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34頁

投票推薦 加入書籤 小說報錯

  “好吧,回去。”

  隨著皇帝的吩咐,眾人撥轉馬頭,很快下了圓台,沿著來處的道路奔馳。

  離關城不遠處,兩名道姑站在古城牆上,正向遠處眺望,她們身材曼妙,遠遠望去,飄然若仙。

  聽到馬蹄聲,兩人轉頭望來,露出兩張絕色姣容,若是此時有男子見到肯定會大嘆上天不公,如此美麗的女子,為何會想不通偏偏做了道姑?

  見到是一隊青衣騎士,兩人臉上都露出一絲好奇之色,不知什麼人會象她們兩人一樣來到這個古戰場憑弔一番。

  “師姐,中間那個人好象是皇帝?”其中一名道姑眼尖,只是隔得太遠,卻不能確定。

  “胡說,皇帝明明在去山海關的路上,又如何會出現在這裡。”另一人否決道,轉過臉,不再留意。

  先前的那名道姑好象一下泄氣,她們來的道路上正好與皇帝的車駕相遇,想想確實沒有可能在這裡遇到皇帝。

  與此同時,王福一行也發現了這兩名穿著道袍的女子,對於兩名女子出現在這裡,還站在城牆上,護衛的羽林衛雖然好奇,卻沒有理會的意思,一行人很快消失在遠方。

  離山海關二十里處,皇帝的車駕已經停了下來,董納急得如同熱鍋上的螞蟻,已有大臣催促了數次起程,董納只得屢屢推脫,山海關的官員已經準備了迎駕事宜,就這麼過去,皇上露不了面如何是好。

  只是如果再不起程,引起大臣們的懷疑也麻煩,天下責任繫於皇帝一身,皇帝卻帶著數十名輕騎脫離大隊,萬一有危險怎麼辦,他這個翰林侍讀一個沒有盡到勸諫的罪名是跑不了。

  一輛華麗的馬車駛到董納旁邊,車簾掀起,一張年輕嬌媚的臉從掀起的車簾後露了出來,向董納問道:“董侍讀,皇上還沒有回來嗎?”

  董納被這個聲音嚇了一跳,看清是梅昭容時才鬆了一口氣,雖然皇帝除剛登基時荒唐外,後來並不以好色箸稱,只是如今皇宮妃嬪依然有數十位,這個梅昭容進宮才一年,只有十七歲,不但容貌秀麗,更是聰明無比,甚得皇帝歡心,區區一年就進位到僅次於皇妃的昭容,這次皇帝出巡更是帶著隨行。

  “回娘娘,皇上還沒有回來。”董納苦著臉回道,他可沒有膽子得罪一位正受皇帝寵愛的后妃。

  梅昭容娥眉輕蹙,自言自語的道:“早知道,本宮就該學會騎馬,這樣可以陪在皇上身邊了。”

  董納聽得心有戚戚焉,若是跟隨在皇帝身邊,他也不用如此為難。

  又過了半響,正當董納要下令起程時,馬蹄響起,董納如聽仙樂,趕忙向遠處望去,果然見到一隊青衣騎士從後路追了上來,皇帝正在裡面,只是被負責防衛的羽林攔了下來。

  董納急得跳腳,恨不得馬上下令這隊攔載的羽林衛放行,可惜他根本沒有這個權利,好在攔截的羽林衛很快放行,皇帝一行來到他的身邊。

  “臣參見皇上,皇上萬歲!萬歲!萬萬歲!”董納連忙過來迎接。

  “起來吧,董愛卿,擬旨,著撫平縣令對一片石立碑作記,以事實為準,詳細記錄當時戰況,不得擅作改動,以供後人憑弔。”

  皇帝沒有先行更衣,而是下達旨意,董納不解的問道:“皇上,可是闖逆和韃子的那場戰事?”

  這樣的戰事對董納來說,不過是叛賊與漢奸、蠻夷之間的撕殺,既使死的人再多也沒有意義。

  “不錯,闖逆已經身死,此逆雖然對於大明犯下不可饒恕之罪,只是卻也不能抹沒他抵擋異族的努力。”

  “是,微臣明白了。”董納恍然,似乎明白了皇帝的用意,他熟讀歷史,自然知道弘光初年,朝廷數面臨敵,危機之時,大臣們都主張借虜平寇,唯有皇帝乾坤獨斷,變成了聯寇平虜。事實也證明皇帝眼光準確,滿虜才是大明最主要的敵人,後來李自成死後,餘部多降大明,如今朝中還有不少大臣出於李自成部,在一片石立碑紀念,恐怕更多是對李自成餘部進行安撫。

  第四卷 帝國東升 第447章 朝鮮,日本

  在山海關停留了一夜,皇帝的車駕繼續前進,對於大明來說,山海關已經失去了以前的軍事意義,變成一座內地通往關外的普通城池,皇帝自然不會在山海關耽擱。

  一出山海關,道路兩旁的景物便大大不同,除了道路兩旁的莊稼外,更多的是莽莽林海,無邊無際的森林讓人感覺到非常震憾,即使是在道路兩旁,也能隨時看到數百年的大樹。

  這樣的林海,仿佛一個天然的寶庫,除了木料外,林海中各種野生動物豐富,還有珍貴的東北人參等等。

  從開通海運以來,每年從遼東運往南方的木料多達數百萬根之多,比起江南本地所產的木料來,遼東大木以料好價宜聞名,有了遼東運來的大木,江南本地的木頭砍伐下降了許多,原本許多被砍伐一空的山頭,經過十餘年的停頓,重新變得鬱鬱蔥蔥。

  八月初,皇帝的車駕到達瀋陽,東北省布政司夏完淳帶著全省文武官員和全城近十萬百姓離城迎接皇帝的到來,經過多年恢復,瀋陽的繁華已經遠超萬曆年間,光是城中人口就超過十萬,加上周邊城區,單是瀋陽一府人口已是數十萬之多。

  “愛卿辛苦了。”皇帝說完,親手將夏完淳扶起。

章節目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