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7頁
慈禧地宮的隨葬品分生前和死後兩類,《孝欽後入殮,送衣版,賞遺念衣服》冊中,記載了從光緒5年3月25日(1879年4月16日)至光緒34年10月15日(1908年11月8日)慈禧生前在地宮中安放的寶物,計有金花扁鐲、紅碧瑤豆、金鑲執壺、金佛、珊瑚佛頭塔等150餘件(各件寶物上的正珠、東珠、米珠絡纓達數千顆)。
至於慈禧死後入殮時的寶物就更為奢侈,內廷大總管李蓮英的嗣長子李成武寫的《愛月軒筆記》,對此有詳細記載:“太后未入棺時,先在棺底鋪金花絲褥一層,褥上又鋪珠一層,珠上又覆繡佛串珠之薄褥一。頭前置翠荷葉,腳下置一碧璽蓮花。放後,始將太后抬入。後之兩足登蓮花上,頭頂荷葉。身著金絲串珠彩繡禮服,外罩繡花串珠掛,又用串珠九練圍後身而繞之,並以蚌佛18尊置於後之臂上。以上所置之寶系私人孝敬,不列公帳者。眾人置後,方將陀羅金被蓋後身。後頭戴珠冠,其旁又置金佛、翠佛、玉佛等108尊。後足左右各置西瓜一枚,甜瓜二枚,桃、李、杏、棗等寶物共大小200件。身後左旁置玉藕一隻,上有荷葉、荷花等;身之右旁置珊瑚樹一枝。其空處,則遍灑珠石等物,填滿後,上蓋網珠被一個。正欲上子蓋時,大公主來。復將網珠被掀開,於盒中取出玉制八駿馬一份,十八玉羅漢一份,置於後之手旁,方上子蓋,至此殮禮已畢。”這裡所說的西瓜、甜瓜、桃、李、杏、棗均不是瓜果實物,而是以翡翠、玉石等製作,尤以西瓜製作稱絕,瓜為綠玉皮紫玉瓤,中間切開,瓜子為黑色。
慈禧地宮寶物的價值,《愛月軒筆記》中也有說明,金絲綿褥制價為8.4萬兩白銀;繡佛串珠薄褥制價2.2萬兩;翡翠荷葉估值85萬兩;陀羅經被鋪珠820顆,估值16萬兩;後身串珠袍褂估價120萬兩;身旁金佛每尊重8兩,玉佛每尊重6兩,翡翠佛每尊重6兩,紅寶石佛每尊重3兩5錢,各27尊,共108尊,約值62萬兩;翡翠西瓜2枚,約值220萬兩;翡翠甜瓜4枚,約值60萬兩;玉藕約值100萬兩;紅珊瑚樹約值53萬兩;價值最高的是慈禧頭上戴的那頂珠冠,上面一顆4兩重的大珠系外國人進貢,價值1000萬兩,總價約1005萬兩。另外,慈禧身上填有大珠約500粒,小珠約6000粒,估值22.8萬兩。
有一參加盜墓的連長回憶道:彼奉令掘西太后陵,當時將棺蓋揭開,見霞光滿棺,兵士每人執一大電筒,光為之奪,眾皆駭異。俯視棺中,西太后面貌如生,手指長白毛寸余。有兵士大呼,速以槍桿橫置棺上,防殭屍起而傷人。但亦無他異,霞光均由棺內所藏珠寶中出。
就這樣,那些神秘的珍寶出現在匪徒們的眼中,慘遭他們搶劫和破壞……
巨大而神秘的寶物激發了盜墓者的貪婪,人性中隱藏著的占有欲占了上風,使他們忘卻了剛入墓時的害怕。仿佛邪魔驅使,本來還有點秩序的匪兵們突然間混亂了起來,他們瘋狂地搶掠起來。為了控制局面,譚溫江殘酷地擊斃多人,有的人臨死前還死死地抱住珠寶,臉上露著貪婪的笑容……
東陵里究竟有多少財寶,歷史上有過記載。早在慈禧生前,地宮剛修好之時,便有大量殉葬物品陸續送入安放,直到慈禧入葬關閉地宮為止。
就在譚溫江率部挖掘慈禧陵地宮的時候,第7旅旅長韓大保也打著軍事演習的幌子,挖掘乾隆陵墓。乾隆墓中同樣有無數寶物。與慈禧太后陵不同的是,乾隆墓中的書畫更多。盜賊們並不識貨,大量的書畫文物被無端地毀壞,有的被燒,有的被撕,慘不可言。地宮中的珍寶同樣被洗劫,棺中屍骨被拽了出來,扔在泥水之中。從乾隆墓中盜出的寶物最值錢的,是乾隆在世時由東南亞各國進貢的金質佛像和寶玉佛珠,據說佛像的蓮花座,都是用錫蘭產的各色鑽石鑲嵌而成的,每座佛像都價值連城。乾隆墓中的書畫與絹、紙製品都已腐朽不可辨認。
盜過這兩個陵墓,得到無數珍寶後,孫殿英等人的貪婪仍無法遏制,還想要繼續盜順治墓和康熙墓。當提及順治墓時,有人反對,說:“順治後來當和尚去了,陵墓中肯定沒有什麼值錢的東西。”這樣一說,其他人紛紛附和,順治墓得以無恙。盜賊們於是紛涌著去盜康熙墓,然而,他們剛開挖,地下便有大水湧出。盜賊們心生懼怕,不敢再胡鬧了。
寶物盜出後,陵寢一片狼藉:橫七豎八的棺木,夾雜著破衣爛衫,屍身被扔在角落裡,曾不可一世的西太后臉朝下趴著,左手扭轉到後背上,頭髮散亂,上衣被撕開,襪子被脫下一半,繡鞋扔在地上,而鞋上珍寶已無蹤影,嘴唇因被從口中掏珠而殘破。
乾隆陵寢遭遇更慘:帝后妃6具屍身,僅一具完整,其餘殘骨混亂不堪,難以辨認,乾隆的下頦碎為二,髮辮及肋骨等皆被拋置在墓門外。其他各陵墓室尚完好,但殿宇供物均被掠取,建築也殘破不堪。尤其可嘆的是,乾隆這位活了89歲的皇帝傾其一生搜集而來的一卷卷曠世罕見的名帖字畫,孤本秘籍,都被當作廢紙草芥扔於爛泥濁水之中。
10日,孫殿英乘汽車返回馬蘭峪。11日,20餘輛大車滿載珠寶回到司令部。此時,全國的報紙仍沒有登出任何消息。直到8月初,路透社才有電訊透露此事,某些報紙予以採用,但仍未引起人們的注意。直到事發一個多月後的8月13日,《中央日報》才報導了“匪軍掘盜東陵的慘狀”,這才轟動全國,此事成為當時家喻戶曉的特大新聞。
至於慈禧死後入殮時的寶物就更為奢侈,內廷大總管李蓮英的嗣長子李成武寫的《愛月軒筆記》,對此有詳細記載:“太后未入棺時,先在棺底鋪金花絲褥一層,褥上又鋪珠一層,珠上又覆繡佛串珠之薄褥一。頭前置翠荷葉,腳下置一碧璽蓮花。放後,始將太后抬入。後之兩足登蓮花上,頭頂荷葉。身著金絲串珠彩繡禮服,外罩繡花串珠掛,又用串珠九練圍後身而繞之,並以蚌佛18尊置於後之臂上。以上所置之寶系私人孝敬,不列公帳者。眾人置後,方將陀羅金被蓋後身。後頭戴珠冠,其旁又置金佛、翠佛、玉佛等108尊。後足左右各置西瓜一枚,甜瓜二枚,桃、李、杏、棗等寶物共大小200件。身後左旁置玉藕一隻,上有荷葉、荷花等;身之右旁置珊瑚樹一枝。其空處,則遍灑珠石等物,填滿後,上蓋網珠被一個。正欲上子蓋時,大公主來。復將網珠被掀開,於盒中取出玉制八駿馬一份,十八玉羅漢一份,置於後之手旁,方上子蓋,至此殮禮已畢。”這裡所說的西瓜、甜瓜、桃、李、杏、棗均不是瓜果實物,而是以翡翠、玉石等製作,尤以西瓜製作稱絕,瓜為綠玉皮紫玉瓤,中間切開,瓜子為黑色。
慈禧地宮寶物的價值,《愛月軒筆記》中也有說明,金絲綿褥制價為8.4萬兩白銀;繡佛串珠薄褥制價2.2萬兩;翡翠荷葉估值85萬兩;陀羅經被鋪珠820顆,估值16萬兩;後身串珠袍褂估價120萬兩;身旁金佛每尊重8兩,玉佛每尊重6兩,翡翠佛每尊重6兩,紅寶石佛每尊重3兩5錢,各27尊,共108尊,約值62萬兩;翡翠西瓜2枚,約值220萬兩;翡翠甜瓜4枚,約值60萬兩;玉藕約值100萬兩;紅珊瑚樹約值53萬兩;價值最高的是慈禧頭上戴的那頂珠冠,上面一顆4兩重的大珠系外國人進貢,價值1000萬兩,總價約1005萬兩。另外,慈禧身上填有大珠約500粒,小珠約6000粒,估值22.8萬兩。
有一參加盜墓的連長回憶道:彼奉令掘西太后陵,當時將棺蓋揭開,見霞光滿棺,兵士每人執一大電筒,光為之奪,眾皆駭異。俯視棺中,西太后面貌如生,手指長白毛寸余。有兵士大呼,速以槍桿橫置棺上,防殭屍起而傷人。但亦無他異,霞光均由棺內所藏珠寶中出。
就這樣,那些神秘的珍寶出現在匪徒們的眼中,慘遭他們搶劫和破壞……
巨大而神秘的寶物激發了盜墓者的貪婪,人性中隱藏著的占有欲占了上風,使他們忘卻了剛入墓時的害怕。仿佛邪魔驅使,本來還有點秩序的匪兵們突然間混亂了起來,他們瘋狂地搶掠起來。為了控制局面,譚溫江殘酷地擊斃多人,有的人臨死前還死死地抱住珠寶,臉上露著貪婪的笑容……
東陵里究竟有多少財寶,歷史上有過記載。早在慈禧生前,地宮剛修好之時,便有大量殉葬物品陸續送入安放,直到慈禧入葬關閉地宮為止。
就在譚溫江率部挖掘慈禧陵地宮的時候,第7旅旅長韓大保也打著軍事演習的幌子,挖掘乾隆陵墓。乾隆墓中同樣有無數寶物。與慈禧太后陵不同的是,乾隆墓中的書畫更多。盜賊們並不識貨,大量的書畫文物被無端地毀壞,有的被燒,有的被撕,慘不可言。地宮中的珍寶同樣被洗劫,棺中屍骨被拽了出來,扔在泥水之中。從乾隆墓中盜出的寶物最值錢的,是乾隆在世時由東南亞各國進貢的金質佛像和寶玉佛珠,據說佛像的蓮花座,都是用錫蘭產的各色鑽石鑲嵌而成的,每座佛像都價值連城。乾隆墓中的書畫與絹、紙製品都已腐朽不可辨認。
盜過這兩個陵墓,得到無數珍寶後,孫殿英等人的貪婪仍無法遏制,還想要繼續盜順治墓和康熙墓。當提及順治墓時,有人反對,說:“順治後來當和尚去了,陵墓中肯定沒有什麼值錢的東西。”這樣一說,其他人紛紛附和,順治墓得以無恙。盜賊們於是紛涌著去盜康熙墓,然而,他們剛開挖,地下便有大水湧出。盜賊們心生懼怕,不敢再胡鬧了。
寶物盜出後,陵寢一片狼藉:橫七豎八的棺木,夾雜著破衣爛衫,屍身被扔在角落裡,曾不可一世的西太后臉朝下趴著,左手扭轉到後背上,頭髮散亂,上衣被撕開,襪子被脫下一半,繡鞋扔在地上,而鞋上珍寶已無蹤影,嘴唇因被從口中掏珠而殘破。
乾隆陵寢遭遇更慘:帝后妃6具屍身,僅一具完整,其餘殘骨混亂不堪,難以辨認,乾隆的下頦碎為二,髮辮及肋骨等皆被拋置在墓門外。其他各陵墓室尚完好,但殿宇供物均被掠取,建築也殘破不堪。尤其可嘆的是,乾隆這位活了89歲的皇帝傾其一生搜集而來的一卷卷曠世罕見的名帖字畫,孤本秘籍,都被當作廢紙草芥扔於爛泥濁水之中。
10日,孫殿英乘汽車返回馬蘭峪。11日,20餘輛大車滿載珠寶回到司令部。此時,全國的報紙仍沒有登出任何消息。直到8月初,路透社才有電訊透露此事,某些報紙予以採用,但仍未引起人們的注意。直到事發一個多月後的8月13日,《中央日報》才報導了“匪軍掘盜東陵的慘狀”,這才轟動全國,此事成為當時家喻戶曉的特大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