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1頁

投票推薦 加入書籤 小說報錯

  蔣明琦說:“好哇,我聽一下。”

  向淵點開手機中的視頻,給蔣明琦播放了一段自己參加辯論賽的視頻。視頻中,向淵與另一位辯手就“我國是否應當廢除死刑”問題展開了激烈辯論。

  辯手說:“廢除死刑,完全置我國整治治安和反恐形勢之嚴峻於不顧。‘亂世用重典’,‘嚴打’作為我國一貫的刑事政策,卓有成效。而死刑的運用是反恐和‘嚴打’的有力武器。廢除死刑,‘嚴打’從何體現其嚴?反恐的決心從何體現?死刑廢除論者邱興隆教授感嘆‘我們為什麼要殘殺自己的同類?’是啊,要是沒有殺戮,人人善待彼此,這個世界該多麼美好。但現實中總有張子強、張君之流,他們只要存於世上一天,對一方人造成的恐慌和威脅就延續一天;現實中還有製造石家莊爆炸案的勒如超、製造貴州巴拉河無動機殺戮的張這滿之流,他們的敵人是整個社會!廢除死刑,就是選擇讓恐怖延續下去;廢除死刑,就是為其他潛在的張君保留榜樣;廢除死刑,就是選擇對罪大惡極者妥協。”

  向淵說:“死刑確實是一種最嚴厲的刑罰,但有了死刑又怎麼樣呢?就能阻止殺人、搶劫、爆炸犯罪的發生嗎?對方辯友也說了,現實中總有張子強、張君之流,總有勒如超、張這滿之流,但這不正是我方想說的嗎?死刑並沒有阻止這些人去綁架、搶劫、爆炸、殺人!這些人犯罪之前,難道不知道有死刑的存在嗎?他們當然知道!但他們並沒有放下手中的刀槍炸藥,因為他們根本就不怕死刑!這些案例恰恰說明,要減少這種嚴重暴力犯罪,靠死刑是不行的!死刑並不能從根本上解決嚴重暴力犯罪問題,相反,死刑傳播的是一種以牙還牙、以血洗血的血腥報復理念,它讓人們的仁慈之心變得麻木,讓人們覺得報復殺人理所當然,讓人們變得不再崇尚生命和珍惜生命,這對於社會來說是更大程度上的恐怖!”

  辯手說:“廢除死刑,不能實現全面的人道。如果越人道的社會越不能容忍死刑是成立的,那麼越人道的社會越不能容忍罪大惡極同樣也是成立的。寬恕並非人道的全部,寬恕加上公義才是完整的人道。而死刑,正是人道這種理想觀念在不完美現實中的捍衛者和公義的實現者。當東條英機被送上絞刑架時,我們看到的不是一個壞的人殺人的榜樣,而是人道的公義,是對人道和良心的捍衛。”

  向淵說:“對方辯友居然大談死刑是人道的,這完全顛覆了人道的原本含義。何謂人道?人道就是把人當成人來看待,人是目的而不能是手段和工具!毛主席早就說過:‘世間一切事物中,人是第一個可寶貴的。’而死刑卻把剝奪人的生命當成懲罰犯罪人和震懾犯罪的一種手段和工具,死刑根本沒有把人當成人來看待,何談人道?東條英機固然罪大惡極,罪惡滔天,但他也是日本軍國主義和法西斯主義思想的受害者,死刑只能消滅他的肉體,要實現永久和平,肅清軍國主義思想流毒才是根本!”

  辯手說:“廢除死刑,犧牲了被害者的正義。被害人,在我國的刑事訴訟中始終扮演著很不起眼的角色,被害人理論在學界也備受冷落。今天,對方辯友更提出以增加社會文明程度的名義,以增加被害家屬痛苦的方式,主張廢除死刑。英雄的潘坤倒下了,他的熱血已經灑干,我們還要讓他家屬的熱淚再流幹嗎?我們不能忽略被害者的感受,廢除死刑,被害人家屬曠日持久的痛苦不能通過法律尋求到公義,這種不公正足以把他們引向仇視社會的道路。”

  向淵說:“對方辯友反覆強調被害人家屬的痛苦,但關鍵在於,死刑真的能讓他們不再痛苦嗎?當然不是,‘痛苦不可能通過轉移給其他人得以解脫’,犯罪的悲劇已經發生,判了犯罪人死刑,被害人也活不過來,被害人家屬的痛苦依然還在!所以,死刑並不能減輕被害人家屬的心頭之‘痛’,它只能解被害人家屬的心頭之‘恨’,而這種恨,原本是可以通過人性的寬容化解的。對方辯友反覆強調法律的公義,難道非要殺人償命才是公義嗎?當然不是!判處犯罪人終身監禁也是實現了法律的公義,而且是以更文明的方式實現了更人道的公義!”

  辯手說:“廢除死刑,不符合我國的社會現實。廢除死刑需要社會物質基礎和精神基礎。殺人償命同欠債還錢一樣,已成為我國民眾根深蒂固的倫理觀念,期望廢除死刑會自然而然被中國民眾接受並帶動文明和社會的進步是不切實際的假設。廢除死刑,我們有這樣的社會教育體制、社會道德氛圍平衡廢除死刑可能產生的負面影響嗎?薩繆爾森和諾德豪斯在《經濟學》一書中勸誡我們,行事要有良好的心愿,更要有冷靜的頭腦,我們只能通過現實的手段接近理想。我們不否認死刑在我國司法運用中還存在種種弊端,但這些可以通過刪減死刑條文、限制死刑適用、嚴格死刑程序等手段來完善死刑制度,我方認為,限制死刑、完善死刑,才是我國死刑制度的正確出路。‘黑夜給了我黑色的眼睛,我卻註定要用它尋找光明’,法律給了我們死刑的執杖,我們註定要用它打擊犯罪,除暴安良。只要罪大惡極存在一天,我們就有理由將死刑進行到底!”

  向淵說:“對方辯友終於承認廢除死刑是可以帶動文明和社會進步的,只不過擔心在我國能不能做到這一點。我們今天辯論的主題是‘我國是否應當廢除死刑’而不是‘我國現在能不能馬上廢除死刑’,這是兩個問題。在承認我國應當廢除死刑的前提下,廢除死刑的時間當然可以再討論。我國民眾殺人償命的觀念是根深蒂固的,但隨著世界文明的不斷發展進步,這種觀念也必然會逐步淡化,當然,我們不能坐觀其變,我們必須行動起來,從現在做起,為廢除死刑而鼓與呼!多一個人參與,就多一分力量,廢除死刑就早一天實現!”

章節目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