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36頁
忽然那小宮監“嗚”了一聲,原來就在他扭頭之際,朱友文已捂住他的嘴,一刀捅進他的心口,隨即將小宮監的屍首也投入坑中,一併埋了。
料理妥當,朱友文回稟了田令孜,不久便攜了田令孜的書信回開封去向朱全忠復命了。此後朱全忠一直將朱友文帶在身邊,待之勝親生。旁人不知,一向謹慎多謀的朱全忠,是在身邊留了個護身符。
次年——光啟元年(885年)正月二十三日,唐僖宗從成都啟程還歸京師長安。不久又因田令孜之故遭受動亂,再次被田令孜挾持西逃。光啟四年(888年)二月,僖宗重回長安,三月六日,病重而死,時年二十七歲。
後人謂僖宗因頻遭變故,顛沛流離而致病。不知其中另有一原因,卻是當年自從“陸燕兒”離開之後,僖宗常常夜不能寐,相思成病,回長安後更是流連於曾與陸燕兒夜夜“纏綿”之所——靈符應聖院,而那夜夜之纏綿乃是由曼陀樂的幻術所成,耗精傷神,久則成虛。最後僖宗死於武德殿,也有記載說僖宗乃是死於靈符應聖院,為避世嫌,假稱死於武德殿。
僖宗死後,曾被田令孜鞭打的壽王李傑即位,為唐昭宗。田令孜不容於朝廷,逃歸成都其兄陳敬瑄處。大順二年(891年),王建攻入成都,囚田令孜、陳敬瑄,兩年後殺之。
自從棄黃巢而降唐之後,朱全忠憑藉過人之謀略,不斷壯大勢力,後殺昭宗,借皇后之命,立十三歲的李柷為昭宣帝。天祐四年(907年)四月,廢唐昭宣帝而自稱為帝,改名為朱晃,都開封(後曾一度遷都洛陽),建國號“梁”,史稱後梁,改元“開平”。朱晃即為後梁太祖。中國從此進入五代十國時期。
光啟元年(885年)三月,江南已是柳綠花繁,明州餘杭寺中走出兩位神仙般的女子,惹得來往遊人不時打量她二人,正是蓂莢與南山姐妹。二人站在寺門前,邊看風景邊說著話。
只聽南山說道:“難道悟明自心的忍者便不會被禁術所制了嗎?”
蓂莢道:“這個自然,所謂悟心即是證悟實相,便不再為幻相所轉,忍術是幻,禁術也是幻,若能了達實相,自然可於幻中而得自在。”
南山又問道:“禁術原是為了制約忍者,若禁術無效,又如何制約?”
蓂莢道:“制約是為防止濫用,若能證悟實相、了達自心之人,所思所行自然合於正道,又怎會濫用忍術?何必再制約他?”
南山點了點頭道:“原來如此。那哥哥既然能從遮族忍者手中遁走,是不是說明他已證悟了實相、了達了自心?”
蓂莢笑道:“我哪裡知道,你去問他好了。不過歸鳳哥自己說是憑藉驗毒粉與避毒丸才免遭毒手的。”
南山道:“哥哥騙人!那藥丸只能避毒,怎能讓他脫身?我便問他,他也自然不肯承認,我只好來問你這位菩薩姐姐。”
蓂莢道:“我哪裡是什麼菩薩。”
南山道:“在五台山時大家都是叫你菩薩姑娘的,不過如今的確不該再這樣叫你了。”
蓂莢看了一眼南山,南山又道:“如今你已成了人家的娘子,自然不是姑娘了。”說罷咯咯大笑。
蓂莢笑罵道:“好個臭丫頭,你自己還不是一樣,卻敢來消遣我。”
南山道:“不一樣,不一樣。”說罷指了指蓂莢的肚子,又咯咯大笑起來。
蓂莢故作生氣道:“你這丫頭,越學越壞,不理你了!”說罷扭過頭去。
南山忙拉住蓂莢的胳膊道:“好姐姐,別生氣,氣壞了自己不打緊,可彆氣著我的小外甥。”說罷轉身便笑著跑下台階去了。
“什麼事這麼好笑?”光波翼與石琅玕正好也從寺門裡出來,邊走邊問道。
“石大哥,你把這丫頭慣得越來越不像話了,還不好好管教管教她!”蓂莢向石琅玕告狀道。
未及石琅玕接話,光波翼笑道:“琅玕兄哪裡管得了她?我看是南山管教琅玕兄還差不多。”
石琅玕也道:“正是。”說罷幾人一起哈哈大笑。
三人邊說笑邊走,下了一段台階,見南山正站在那裡專注地向下觀望,石琅玕叫了南山一聲,南山聞聲回頭對三人叫道:“你們快來看!”
三人不知發生了何事,都走到南山身邊隨她一同看去,只見下面山門外圍著一群人,人群中一位僧人跪在地上向一農人打扮的後生叩頭不止,圍觀的人群在七嘴八舌地對那後生說著什麼,那後生似乎是無奈地搖了搖頭,右手平伸,三人這才看見原來那後生手中拎著一隻野兔,想必是剛剛在山中捕到的。
那僧人連忙雙手捧過野兔,抱在懷中,又向那後生叩首一拜,方才起身。那後生隨即轉身離去,人群也紛紛散去。
只見那僧人撫摸著野兔,將它抱到山門旁,對野兔說了一陣話。光波翼耳音極靈,聽到那僧人原來在為野兔傳授“三皈依”,只聽那僧人說道:“皈依佛,歸依法,皈依僧。”連說了三遍,又為野兔念了數十句“南無阿彌陀佛”,末後說道:“你去吧,願你早日得到善妙人身,具足善根福慧,精進修持正法,速出輪迴,成佛度生。”說罷將野兔放在地上,那野兔竟似明白人事一般,轉回身來望著那僧人片刻,又在僧人腳下轉悠了兩番,最後面對僧人匍匐在地上,好像在向僧人行禮,隨後便轉身奔竄而去,很快便消失在草木之間。
料理妥當,朱友文回稟了田令孜,不久便攜了田令孜的書信回開封去向朱全忠復命了。此後朱全忠一直將朱友文帶在身邊,待之勝親生。旁人不知,一向謹慎多謀的朱全忠,是在身邊留了個護身符。
次年——光啟元年(885年)正月二十三日,唐僖宗從成都啟程還歸京師長安。不久又因田令孜之故遭受動亂,再次被田令孜挾持西逃。光啟四年(888年)二月,僖宗重回長安,三月六日,病重而死,時年二十七歲。
後人謂僖宗因頻遭變故,顛沛流離而致病。不知其中另有一原因,卻是當年自從“陸燕兒”離開之後,僖宗常常夜不能寐,相思成病,回長安後更是流連於曾與陸燕兒夜夜“纏綿”之所——靈符應聖院,而那夜夜之纏綿乃是由曼陀樂的幻術所成,耗精傷神,久則成虛。最後僖宗死於武德殿,也有記載說僖宗乃是死於靈符應聖院,為避世嫌,假稱死於武德殿。
僖宗死後,曾被田令孜鞭打的壽王李傑即位,為唐昭宗。田令孜不容於朝廷,逃歸成都其兄陳敬瑄處。大順二年(891年),王建攻入成都,囚田令孜、陳敬瑄,兩年後殺之。
自從棄黃巢而降唐之後,朱全忠憑藉過人之謀略,不斷壯大勢力,後殺昭宗,借皇后之命,立十三歲的李柷為昭宣帝。天祐四年(907年)四月,廢唐昭宣帝而自稱為帝,改名為朱晃,都開封(後曾一度遷都洛陽),建國號“梁”,史稱後梁,改元“開平”。朱晃即為後梁太祖。中國從此進入五代十國時期。
光啟元年(885年)三月,江南已是柳綠花繁,明州餘杭寺中走出兩位神仙般的女子,惹得來往遊人不時打量她二人,正是蓂莢與南山姐妹。二人站在寺門前,邊看風景邊說著話。
只聽南山說道:“難道悟明自心的忍者便不會被禁術所制了嗎?”
蓂莢道:“這個自然,所謂悟心即是證悟實相,便不再為幻相所轉,忍術是幻,禁術也是幻,若能了達實相,自然可於幻中而得自在。”
南山又問道:“禁術原是為了制約忍者,若禁術無效,又如何制約?”
蓂莢道:“制約是為防止濫用,若能證悟實相、了達自心之人,所思所行自然合於正道,又怎會濫用忍術?何必再制約他?”
南山點了點頭道:“原來如此。那哥哥既然能從遮族忍者手中遁走,是不是說明他已證悟了實相、了達了自心?”
蓂莢笑道:“我哪裡知道,你去問他好了。不過歸鳳哥自己說是憑藉驗毒粉與避毒丸才免遭毒手的。”
南山道:“哥哥騙人!那藥丸只能避毒,怎能讓他脫身?我便問他,他也自然不肯承認,我只好來問你這位菩薩姐姐。”
蓂莢道:“我哪裡是什麼菩薩。”
南山道:“在五台山時大家都是叫你菩薩姑娘的,不過如今的確不該再這樣叫你了。”
蓂莢看了一眼南山,南山又道:“如今你已成了人家的娘子,自然不是姑娘了。”說罷咯咯大笑。
蓂莢笑罵道:“好個臭丫頭,你自己還不是一樣,卻敢來消遣我。”
南山道:“不一樣,不一樣。”說罷指了指蓂莢的肚子,又咯咯大笑起來。
蓂莢故作生氣道:“你這丫頭,越學越壞,不理你了!”說罷扭過頭去。
南山忙拉住蓂莢的胳膊道:“好姐姐,別生氣,氣壞了自己不打緊,可彆氣著我的小外甥。”說罷轉身便笑著跑下台階去了。
“什麼事這麼好笑?”光波翼與石琅玕正好也從寺門裡出來,邊走邊問道。
“石大哥,你把這丫頭慣得越來越不像話了,還不好好管教管教她!”蓂莢向石琅玕告狀道。
未及石琅玕接話,光波翼笑道:“琅玕兄哪裡管得了她?我看是南山管教琅玕兄還差不多。”
石琅玕也道:“正是。”說罷幾人一起哈哈大笑。
三人邊說笑邊走,下了一段台階,見南山正站在那裡專注地向下觀望,石琅玕叫了南山一聲,南山聞聲回頭對三人叫道:“你們快來看!”
三人不知發生了何事,都走到南山身邊隨她一同看去,只見下面山門外圍著一群人,人群中一位僧人跪在地上向一農人打扮的後生叩頭不止,圍觀的人群在七嘴八舌地對那後生說著什麼,那後生似乎是無奈地搖了搖頭,右手平伸,三人這才看見原來那後生手中拎著一隻野兔,想必是剛剛在山中捕到的。
那僧人連忙雙手捧過野兔,抱在懷中,又向那後生叩首一拜,方才起身。那後生隨即轉身離去,人群也紛紛散去。
只見那僧人撫摸著野兔,將它抱到山門旁,對野兔說了一陣話。光波翼耳音極靈,聽到那僧人原來在為野兔傳授“三皈依”,只聽那僧人說道:“皈依佛,歸依法,皈依僧。”連說了三遍,又為野兔念了數十句“南無阿彌陀佛”,末後說道:“你去吧,願你早日得到善妙人身,具足善根福慧,精進修持正法,速出輪迴,成佛度生。”說罷將野兔放在地上,那野兔竟似明白人事一般,轉回身來望著那僧人片刻,又在僧人腳下轉悠了兩番,最後面對僧人匍匐在地上,好像在向僧人行禮,隨後便轉身奔竄而去,很快便消失在草木之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