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頁
深夜,我站在離皇陵不足百米的地方,佇立良久,心中悵然若失。父皇是個亡國之君,這將是史冊上不爭的事實,可在我心中他不是。他在風雨飄搖中,錯登帝位,他勤政愛民,可惜的是,他的滿朝文武卻皆是亡國之臣。
夜風凜凜,吹起了我額前的碎發,讓我不禁打了一個寒顫,獨自嘆息一聲:只願來生再也不要錯生帝王家!
我擺放好香燭、冥紙,參拜完之後,只聽旁邊響起了一陣腳步聲。我尋聲望去,卻是一個面容白皙俊秀的少年和他所帶領的一支禁軍,少年向我作揖,隨後溫和清潤的聲音響起:“翔陽公子,在下水戶洋平,我家主人想請公子過府一敘!”
流川聽後,剛要上前護我,我卻將他攔下,我明白,少年帶著一支禁軍前來,想必是早已埋伏在四周,此時我若跟他們走,流川亦可無恙,我若不肯,我和流川的性命都將危在旦夕。於是我對少年說到:“相煩領路。”
南烈:
派出去的教徒一批又一批,卻始終打聽不到藤真健司的下落。
既然沒有完成北野交託的事,那四十八抬金銀美玉我自然不會收。不過北野倒不這麼想,他得到消息,牧紳一正在調動西北軍隊前來勤王,此刻箭在弦上不得不發,不管能不能師出有名,他和牧紳一之間都已經避免不了一場戰事。而他再次前來,正是希望我能歸順於他的麾下,為他所用。
之後的日子裡,北野高舉滅魏復齊的旗幟,我亦跟著他起兵,因為他的的部隊一直在邊關剿匪作戰,因此戰鬥力非常強,又加之朝廷派出的將領根本不是我的對手,我們準備充分,幾次戰役都打了朝廷一個措手不及,因此一路東進,直逼長江的過程中,次次以我方大捷告終。終於我們打到了長江以南,陳兵駐守。
只是我們始終得不到百姓的愛戴,在百姓眼中,北野就如同一個三姓家奴,他姓北野,大齊未亡時,他是大齊的子民卻背叛大齊;大魏進關平天下後,他是大魏的王爺卻又背叛大魏,這樣一個不忠不孝之人的軍隊實在不配高舉仁義之師的旗幟。
藤真健司:
少年並沒有直接帶我去目的地,而是安排好一切,讓我坐上了那頂華貴無比的轎輦。然後一路前行來到了皇城。
故地重遊,思緒萬千,此地此景,仿若昨天。駐足憶當年,不過三十載,滄海變桑田,往事浮眼前。情已逝,景依舊,物如昨,人已非,不經意時,早已潸然眉宇間。透過轎輦四周薄薄的輕紗,我看到城中的百姓早已換了昔日的裝束,穿上了大魏的服飾,是啊,他們已經是大魏的子民了。此時,他們簇擁在街道兩邊,歡迎我入城,口中卻紛紛讚嘆當朝天子心胸寬廣,禮遇前朝皇子,旨在昭示天下一家親。
看著坐在昔日父皇坐過的那張龍椅上的牧紳一,我在他面前跪下,行了一個大齊的君臣之禮:藤真健司見過魏帝,願吾皇萬歲萬歲萬萬歲。
牧紳一疾步上前,將我扶起,說到:“終於能再見到你,朕甚感欣慰。”
牧告訴我,自從多年前與我的那番秉燭夜談後,他一直在尋我,他說如今關外樓蘭軍趁勢造反,率軍逼宮,宮廷大亂,滿朝文武中竟有半數以上勸他遷都,而最最讓他頭疼的是北野的叛軍如同虎狼之師直逼江南,而叛軍主將南烈更是武功極高,朝廷派去的將領皆不是他的對手,一時間,滿朝武將竟無一人敢在陣前與之交鋒。
末了,他問我可願留在他身邊替他平息叛亂,我點頭應下,不為大魏,更不為他,只為百姓不再顛沛流離。只是我要他答應我三件事:一、無論南烈是生是死都交由我處置;二、戰爭平息後,善待前朝舊臣;三、我是去是留,由我不由他。
牧思忖片刻後,終於答應。
晚上,我再一次拿出那支墨玉簪子,端詳起來,低嘆一句:一切皆是孽緣。這時,流川走進我的房間,他問我怎麼了,我說:“愛是穿腸的毒,一旦侵蝕,無可救藥。”這話像是在說給他聽,又像在說給自己聽。只是他的回答出乎我的意料,他說:“你依舊愛他!”
南烈:
就在我們陳兵長江以南的日子裡,我聽說,牧紳一找到了藤真健司,而且這一次將派出他的徒弟與我決一死戰,那一刻,我驚訝,為什麼藤真要幫牧紳一?那一刻,我失落,為什麼藤真每次都要與我為敵?
百無聊賴之時,我又一次來到了我娘的墳前,長跪之際,我說道:“娘,您的大仇早已得報,這些年,我不僅重振了豐玉教的聲威,還練成了邪化大法,早已是天下無敵。可是我很不開心,因為我失去了他,師徒相戀怎麼了,同性相愛又怎麼了,我不明白他為什麼這麼不認可我,為什麼這麼不認可與我之間的感情。這幾年,我越來越厭倦江湖的腥風血雨,我覺得累,更覺得孤獨與寂寞。我一直希望他能留在我身邊,可惜他反對我所有的一切,直到現在,仍然處處與我作對,我該怎麼辦?娘,您告訴我,為什麼會這樣,為什麼?”
我對著墓碑,佇立良久,然後拿起那支玉笛,吹奏了《春入湘江》,末了,輕輕收起這一支舊笛,只是我怎麼都沒有想到,這將是我今生最後一次吹奏這首曲子了……
第12章 第十一章
藤真健司:
在大魏滿朝文武的反對聲中,我向牧舉薦了多名大齊的舊臣,牧皆同意。
在前朝大將花形將軍的指揮下,魏軍用很短的時間就消滅了樓蘭的叛軍,解除了朝廷的危機,而與此同時北野在軍事上犯了一個致命的錯誤,陳兵長江南岸卻遲遲不敢渡江直逼京師讓北野失去了戰略上最有利的時機,為魏軍的反擊贏得了寶貴的時間。
之後,我提議牧調用西北勤王大軍趕到江漢組成牢固的防線,迫使北野叛軍停止進軍。除花形一路軍隊在破樓蘭後揮師西南直逼叛軍外,牧又授高砂一馬為平寇大將軍,授武藤正為輔國大將軍,率兵轉戰各地。各路大軍相互配合多路攻擊,與北野的叛軍展開了殊死拼殺。
終於,天元三十年,魏軍殲滅了北野的軍隊主力,北野死於湘州。隨後,牧紳一親征,率魏軍全線出擊,攻入渠州,將南烈所率領的殘餘部隊包圍其中。
南烈:
我站在蒼茫天地間,四周皆是前來圍剿我的魏軍,曾經聽到我的名字就聞風喪膽的那些朝廷的將領,此時倒如同勝者一般坐在馬上,睥睨著我。
我知道,為首的那人就是當今皇上牧紳一。他舉起聖劍,令四周的弓箭手做好準備。
當我以為我和我的屬下都將死於魏軍的亂箭之下時,那抹熟悉的身影出現了。人生真是諷刺,越是試圖忘記,就越是記憶深刻。再一次見到藤真的時候,他周身上下那煢煢孑立,形影相弔的氣息讓我不禁心酸,他比以前更清瘦了,而且臉色也不似從前那樣好看,只是容顏一如往昔,好似連上蒼都捨不得在他臉上留下歲月的痕跡一般,我不禁在心中感慨:這麼多年,你在我的生命中來了又走,去而復返,一直以為可以與你一路同行,卻終究免不了擦身而過,如今近在咫尺,可你我的心早已遠在天涯。
夜風凜凜,吹起了我額前的碎發,讓我不禁打了一個寒顫,獨自嘆息一聲:只願來生再也不要錯生帝王家!
我擺放好香燭、冥紙,參拜完之後,只聽旁邊響起了一陣腳步聲。我尋聲望去,卻是一個面容白皙俊秀的少年和他所帶領的一支禁軍,少年向我作揖,隨後溫和清潤的聲音響起:“翔陽公子,在下水戶洋平,我家主人想請公子過府一敘!”
流川聽後,剛要上前護我,我卻將他攔下,我明白,少年帶著一支禁軍前來,想必是早已埋伏在四周,此時我若跟他們走,流川亦可無恙,我若不肯,我和流川的性命都將危在旦夕。於是我對少年說到:“相煩領路。”
南烈:
派出去的教徒一批又一批,卻始終打聽不到藤真健司的下落。
既然沒有完成北野交託的事,那四十八抬金銀美玉我自然不會收。不過北野倒不這麼想,他得到消息,牧紳一正在調動西北軍隊前來勤王,此刻箭在弦上不得不發,不管能不能師出有名,他和牧紳一之間都已經避免不了一場戰事。而他再次前來,正是希望我能歸順於他的麾下,為他所用。
之後的日子裡,北野高舉滅魏復齊的旗幟,我亦跟著他起兵,因為他的的部隊一直在邊關剿匪作戰,因此戰鬥力非常強,又加之朝廷派出的將領根本不是我的對手,我們準備充分,幾次戰役都打了朝廷一個措手不及,因此一路東進,直逼長江的過程中,次次以我方大捷告終。終於我們打到了長江以南,陳兵駐守。
只是我們始終得不到百姓的愛戴,在百姓眼中,北野就如同一個三姓家奴,他姓北野,大齊未亡時,他是大齊的子民卻背叛大齊;大魏進關平天下後,他是大魏的王爺卻又背叛大魏,這樣一個不忠不孝之人的軍隊實在不配高舉仁義之師的旗幟。
藤真健司:
少年並沒有直接帶我去目的地,而是安排好一切,讓我坐上了那頂華貴無比的轎輦。然後一路前行來到了皇城。
故地重遊,思緒萬千,此地此景,仿若昨天。駐足憶當年,不過三十載,滄海變桑田,往事浮眼前。情已逝,景依舊,物如昨,人已非,不經意時,早已潸然眉宇間。透過轎輦四周薄薄的輕紗,我看到城中的百姓早已換了昔日的裝束,穿上了大魏的服飾,是啊,他們已經是大魏的子民了。此時,他們簇擁在街道兩邊,歡迎我入城,口中卻紛紛讚嘆當朝天子心胸寬廣,禮遇前朝皇子,旨在昭示天下一家親。
看著坐在昔日父皇坐過的那張龍椅上的牧紳一,我在他面前跪下,行了一個大齊的君臣之禮:藤真健司見過魏帝,願吾皇萬歲萬歲萬萬歲。
牧紳一疾步上前,將我扶起,說到:“終於能再見到你,朕甚感欣慰。”
牧告訴我,自從多年前與我的那番秉燭夜談後,他一直在尋我,他說如今關外樓蘭軍趁勢造反,率軍逼宮,宮廷大亂,滿朝文武中竟有半數以上勸他遷都,而最最讓他頭疼的是北野的叛軍如同虎狼之師直逼江南,而叛軍主將南烈更是武功極高,朝廷派去的將領皆不是他的對手,一時間,滿朝武將竟無一人敢在陣前與之交鋒。
末了,他問我可願留在他身邊替他平息叛亂,我點頭應下,不為大魏,更不為他,只為百姓不再顛沛流離。只是我要他答應我三件事:一、無論南烈是生是死都交由我處置;二、戰爭平息後,善待前朝舊臣;三、我是去是留,由我不由他。
牧思忖片刻後,終於答應。
晚上,我再一次拿出那支墨玉簪子,端詳起來,低嘆一句:一切皆是孽緣。這時,流川走進我的房間,他問我怎麼了,我說:“愛是穿腸的毒,一旦侵蝕,無可救藥。”這話像是在說給他聽,又像在說給自己聽。只是他的回答出乎我的意料,他說:“你依舊愛他!”
南烈:
就在我們陳兵長江以南的日子裡,我聽說,牧紳一找到了藤真健司,而且這一次將派出他的徒弟與我決一死戰,那一刻,我驚訝,為什麼藤真要幫牧紳一?那一刻,我失落,為什麼藤真每次都要與我為敵?
百無聊賴之時,我又一次來到了我娘的墳前,長跪之際,我說道:“娘,您的大仇早已得報,這些年,我不僅重振了豐玉教的聲威,還練成了邪化大法,早已是天下無敵。可是我很不開心,因為我失去了他,師徒相戀怎麼了,同性相愛又怎麼了,我不明白他為什麼這麼不認可我,為什麼這麼不認可與我之間的感情。這幾年,我越來越厭倦江湖的腥風血雨,我覺得累,更覺得孤獨與寂寞。我一直希望他能留在我身邊,可惜他反對我所有的一切,直到現在,仍然處處與我作對,我該怎麼辦?娘,您告訴我,為什麼會這樣,為什麼?”
我對著墓碑,佇立良久,然後拿起那支玉笛,吹奏了《春入湘江》,末了,輕輕收起這一支舊笛,只是我怎麼都沒有想到,這將是我今生最後一次吹奏這首曲子了……
第12章 第十一章
藤真健司:
在大魏滿朝文武的反對聲中,我向牧舉薦了多名大齊的舊臣,牧皆同意。
在前朝大將花形將軍的指揮下,魏軍用很短的時間就消滅了樓蘭的叛軍,解除了朝廷的危機,而與此同時北野在軍事上犯了一個致命的錯誤,陳兵長江南岸卻遲遲不敢渡江直逼京師讓北野失去了戰略上最有利的時機,為魏軍的反擊贏得了寶貴的時間。
之後,我提議牧調用西北勤王大軍趕到江漢組成牢固的防線,迫使北野叛軍停止進軍。除花形一路軍隊在破樓蘭後揮師西南直逼叛軍外,牧又授高砂一馬為平寇大將軍,授武藤正為輔國大將軍,率兵轉戰各地。各路大軍相互配合多路攻擊,與北野的叛軍展開了殊死拼殺。
終於,天元三十年,魏軍殲滅了北野的軍隊主力,北野死於湘州。隨後,牧紳一親征,率魏軍全線出擊,攻入渠州,將南烈所率領的殘餘部隊包圍其中。
南烈:
我站在蒼茫天地間,四周皆是前來圍剿我的魏軍,曾經聽到我的名字就聞風喪膽的那些朝廷的將領,此時倒如同勝者一般坐在馬上,睥睨著我。
我知道,為首的那人就是當今皇上牧紳一。他舉起聖劍,令四周的弓箭手做好準備。
當我以為我和我的屬下都將死於魏軍的亂箭之下時,那抹熟悉的身影出現了。人生真是諷刺,越是試圖忘記,就越是記憶深刻。再一次見到藤真的時候,他周身上下那煢煢孑立,形影相弔的氣息讓我不禁心酸,他比以前更清瘦了,而且臉色也不似從前那樣好看,只是容顏一如往昔,好似連上蒼都捨不得在他臉上留下歲月的痕跡一般,我不禁在心中感慨:這麼多年,你在我的生命中來了又走,去而復返,一直以為可以與你一路同行,卻終究免不了擦身而過,如今近在咫尺,可你我的心早已遠在天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