了,野兔應聲倒地。
聽見槍響,阿黃條件反射般地往前一躍,低沉的咆哮聲中,它一口咬住中了槍彈的野兔脖頸,叨著回身跑到厚彬面前邀功請賞。
旗開得勝,李厚彬心裡那個高興勁呀,可就別提了。他彎下身子,摸摸阿黃金黃綢緞般的絨毛,著實誇獎了一番。然後,就將雖死但體溫猶存的野兔丟進系在腰間的褡褳里,又開始了新的搜索。
不一會,他又打著了兩隻山雞。
有了大雪這塊白色絨毯提供的清晰線索,李厚彬尋找追蹤起來,可真是方便順當多了。
翻過一座山頭,就是村裡的公墓園地。
鄉里不興叫公墓,而是稱墳場。過去,村里死了人到處埋掉,後來,村委會就作了統一管理,劃出一塊山地,供村民們喪葬之用。曾有一段時間,上面強迫死者火化,但執行了不到一年半,就無法繼續,村民再也不願火化,而是抬到山上,與祖宗同葬。
每葬一個死人,就會聳起一個新的黃土墳堆。墳前總要留下一溜花圈、一排香燭、一大堆鞭炮紙屑與焚燒冥錢後留下的灰燼。當然,更少不了後人在葬時、“三七”、“五七”等時間供奉在死者墳前的飯菜食品。而這些祭品,大多則成了山上野物爭相搶食的美味佳肴。
雪後難以找到食物,動物們肯定會光顧這個特殊的地方。李厚彬想著,就與阿黃向墳場迫近。
隔老遠,厚彬就聽到一陣激烈的撕打咬齧聲。頓時,他渾身來勁,趕緊制止阿黃的激動與狂吠,攥緊獵槍,向前衝來。
原來,墳場間有四五隻野狗正圍著一件什麼東西互相爭搶。一見厚彬和阿黃來到,它們趕緊拋開爭搶之物,四處逃竄。
李厚彬哪肯放過這一良好機遇,他忙扣動扳機,“砰”、“砰”,雙管獵槍發出兩聲巨響,立時就有一隻黑色與一隻花色的野狗中彈倒地。
厚彬從容地將兩隻野狗收拾好,再來看那爭搶之物,不由得發出了一聲長長的驚叫。原來,野狗們拚命爭搶、撕咬的並不是什麼供奉之物,而是一具已快腐爛的少年屍體!
他清楚地記得,村里從來沒有哪家死過十多歲的少年。整個墳場,唯有兩座新墳:一座是肖婆的,八十多歲年紀了,無疾而終,於三月前的一個晚上一覺睡死了;另一座是王老炳的,五十多歲,於一個多月前死於一場突發的肝癌。除此之外,都是些長有枯草的舊墳了。他再來看那兩座剛埋的新墳時,肖婆的墳包完好如初,沒有任何異樣;但王老炳的墳包上已是一片狼藉,新土與白雪被刨得到處都是。很顯然,這具少年屍體一定是誰給埋在王老炳的墳頭下,讓飢餓的野狗們給翻刨拖拽出來……
下午,李厚彬帶著打到的野物拿到鎮上去賣,順便到派出所
------------------不是冤家不聚頭(曾紀鑫)18、張老師?!
縣公安局接到蒲田鄉派出所打來的發現一具少年男屍的電話,當即組織警力趕往李家灣村墳場。
李家灣離縣城30多公里,警車順公路向南開,來到一個岔路口往右,在一條鄉間土路上顛簸了三四公里的路程,民警們就站在了一座約70多米高的山嶺前。棄車順著山路向上爬,很快就來到了李家灣村的公墓園地。
這是一塊起伏平緩的山地,只長著稀稀疏疏的幾棵矮樹。大大小小、高矮不一的墳包錯落有致地排列著,每座墳前都立有一塊石碑,上面刻著墳主的姓名及後人的讚頌之詞。墳與墳之間,空隙不大,但因無人清理,到處散落著紙屑、竹條、野草、稻草等物。
先在其他墳場上清查了一番,沒有發現什麼異樣,民警們就都圍在了王老炳墳墓周圍。
據王老炳兒子介紹,他父親死於一個半月前,埋後的“三七”、“五七”即第21天、第35天間,後人們根據本地風俗曾來墳上祭奠先人,供奉祀品,發覺墳包似有人動過,好像比原來高了幾分。當時,並沒有產生任何其他懷疑,後人們還以為是埋在了一塊風水寶地上,墳包突然間長高了,心中暗喜不已,並有過要托先人之福發跡的想法。
偵查人員在對王老炳墳墓進行一番鑑定後,得出以下結論:就在王老炳葬後不久,便有人刨開他墳頭疏鬆的新土,將一具少年男屍埋在王老炳的棺材上面。因埋得不深,腐爛後屍水溢出墳土,被一群飢餓的野狗嗅聞發覺,刨出後撕咬搶食。
再看那具少年男屍,雖有所腐爛,但因時令正值冬天,腐爛程度並不怎麼厲害。只是被野狗拖出後啃掉了一條左腿,所幸其他部位沒有多大損傷。
根據死者容貌、年齡、身高、體型等生理特徵,可以基本確定,死者即為一個多月前突然失蹤、久查未果的馬朝東。
跑了一陣,獵狗阿黃髮現目標,突然“汪汪汪”地大叫起來,李厚彬朝前一望,就在一蓬枯草叢中發現了一隻肥壯的褐色野兔。他急忙喚住往前奔竄的阿黃,疾風般地追了過去。
野兔被驚動,撒開四腿,箭一般地向前逃竄。李厚彬選准角度,覷準時機,就在準星與野兔連成一條直線的剎那間,他移動食指,扣動扳機。“砰”的一聲,獵槍響了,野兔應聲倒地。
聽見槍響,阿黃條件反射般地往前一躍,低沉的咆哮聲中,它一口咬住中了槍彈的野兔脖頸,叨著回身跑到厚彬面前邀功請賞。
旗開得勝,李厚彬心裡那個高興勁呀,可就別提了。他彎下身子,摸摸阿黃金黃綢緞般的絨毛,著實誇獎了一番。然後,就將雖死但體溫猶存的野兔丟進系在腰間的褡褳里,又開始了新的搜索。
不一會,他又打著了兩隻山雞。
有了大雪這塊白色絨毯提供的清晰線索,李厚彬尋找追蹤起來,可真是方便順當多了。
翻過一座山頭,就是村裡的公墓園地。
鄉里不興叫公墓,而是稱墳場。過去,村里死了人到處埋掉,後來,村委會就作了統一管理,劃出一塊山地,供村民們喪葬之用。曾有一段時間,上面強迫死者火化,但執行了不到一年半,就無法繼續,村民再也不願火化,而是抬到山上,與祖宗同葬。
每葬一個死人,就會聳起一個新的黃土墳堆。墳前總要留下一溜花圈、一排香燭、一大堆鞭炮紙屑與焚燒冥錢後留下的灰燼。當然,更少不了後人在葬時、“三七”、“五七”等時間供奉在死者墳前的飯菜食品。而這些祭品,大多則成了山上野物爭相搶食的美味佳肴。
雪後難以找到食物,動物們肯定會光顧這個特殊的地方。李厚彬想著,就與阿黃向墳場迫近。
隔老遠,厚彬就聽到一陣激烈的撕打咬齧聲。頓時,他渾身來勁,趕緊制止阿黃的激動與狂吠,攥緊獵槍,向前衝來。
原來,墳場間有四五隻野狗正圍著一件什麼東西互相爭搶。一見厚彬和阿黃來到,它們趕緊拋開爭搶之物,四處逃竄。
李厚彬哪肯放過這一良好機遇,他忙扣動扳機,“砰”、“砰”,雙管獵槍發出兩聲巨響,立時就有一隻黑色與一隻花色的野狗中彈倒地。
厚彬從容地將兩隻野狗收拾好,再來看那爭搶之物,不由得發出了一聲長長的驚叫。原來,野狗們拚命爭搶、撕咬的並不是什麼供奉之物,而是一具已快腐爛的少年屍體!
他清楚地記得,村里從來沒有哪家死過十多歲的少年。整個墳場,唯有兩座新墳:一座是肖婆的,八十多歲年紀了,無疾而終,於三月前的一個晚上一覺睡死了;另一座是王老炳的,五十多歲,於一個多月前死於一場突發的肝癌。除此之外,都是些長有枯草的舊墳了。他再來看那兩座剛埋的新墳時,肖婆的墳包完好如初,沒有任何異樣;但王老炳的墳包上已是一片狼藉,新土與白雪被刨得到處都是。很顯然,這具少年屍體一定是誰給埋在王老炳的墳頭下,讓飢餓的野狗們給翻刨拖拽出來……
下午,李厚彬帶著打到的野物拿到鎮上去賣,順便到派出所
------------------不是冤家不聚頭(曾紀鑫)18、張老師?!
縣公安局接到蒲田鄉派出所打來的發現一具少年男屍的電話,當即組織警力趕往李家灣村墳場。
李家灣離縣城30多公里,警車順公路向南開,來到一個岔路口往右,在一條鄉間土路上顛簸了三四公里的路程,民警們就站在了一座約70多米高的山嶺前。棄車順著山路向上爬,很快就來到了李家灣村的公墓園地。
這是一塊起伏平緩的山地,只長著稀稀疏疏的幾棵矮樹。大大小小、高矮不一的墳包錯落有致地排列著,每座墳前都立有一塊石碑,上面刻著墳主的姓名及後人的讚頌之詞。墳與墳之間,空隙不大,但因無人清理,到處散落著紙屑、竹條、野草、稻草等物。
先在其他墳場上清查了一番,沒有發現什麼異樣,民警們就都圍在了王老炳墳墓周圍。
據王老炳兒子介紹,他父親死於一個半月前,埋後的“三七”、“五七”即第21天、第35天間,後人們根據本地風俗曾來墳上祭奠先人,供奉祀品,發覺墳包似有人動過,好像比原來高了幾分。當時,並沒有產生任何其他懷疑,後人們還以為是埋在了一塊風水寶地上,墳包突然間長高了,心中暗喜不已,並有過要托先人之福發跡的想法。
偵查人員在對王老炳墳墓進行一番鑑定後,得出以下結論:就在王老炳葬後不久,便有人刨開他墳頭疏鬆的新土,將一具少年男屍埋在王老炳的棺材上面。因埋得不深,腐爛後屍水溢出墳土,被一群飢餓的野狗嗅聞發覺,刨出後撕咬搶食。
再看那具少年男屍,雖有所腐爛,但因時令正值冬天,腐爛程度並不怎麼厲害。只是被野狗拖出後啃掉了一條左腿,所幸其他部位沒有多大損傷。
根據死者容貌、年齡、身高、體型等生理特徵,可以基本確定,死者即為一個多月前突然失蹤、久查未果的馬朝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