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1頁
眾人都圍了上來,心中未免有些微微激動,畢竟這張地圖在他們祖輩口中傳說多年,而且關係到他們的生死。可是那常空無瞪著眼看了半天,卻是一頭霧水,望著我說:“這,便是那地圖?上面除了一些點點線線,以及幾行字之外,哪裡有地圖的蹤跡?”我苦笑著搖了搖頭,說:“我也研究了很久,卻也一無所獲,根本就看不懂。對了,鄧修文你不是說你找到了墓地所在,你是如何找到的?”鄧修文沒有作聲,只見她從袋中取出了一張有些斑駁發黃的紙張,小心翼翼地放在了桌子上。
我打開了那張紙,掃了一眼,只見紙上草草地畫了幾座山,而最顯眼的,便是三座連體呈品字形的山,三座山中間似乎形成了一個山谷,而圖中此處,則用毛筆重重點了一點。我有些詫異地望了望鄧修文,問道:“僅僅靠這張不著邊際的地圖,你便找到了那魯王墓?”鄧修文微微一笑,說:“其中自有玄機,這張地圖,乃是我祖上在鳳陽縣的明皇陵中所得。那陵墓中安葬著朱元璋父母及兄嫂、侄兒,本來我祖輩進入陵墓,是打算破壞陵墓泄憤,可是卻在墓中的一塊石碑上發現了這幅圖,當時覺得似有蹊蹺,於是便拓了下來,之後祖輩便一直尋找地圖中所畫之地,可是線索太少,加上明朝疆域實在太大,所以一直毫無收穫。至於我能發現此地,還和李默然李兄有關。”說著,她望向了一直沉默著的李默然。
那李默然微微動了動身子,開口道:“發現此地也純屬巧合,我一直潛心毒醫之道,也一直尋找著能化解這身上的奇毒之法,但是我雖尋找多年,卻一直未離開安徽境內,因為朱元璋出生於鳳陽,對家鄉一直有很深的感情,並且曾經在鳳陽大興土木,妄圖修建中都城,以定都城。雖然最後因為一些原因未能實現,但是卻說明他對家鄉還是有很深的執念,而且他晚年信奉佛道之術,講究落葉歸根,所以我一直覺得那朱元璋若是下葬,必然會葬到家鄉境內。至於南京的明皇陵,哼哼,我也一直認為那不過是個障眼之法而已,而那魯王墓,的確大有問題,區區一個不學無術的皇子,用得著朱元璋請劉伯溫為其尋龍定穴嗎?我在安徽境內行走了十年,一邊尋找線索一邊研究毒術,終於有一天,在大別山內發現了一處詭異之地,此山谷內終年瘴氣繚繞,看似是自然所致,可是我乃研究毒術之人,卻發現其中的蹊蹺。這瘴氣,並不是自然生成,而我在附近,發現了大量的瘴氣藤。這瘴氣藤產自雲南一代,因為多生於瘴氣密布的濕林中,以能產生瘴氣而得名,但是卻在大別山中發現,顯然是被人為移栽至此處,我便認為這谷中有些問題,於是我用了些防瘴氣之藥,打算進谷一探究竟,但是沒想到越走瘴氣越厲害,最後不得不退了出來。”
“那你是如何確定此處是那魯王墓呢?”我不禁問道。鄧修文接了話頭,說:“我們六人之中,研究毒術的也就我和李兄了,所以他便找到了我,看看有沒有辦法進去,而我聽他所說,便想起了那地圖上所畫,於是拿出地圖一比對,卻發現這圖中所畫,就是那個山谷!”常空無一聽,便滿不在乎地說:“既然知道了地點,還要這小子做啥?!不就一點瘴氣嘛,有何難處理的?至於那機關,以我們的身手相信也絕不是難處。”我冷冷一笑,說:“是啊,以常大人的身手,有何困難之說呢!?”常空無聽出我在諷刺他,不免臉色一變,似乎又要發作,就在這時,門外傳來了夥計的聲音:“幾位客人,外面有一男子,說是要找陳先生。”
是誰找我?此地認識我的人本來就不多,而知道我今日在此處的人就更少了,到底會是誰?在座的其餘五人都警覺起來。鄧修文有些不滿地對外面的夥計說:“不是說了人到齊之後任何人都不要來打擾的嗎?你們這店是怎麼辦事的!”店外的夥計似乎很為難,結結巴巴地說:“我哪敢打擾幾位客人,只是前來之人我們……我們實在是攔不住啊。”“哦?”鄧修文微微一動,望了望常空無和馮白,常空無和馮白點了點頭,惡狠狠地說:“我倒要看看是誰吃了豹子膽,敢到我們這來。”
兩人正準備出去一探究竟,卻聽見外面那夥計驚慌地叫了起來:“你,你怎麼進來了……”只聽外面傳來一個熟悉的聲音:“陳先生,好久不見了。”聽聞聲音,我頓時想起了來者何人,只見門一開,一個身穿白衣的年輕人站在外面,淡淡地望著我。來人,正是同仁堂的樂風!
“原來是樂兄!”我笑了笑,回頭望了望身後幾人,他們似乎不歡迎外來人的加入,我只得無奈地說:“樂兄有何事?竟然找到此處來了。只是我此時和幾位朋友有要事商談,實在不便,不如你告知我你的住處,稍後我自會去拜訪。”只見那樂風也是一笑,旁若無人地走了進來,完全不顧屋內幾人的面色,徑直在我身邊坐了下來,開口說道:“當初在丹東的時候,你走得匆忙,未能和你道別,只是聽說你看破了那中毒一事,據說是那藥膳師所為,是吧?”說著,樂風用眼角瞟了一眼坐在邊上的李若。那李若滿不在乎地望了他一眼,從鼻子裡發出了“哼”的一聲。樂風接著說道:“據說那《仲景方》也被李若所盜,可惜我技不如人,未能看破此事蹊蹺,於是也離開了丹東,雖然留下書信,心中卻一直因未能與陳先生你一敘而感到遺憾。”我連忙說道:“樂兄也是年少有才,我看破此事,也不過是巧合而已,相信就算不是我,以你的醫術,亦能看破此事。”邊上的李若卻有些不滿地插道:“哼,一個個都惺惺作態的。”那樂風聽聞,這次轉向李若,輕笑著說:“哦?這位應該就是那李若了吧?那丹東老天祥,可是要緊地找你呢。”我見樂風竟然能認出李若,心中不覺“咯噔”了一下,似乎樂風此次前來,是另有目的,而且似乎是知道了一些什麼。
我打開了那張紙,掃了一眼,只見紙上草草地畫了幾座山,而最顯眼的,便是三座連體呈品字形的山,三座山中間似乎形成了一個山谷,而圖中此處,則用毛筆重重點了一點。我有些詫異地望了望鄧修文,問道:“僅僅靠這張不著邊際的地圖,你便找到了那魯王墓?”鄧修文微微一笑,說:“其中自有玄機,這張地圖,乃是我祖上在鳳陽縣的明皇陵中所得。那陵墓中安葬著朱元璋父母及兄嫂、侄兒,本來我祖輩進入陵墓,是打算破壞陵墓泄憤,可是卻在墓中的一塊石碑上發現了這幅圖,當時覺得似有蹊蹺,於是便拓了下來,之後祖輩便一直尋找地圖中所畫之地,可是線索太少,加上明朝疆域實在太大,所以一直毫無收穫。至於我能發現此地,還和李默然李兄有關。”說著,她望向了一直沉默著的李默然。
那李默然微微動了動身子,開口道:“發現此地也純屬巧合,我一直潛心毒醫之道,也一直尋找著能化解這身上的奇毒之法,但是我雖尋找多年,卻一直未離開安徽境內,因為朱元璋出生於鳳陽,對家鄉一直有很深的感情,並且曾經在鳳陽大興土木,妄圖修建中都城,以定都城。雖然最後因為一些原因未能實現,但是卻說明他對家鄉還是有很深的執念,而且他晚年信奉佛道之術,講究落葉歸根,所以我一直覺得那朱元璋若是下葬,必然會葬到家鄉境內。至於南京的明皇陵,哼哼,我也一直認為那不過是個障眼之法而已,而那魯王墓,的確大有問題,區區一個不學無術的皇子,用得著朱元璋請劉伯溫為其尋龍定穴嗎?我在安徽境內行走了十年,一邊尋找線索一邊研究毒術,終於有一天,在大別山內發現了一處詭異之地,此山谷內終年瘴氣繚繞,看似是自然所致,可是我乃研究毒術之人,卻發現其中的蹊蹺。這瘴氣,並不是自然生成,而我在附近,發現了大量的瘴氣藤。這瘴氣藤產自雲南一代,因為多生於瘴氣密布的濕林中,以能產生瘴氣而得名,但是卻在大別山中發現,顯然是被人為移栽至此處,我便認為這谷中有些問題,於是我用了些防瘴氣之藥,打算進谷一探究竟,但是沒想到越走瘴氣越厲害,最後不得不退了出來。”
“那你是如何確定此處是那魯王墓呢?”我不禁問道。鄧修文接了話頭,說:“我們六人之中,研究毒術的也就我和李兄了,所以他便找到了我,看看有沒有辦法進去,而我聽他所說,便想起了那地圖上所畫,於是拿出地圖一比對,卻發現這圖中所畫,就是那個山谷!”常空無一聽,便滿不在乎地說:“既然知道了地點,還要這小子做啥?!不就一點瘴氣嘛,有何難處理的?至於那機關,以我們的身手相信也絕不是難處。”我冷冷一笑,說:“是啊,以常大人的身手,有何困難之說呢!?”常空無聽出我在諷刺他,不免臉色一變,似乎又要發作,就在這時,門外傳來了夥計的聲音:“幾位客人,外面有一男子,說是要找陳先生。”
是誰找我?此地認識我的人本來就不多,而知道我今日在此處的人就更少了,到底會是誰?在座的其餘五人都警覺起來。鄧修文有些不滿地對外面的夥計說:“不是說了人到齊之後任何人都不要來打擾的嗎?你們這店是怎麼辦事的!”店外的夥計似乎很為難,結結巴巴地說:“我哪敢打擾幾位客人,只是前來之人我們……我們實在是攔不住啊。”“哦?”鄧修文微微一動,望了望常空無和馮白,常空無和馮白點了點頭,惡狠狠地說:“我倒要看看是誰吃了豹子膽,敢到我們這來。”
兩人正準備出去一探究竟,卻聽見外面那夥計驚慌地叫了起來:“你,你怎麼進來了……”只聽外面傳來一個熟悉的聲音:“陳先生,好久不見了。”聽聞聲音,我頓時想起了來者何人,只見門一開,一個身穿白衣的年輕人站在外面,淡淡地望著我。來人,正是同仁堂的樂風!
“原來是樂兄!”我笑了笑,回頭望了望身後幾人,他們似乎不歡迎外來人的加入,我只得無奈地說:“樂兄有何事?竟然找到此處來了。只是我此時和幾位朋友有要事商談,實在不便,不如你告知我你的住處,稍後我自會去拜訪。”只見那樂風也是一笑,旁若無人地走了進來,完全不顧屋內幾人的面色,徑直在我身邊坐了下來,開口說道:“當初在丹東的時候,你走得匆忙,未能和你道別,只是聽說你看破了那中毒一事,據說是那藥膳師所為,是吧?”說著,樂風用眼角瞟了一眼坐在邊上的李若。那李若滿不在乎地望了他一眼,從鼻子裡發出了“哼”的一聲。樂風接著說道:“據說那《仲景方》也被李若所盜,可惜我技不如人,未能看破此事蹊蹺,於是也離開了丹東,雖然留下書信,心中卻一直因未能與陳先生你一敘而感到遺憾。”我連忙說道:“樂兄也是年少有才,我看破此事,也不過是巧合而已,相信就算不是我,以你的醫術,亦能看破此事。”邊上的李若卻有些不滿地插道:“哼,一個個都惺惺作態的。”那樂風聽聞,這次轉向李若,輕笑著說:“哦?這位應該就是那李若了吧?那丹東老天祥,可是要緊地找你呢。”我見樂風竟然能認出李若,心中不覺“咯噔”了一下,似乎樂風此次前來,是另有目的,而且似乎是知道了一些什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