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14頁
此舉一出,天下譁然。且不說信陽王等一眾藩王在新帝初登基時多有異動,不臣之心昭然若是,如今更是擁兵自重,以兩郡來脅迫朝廷。那些裝備精良的軍隊絲毫不遜於雲策軍,真真切切出現在世人眼前,藩王有謀反之意已經是被釘死的事了,遭到了無數人的唾罵。
這次朝廷並沒有派周乾去領軍,大概是體桖這位老將不易,另指派了幾位雲州戰役里有軍功的將領去前。對此聰明人便知道,前朝黨爭禍及軍隊,不少將領都私下站過隊,皇帝是要藉此機會,順帶剷除異己。
清平接到邸報時才明白,這當真是一石三鳥之計,經過此事後,辰州世家怕是再難與藩王有什麼往來了,反倒是會對救她們的朝廷滿懷感激;而藩王冒然出兵,朝廷不得已應對,先示弱再用兵,都在情理上都占了上風,以後削藩便是師出有名,宗室也不敢再拿孝道壓人。辰州少了這麼兩大阻力,難道還怕新法推行不下去嗎。
派去的將領被撤了四五人下來,皆做延誤軍機論罪處置。周乾最後親自出馬,再次領兵從雲中郡而出,分兵三路,斷了藩王之間的接應。這場仗未拖多久,十月初便落下帷幕,大軍救出了世家與當地百姓,生擒了幾位起事的藩王,凱旋歸來,一路百姓以鮮花相迎,醴酒相奉,無比隆重。遠處破敗的神像大半埋在泥土裡,青苔漸生。風揭起神院門上的封條,鑼鼓聲震得門上灰塵簌簌落下,往昔輝煌都歸於烏有。
凡是參與作亂的藩王都被押解進京,信陽王世女在交戰中不幸中箭身亡,消息傳到京師,宗親無人敢為信陽王求情。不過四日皇帝頒布詔書,將信陽王及家眷貶為庶人,並從宗譜上除名,毀玉牒消金印,收回王府封地,責令其後人遷居瓊州,永不得返。參與叛亂的藩王爵位皆降一等,在封地待罪,若無旨意不許私自擅離。另由承徽府擇世女繼王位,入京冊封。這也算是皇帝給宗室一個面子了,沒有下狠手打壓藩王。但十月初二,藩王世女們入京冊封的前三天,皇帝勾決了已被廢為庶人的信陽王,在午門外以凌遲處死了這位曾經不可一世的親王,大臣紛紛上書請皇帝收回成命,稱此舉有傷聖德,但皇帝出表十大罪名,其中涉及前朝舊事,宮變及隱王哀王之死,只有數位承先帝遺詔侍奉新皇的重臣、宗親閱覽,群臣緘默,無有再上疏言此事者。
御台上宮人端來椅子,楚晙坐下,遙望著行刑處。她今日下朝未換常服,這赤色的帝袍在正午的陽光下流動著鮮紅的色澤。刑官高聲叫道:“午時到,行刑——”
她微微側身,問身邊伺候的宮女:“凌遲之刑,共有多少刀。”
宮女答道:“回陛下,共有一千刀。”
楚晙若有所思地點了點頭,啜了幾口茶才道:“知道了。”
第230章 驚濤
又逢中秋, 這日子更是皇帝生辰千秋節, 適逢雙節至, 天下共慶。
而在這月圓人聚的日子, 嶺南謝家門前一派蕭索之意,被官兵團團圍住, 原隨率大理寺卿,都察院左御史在門外等候。官兵們破門而入, 院中桂花鋪了一地, 花香怡人。
原隨上前宣旨, 道:“嶺南謝氏本為世族表率,承聖恩威德福被數代, 而今卻與藩王私通作亂……”
讀到一半, 那些進屋搜人的官兵不過片刻便出來了,神情慌張地道:“大人,這, 這一屋子的人都死了!”
大理寺卿聞言色變,轉頭去看原隨, 原隨眼中並無波瀾, 只道:“活要見人, 死要見屍。”
官兵們隨即將屋中的屍體都抬了出來,放在院中。這些人男女老幼都有,面上浮腫,唇色發黑,原隨從捕快手中接過手套, 查驗過才道:“兩位大人,人是服毒死的。”
御史道:“聖旨里是如何處置這些人的?”
原隨道:“陛下恩典,滿門賜死。”
大理寺卿一怔,見院中屍體越來越多,血腥氣息幾乎蓋過了花香。饒是她為官數載,也不曾見過這麼多的屍體,不禁道:“難道謝家人都已經畏罪自盡了?”
原隨眼中一凜,吩咐道:“清點屍首數量。”
御史問道:“原大人是怕有人跑了?”
原隨道:“我與兩位大人都不曾見過謝家的人,怎知這些屍首就是謝家人呢?她們若是為逃罪責,來個金蟬脫殼——”
突然捕快道:“大人,不對,這些人手上有老繭。”官兵們紛紛將屍體的手向上翻起,一一查看,原隨道:“只怕這些都是奴僕下人,還有什麼地方沒去?”
捕快道:“還有謝家的祠堂,就在這山的後頭。”
謝氏祠堂建在後山,原隨發現沿著台階向上,每隔一段便有一對石像。這石像又低又矮,堪堪到人的小腿,她命人刮去石像上的苔蘚,仔細打量著石像的模樣,人臉魚身怪模怪樣,原隨見了心想果然如此,這謝家與金帳淵源頗深。
而在兩個時辰之前,祠堂內謝淵身著喪服,長袍拖地,袖角上染滿是鮮血。她手持一把長劍走進密室中,血順著劍身滴落,在身後拖出一條長長的血痕。
許多人倒在地上昏睡不醒,謝淵踢翻放在屋角的香爐,響聲驚醒了其中一人,那人勉強抬起頭看向她道:“你……不能,家主說了……總要有人,活下來……”
這次朝廷並沒有派周乾去領軍,大概是體桖這位老將不易,另指派了幾位雲州戰役里有軍功的將領去前。對此聰明人便知道,前朝黨爭禍及軍隊,不少將領都私下站過隊,皇帝是要藉此機會,順帶剷除異己。
清平接到邸報時才明白,這當真是一石三鳥之計,經過此事後,辰州世家怕是再難與藩王有什麼往來了,反倒是會對救她們的朝廷滿懷感激;而藩王冒然出兵,朝廷不得已應對,先示弱再用兵,都在情理上都占了上風,以後削藩便是師出有名,宗室也不敢再拿孝道壓人。辰州少了這麼兩大阻力,難道還怕新法推行不下去嗎。
派去的將領被撤了四五人下來,皆做延誤軍機論罪處置。周乾最後親自出馬,再次領兵從雲中郡而出,分兵三路,斷了藩王之間的接應。這場仗未拖多久,十月初便落下帷幕,大軍救出了世家與當地百姓,生擒了幾位起事的藩王,凱旋歸來,一路百姓以鮮花相迎,醴酒相奉,無比隆重。遠處破敗的神像大半埋在泥土裡,青苔漸生。風揭起神院門上的封條,鑼鼓聲震得門上灰塵簌簌落下,往昔輝煌都歸於烏有。
凡是參與作亂的藩王都被押解進京,信陽王世女在交戰中不幸中箭身亡,消息傳到京師,宗親無人敢為信陽王求情。不過四日皇帝頒布詔書,將信陽王及家眷貶為庶人,並從宗譜上除名,毀玉牒消金印,收回王府封地,責令其後人遷居瓊州,永不得返。參與叛亂的藩王爵位皆降一等,在封地待罪,若無旨意不許私自擅離。另由承徽府擇世女繼王位,入京冊封。這也算是皇帝給宗室一個面子了,沒有下狠手打壓藩王。但十月初二,藩王世女們入京冊封的前三天,皇帝勾決了已被廢為庶人的信陽王,在午門外以凌遲處死了這位曾經不可一世的親王,大臣紛紛上書請皇帝收回成命,稱此舉有傷聖德,但皇帝出表十大罪名,其中涉及前朝舊事,宮變及隱王哀王之死,只有數位承先帝遺詔侍奉新皇的重臣、宗親閱覽,群臣緘默,無有再上疏言此事者。
御台上宮人端來椅子,楚晙坐下,遙望著行刑處。她今日下朝未換常服,這赤色的帝袍在正午的陽光下流動著鮮紅的色澤。刑官高聲叫道:“午時到,行刑——”
她微微側身,問身邊伺候的宮女:“凌遲之刑,共有多少刀。”
宮女答道:“回陛下,共有一千刀。”
楚晙若有所思地點了點頭,啜了幾口茶才道:“知道了。”
第230章 驚濤
又逢中秋, 這日子更是皇帝生辰千秋節, 適逢雙節至, 天下共慶。
而在這月圓人聚的日子, 嶺南謝家門前一派蕭索之意,被官兵團團圍住, 原隨率大理寺卿,都察院左御史在門外等候。官兵們破門而入, 院中桂花鋪了一地, 花香怡人。
原隨上前宣旨, 道:“嶺南謝氏本為世族表率,承聖恩威德福被數代, 而今卻與藩王私通作亂……”
讀到一半, 那些進屋搜人的官兵不過片刻便出來了,神情慌張地道:“大人,這, 這一屋子的人都死了!”
大理寺卿聞言色變,轉頭去看原隨, 原隨眼中並無波瀾, 只道:“活要見人, 死要見屍。”
官兵們隨即將屋中的屍體都抬了出來,放在院中。這些人男女老幼都有,面上浮腫,唇色發黑,原隨從捕快手中接過手套, 查驗過才道:“兩位大人,人是服毒死的。”
御史道:“聖旨里是如何處置這些人的?”
原隨道:“陛下恩典,滿門賜死。”
大理寺卿一怔,見院中屍體越來越多,血腥氣息幾乎蓋過了花香。饒是她為官數載,也不曾見過這麼多的屍體,不禁道:“難道謝家人都已經畏罪自盡了?”
原隨眼中一凜,吩咐道:“清點屍首數量。”
御史問道:“原大人是怕有人跑了?”
原隨道:“我與兩位大人都不曾見過謝家的人,怎知這些屍首就是謝家人呢?她們若是為逃罪責,來個金蟬脫殼——”
突然捕快道:“大人,不對,這些人手上有老繭。”官兵們紛紛將屍體的手向上翻起,一一查看,原隨道:“只怕這些都是奴僕下人,還有什麼地方沒去?”
捕快道:“還有謝家的祠堂,就在這山的後頭。”
謝氏祠堂建在後山,原隨發現沿著台階向上,每隔一段便有一對石像。這石像又低又矮,堪堪到人的小腿,她命人刮去石像上的苔蘚,仔細打量著石像的模樣,人臉魚身怪模怪樣,原隨見了心想果然如此,這謝家與金帳淵源頗深。
而在兩個時辰之前,祠堂內謝淵身著喪服,長袍拖地,袖角上染滿是鮮血。她手持一把長劍走進密室中,血順著劍身滴落,在身後拖出一條長長的血痕。
許多人倒在地上昏睡不醒,謝淵踢翻放在屋角的香爐,響聲驚醒了其中一人,那人勉強抬起頭看向她道:“你……不能,家主說了……總要有人,活下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