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頁

投票推薦 加入書籤 小說報錯

  不過好戲還在後頭呢。最有意思的是幾星期以後,日托中心取消了罰款。這就是說日托中心方面回到了社會規範。那麼家長們也會回到社會規範嗎?他們的內疚之心也會回來嗎?根本沒有!自從取消了罰款,家長們依然故我。他們繼續在接孩子的時候遲到。實際上,取消罰款後,遲到家長的數量反而有所增加。歸根結底,社會規範和市場規範都取消掉了。

  這一實驗揭示了一個不幸的事實:一旦社會規範與市場規範發生碰撞,社會規範就會退出。換言之,社會規範很難重建。一旦這朵盛開的玫瑰從枝頭落下——一旦社會規範被市場規範打敗——它很難發揮任何效力。

  魚與熊掌不可兼得

  結論是什麼呢?如果你是公司,我的忠告是你要牢記:魚與熊掌不能兼得。你不能一會兒拿顧客當做一家人,過一陣又公事公辦——甚至更糟,再過一會兒,如果你覺得需要或者有利可圖,又把他當成找碴兒的刺兒頭或者競爭對手。社會性的關係不是這樣的。如果你需要社會性的關係,你可以去尋求,但是記住了你無論何時何地都必須保持它。

  從另一方面說,如果你認為你必須不時地嚴格照章辦事——對附加服務額外收費,對不排隊的消費者加以管理——那麼你可能根本沒有必要浪費金錢來打造你們公司含糊可親的形象。在這種情況下,堅守一條簡單的價值原則:明示能提供什麼,期望什麼回報。既然你們沒有建立社會規範,甚至對它不抱期望,那也就不可能對它有所觸犯——說到底,這只是在商言商。

  公司方面還試圖和他們的雇員建立社會規範。過去可不是這樣的。幾年前,美國的勞動力市場更大程度上是一種工業化的,市場驅動的交換領域。那時候的雇員經常有朝九晚五時鐘式的心態,你上40小時的班,星期五領工資支票。既然工人計時發工資,他們就會確切地知道什麼時候是在給上面幹活,什麼時候不是。工廠下班的鈴聲(或者辦公室的類似裝置)一響,買賣完成。這很清楚是市場交換,對雙方都可行。

  如今公司方面看到了營造社會性交換氛圍的優勢。說到底,在如今的市場中,我們可以製造無形的東西。創新遠比機器重要。工作與休閒的界限也已經模糊起來。企業的管理者想讓我們在開車回家的路上,在淋浴間裡也想著工作。於是給我們配了筆記本電腦、行動電話、黑莓手機來消除工作場合和家庭的界限。

  很多公司趨向把計時工資改為月工資,這進一步模糊了朝九晚五的工作日概念。在這種每周7天每天24小時的背景下,社會規範有更大的優勢:可以讓雇員們工作有熱情,勤奮,並且關心公司。在市場規範下雇員對僱主的忠誠度常常會減弱,而社會規範是激勵員工,保持忠誠的最好辦法。

  開放原始碼軟體顯示出社會規範的潛力。在Linux和其他協作項目中,你可以把關於問題的帖子發表在任何一個論壇里,隨後很快就有很多人回應你的帖子,告訴你如何修復軟體——他們用的是休閒時間。你能償付這種服務嗎?很有可能。但是如果你花錢雇同樣水平的人來給你修,他們會獅子大開口,簡直是要你的一條胳膊加一條腿。相反,這些網絡社區裡的人們都樂意把時間貢獻給整個社會(他們從中獲取的是社會收益,就和我們幫朋友粉刷房子一樣)。我們能從這裡學到些什麼,並且應用到商業環境中去呢?那就是,能夠有效激勵我們的還有其他形式的社會獎賞——其中有一種方式最少為公司所採用,那就是鼓勵,社會性的鼓勵和榮譽上的鼓勵。

  如果雇員們答應加倍努力來趕一個重要項目的工期(為此甚至顧不上家庭),或者他們接到通知馬上趕飛機去參加會議,那他們一定應該得到相應的報償——例如生病時得到照顧,或者是當市場對他們的工作產生威脅的時候能讓他們保住工作。

  儘管有些公司與員工創建社會規範取得成功,但是他們目前難以擺脫追逐短期利潤、國外採購、苛刻的成本削減等等困擾,這種困擾可能會把所有努力成果破壞。在社會交換中,說到底,人們相信,如果他們出了什麼問題另一方會站出來,保護和幫助他們。這種信念沒有寫在合同里,但它是一種道義責任,在需要的時候提供關懷和幫助。

  再說一遍,公司方面不能二者兼而有之。特別是,我擔心最近看到的大幅削減雇員福利——在兒童福利、養老金、彈性時間、健身房、餐廳、家庭野餐等等方面——這可能從社會交換領域付出代價,從而影響員工的生產力。我尤其擔心醫療福利的削減可能很大程度上把公司與雇員的社會性關係轉向市場關係。

  如果公司方面想從社會規範的優勢上得到好處,它們必須做出更大的努力來培育這些規範。醫療福利,特別是綜合醫療保險,是公司方面表達它們社會交換意願的最好方式之一。但是很多公司正在做的是什麼呢?它們一邊在要求提高保險計劃的免賠率,一邊又在縮小享受福利的範圍。簡言之,它們在破壞雇員與公司之間的社會契約而代之以市場規範。由於公司方面首先掀起了台面,迫使雇員們從社會規範滑向市場規範,那麼當雇員有了更好的機會跳槽時,我們能責備他們嗎?毫不奇怪,“對公司忠誠”對於雇員和公司的關係來說,已經成了一個自相矛盾的口號了。

  企業等機構應該認真思考人們對社會規範和市場規範的不同反應。你要給雇員值1000美元的禮物還是1000美元的現金?哪個更好一些?如果你問雇員們,大多數很可能希望得到現金而不是禮物。但是禮物有其本身的價值,儘管有時禮物的真實價值被錯估低估,它卻能在僱主與雇員之間的社會性關係上起推動作用。可以這樣想一下:你預料誰能夠工作更努力,對公司更忠誠,更熱愛他的本職工作——是得到1000美元現金的那一個,還是得到個人禮物的那一個呢?

  當然了,禮物是一個象徵性的表示。人們上班是為了薪水而不是禮物。就此而言,沒有人願意白幹活不掙錢。但是你如果看看像谷歌一類的公司,它給雇員提供多種多樣的福利(包括精美的午餐),就可以看出強調僱傭關係中社會性的一面所能營造出的親善氛圍。社會規範(例如共同創業的興奮)強於市場規範(例如薪金隨晉升而增加)時,員工能為公司(特別是那些剛起步的公司)創造的價值的確令人矚目。

  如果企業開始從社會規範角度思考,實際上,它們會認識到社會規範可以建立忠誠,更重要的是,它使人們自我發展,達到如今企業的要求:實行彈性工作制,關心公司,並且積極參與公司事務。這正是社會性關係帶來的。

  我們應該經常考慮工作場合里的社會規範問題。美國的勞動生產率越來越依賴於員工的才能和努力。是因為我們正在驅趕著商業活動從社會規範的領域走向市場規範嗎?員工們考慮的只是金錢,而不是忠誠和信任等社會價值嗎?從長遠看這將會對美國的勞動生產率,在創新和參與方面,產生什麼影響呢?政府與公民之間的“社會契約”又將如何呢?也存在著風險嗎?

  在某些層面上,我們都知道答案。例如,我們懂得人們不會為錢去死。警官、消防隊員、戰士——他們不是為了每周的工資去犧牲的,是社會規範——職業的光榮和責任感——才是激勵他們獻出生命和健康的原因。我在邁阿密的一個朋友有一次和海關人員到治海水域巡邏。海關人員配備有AK-47步槍,他們完全可以在逃向海外的毒品走私船上打出幾個洞。但他開槍了嗎?絕不可能,他回答說。他才不會為了政府的那點工資去送命呢。他透露說,事實上他們這些人與毒販們有條不言自明的協議:如果毒販們不首先開槍,緝毒人員也不會開槍。(這可能就是為什麼我們很少——如果有的話——聽說美國的“緝毒戰爭”中發生過槍戰。)

  我們怎樣改變這種情況呢?首先,我們可以大幅度提高聯邦緝毒人員的工資,使他們能夠為之冒生命危險。但這到底要多少錢呢?與一個從巴哈馬群島駕船到邁阿密的毒販的收入相等嗎?或者我們提高社會規範,讓緝毒人員明白,他們的使命以及我們對他們的尊敬(如同我們對警察、消防隊員的尊敬)要遠遠高於他們的工資收入,他們擔負的使命不僅能讓社會結構得以穩定,還會拯救我們的孩子們,使他們遠離各種危險。這起到的當然只是一些鼓舞倡導的作用,但確實是可行的。

  “火人節”的規範

  這是個激進的觀點,而且是難以想像的。但是幾年前我嘗試過一次。那時,我接到約翰?佩里?巴洛,感恩而死樂隊的原詞作者一個電話,邀請我參加一次活動。這真的既是一次重要的個人體驗,又是一次創建“無錢社會”的有趣演練。巴洛告訴我,一定要和他一起參加“火人節”,如果我去了,我一定會有賓至如歸的感覺。“火人節”是每年一次持續一周的活動,舉辦地是內華達州的黑岩沙漠,通常有40000人參加。“火人節”1986年起源於舊金山的貝克沙灘,一小群人設計並用木頭建造了一座8英尺高的人像,還有一隻狗,尺寸比人像小一些,最後點火把它們燒掉。從那時起,木人像的尺寸越做越大,參加的人數越來越多,如今這一活動已經成為當地最大的藝術節之一,同時也是正在進行臨時社區實驗的試點。

章節目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