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6頁
余飛被叫到羅長青辦公室已是開常委會那天的下午五時了。
“羅院長,開會回來了?怎麼說?”余飛看著心事重重的羅院長問。
“你準備一下判決書吧,就按他們檢察院的那個意見判吧,搞快一點。”羅長青有點不太情願地說。
“那個彈頭怎麼辦?檢察院、公安方面始終拿不出來,這個問題在判決書上怎麼表述?”余飛有點惶惑地問。
“我有什麼好辦法。既然他們都說這個問題不重要,那就不重要吧。你在判決書上只好不提嘛。”羅長青無可奈何地說。
余飛低頭想了一會兒:“那判多少呢?總不能判死刑吧!如果判死刑,頭殺了可就接不上了。”
“我們就留有餘地吧,判死刑緩期兩年執行,萬一以後發現錯了,我們也不至於就沒有改正的餘地了。再說這樣判也是有理由的嘛!多吉至少是投案自首的嘛!他們總該滿意了呀!”羅長青明顯帶著情緒說。
“那我就這樣寫判決書了。我看民事部分我們就不妨多給他們判一點,反正多吉什麼財產也沒有,判了也白判。這樣,那些人總該滿意了吧。”余飛也有點賭氣。
“那就這樣吧。你準備判決書,爭取這個星期拿出來。你去準備吧。”羅長青揮揮手讓余飛退下。
多吉的命運就這樣被他們主宰了。一個本不該遭受牢獄之災的正直、善良、誠實的青年人就這樣將在監牢里熬過漫長的好多年,他一生中最美好的時光將在那冰冷的,沒有自由的監牢里度過,直到他對生活就快要失去信心,覺得自己將要老死牢中的時候,命運才會給他一次轉機。
余飛接下了他並不想接而又不得不接的任務,全然沒有了以往擬判決書時的靈氣。手上的筆沉重得好似一根鐵棍,腦子裡也亂得好半天寫不出幾個字來。他不禁搖搖頭,嘆口氣,苦笑著自言自語:我這是幹什麼事啊!唉,我算個什麼?管他的,審案的不判案,判案的不審案!我算什麼?法官嗎?我審的案子我自己卻不能決定怎麼判!就是羅院長有時也不能決定怎麼判,有時連審委會都不能決定怎麼判!我看我充其量也不過是一支筆,一件工具,一個沒有自己思想的工具!一件人家想怎麼用就怎麼用的工具!工具多的很,你這件工具不好用了,換別人就是了,反正想在你這個位置上當工具的人多了去了;羅院長呢?他也只不過是一件大一號的工具罷了!法律呢?法律在那些人眼裡我看也不過是一把大號的工具罷了!他們想怎麼用就怎麼用!唉,我算是看穿了。就這樣吧,不是我不依法辦事,而是我不能依法辦事啊!是依法辦事通不過啊!只要你還想在這個位置上,還想端這個金飯碗,你就不能不聽給你這個飯碗的人的意見,就不得不考慮左鄰右舍那些會影響你飯碗的人的意見,你不得不有所顧忌啊!你不端這個飯碗,你還能幹什麼呢?你能像那些每天頂著烈日,冒著風霜在土裡刨食,辛苦一年才剛夠溫飽的人們那樣嗎?你能像那些每天守著震耳欲聾的機器,滿身油泥,滿臉污垢,還要時時冒著下崗失業威脅的人們那樣嗎?你願意失去你現在的崇高的職業,崇高的社會地位,豐厚的收入嗎?如果你不怕失去你已經得到的一切,那你當然就敢違上命去請民命。但你真的這樣做了,你又會得到什麼呢?別人會怎麼看你呢?別人會認為你傻到底了,腦袋進水了!別人會認為你是為了出風頭,是為了沽名釣譽,是別有用心,是居心不良,有不可告人的目的!這種另類的人誰會與之打交道?領導會怎麼看你?你是個不聽話的,不聽招呼的,是個刺兒頭,永遠也不可能得到重用!你看有幾個弄潮兒是善終了的?出頭椽子先爛嘛!家人呢?同樣也不會理解你,你這樣干,想過自己的老婆孩子了嗎?你這樣自私,好!不跟你過了。於是乎,你成了孤家寡人,眾叛親離,什麼也沒有了。社會地位,穩定、豐厚的收入,領導的重用,同事的信任,家庭的溫暖,一切的一切,都頃刻間化為烏有。但這樣做是為什麼呢?就為那虛無縹緲的所謂正義?為那個與自己毫不相干的多吉?孰輕孰重,你掂量掂量吧!想到這兒,余飛想開了,也想通了,想通了,筆頭子也就快了,不一會兒,決定多吉命運的判決書就草擬好了。
聚集在州委、州府門口的人們在扎西書記聲情並茂的勸說下終於散去了。扎西書記向他們保證,一定在一個星期之內做出一個使他們滿意的判決。
折西縣城又恢復了往日的平靜。街上人們熙熙攘攘,提著大包小包的年貨,饒有興趣地互相打探著對方紅包的大小,互相祝賀又高升了一級。酒樓、茶館、歌舞廳仍是燈紅酒綠,人們都在忙著節日前名目繁多的各種團拜、聚會,商量著春節的七天大假怎麼過,到什麼地方去玩。好像什麼也沒有發生過。
只有一個人在監獄裡苦苦地等待著決定他命運的判決,他就是多吉。
第十四章
劉宏超是在春節前五天接到登巴打來的電話得知多吉的一審判決結果的。
登巴在電話上只是簡單地說多吉被判死刑緩期兩年執行,是剛剛才宣判的。多吉不服,已當庭提起了上訴。登巴還說多吉和他們都仍然希望委託劉宏超律師擔任多吉的二審辯護律師,並問劉宏超同不同意,如果同意,他們明天就到省城來。
劉宏超對這一判決結果既感到意外又並不感到十分意外。感到意外的是判得這樣重,已經是劉宏超先前估計的判決結果的上限,也就是說法院根本沒有採納自己的任何辯護意見,並且顯然那枚彈頭也沒有找到。劉宏超知道,如果那枚彈頭找到了,依法是應該開庭對彈頭進行質證的。沒有再次開庭只有兩種可能性,一是彈頭沒有找到,當然就用不著質證了。二是彈頭找到了,但正如劉宏超主張的那樣,彈頭沒有破裂,是完好的,控方在這種情況下故意不出示彈頭,如果是這樣,性質就太惡劣了。究竟是何原因,看了判決書就知道了。劉宏超不感到意外的是他知道多吉一案給政府,給當地社會秩序、治安狀況都帶來了很大的負面影響。在這種情況下,法院不一定能頂住各方面的壓力,嚴格依法公正裁判的。多吉是很有可能成為犧牲品的。好在還有一個二審的機會,二審法院就在省城,那些人總不至於跑到省城來鬧事吧?省高院的法官總不至於也象州中院的法官那樣受當地政府的影響把?水平可能也要高一點吧?司法理念可能也不至於那麼陳舊吧?想到了這兒,劉宏超在電話里爽快地答應了登巴的請求,並告訴登巴第二天他在辦公室等。
“羅院長,開會回來了?怎麼說?”余飛看著心事重重的羅院長問。
“你準備一下判決書吧,就按他們檢察院的那個意見判吧,搞快一點。”羅長青有點不太情願地說。
“那個彈頭怎麼辦?檢察院、公安方面始終拿不出來,這個問題在判決書上怎麼表述?”余飛有點惶惑地問。
“我有什麼好辦法。既然他們都說這個問題不重要,那就不重要吧。你在判決書上只好不提嘛。”羅長青無可奈何地說。
余飛低頭想了一會兒:“那判多少呢?總不能判死刑吧!如果判死刑,頭殺了可就接不上了。”
“我們就留有餘地吧,判死刑緩期兩年執行,萬一以後發現錯了,我們也不至於就沒有改正的餘地了。再說這樣判也是有理由的嘛!多吉至少是投案自首的嘛!他們總該滿意了呀!”羅長青明顯帶著情緒說。
“那我就這樣寫判決書了。我看民事部分我們就不妨多給他們判一點,反正多吉什麼財產也沒有,判了也白判。這樣,那些人總該滿意了吧。”余飛也有點賭氣。
“那就這樣吧。你準備判決書,爭取這個星期拿出來。你去準備吧。”羅長青揮揮手讓余飛退下。
多吉的命運就這樣被他們主宰了。一個本不該遭受牢獄之災的正直、善良、誠實的青年人就這樣將在監牢里熬過漫長的好多年,他一生中最美好的時光將在那冰冷的,沒有自由的監牢里度過,直到他對生活就快要失去信心,覺得自己將要老死牢中的時候,命運才會給他一次轉機。
余飛接下了他並不想接而又不得不接的任務,全然沒有了以往擬判決書時的靈氣。手上的筆沉重得好似一根鐵棍,腦子裡也亂得好半天寫不出幾個字來。他不禁搖搖頭,嘆口氣,苦笑著自言自語:我這是幹什麼事啊!唉,我算個什麼?管他的,審案的不判案,判案的不審案!我算什麼?法官嗎?我審的案子我自己卻不能決定怎麼判!就是羅院長有時也不能決定怎麼判,有時連審委會都不能決定怎麼判!我看我充其量也不過是一支筆,一件工具,一個沒有自己思想的工具!一件人家想怎麼用就怎麼用的工具!工具多的很,你這件工具不好用了,換別人就是了,反正想在你這個位置上當工具的人多了去了;羅院長呢?他也只不過是一件大一號的工具罷了!法律呢?法律在那些人眼裡我看也不過是一把大號的工具罷了!他們想怎麼用就怎麼用!唉,我算是看穿了。就這樣吧,不是我不依法辦事,而是我不能依法辦事啊!是依法辦事通不過啊!只要你還想在這個位置上,還想端這個金飯碗,你就不能不聽給你這個飯碗的人的意見,就不得不考慮左鄰右舍那些會影響你飯碗的人的意見,你不得不有所顧忌啊!你不端這個飯碗,你還能幹什麼呢?你能像那些每天頂著烈日,冒著風霜在土裡刨食,辛苦一年才剛夠溫飽的人們那樣嗎?你能像那些每天守著震耳欲聾的機器,滿身油泥,滿臉污垢,還要時時冒著下崗失業威脅的人們那樣嗎?你願意失去你現在的崇高的職業,崇高的社會地位,豐厚的收入嗎?如果你不怕失去你已經得到的一切,那你當然就敢違上命去請民命。但你真的這樣做了,你又會得到什麼呢?別人會怎麼看你呢?別人會認為你傻到底了,腦袋進水了!別人會認為你是為了出風頭,是為了沽名釣譽,是別有用心,是居心不良,有不可告人的目的!這種另類的人誰會與之打交道?領導會怎麼看你?你是個不聽話的,不聽招呼的,是個刺兒頭,永遠也不可能得到重用!你看有幾個弄潮兒是善終了的?出頭椽子先爛嘛!家人呢?同樣也不會理解你,你這樣干,想過自己的老婆孩子了嗎?你這樣自私,好!不跟你過了。於是乎,你成了孤家寡人,眾叛親離,什麼也沒有了。社會地位,穩定、豐厚的收入,領導的重用,同事的信任,家庭的溫暖,一切的一切,都頃刻間化為烏有。但這樣做是為什麼呢?就為那虛無縹緲的所謂正義?為那個與自己毫不相干的多吉?孰輕孰重,你掂量掂量吧!想到這兒,余飛想開了,也想通了,想通了,筆頭子也就快了,不一會兒,決定多吉命運的判決書就草擬好了。
聚集在州委、州府門口的人們在扎西書記聲情並茂的勸說下終於散去了。扎西書記向他們保證,一定在一個星期之內做出一個使他們滿意的判決。
折西縣城又恢復了往日的平靜。街上人們熙熙攘攘,提著大包小包的年貨,饒有興趣地互相打探著對方紅包的大小,互相祝賀又高升了一級。酒樓、茶館、歌舞廳仍是燈紅酒綠,人們都在忙著節日前名目繁多的各種團拜、聚會,商量著春節的七天大假怎麼過,到什麼地方去玩。好像什麼也沒有發生過。
只有一個人在監獄裡苦苦地等待著決定他命運的判決,他就是多吉。
第十四章
劉宏超是在春節前五天接到登巴打來的電話得知多吉的一審判決結果的。
登巴在電話上只是簡單地說多吉被判死刑緩期兩年執行,是剛剛才宣判的。多吉不服,已當庭提起了上訴。登巴還說多吉和他們都仍然希望委託劉宏超律師擔任多吉的二審辯護律師,並問劉宏超同不同意,如果同意,他們明天就到省城來。
劉宏超對這一判決結果既感到意外又並不感到十分意外。感到意外的是判得這樣重,已經是劉宏超先前估計的判決結果的上限,也就是說法院根本沒有採納自己的任何辯護意見,並且顯然那枚彈頭也沒有找到。劉宏超知道,如果那枚彈頭找到了,依法是應該開庭對彈頭進行質證的。沒有再次開庭只有兩種可能性,一是彈頭沒有找到,當然就用不著質證了。二是彈頭找到了,但正如劉宏超主張的那樣,彈頭沒有破裂,是完好的,控方在這種情況下故意不出示彈頭,如果是這樣,性質就太惡劣了。究竟是何原因,看了判決書就知道了。劉宏超不感到意外的是他知道多吉一案給政府,給當地社會秩序、治安狀況都帶來了很大的負面影響。在這種情況下,法院不一定能頂住各方面的壓力,嚴格依法公正裁判的。多吉是很有可能成為犧牲品的。好在還有一個二審的機會,二審法院就在省城,那些人總不至於跑到省城來鬧事吧?省高院的法官總不至於也象州中院的法官那樣受當地政府的影響把?水平可能也要高一點吧?司法理念可能也不至於那麼陳舊吧?想到了這兒,劉宏超在電話里爽快地答應了登巴的請求,並告訴登巴第二天他在辦公室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