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10頁
大抵這世上的一切,都會在歲月中慢慢消磨殆盡,人也好,物也好,似乎沒有什麼是長久的。連心也一樣,或許只是一個眼神,從此便相隔山海。她垂下頭,一束光穿過車簾縫隙,落在狹小黑暗的車廂里。她沉默地伸出手去接,但光輕而易舉地從她的指縫間漏下,在她還未攏起手指來捧時,倏然消失不見。
.
瓷碗晶瑩剔透,在光里仿佛盛滿了清輝,當宮人持燈盞靠近時,就能看見薄薄的瓷壁映出星點晶粉,在紅色絨布的映襯下,處處都流露出與滿殿金玉不同的孤寒高潔。這瓷器明明由泥土製胎,又在窯中經歷火燒,竟能不沾染一絲人間煙火的氣息,輕叩瓷身,音如敲冰戛玉,自是非比尋常。
宮人呈上這隻碗,楚晙漫不經心地伸手取過,隨手放在桌案上,從筆洗里倒了些水出來刷筆。
那宮人看的心驚膽戰,楚晙卻毫不在意,拿著這珍貴無比的瓷碗洗了洗批奏摺用的硃筆,這才開口道:“回去告訴信陽王,朕對她送的東西很滿意,已經用上了。”
她潑盡碗中的水,抬手一擲,將那瓷碗摔碎在地。
宮人雙膝一軟,直接跪了下來。楚晙慢條斯理地擦了擦手,眼中儘是冰冷的光:“將東西撿起來,給信陽王送去。”
沒過多久劉甄進殿來,行禮道:“陛下忙了數夜,可要歇會?”
楚晙面上倦色難掩,卻不容置疑地道:“不必,朝會馬上就要開始了,更衣後去內閣吧。”
今日黑雲壓城,悶熱煩躁,連一絲風都沒有。朝臣們齊聚內閣,雖然宮人們端來了冰盆,但她們仍舊是鬢角皆濕,後背暈開了一大片汗漬,還要勉強撐著,保持著儀表,以免御前失儀。
“辰州的事已經議了大半月,想必諸位愛卿也是煩了,今日便不說這個。”楚晙翻了翻摺子道,“如今信陽王進京,在順陵祭拜先帝,朕原以為流言也應該不攻自破了,怎麼卻又有了新的呢?”
一時間無人應答,楚晙微微抬眼:“先前派去辰州的徐呈曄高穎林頌呢,怎麼一點消息也沒有,全都去幹什麼了?”
事及六部,吏部兵部戶部的尚書紛紛出來請罪,楚晙道:“請罪有什麼用,若人人都是這般,那朕也不必當什麼皇帝了,退讓賢人如何?”
這話暗藏的意思十分厲害,直指朝臣與藩王勾結,大臣們紛紛跪下,口稱不敢。楚晙發作了一番,抽出摺子一本本砸在地上,那折封是結實的綢布包裹木板所制,砸在金磚上發出沉悶的響聲,接連不斷地落在眾臣的心上,與擊雷無異。
而後皇帝面無表情地坐回御座上,臉色有些難看。
便有膽大的臣子瞧著皇帝的臉色進言:“陛下若是憂心民間傳言,有傷天家情誼,盡可多留信陽王幾日。”
楚晙手中把玩著一塊玉佩,流蘇在修長指間甩動,聞言道:“還有呢,怎麼都不敢說了?”
一個是勢力強大的藩王,一個是初登基的皇帝,孰輕孰重,似乎已經有了答案。大臣們不願得罪任何一方,都不約而同地選擇了沉默。
御座上的皇帝沒能得到自己想像中的回答,顯得有些焦躁。這一幕落在許多大臣眼裡,不自覺地鬆了口氣,皇帝實在是太過年輕,若是換了根基深厚的齊王越王登基,都不會是這個無人應答的局面,這對在場的大部分老臣來說,皇帝年輕就意味著權勢的不穩定,不會有那麼多人聚集到皇帝身邊去,到底是利大於弊。
楚晙面上雖是一派年輕氣盛的急躁樣子,但心中十分冷靜,她本就沒指望這群人做什麼,在她看來,滿殿的臣子大半都是無用的。先帝一朝養肥了她們的膽子,過多的權力也使得朝臣與世家糾纏不清,甚至開始心向外生,黨爭擠不進去,就轉投藩王,她心知這不是朝夕便能根治的弊端,越是急越要慢,幸而她尚且年輕,就算偶然有冒進之舉,也是合情合理,若一直以老成穩重示人,反倒是多有不便。
與藩王的矛盾在先帝靈前已經埋下伏筆,這已經是眾所周知的事情。而民間多傳信陽王有不臣之心,養兵數額超出藩王所需的編制,在封地修築城牆,箭鋒遙指長安。
但這些畢竟只是傳言,無人敢提也無人能提。楚晙有些膩味地看著跪下的大臣,這其中有些在上輩子與她明爭暗鬥不休,當真是花樣百出,她自覺還算位大度的帝王,還能忍到現在,已經是格外的恩德了。不過再如何能忍,還是有個盡頭,她正思量著怎麼私下動些手腳,若是能臣,那就物盡其用,發配到其他州府去繼續為國效力;若是不得用,乾脆派去藩王那裡消火,是生是死不管,正好一舉兩得。
說來說去,還是她登基太早,從前許多用的順手的臣子還未出人頭地,既無功勞,也不好隨意提拔。她只能耐心的等,時間於她而言正是一味良藥,但想要藥到病除,卻少不了人去推一把。
她想起了李宴,胡濯等一干官員,很多人或許都不明白皇帝為何要提拔這些微末平庸之輩,但楚晙心中卻十分清楚,這些人各有各的用處,能耐不下於在場經歷兩朝的大臣,只是到底閱歷淺,欠缺些打磨。全仰賴先帝之功,數十年不上朝不過問朝政,致使如今朝中世家盤根錯節,竟是無人可用,楚晙才不得已先提了些人上來,在老臣們的眼中,這便是皇帝根基薄弱之故,拉攏不了重臣,只能任用新人。
.
瓷碗晶瑩剔透,在光里仿佛盛滿了清輝,當宮人持燈盞靠近時,就能看見薄薄的瓷壁映出星點晶粉,在紅色絨布的映襯下,處處都流露出與滿殿金玉不同的孤寒高潔。這瓷器明明由泥土製胎,又在窯中經歷火燒,竟能不沾染一絲人間煙火的氣息,輕叩瓷身,音如敲冰戛玉,自是非比尋常。
宮人呈上這隻碗,楚晙漫不經心地伸手取過,隨手放在桌案上,從筆洗里倒了些水出來刷筆。
那宮人看的心驚膽戰,楚晙卻毫不在意,拿著這珍貴無比的瓷碗洗了洗批奏摺用的硃筆,這才開口道:“回去告訴信陽王,朕對她送的東西很滿意,已經用上了。”
她潑盡碗中的水,抬手一擲,將那瓷碗摔碎在地。
宮人雙膝一軟,直接跪了下來。楚晙慢條斯理地擦了擦手,眼中儘是冰冷的光:“將東西撿起來,給信陽王送去。”
沒過多久劉甄進殿來,行禮道:“陛下忙了數夜,可要歇會?”
楚晙面上倦色難掩,卻不容置疑地道:“不必,朝會馬上就要開始了,更衣後去內閣吧。”
今日黑雲壓城,悶熱煩躁,連一絲風都沒有。朝臣們齊聚內閣,雖然宮人們端來了冰盆,但她們仍舊是鬢角皆濕,後背暈開了一大片汗漬,還要勉強撐著,保持著儀表,以免御前失儀。
“辰州的事已經議了大半月,想必諸位愛卿也是煩了,今日便不說這個。”楚晙翻了翻摺子道,“如今信陽王進京,在順陵祭拜先帝,朕原以為流言也應該不攻自破了,怎麼卻又有了新的呢?”
一時間無人應答,楚晙微微抬眼:“先前派去辰州的徐呈曄高穎林頌呢,怎麼一點消息也沒有,全都去幹什麼了?”
事及六部,吏部兵部戶部的尚書紛紛出來請罪,楚晙道:“請罪有什麼用,若人人都是這般,那朕也不必當什麼皇帝了,退讓賢人如何?”
這話暗藏的意思十分厲害,直指朝臣與藩王勾結,大臣們紛紛跪下,口稱不敢。楚晙發作了一番,抽出摺子一本本砸在地上,那折封是結實的綢布包裹木板所制,砸在金磚上發出沉悶的響聲,接連不斷地落在眾臣的心上,與擊雷無異。
而後皇帝面無表情地坐回御座上,臉色有些難看。
便有膽大的臣子瞧著皇帝的臉色進言:“陛下若是憂心民間傳言,有傷天家情誼,盡可多留信陽王幾日。”
楚晙手中把玩著一塊玉佩,流蘇在修長指間甩動,聞言道:“還有呢,怎麼都不敢說了?”
一個是勢力強大的藩王,一個是初登基的皇帝,孰輕孰重,似乎已經有了答案。大臣們不願得罪任何一方,都不約而同地選擇了沉默。
御座上的皇帝沒能得到自己想像中的回答,顯得有些焦躁。這一幕落在許多大臣眼裡,不自覺地鬆了口氣,皇帝實在是太過年輕,若是換了根基深厚的齊王越王登基,都不會是這個無人應答的局面,這對在場的大部分老臣來說,皇帝年輕就意味著權勢的不穩定,不會有那麼多人聚集到皇帝身邊去,到底是利大於弊。
楚晙面上雖是一派年輕氣盛的急躁樣子,但心中十分冷靜,她本就沒指望這群人做什麼,在她看來,滿殿的臣子大半都是無用的。先帝一朝養肥了她們的膽子,過多的權力也使得朝臣與世家糾纏不清,甚至開始心向外生,黨爭擠不進去,就轉投藩王,她心知這不是朝夕便能根治的弊端,越是急越要慢,幸而她尚且年輕,就算偶然有冒進之舉,也是合情合理,若一直以老成穩重示人,反倒是多有不便。
與藩王的矛盾在先帝靈前已經埋下伏筆,這已經是眾所周知的事情。而民間多傳信陽王有不臣之心,養兵數額超出藩王所需的編制,在封地修築城牆,箭鋒遙指長安。
但這些畢竟只是傳言,無人敢提也無人能提。楚晙有些膩味地看著跪下的大臣,這其中有些在上輩子與她明爭暗鬥不休,當真是花樣百出,她自覺還算位大度的帝王,還能忍到現在,已經是格外的恩德了。不過再如何能忍,還是有個盡頭,她正思量著怎麼私下動些手腳,若是能臣,那就物盡其用,發配到其他州府去繼續為國效力;若是不得用,乾脆派去藩王那裡消火,是生是死不管,正好一舉兩得。
說來說去,還是她登基太早,從前許多用的順手的臣子還未出人頭地,既無功勞,也不好隨意提拔。她只能耐心的等,時間於她而言正是一味良藥,但想要藥到病除,卻少不了人去推一把。
她想起了李宴,胡濯等一干官員,很多人或許都不明白皇帝為何要提拔這些微末平庸之輩,但楚晙心中卻十分清楚,這些人各有各的用處,能耐不下於在場經歷兩朝的大臣,只是到底閱歷淺,欠缺些打磨。全仰賴先帝之功,數十年不上朝不過問朝政,致使如今朝中世家盤根錯節,竟是無人可用,楚晙才不得已先提了些人上來,在老臣們的眼中,這便是皇帝根基薄弱之故,拉攏不了重臣,只能任用新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