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3頁

投票推薦 加入書籤 小說報錯



      


  洛瑞爾依言而行,二樓前台果然有一位非常熱心的紳士在等著她。他穿著西裝馬甲,脖子上繫著紅色領結,留著長長的白鬍子。洛瑞爾說清楚自己要找的書,把剛才在樓下列印的資料遞給他。老紳士轉身走向身後的書架,從上面取下一本薄薄的書,書脊用黑色的皮革裹著。洛瑞爾屏住呼吸,看了一眼書名——《愛與失去:作家亨利·詹金斯的一生》——她心裡感到一陣強烈的興奮。

  她在角落裡找個位置坐下,打開封面,聞著書本上的陳舊書香味兒。這本書篇幅不長,洛瑞爾從沒聽過這家出版公司,從外觀來看,這本書的裝幀設計顯得極不專業——封面尺寸和圖案讓人不舒服,頁面留白不夠,照片很少,清晰度也不佳。此外,書中許多內容都摘自亨利·詹金斯的其他小說。但這至少是一個開端,洛瑞爾想馬上開始閱讀。她瀏覽了一下目錄。在網上看到標題為《婚後生活》的章節時,產生了極大的興趣。此刻,真的從書上看到這一章內容,她的心情十分輕快。

  但洛瑞爾沒有直接翻到九十七頁。最近一段日子,她每次閉上眼,都能看到一個戴著帽子的男人走在灑滿陽光的車道上,那暗色的剪影似乎被印在了自己的視網膜上。她的手指輕輕叩著目錄頁。現在,自己終於有機會得知更多那個男人的故事,為那個模糊的剪影塗上顏色,增添細節。想起那個陌生男人的身影,她忍不住打了個冷戰,或許是終於能夠得知母親那天究竟做了什麼吧!之前,在網上搜索亨利·詹金斯的時候洛瑞爾非常害怕,但這次,這本看似微不足道的薄薄書冊卻沒有給她同樣的恐懼感。這本書很早以前就出版了——洛瑞爾查看版權頁,發現它早在1963年就已出版。也就是說,除了自然損毀之外,存世的書寥寥無幾,大部分都丟在了鮮有人看到的昏暗角落。她手裡的這本書幾十年來一直藏在數英里長的書牆當中,被世人遺忘。要是洛瑞爾在書中看到了自己不想知道的東西,她大可以合上書頁,把書還回去,再也不去碰觸。洛瑞爾有些猶豫,然後還是穩了穩心神。她的指尖微微有些疼,她飛快地翻到前言部分。她深呼吸了一口氣,心裡充滿了突如其來的奇怪激動感,然後開始了解這個從車道上走來的陌生人的故事。

  亨利·羅納德·詹金斯六歲的時候,在約克夏村的大街上親眼目睹了警察打人的一幕。他從周圍人的竊竊私語中得知,被打的男子是附近鄧納比的居民。鄧納比位於峭壁谷當中,被人們稱作“人間煉獄”。在許多人看來,那裡是“全英格蘭最差勁的村莊”。這件事在年幼的亨利·詹金斯心中留下了難以磨滅的印象,他一生都無法遺忘。1928年,他出版了處女作小說《黑鑽石的慈悲》。在書中,他刻畫了一個背負真相驕傲非凡的男人,這個男人的困境引起了讀者和評論家的廣泛同情,這個人物甚至成為戰爭期間英國小說中最著名的形象。

  在《黑鑽石的慈悲》的開篇當中,穿著安全靴的警察毆打了命運悲慘的主人公——沃爾特·哈里森。他大字不識一個,但卻非常勤勞刻苦。個人生活的不幸促使他倡導社會變革,這最終導致了他的英年早逝。在1935年英國國家廣播電台的一次採訪中,詹金斯提到了他的現實生活,以及現實生活對他的作品和靈魂的深刻影響。“那天,我看見一個男人被穿制服的警察逼到一無所有、無路可走的地步,我忽然意識到,我們的社會當中既有弱者也有有權有勢的人,善良不是決定強弱的因素。”這個主題在亨利·詹金斯後來的諸多小說中都有體現。《黑鑽石》被譽為大師傑作,早期的評論使之成為出版界的熱點。他早期的作品都因大膽真實刻畫工人階級的生活而飽受讚譽,其中,對貧困和肢體暴力的直白描述尤其引人注目。

  亨利·詹金斯自己就成長於一個工人階級家庭。他的父親是費茨威廉家族煤礦的一個小工頭,是個嚴肅刻板的人。據亨利·詹金斯說,每到周六,父親就會喝得爛醉如泥。他對家庭的態度就好像“我們都是煤礦未來的接班工人一樣”。詹金斯有六個兄弟,他是唯一一個走出村莊的人,他對自己的生活有不一樣的期許。對於自己的父親母親,亨利·詹金斯是這樣評論的:“我的母親是一個既美麗又虛榮的女人,她對自己的命運非常失望,但對如何改善現在的境況卻沒有實際的辦法。這種無力的沮喪感讓她在生活中更加刻薄憤怒,她挖苦父親,心裡一想到什麼就催促父親去做。父親空有一身力氣,但其他方面的條件都太差了,母親這樣的女人根本不適合他,我們的家庭並不幸福。”當被英國國家廣播公司的記者問到,父母的生活是否是他小說的素材來源時,詹金斯笑著答道:“不僅如此,他們還讓我知道,我絕不要過這樣的日子。”

  的確,他沒有重複父親母親的生活。亨利·詹金斯出生低微,卻憑藉自己寶貴的才華和堅韌的毅力擺脫了礦工的命運,震驚了整個文壇。《泰晤士報》的記者問到他卓越的成就時,詹金斯將這一切都歸功於他村莊小學的一位老師赫伯特·泰勒。詹金斯還是個孩子的時候,泰勒老師就發現了他過人的天賦,鼓勵他參加幾個最好的公立學校的獎學金考試。十歲的時候,詹金斯考上了牛津郡的諾德斯特姆中學,這所學校雖然規模不大,但素有名氣。1911年,他離開父母家鄉,孤身一人登上火車去往陌生的南部。之後,亨利·詹金斯再沒有回過約克郡。

  其他曾就讀於公立學校的學生——尤其是那些和大多數人背景不同的學生——表示,他在學校的經歷非常悲慘。亨利·詹金斯卻從來不談這個話題,他只說:“就讀諾德斯特姆中學,以極好的方式改變了我的一生。”他的同窗喬納森·卡爾揚評價詹金斯——“他是個非常勤奮刻苦的人,畢業的時候,他以優異的成績考取了牛津大學,去了自己最想去的學院。”在肯定詹金斯天賦的同時,他在牛津大學的朋友——作家艾倫·軒尼詩無意中透露了詹金斯另外一個天賦。“我從沒見過像他那樣有魅力的男人,”軒尼詩說道,“如果你有心儀的女孩,一定不要介紹她和詹金斯認識。只需一個眼神,姑娘們就會被他迷得神魂顛倒,你機會全無。”這並不是說詹金斯是個花心的浪蕩公子。“他是個英俊的男人,舉手投足之間魅力斐然,他享受女人的矚目,但他絕不是一個花花公子。”麥克米倫出版公司的羅伊·愛德華評價道,他是亨利·詹金斯的出版人。

  不管詹金斯對女人究竟有多大的魅力,他的情感生活並不像他的文字生涯那樣一帆風順。1930年,他和未婚妻伊麗莎·霍德斯托克分手,他不肯公開分手的具體原因。1938年,他終於和自己的真命天女,諾德斯特姆中學校長的外甥女薇薇安·隆美爾結為夫妻。儘管夫妻兩人相差了二十歲,詹金斯還是認為他們的婚姻“為自己的人生戴上了皇冠”。婚後,詹金斯夫婦定居倫敦。第二次世界大戰爆發前,兩人一直過著甜蜜的二人生活。從戰爭的硝煙徐徐升起,到正式宣戰期間,詹金斯就職於英國國家信息部,這份工作他做得非常出色。在了解他的人看來,這並不意外。正如艾倫·軒尼詩曾評價他的那樣,“他(詹金斯)所做的每一件事都堪稱完美。他強壯、聰明、有魅力……世界就是為他那樣的人而存在的。”




章節目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