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00頁
齊氏依言坐下,自己給自己倒了碗茶,然後吃起來,她也是因為認識沈五娘並不覺得陌生,才應邀坐下了。先前在楊柳鎮住著時,沈家的綢緞鋪子齊氏也去過幾次買過東西的,跟沈五娘也說過話。
“娘,你在嬸嬸這裡啊……”一個小男娃忽地掀開氈簾跑了進來脆生生地喊齊氏。
“可成,嬸嬸教你的字兒都寫完了麼?”齊氏看到他就問道。
“寫完了,寫完了,沒見娘,我就來找娘了。”可成跑過去,撲進了齊氏懷裡撒嬌道。
齊氏推開他,拿手指戳了戳他額頭,彎起唇角說:“瞧瞧你,開了年就要去學裡上學了,還這麼粘娘,沒出息。”
可成呵呵笑著吐了吐舌頭,輕聲道:“娘就讓我粘一粘麼,往後去了學裡,聽二叔說半月才能回來一回哩,那時候想粘也粘不成了。”
齊氏聽兒子這麼一說,不由又重新把他摟進了懷裡,愛憐地摸著他的臉和頭。
此時坐在齊氏對面的沈大娘就笑著說話了,她問齊氏的兒子多大了。
齊氏聽了忙把兒子搬轉身體,讓他朝著沈大娘和沈五娘行禮,並讓他自己向她們介紹下自己。
可成就用童稚的聲音說開了,說他姓喜,名叫可成,去年滿的四歲,這過完大年,也就是元宵節之後,正月十八就要入學了,二叔給他找了華氏族學入學,二叔還說,這兩日要去尋個小廝回來陪著自己去念書。
“華氏族學?”沈大娘一聽有些吃驚,“可是曾任國子祭酒的華笠創辦的華氏族學?”
齊氏點頭,道:“我家二叔是這麼說的。”
沈大娘:“華氏族學是京城裡頭數得上號的好學堂,裡頭的夫子都是華家的飽學之士,又或者是外頭的名士被聘到族學中充作先生。華家這幾十年來不少族人考中舉人進士入朝為官,華氏一族乃是京城裡有名的詩禮之家,族中子弟也是好學上進為多。作為京城裡頭鼎鼎有名的學堂,外姓人的子弟是甚難進入其中求學的,但不知道你家可成有何機緣可以進入華氏族學念書?”
齊氏聽了就告訴沈大娘,說起來自己的兒子能夠進入華氏族學念書,還要多虧順娘。
前些日子這棗樹街首過來第三家的卓老頭的夫人滕氏過生,慶賀六十三歲的生辰,請了順娘去吃酒。
順娘給滕氏親自做了一道菜,名叫紅燒獅子頭,滕氏吃了,讚不絕口,把順娘好一頓夸。這個時候,滕氏的孫子卓彥也跑到順娘跟前,請她也給自己做道好吃的,他要獻給祖母作為賀壽的禮物。順娘呢,就給他做了一道拔絲梨,卓彥捧著去獻給滕氏,滕氏一吃,不但大誇孫子孝心,更是稱讚順娘手藝好是個孝順的好孩子。
滕氏的大兒媳婦華氏見順娘把婆婆逗得如此開心,就也到跟前湊趣了,說順娘替她孝順了婆婆,她呢想要感謝一下順娘,不知道順娘想要什麼謝禮,只要她能夠拿得出來的,一定拿給順娘。
順娘知道華氏的娘家有一個學堂在京里很有名,除了華氏家族的子弟在裡面讀書以外,凡是跟華家是姻親關係又或者跟華家關係好的人家也可以送子弟進去附學。卓老爺子之前跟順娘一起喝茶的時候,說過他的重孫,滿了五歲的卓彥來年要進華氏族學去讀書。順娘聽了,就想起了自己的侄子可成,可成也滿了四歲了,下一年就是五歲,也要入學讀書。
在這之前她也在四處找合適的學堂,倒也找到了幾個,然而華氏族學顯然是比她找的那些學堂更好的學堂,要是可成能進華氏族學去念書的話,順娘覺得肯定是比在外頭的學堂更學得好,更容易成才。
只是要進華氏族學,若非跟人家卓家關係好,是斷斷不能冒昧提出來,讓自己的侄兒可成也跟著去華氏族學附學的。
在接到卓家的慶賀滕氏生辰的請柬之後,順娘就動了心思了,預備著準備幾個拿手菜,到時候去向滕氏賀壽的時候討得滕氏的歡心,然後再趁機提出來可成附學的事情。不管成不成,她想要試一下。
然後等到滕氏生辰當日,她登門之後,見了滕氏,便提出了自己要做道好吃的拿手菜來作為賀禮,慶賀滕氏六十三歲的生辰。順娘說這一道拿手菜是從一個蜀中老道那裡學來的,最是合適滕氏這樣的老年人食用。
滕氏一聽就讓順娘快快做來。
順娘便挽起袖子下廚了,做出了一道色香味美的紅燒獅子頭,送到滕氏跟前,滕氏拿起筷子夾了吃,發覺果真是美味兒,真是咸鮮異常,一兩吃了好幾個才放下了筷子,並說這道菜即要是順娘拿去獻給當今官家,怕還能討得個小官做哩。
後面經由卓彥的手奉上的拔絲梨口感也非常好,合適老年人吃,滕氏又把順娘好一頓夸。
這才有後面華氏上前來感謝順娘的話。
順娘呵呵笑,搓了搓鼻子,便也就提出來自己的要求,那就是想讓華氏跟娘家族學的負責人說個情,可以讓自己的侄子能進華氏族學去附學。
華氏聽了順娘的要求,還沒說話呢,她婆婆滕氏就開口說了,說喜家跟卓家是好鄰居,她呢,也很喜歡喜順這個年輕人。
後面的話滕氏也沒說了,但華氏顯然已經明白了婆婆的意思了,而且婆婆都開口了,她還能拒絕嗎。
所以接下來,華氏就痛快答應了順娘的請求,說到正月十八日,自己的長子會親自送孫子卓彥去華氏族學,自己呢會親自寫一封信,讓長子帶去給自己的現如今負責著族學的族兄,相信他看了信之後就會接收可成入學了。
順娘得了這話,異常高興,回去之後對家裡人說起,一家人各個歡喜。
聽了齊氏說的話,沈大娘和沈五娘也向她道賀,說可成進了華氏族學之後定然會學有所成,將來前程大好。
齊氏抿著唇笑了,看看將要到晌午做飯的時候了,她便起身領著兒子出去,然後請沈大娘和沈五娘留下務必吃個飯再回去。她呢,這就去廚房做飯,雖然她的手藝比不上順娘,但是也看過順娘做過幾道拿手菜,今日晌午就讓她來學做幾道給沈家姐妹吃吧。
沈五娘一聽就高興得拍手,說:“這可好了,看來今日晌午要一飽口福了。”
沈大娘見妹子這樣,倒不好推辭了,只得說如此一來,多有叨擾了。
謝二娘道:“我也有此意,想留大娘和五娘吃飯哩,嫂嫂這麼說了,你們就留下吃了飯再回去。”
沈大娘道了謝,在齊氏出去之後,就跟謝二娘嘮起了家常。
謝二娘就跟她講了些婆婆摔傷偏癱的煩心事情,這裡頭難免提到了宋玉姐。
沈大娘是個過來人,聽到謝二娘提到宋玉姐時那含酸的語氣就猜到了估計這個跟自己妹子交好,算得上閨中好友的謝二娘在為這麼一個女人煩惱呢。
所以,她就悄悄問謝二娘了,是不是這個叫宋玉姐的婦人跟她官人有些不清不楚,讓她如此煩惱。因為,她曾經聽她妹子說過謝二娘官人的娘曾經跟謝二娘斗過,那個時候謝二娘很煩惱。然而這進了城,按理說劉氏那個刁鑽的婆婆偏癱了,喜家再也沒有人能夠騎在她頭上欺負她了,謝二娘這個主家娘子應該覺得舒心快意的,然而看她的樣子卻是異常憔悴,精神不好,臉色很差,想來應該是那個宋玉姐給她帶來了困擾。若真是如此的話,不妨對她們姐妹說一說,她說自己嫁進苗家也好多年了,她看見過的聽到過的族中婦人如何跟外頭誘惑她們官人的女人相鬥的事情不少,興許能給謝二娘出個主意呢。
對此,謝二娘倒是相信的。
跟順娘成親之後,她遇到婆婆刁難時,跑去跟沈五娘閒聊,沈五娘當時還給她出主意來著,教她怎麼跟婆婆相鬥,還說那些經驗是她嫁到城裡大戶人家的大姐教的。
沈大娘嫁進苗家那樣的大戶人家,族中人口眾多,肯定是各種各樣的糟心事都遇見拖,聽說過。
彼時成親的婦人,但凡是嫁給一個稍微有點兒出息的男子的,可能很少有人不會遇到外室,妾,還有外頭纏著自己官人的煙花女子帶給自己的煩惱和挑戰的。而如何保護自己的正室和子女的利益,保護自己的愛情和家庭,是她們必須要應對的難題,是她們必須要全力去爭取的勝局。
說實話,謝二娘之前認為自己跟順娘這個女子成親有一大好處就是,自己絕對不會遭遇到這樣的事情。因為順娘是女子,又愛她寵她,根本不可能找什麼外室納妾,那些煙花女子,順娘更是不可能搭理她們。
沒有這些對於絕大多數女人來說都算是根心頭刺的糟心事,她覺得她比好多女人幸運,日子要過得好。
但是萬萬沒想到的是,順娘還認識一個跟順娘關係曖昧的宋玉姐。
這個宋玉姐又美又有錢,還聰明,還有手段,最關鍵的是貌似她對是女子的順娘還有興趣,還喜歡順娘。
順娘呢,又不肯跟她完全斷絕關係。
謝二娘雖然不認為順娘就跟宋玉姐會發生什麼jian情,也不認為宋玉姐甘願做順娘的外室,但是她就覺得宋玉姐這麼跟順娘來往,實在是曖昧極了,她不可能不計較不嫉妒。特別是宋玉姐最近發現了自己爹娘害得她被韓衙內糾纏後,她明顯地跟自己對上了,自己呢,又不敢向順娘坦承她爹娘做的那害宋玉姐的陰損事。本來保證要來向順娘說此事的爹娘因為爹摔傷了要暫緩向順娘說出來,這麼下去又要拖一段兒時間。壓力實在太大,危機感越來越重。
束手無策之時,沈家姐妹上門兒了,而且話都說到這裡了,謝二娘咬咬唇,就也真把宋玉姐這個情敵的事情撿著一些可以說的說出來了。
等到她說完之後,她發現沈家姐妹也愣住了,可能她們也覺得宋玉姐這個情敵實在太強了,謝二娘遇到的問題也有點兒嚴重。
於是她就問她們,她該咋辦?因為她敢肯定宋玉姐顯然覬覦順娘,然而宋玉姐跟順娘做著買賣,還請了御醫來替她婆婆治療偏癱,這非要讓順娘跟她不來往說不過去。可這麼繼續下去,她就怕哪一日宋玉姐會奪走自己官人。
沈大娘莞爾一笑,說話了:“二娘,聽了你說的話,我覺著吧,你想得太多了,現如今,你只有一件事做,那就是好好養著身子,養著肚子裡的孩兒,等著孩兒生下來。只要你能替喜家生個小郎君,宋玉姐掀不起多大的風浪來。她這會兒上躥下跳的,不過是想噁心你,讓你保不住肚子裡的孩兒呢,你可不能上了她的當啊。”
謝二娘一聽,就知道沈大娘只是從她如何戰勝她婆婆的經驗出發,告訴自己保住孩子就會戰勝強敵。然而,沈大娘不知道的是,她跟順娘都是女子,她是不可能生下親生的孩子的,去抱養回來的孩子無論是在順娘心裡,還是婆婆心裡都不會有分量的,這一招意圖用孩子戰勝宋玉姐的招數是沒用的。
“娘,你在嬸嬸這裡啊……”一個小男娃忽地掀開氈簾跑了進來脆生生地喊齊氏。
“可成,嬸嬸教你的字兒都寫完了麼?”齊氏看到他就問道。
“寫完了,寫完了,沒見娘,我就來找娘了。”可成跑過去,撲進了齊氏懷裡撒嬌道。
齊氏推開他,拿手指戳了戳他額頭,彎起唇角說:“瞧瞧你,開了年就要去學裡上學了,還這麼粘娘,沒出息。”
可成呵呵笑著吐了吐舌頭,輕聲道:“娘就讓我粘一粘麼,往後去了學裡,聽二叔說半月才能回來一回哩,那時候想粘也粘不成了。”
齊氏聽兒子這麼一說,不由又重新把他摟進了懷裡,愛憐地摸著他的臉和頭。
此時坐在齊氏對面的沈大娘就笑著說話了,她問齊氏的兒子多大了。
齊氏聽了忙把兒子搬轉身體,讓他朝著沈大娘和沈五娘行禮,並讓他自己向她們介紹下自己。
可成就用童稚的聲音說開了,說他姓喜,名叫可成,去年滿的四歲,這過完大年,也就是元宵節之後,正月十八就要入學了,二叔給他找了華氏族學入學,二叔還說,這兩日要去尋個小廝回來陪著自己去念書。
“華氏族學?”沈大娘一聽有些吃驚,“可是曾任國子祭酒的華笠創辦的華氏族學?”
齊氏點頭,道:“我家二叔是這麼說的。”
沈大娘:“華氏族學是京城裡頭數得上號的好學堂,裡頭的夫子都是華家的飽學之士,又或者是外頭的名士被聘到族學中充作先生。華家這幾十年來不少族人考中舉人進士入朝為官,華氏一族乃是京城裡有名的詩禮之家,族中子弟也是好學上進為多。作為京城裡頭鼎鼎有名的學堂,外姓人的子弟是甚難進入其中求學的,但不知道你家可成有何機緣可以進入華氏族學念書?”
齊氏聽了就告訴沈大娘,說起來自己的兒子能夠進入華氏族學念書,還要多虧順娘。
前些日子這棗樹街首過來第三家的卓老頭的夫人滕氏過生,慶賀六十三歲的生辰,請了順娘去吃酒。
順娘給滕氏親自做了一道菜,名叫紅燒獅子頭,滕氏吃了,讚不絕口,把順娘好一頓夸。這個時候,滕氏的孫子卓彥也跑到順娘跟前,請她也給自己做道好吃的,他要獻給祖母作為賀壽的禮物。順娘呢,就給他做了一道拔絲梨,卓彥捧著去獻給滕氏,滕氏一吃,不但大誇孫子孝心,更是稱讚順娘手藝好是個孝順的好孩子。
滕氏的大兒媳婦華氏見順娘把婆婆逗得如此開心,就也到跟前湊趣了,說順娘替她孝順了婆婆,她呢想要感謝一下順娘,不知道順娘想要什麼謝禮,只要她能夠拿得出來的,一定拿給順娘。
順娘知道華氏的娘家有一個學堂在京里很有名,除了華氏家族的子弟在裡面讀書以外,凡是跟華家是姻親關係又或者跟華家關係好的人家也可以送子弟進去附學。卓老爺子之前跟順娘一起喝茶的時候,說過他的重孫,滿了五歲的卓彥來年要進華氏族學去讀書。順娘聽了,就想起了自己的侄子可成,可成也滿了四歲了,下一年就是五歲,也要入學讀書。
在這之前她也在四處找合適的學堂,倒也找到了幾個,然而華氏族學顯然是比她找的那些學堂更好的學堂,要是可成能進華氏族學去念書的話,順娘覺得肯定是比在外頭的學堂更學得好,更容易成才。
只是要進華氏族學,若非跟人家卓家關係好,是斷斷不能冒昧提出來,讓自己的侄兒可成也跟著去華氏族學附學的。
在接到卓家的慶賀滕氏生辰的請柬之後,順娘就動了心思了,預備著準備幾個拿手菜,到時候去向滕氏賀壽的時候討得滕氏的歡心,然後再趁機提出來可成附學的事情。不管成不成,她想要試一下。
然後等到滕氏生辰當日,她登門之後,見了滕氏,便提出了自己要做道好吃的拿手菜來作為賀禮,慶賀滕氏六十三歲的生辰。順娘說這一道拿手菜是從一個蜀中老道那裡學來的,最是合適滕氏這樣的老年人食用。
滕氏一聽就讓順娘快快做來。
順娘便挽起袖子下廚了,做出了一道色香味美的紅燒獅子頭,送到滕氏跟前,滕氏拿起筷子夾了吃,發覺果真是美味兒,真是咸鮮異常,一兩吃了好幾個才放下了筷子,並說這道菜即要是順娘拿去獻給當今官家,怕還能討得個小官做哩。
後面經由卓彥的手奉上的拔絲梨口感也非常好,合適老年人吃,滕氏又把順娘好一頓夸。
這才有後面華氏上前來感謝順娘的話。
順娘呵呵笑,搓了搓鼻子,便也就提出來自己的要求,那就是想讓華氏跟娘家族學的負責人說個情,可以讓自己的侄子能進華氏族學去附學。
華氏聽了順娘的要求,還沒說話呢,她婆婆滕氏就開口說了,說喜家跟卓家是好鄰居,她呢,也很喜歡喜順這個年輕人。
後面的話滕氏也沒說了,但華氏顯然已經明白了婆婆的意思了,而且婆婆都開口了,她還能拒絕嗎。
所以接下來,華氏就痛快答應了順娘的請求,說到正月十八日,自己的長子會親自送孫子卓彥去華氏族學,自己呢會親自寫一封信,讓長子帶去給自己的現如今負責著族學的族兄,相信他看了信之後就會接收可成入學了。
順娘得了這話,異常高興,回去之後對家裡人說起,一家人各個歡喜。
聽了齊氏說的話,沈大娘和沈五娘也向她道賀,說可成進了華氏族學之後定然會學有所成,將來前程大好。
齊氏抿著唇笑了,看看將要到晌午做飯的時候了,她便起身領著兒子出去,然後請沈大娘和沈五娘留下務必吃個飯再回去。她呢,這就去廚房做飯,雖然她的手藝比不上順娘,但是也看過順娘做過幾道拿手菜,今日晌午就讓她來學做幾道給沈家姐妹吃吧。
沈五娘一聽就高興得拍手,說:“這可好了,看來今日晌午要一飽口福了。”
沈大娘見妹子這樣,倒不好推辭了,只得說如此一來,多有叨擾了。
謝二娘道:“我也有此意,想留大娘和五娘吃飯哩,嫂嫂這麼說了,你們就留下吃了飯再回去。”
沈大娘道了謝,在齊氏出去之後,就跟謝二娘嘮起了家常。
謝二娘就跟她講了些婆婆摔傷偏癱的煩心事情,這裡頭難免提到了宋玉姐。
沈大娘是個過來人,聽到謝二娘提到宋玉姐時那含酸的語氣就猜到了估計這個跟自己妹子交好,算得上閨中好友的謝二娘在為這麼一個女人煩惱呢。
所以,她就悄悄問謝二娘了,是不是這個叫宋玉姐的婦人跟她官人有些不清不楚,讓她如此煩惱。因為,她曾經聽她妹子說過謝二娘官人的娘曾經跟謝二娘斗過,那個時候謝二娘很煩惱。然而這進了城,按理說劉氏那個刁鑽的婆婆偏癱了,喜家再也沒有人能夠騎在她頭上欺負她了,謝二娘這個主家娘子應該覺得舒心快意的,然而看她的樣子卻是異常憔悴,精神不好,臉色很差,想來應該是那個宋玉姐給她帶來了困擾。若真是如此的話,不妨對她們姐妹說一說,她說自己嫁進苗家也好多年了,她看見過的聽到過的族中婦人如何跟外頭誘惑她們官人的女人相鬥的事情不少,興許能給謝二娘出個主意呢。
對此,謝二娘倒是相信的。
跟順娘成親之後,她遇到婆婆刁難時,跑去跟沈五娘閒聊,沈五娘當時還給她出主意來著,教她怎麼跟婆婆相鬥,還說那些經驗是她嫁到城裡大戶人家的大姐教的。
沈大娘嫁進苗家那樣的大戶人家,族中人口眾多,肯定是各種各樣的糟心事都遇見拖,聽說過。
彼時成親的婦人,但凡是嫁給一個稍微有點兒出息的男子的,可能很少有人不會遇到外室,妾,還有外頭纏著自己官人的煙花女子帶給自己的煩惱和挑戰的。而如何保護自己的正室和子女的利益,保護自己的愛情和家庭,是她們必須要應對的難題,是她們必須要全力去爭取的勝局。
說實話,謝二娘之前認為自己跟順娘這個女子成親有一大好處就是,自己絕對不會遭遇到這樣的事情。因為順娘是女子,又愛她寵她,根本不可能找什麼外室納妾,那些煙花女子,順娘更是不可能搭理她們。
沒有這些對於絕大多數女人來說都算是根心頭刺的糟心事,她覺得她比好多女人幸運,日子要過得好。
但是萬萬沒想到的是,順娘還認識一個跟順娘關係曖昧的宋玉姐。
這個宋玉姐又美又有錢,還聰明,還有手段,最關鍵的是貌似她對是女子的順娘還有興趣,還喜歡順娘。
順娘呢,又不肯跟她完全斷絕關係。
謝二娘雖然不認為順娘就跟宋玉姐會發生什麼jian情,也不認為宋玉姐甘願做順娘的外室,但是她就覺得宋玉姐這麼跟順娘來往,實在是曖昧極了,她不可能不計較不嫉妒。特別是宋玉姐最近發現了自己爹娘害得她被韓衙內糾纏後,她明顯地跟自己對上了,自己呢,又不敢向順娘坦承她爹娘做的那害宋玉姐的陰損事。本來保證要來向順娘說此事的爹娘因為爹摔傷了要暫緩向順娘說出來,這麼下去又要拖一段兒時間。壓力實在太大,危機感越來越重。
束手無策之時,沈家姐妹上門兒了,而且話都說到這裡了,謝二娘咬咬唇,就也真把宋玉姐這個情敵的事情撿著一些可以說的說出來了。
等到她說完之後,她發現沈家姐妹也愣住了,可能她們也覺得宋玉姐這個情敵實在太強了,謝二娘遇到的問題也有點兒嚴重。
於是她就問她們,她該咋辦?因為她敢肯定宋玉姐顯然覬覦順娘,然而宋玉姐跟順娘做著買賣,還請了御醫來替她婆婆治療偏癱,這非要讓順娘跟她不來往說不過去。可這麼繼續下去,她就怕哪一日宋玉姐會奪走自己官人。
沈大娘莞爾一笑,說話了:“二娘,聽了你說的話,我覺著吧,你想得太多了,現如今,你只有一件事做,那就是好好養著身子,養著肚子裡的孩兒,等著孩兒生下來。只要你能替喜家生個小郎君,宋玉姐掀不起多大的風浪來。她這會兒上躥下跳的,不過是想噁心你,讓你保不住肚子裡的孩兒呢,你可不能上了她的當啊。”
謝二娘一聽,就知道沈大娘只是從她如何戰勝她婆婆的經驗出發,告訴自己保住孩子就會戰勝強敵。然而,沈大娘不知道的是,她跟順娘都是女子,她是不可能生下親生的孩子的,去抱養回來的孩子無論是在順娘心裡,還是婆婆心裡都不會有分量的,這一招意圖用孩子戰勝宋玉姐的招數是沒用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