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30頁
只是托博爾斯克城是日後大明需要派兵駐守的地方,無論如何也不能讓蒙古人燒毀,而且城中資料也需要保護。
蒙古人在城中大搶了三天,杜小山才傳令停止搶掠,恢復城中秩序,這三天,托博爾斯克城仿佛是人間地獄,蒙古人如蝗蟲一樣掃遍了城中每個角落,足有上萬反抗的羅剎人被殺,大部分年輕女子被瓜分,剩下的羅剎人也全部成為窮光蛋。
恢復秩序後,明軍開始對俘虜的羅剎人審訊,這才發現原來城主早已經棄城而逃,此時追擊已是來不及,讓明軍稍作遺憾。
戈杜諾夫一行馬不停蹄的逃跑,一路上擔驚受怕,即怕蒙古人的追擊,又怕到了歐洲怎麼向沙皇和大臣們解釋,等到他們翻過烏拉爾山脈到達歐洲時,才發現俄國的內亂遠比他們想像的嚴重。
沙皇的軍隊和拉辛的農民軍圍繞著下諾夫哥德鎮爆發了數場大戰,沙皇軍隊遭到重創,而下諾夫哥德鎮也爆發了針對沙皇和貴族們的起義,起義者將拉辛迎入城中,而城中的貴族和軍官都遭到處決。
下諾夫哥德鎮的失陷,使得整個俄國貴族人心惶惶,起義軍顯出了他們殘酷的一面,無論是貴族還是軍官,凡是落入他們手中都被處決,戈杜諾夫等人的歸來非但沒有受到責難,沿途的貴族還爭著拉籠他們,希望他們可以留下來抵禦農民軍的進攻。
如此紛亂的形式,讓戈杜諾夫等人暗自歡喜,至少不用擔心沙皇的問罪,對於沿途貴族的拉籠,戈杜諾夫卻不置可否,他心中正在考慮,是否該投拉辛,畢竟拉辛也出自哥薩克。
不過,沙皇阿列克謝·米哈伊洛維奇及時傳過來的旨意還是讓戈杜諾夫決心再次效忠沙皇,旨意中,沙皇不但沒有計較他丟失整個西伯利亞的責任,還重新認命他為東路指揮,准許其擴充隊伍,鎮壓各地烽火四周的起義軍。
對於沙皇來講,眼下對付拉辛才是頭等大事,西伯《~文?》利亞丟失《~人?》固然可惜,卻遠《~書?》沒有剿滅拉辛《~屋?》來的重要,戈杜諾夫手中數百名精銳的哥薩克是一股不小的力量,自然需要安撫。
俄羅內戰打得難分難解,對於大明來說當然是好消息,更是加大了對拉辛的支持,有了大明源源不斷扔武器支援,拉辛的裝備反而更勝沙皇軍隊一籌。
攻下下諾夫哥德鎮後,拉辛的軍隊再次擴大,全軍達到近十萬人,對外宣稱二十萬,開始向莫斯科方向進軍。
雪上加霜的是,波蘭立陶宛聯邦眼見俄國內亂越來越大,毫不客氣重新出兵烏克蘭地區,剛被俄國征服不久的烏克蘭各地對于波蘭人的進入群起響應,紛紛絞殺沙皇派遣的烏克蘭官員,俄羅斯帝國顯得危機四伏。
羅曼諾夫王朝才剛剛經歷兩代,沙皇阿列克謝·米哈伊洛維奇並不是一個無能之人,相反還是一位有為之君,在他親政時期,俄羅斯進行了宗教改革,擴大了俄羅斯在歐洲的影響,在大牧首尼康試圖將神權加於皇權之上時,他又毫不客氣的將尼康流放;在1649年,頒布了法典,對當時俄羅斯社會生活中的各種情況規定了處理辦法,進一步鞏固中央集權;他改善了軍隊裝備,將火槍推廣到全軍,為了應對鄰國危脅,他親自率兵出征,攻陷里加,又在東烏克蘭和土耳其數次交鋒,最終以俄羅斯取得勝利告終,將東烏克蘭正式併入俄羅斯版圖。
只是俄羅斯落後的經濟實在有點配不上阿列克謝·米哈伊洛維奇的雄心壯志,因為連年征戰,國庫空虛,他不得不數次加稅,先後導致鹽商暴動,普斯科夫、諾夫哥羅德等起義,這次拉辛的起義,同樣是俄羅斯連年征戰的惡果。
歷史上,沙皇的軍隊在去年就擊敗了拉辛的主力,幸運的鎮壓了拉辛起義,這次有了大明在背後推波助瀾,拉辛非但沒有擊敗,反而更加強大。
面對拉辛強大的軍事壓力,俄羅斯不少大貴族紛紛動搖,一些人已經收拾東西逃跑,連阿列克謝·米哈伊洛維奇的親信大臣也勸他遷都,阿列克謝·米哈伊洛維奇卻決定再次率領大軍親征,他堅信憑著自己的身經百戰和數十年統治國家的威望,一定可以擊敗只是一名普通哥薩克軍官出身的拉辛。
弘光二十八年、公元1672元五月,阿列克謝·米哈伊洛維奇率領的大軍與拉辛的大軍在離莫斯科一百公里左右的平原上相遇,此時沙皇有三萬大軍,其中有五千騎兵、二萬射擊兵、其餘炮兵和輔兵加起來五千人。
而拉辛號稱二十萬,實際人數只有七萬,騎兵只有三千,火槍手二萬六千人,輔兵四萬餘人,單從雙方的火槍手來講,實力相當,只是農民軍輔兵數量遠勝沙皇的軍隊,顯得聲勢浩大。
面對人數遠多於自己的叛軍,不少將領都感到一絲畏懼,紛紛向沙皇進言,希望能撤入城中,依靠城池來抵擋叛軍,只是阿列克謝·米哈伊洛維奇不為所動,他的第二任妻子納塔麗婭·納雷什金娜已經懷孕八個月,再過一個多月孩子就會出生,他已為未來的孩子取好了名字,如果是男孩,就叫做彼得·阿列克謝耶維奇·羅曼諾夫,他深信這個孩子會給他帶來好運,他要趕在六月前擊敗叛軍,回到莫斯科守候在妻子身邊,等待孩子出生。
五月六號,沙皇與叛軍的戰事爆發,雙方大炮首先轟鳴,無數的炮彈在平原上飛過,落到敵方的隊列中,將人體撕殺碎片。
蒙古人在城中大搶了三天,杜小山才傳令停止搶掠,恢復城中秩序,這三天,托博爾斯克城仿佛是人間地獄,蒙古人如蝗蟲一樣掃遍了城中每個角落,足有上萬反抗的羅剎人被殺,大部分年輕女子被瓜分,剩下的羅剎人也全部成為窮光蛋。
恢復秩序後,明軍開始對俘虜的羅剎人審訊,這才發現原來城主早已經棄城而逃,此時追擊已是來不及,讓明軍稍作遺憾。
戈杜諾夫一行馬不停蹄的逃跑,一路上擔驚受怕,即怕蒙古人的追擊,又怕到了歐洲怎麼向沙皇和大臣們解釋,等到他們翻過烏拉爾山脈到達歐洲時,才發現俄國的內亂遠比他們想像的嚴重。
沙皇的軍隊和拉辛的農民軍圍繞著下諾夫哥德鎮爆發了數場大戰,沙皇軍隊遭到重創,而下諾夫哥德鎮也爆發了針對沙皇和貴族們的起義,起義者將拉辛迎入城中,而城中的貴族和軍官都遭到處決。
下諾夫哥德鎮的失陷,使得整個俄國貴族人心惶惶,起義軍顯出了他們殘酷的一面,無論是貴族還是軍官,凡是落入他們手中都被處決,戈杜諾夫等人的歸來非但沒有受到責難,沿途的貴族還爭著拉籠他們,希望他們可以留下來抵禦農民軍的進攻。
如此紛亂的形式,讓戈杜諾夫等人暗自歡喜,至少不用擔心沙皇的問罪,對於沿途貴族的拉籠,戈杜諾夫卻不置可否,他心中正在考慮,是否該投拉辛,畢竟拉辛也出自哥薩克。
不過,沙皇阿列克謝·米哈伊洛維奇及時傳過來的旨意還是讓戈杜諾夫決心再次效忠沙皇,旨意中,沙皇不但沒有計較他丟失整個西伯利亞的責任,還重新認命他為東路指揮,准許其擴充隊伍,鎮壓各地烽火四周的起義軍。
對於沙皇來講,眼下對付拉辛才是頭等大事,西伯《~文?》利亞丟失《~人?》固然可惜,卻遠《~書?》沒有剿滅拉辛《~屋?》來的重要,戈杜諾夫手中數百名精銳的哥薩克是一股不小的力量,自然需要安撫。
俄羅內戰打得難分難解,對於大明來說當然是好消息,更是加大了對拉辛的支持,有了大明源源不斷扔武器支援,拉辛的裝備反而更勝沙皇軍隊一籌。
攻下下諾夫哥德鎮後,拉辛的軍隊再次擴大,全軍達到近十萬人,對外宣稱二十萬,開始向莫斯科方向進軍。
雪上加霜的是,波蘭立陶宛聯邦眼見俄國內亂越來越大,毫不客氣重新出兵烏克蘭地區,剛被俄國征服不久的烏克蘭各地對于波蘭人的進入群起響應,紛紛絞殺沙皇派遣的烏克蘭官員,俄羅斯帝國顯得危機四伏。
羅曼諾夫王朝才剛剛經歷兩代,沙皇阿列克謝·米哈伊洛維奇並不是一個無能之人,相反還是一位有為之君,在他親政時期,俄羅斯進行了宗教改革,擴大了俄羅斯在歐洲的影響,在大牧首尼康試圖將神權加於皇權之上時,他又毫不客氣的將尼康流放;在1649年,頒布了法典,對當時俄羅斯社會生活中的各種情況規定了處理辦法,進一步鞏固中央集權;他改善了軍隊裝備,將火槍推廣到全軍,為了應對鄰國危脅,他親自率兵出征,攻陷里加,又在東烏克蘭和土耳其數次交鋒,最終以俄羅斯取得勝利告終,將東烏克蘭正式併入俄羅斯版圖。
只是俄羅斯落後的經濟實在有點配不上阿列克謝·米哈伊洛維奇的雄心壯志,因為連年征戰,國庫空虛,他不得不數次加稅,先後導致鹽商暴動,普斯科夫、諾夫哥羅德等起義,這次拉辛的起義,同樣是俄羅斯連年征戰的惡果。
歷史上,沙皇的軍隊在去年就擊敗了拉辛的主力,幸運的鎮壓了拉辛起義,這次有了大明在背後推波助瀾,拉辛非但沒有擊敗,反而更加強大。
面對拉辛強大的軍事壓力,俄羅斯不少大貴族紛紛動搖,一些人已經收拾東西逃跑,連阿列克謝·米哈伊洛維奇的親信大臣也勸他遷都,阿列克謝·米哈伊洛維奇卻決定再次率領大軍親征,他堅信憑著自己的身經百戰和數十年統治國家的威望,一定可以擊敗只是一名普通哥薩克軍官出身的拉辛。
弘光二十八年、公元1672元五月,阿列克謝·米哈伊洛維奇率領的大軍與拉辛的大軍在離莫斯科一百公里左右的平原上相遇,此時沙皇有三萬大軍,其中有五千騎兵、二萬射擊兵、其餘炮兵和輔兵加起來五千人。
而拉辛號稱二十萬,實際人數只有七萬,騎兵只有三千,火槍手二萬六千人,輔兵四萬餘人,單從雙方的火槍手來講,實力相當,只是農民軍輔兵數量遠勝沙皇的軍隊,顯得聲勢浩大。
面對人數遠多於自己的叛軍,不少將領都感到一絲畏懼,紛紛向沙皇進言,希望能撤入城中,依靠城池來抵擋叛軍,只是阿列克謝·米哈伊洛維奇不為所動,他的第二任妻子納塔麗婭·納雷什金娜已經懷孕八個月,再過一個多月孩子就會出生,他已為未來的孩子取好了名字,如果是男孩,就叫做彼得·阿列克謝耶維奇·羅曼諾夫,他深信這個孩子會給他帶來好運,他要趕在六月前擊敗叛軍,回到莫斯科守候在妻子身邊,等待孩子出生。
五月六號,沙皇與叛軍的戰事爆發,雙方大炮首先轟鳴,無數的炮彈在平原上飛過,落到敵方的隊列中,將人體撕殺碎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