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2頁
“這些都不可能,是吧。看你臉挺紅的,沒想到腦子還挺清醒的嘛。”
“你才是,戴著副眼鏡,腦子卻這麼不好使。”
這倆人又回到了平時的狀態,互相瞪著對方。我已經習慣了,就喝著薑汁汽水,把話題往下繼續。
“除了買東西以外,還需要十到十五個十元硬幣……一下子想不出來呀。”
“我想到了。”倒理壞笑道,“假設需要十五個十元硬幣,這樣一來,總共價值一百五十元。理所當然,就等於一個一百元硬幣再加一個五十元硬幣。藥子你說,前者那一百五十元和後者那一百五十元有什麼不同?”
倒理像教授似的問我。我想了一會兒,回答道:
“十五個十元硬幣更散。”
“也就是能夠拆分。據我推測,那男的是為了把錢分給好幾個人,才收集十元硬幣的。”
“比如分給五個人每人三十元嗎?”
“沒錯。”
怎麼說呢,我很詫異。整個事情我捋順了,可是三十元也就是讓小孩出去跑個腿的錢。說起來,漫畫裡那個櫻桃小丸子的零用錢也是一天三十元。
“成年人有機會一起分這麼散的錢嗎?”
“比如說一起喝酒差的錢?那男的前幾天跟幾個人去了趟居酒屋,一起掏錢平分費用的時候找了一百五十元散錢。他很較真,第二天想把散錢換成十元硬幣,打算平分給一起喝酒的人。”
我注視著空了一半的威士忌酒瓶。雖說我還不能喝酒,不過也去過家庭餐館之類的地方。跟朋友一起付飯錢,碰上店家找了些散錢,帳就不能兩清,是很難辦。
“我沒想到這點。答案或許就是這個。”
“是吧?怎麼樣冰雨,啞口無言了吧。”
“你看漏了重要的一點。”
別說啞口無言,人家都開始反駁了。
“那男人說的不是‘還差五個’,而是‘還得要五個’。這明顯說明,他需要的十元硬幣是一個大概的數量。確實,他可能像你說的需要十五個左右,但不一定剛好是十五個,有可能是十四個或十六個,所以他才會說成‘還得要五個’。有問題嗎?”
“沒有。”
“那麼,為什麼是一個大概的數量呢?因為他當時不確定要用多少個十元硬幣。如果想分給別人,人數又是不固定的,這樣一來,還散錢這件事就不合理了。喝酒是發生在過去的事,參加人數理應是固定的。”
倒理嘬了一口威士忌,皺起了紅撲撲的臉。
“他不小心說‘要五個’的吧?”
“咱們是以‘那男的日文沒說錯’為前提吧。”
“嗯嗯,知道啦知道啦。”
倒理投降般搖了搖頭。雖說他的思路也相當不錯。我事不關己地想著,大口嚼著魔芋絲。
“可是,分給別人的說法也沒錯吧。”
“這就很微妙了。最多也只要十五六個十元硬幣吧?像藥子你說的,把這麼點小錢分給好幾個人,有點不合理。正常來說,應該是自己一個人想拿來干點什麼才對。”
“話雖這麼說,買東西的說法已經被否定了啊。”
“除了買東西以外,還有很多地方可以用上十元硬幣。”
冰雨往空了的玻璃杯里倒上酒。看來下面該他表演了。倒理探出身子追問道:“具體來說呢?”
“香火錢。”
“香火錢?”
“那男的喜歡參拜寺廟。明天周六,他也打算去參拜寺廟,參拜就得要香火錢。如果轉好幾個地方,就會遇見功德箱十到十五次左右,投一百、五百元比較浪費,十元的話就隨便投了。所以他才會準備十元硬幣,拿來當香火錢使。”
“喔喔!”我不由得提高了嗓音。這個說法比找零還難想到,而且符合迄今為止的所有條件。
“也許是捐錢。男人喜歡捐錢,或是想贏得別人的好感,計劃在每次碰見募捐箱的時候都捐點散錢,所以才收集十元硬幣拿來捐款……”
“喔喔——”這次不小心拖了長音。“冰雨先生真聰明!跟偵探似的!”
“謝謝。麻煩借這個機會,把我的職業存放在你的小閣樓里。”冰雨口中諷刺,臉上卻挺開心的。回頭再看另一位偵探,只見他搖晃著玻璃杯,讓酒化著冰塊,沉默不語。
“你有什麼意見嗎,倒理?”
“不,我很滿意,九成滿意。”
“剩下的一成呢?”
“不滿意。這個說法不一定非得要十元硬幣。”倒理直視他的搭檔,“要是香火錢或是捐款,用一元、五元應該都行。雖說從錢數上來看,十元可能剛剛好,不過因為這樣就全用同一種硬幣,也太神經質了吧?”
“這人真斤斤計較。”
“小錢才斤斤計較嘛。好了,聽著,我再說一次,通過‘得要’這個說法可以推斷,那男的必須要十元硬幣,五元和五十都不行。這樣的,是不是該認為那個男人出於某種需求,必須收集十元硬幣,不然就達不到目的呢?”
“你才是,戴著副眼鏡,腦子卻這麼不好使。”
這倆人又回到了平時的狀態,互相瞪著對方。我已經習慣了,就喝著薑汁汽水,把話題往下繼續。
“除了買東西以外,還需要十到十五個十元硬幣……一下子想不出來呀。”
“我想到了。”倒理壞笑道,“假設需要十五個十元硬幣,這樣一來,總共價值一百五十元。理所當然,就等於一個一百元硬幣再加一個五十元硬幣。藥子你說,前者那一百五十元和後者那一百五十元有什麼不同?”
倒理像教授似的問我。我想了一會兒,回答道:
“十五個十元硬幣更散。”
“也就是能夠拆分。據我推測,那男的是為了把錢分給好幾個人,才收集十元硬幣的。”
“比如分給五個人每人三十元嗎?”
“沒錯。”
怎麼說呢,我很詫異。整個事情我捋順了,可是三十元也就是讓小孩出去跑個腿的錢。說起來,漫畫裡那個櫻桃小丸子的零用錢也是一天三十元。
“成年人有機會一起分這麼散的錢嗎?”
“比如說一起喝酒差的錢?那男的前幾天跟幾個人去了趟居酒屋,一起掏錢平分費用的時候找了一百五十元散錢。他很較真,第二天想把散錢換成十元硬幣,打算平分給一起喝酒的人。”
我注視著空了一半的威士忌酒瓶。雖說我還不能喝酒,不過也去過家庭餐館之類的地方。跟朋友一起付飯錢,碰上店家找了些散錢,帳就不能兩清,是很難辦。
“我沒想到這點。答案或許就是這個。”
“是吧?怎麼樣冰雨,啞口無言了吧。”
“你看漏了重要的一點。”
別說啞口無言,人家都開始反駁了。
“那男人說的不是‘還差五個’,而是‘還得要五個’。這明顯說明,他需要的十元硬幣是一個大概的數量。確實,他可能像你說的需要十五個左右,但不一定剛好是十五個,有可能是十四個或十六個,所以他才會說成‘還得要五個’。有問題嗎?”
“沒有。”
“那麼,為什麼是一個大概的數量呢?因為他當時不確定要用多少個十元硬幣。如果想分給別人,人數又是不固定的,這樣一來,還散錢這件事就不合理了。喝酒是發生在過去的事,參加人數理應是固定的。”
倒理嘬了一口威士忌,皺起了紅撲撲的臉。
“他不小心說‘要五個’的吧?”
“咱們是以‘那男的日文沒說錯’為前提吧。”
“嗯嗯,知道啦知道啦。”
倒理投降般搖了搖頭。雖說他的思路也相當不錯。我事不關己地想著,大口嚼著魔芋絲。
“可是,分給別人的說法也沒錯吧。”
“這就很微妙了。最多也只要十五六個十元硬幣吧?像藥子你說的,把這麼點小錢分給好幾個人,有點不合理。正常來說,應該是自己一個人想拿來干點什麼才對。”
“話雖這麼說,買東西的說法已經被否定了啊。”
“除了買東西以外,還有很多地方可以用上十元硬幣。”
冰雨往空了的玻璃杯里倒上酒。看來下面該他表演了。倒理探出身子追問道:“具體來說呢?”
“香火錢。”
“香火錢?”
“那男的喜歡參拜寺廟。明天周六,他也打算去參拜寺廟,參拜就得要香火錢。如果轉好幾個地方,就會遇見功德箱十到十五次左右,投一百、五百元比較浪費,十元的話就隨便投了。所以他才會準備十元硬幣,拿來當香火錢使。”
“喔喔!”我不由得提高了嗓音。這個說法比找零還難想到,而且符合迄今為止的所有條件。
“也許是捐錢。男人喜歡捐錢,或是想贏得別人的好感,計劃在每次碰見募捐箱的時候都捐點散錢,所以才收集十元硬幣拿來捐款……”
“喔喔——”這次不小心拖了長音。“冰雨先生真聰明!跟偵探似的!”
“謝謝。麻煩借這個機會,把我的職業存放在你的小閣樓里。”冰雨口中諷刺,臉上卻挺開心的。回頭再看另一位偵探,只見他搖晃著玻璃杯,讓酒化著冰塊,沉默不語。
“你有什麼意見嗎,倒理?”
“不,我很滿意,九成滿意。”
“剩下的一成呢?”
“不滿意。這個說法不一定非得要十元硬幣。”倒理直視他的搭檔,“要是香火錢或是捐款,用一元、五元應該都行。雖說從錢數上來看,十元可能剛剛好,不過因為這樣就全用同一種硬幣,也太神經質了吧?”
“這人真斤斤計較。”
“小錢才斤斤計較嘛。好了,聽著,我再說一次,通過‘得要’這個說法可以推斷,那男的必須要十元硬幣,五元和五十都不行。這樣的,是不是該認為那個男人出於某種需求,必須收集十元硬幣,不然就達不到目的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