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6頁

投票推薦 加入書籤 小說報錯

  這一諫,把趙周行“氣病了”,正好聞人合那邊卜了卦,借著由頭,趙周行便離宮了。

  趙周行那時實在無聊,又覺得做皇帝實在太累,她不願意做,別人羨慕嫉妒不來的,她倒是很想一走了之。於是第一次曉得什麼叫做身不由己。

  出了宮就當做遊玩,一路南下,遇到折竹。

  是奇人。

  歷朝歷代自然是不缺奇人的,不然史書讀來便索然無味,民間也因此少了許多閒話爐前的傳說。

  趙周行想起那封簽文,夜降大雪,踏雪而來,說起正是暗合第一句“七星踏雲”。

  卜卦術算之事,趙周行雖然不通,但是多少明白這些東西,不可能從字面來看。民間傳說懷抱玉璽的女子,其實是個賣豆腐的,豆腐就是她的璽。可見一斑。

  於是主動親近,也有試探之意,卻是愈試愈加茫茫然,又愈加清晰確定起來。

  然而聞人合說了,不能為他人所用。趙周行思來想去,能安安心心留在她身邊,那就不如乾脆把人擱在後宮算了。甚至,還可以一面擱在後宮,一面擱在朝堂中。

  她算盤打得鐵響,結果把自己繞了進去。才知道對一個人上心太過,便是天大的壞事。就像養育一個孩子十幾年,再怎麼不喜歡,最後也舍不下了。若是時時念想著,就成了心病。

  她一面念著此去平安,一面想,倘若戰死沙場,也不是什麼壞事。

  思緒漸遠,白垚見趙周行神色時有變動,卻不再說話,以為她還在猶豫,不由在心中嘆了口氣。為上者,凡事做了,就絕不能悔改。一意孤行也好,專/制獨斷也罷,都是皇帝的權利。

  “季大人雖然門生眾多,但不過是文弱書生,若是到時結黨營私,大可以拉去斬了……”

  趙周行愣了一下,回神道:“白侍郎說什麼?”

  白垚便把自己的話又重複了一遍。

  趙周行皺起眉頭,“白侍郎這話未免失之偏頗。季相在民間德高望重,朕不能不顧悠悠眾口。”

  白垚站起來,拽了拽那身囚衣,突然規規整整地跪在了地上,“臣這條命已經押給皇上了。”

  趙周行竟覺得好笑起來,踢了他一腳,“你這條命怎麼就押給朕了。朕問你,這天底下,誰的命,不是朕的。有所為,有所不為罷了。”

  白垚長嘆一聲,“皇上想過個好年,臣上有老母,下有小兒,卻過不得一個好年。”

  “好。朕倒是可以替你看看你的老母親和你的小兒子。”趙周行叫來翟信,牢門一開,立時便走了。

  禁軍統領收拾了食盒,扭頭看了看白垚,“白大人,再有幾日是先帝忌辰,這幾天皇上心情不好,希望大人沒有說什麼不該說的話。”

  鐵鏈“嘩啦”的,牢門再次鎖上。

  白垚回到糙墊上,才躺下,就見牢頭進來,把他趕了下來,外面幾個抬著床的,進來安置好,又重新置了桌椅筆墨,添了蠟燭,擺了一盤棋。

  白垚站在一旁,瞪著眼睛瞅他們折騰。

  那牢頭等收拾完了,對白垚道:“皇上吩咐,說給大人找點消遣。這屋子裡太暗,添個火。對了,還問大人平時喜歡吃什麼菜。”

  白垚倆手揣著,張口就來:“醬肘子、醬蹄子、紅燒豬頭、粉蒸肉……”

  那牢頭當真一一記下了,“皇上還吩咐,每天給大人的飯菜必須吃完,如果吃不完要問大人的罪。”

  白垚“咦”了一聲,“那這樣吧,每頓給我上一樣,輪著來,也省的想菜譜了。”

  第27章 第二十七章

  臘月三十,除夕。

  宮人們來回奔忙,在宮中各處掛上福字、對聯、燈籠。

  趙周行坐在書案前,手捏著本摺子,沒打開,一隻手支著腦袋,閉著眼睛似乎已睡著了。

  禁軍統領匆匆趕來,鄭福海把他一攔,小聲說:“皇上累了,沒什麼要緊事趕明兒來吧。”

  禁軍統領笑了笑,“的確不是什麼要緊事……”

  裡頭趙周行已醒了,“誰在外面?”

  “回皇上,是翟統領。”鄭福海道。

  “讓他進來。”

  翟信進來,將一封軍報遞過,“皇上,傳信的說,朱將軍已連日奪回三城。”

  趙周行舉著軍報,看著落款處的朱重二字,沒有打開。

  “驛使可還在?”趙周行問道。

  “已走了。”翟信說,“急著回家呢。”

  趙周行把軍報往案上一丟,吩咐鄭福海,“過年了,派人往那位驛使家中送一百兩銀子,說是朕賞的。立刻去辦。”

  鄭福海領命去了,趙周行去裡間叫人來更了衣,叫上翟信,“你知道那個白垚家在哪裡?走吧,陪朕去看看。”

  “這……恐怕不妥。”翟信瞅了瞅趙周行神色,見她沒什麼太大反應,便繼續說,“今天是除夕,不好到別人家走動了。皇上要是想去,趕明早吧。”

  “還有這種說法。”趙周行恍然,“翟統領,過年你不回家嗎?”

  “保護皇上是臣的職責。到這種時候,人多手雜,臣得更加小心,所以,不回家。”翟信解釋道。

  趙周行點點頭,正看見鄭福海回來,便把人叫到跟前,“今天晚上在各宮擺宴,叫各宮的宮人一同吃。”

  鄭福海應了,一走出去便找來幾個小太監,叫他們把這事傳的人人皆知,皇上賜宴宮人。

  北疆。

  中軍大營。

  一副地形圖掛著,折竹站在前面,竟露出一點無可奈何的表情。

  前面的城池沒有地形可以仰仗,強攻是絕不可能的,但是圍城斷糧的話,耗費時日太多,也不是上策。

  門一開,章何還挾著一股冷風進來,“朱帥,天已經黑了,末將等擺了桌宴席,請元帥大人賞臉。”

  “宴席?”折竹問。

  “朱帥該不是過糊塗了,今天是除夕,過年了。咱們雖然在外面打仗,但是年還得過。大人也該歇歇,明天再想也不遲。”章何還說。

  “好。”

  同宴的是幾個將領,正吃著,傳令兵忽然闖進來,“元帥,幾位將軍,敵襲!”

  幾人一愣,章何還把碗筷一放,抱起頭盔,“帶我們去看看。”

  一出去,便望到火光攢動,果然是北涼的兵馬。且帶兵的人,似乎還十分眼熟。

  折竹看了一會兒,叫章何還帶了兵馬,隨自己出營迎敵。

  折竹實在是沒有想到這個時候,方朔會出現。看來是慕容玉接連戰敗,方朔終於坐不住了。否則的話,北涼已經從攻勢變為守勢,處於被動地位,怎麼會突發制人,不再退守,而是正面迎擊。

  事實上,方朔也在等折竹出城。

  折竹帶兵出營,兩軍分別列陣,一時之間並未交手。

  方朔打著馬,從中軍走到陣前,握著馬鞭遙遙指向折竹,高聲道:“你我各為其主,因而有此一戰。但我不願看見手下將士們流血,相信——朱大人也不願意。那麼請——朱大人到陣前來,你我便一決勝負,如何?”

章節目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