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1頁
“走!”
☆、記憶之宮(下)
張啟山在她心裡是什麼位置,於曼麗未曾深究。她知道的是,他不問,為何她對墓事如此熟悉,他不疑,她會否故做手腳置人於險境,他不忌,並肩而戰將後背輕易交託。
他給她的,便是這樣最最原始,又赤誠鮮活的——信任!是沒什麼原因,也不需要理由的,就單純地信任她這個人。
我信你,他說。
隱隱衝動翻湧,似有什么正待破土。此前種種,譬如昨日死。或者始終她等的,不過就是這一句。
於曼麗心中震動,手下亦不拖沓。血,毫不吝惜用來。擠著劃出的一條路,二人勉強前行,更多的甲蟲卻自手間燈光照不到的暗處湧出,殺之不絕,舉步維艱。
腹背受敵,單一把匕首如何應付。張啟山守在外側,不下片刻,被甲蟲咬到處已血肉模糊,幾不忍睹。
“接著!”
於曼麗將裹在外面的大衣扯下來朝後丟去,張啟山伸手接過,不假思索,就著礦燈引燃、輪將起來。
這一拋一接,動作一氣呵成,默契到幾乎不用費心考慮便能讀懂對方意思。可即便如此,也不過阻得甲蟲的勢頭緩上一緩,依舊無法擺脫眼睜睜看著包圍圈不斷縮小的事實。
事已至此,於曼麗腕間噴出的血成了他們最後的屏障。奈何蟲子太多,她可以顧及的又實在有限,前一波死掉,就有源源不斷的更多,碾著同伴的屍體爬過來。她的血可以扛得一時,卻並不能驅趕這些邪物,形勢被動,二人且戰且退,短短几步路亦走得分外艱難。
待回到分岔點,那右側的墓道口居然又暗自冒了出來!
變化不過就分秒之間,或以為的天無絕人之路,卻未必就是柳暗明花。但看蔓延出去的礦洞,隱隱閃著的淡淡藍光當真似真似幻,絕不是之前曇花一現的那個。
失之毫釐尚可謬以千里,何況如此明顯的差別。
只是,時不我待。其中利害已無暇細想,二人心念一致,腳步不停,徑直向其中去。
能否逃出生天,但憑一賭。
意想不到的,那些緊緊尾隨著的甲蟲卻如受到了什麼阻隔,竟是盡數止步在礦道口。
蟲群躁動不已,在入口附近逡巡徘徊,卻絕不再進前分毫。後續不斷有甲蟲跟過來,密密匝匝,便如同涌動的黑色洪峰,卻硬生生被這無形的堤壩擋在了外面,滴水難漏。
即便是張啟山,見到這樣的情形,也不由吃驚。只是不過片刻便回過神,急急拉過於曼麗還在滴血的手臂。
既然那些東西過不來,就不可能坐視她的傷口不理。
不待繼續,於曼麗已經將手中礦燈熄滅。
“別管我,這裡恐怕不能太久。”
她說的模糊,張啟山卻聽的明白,或者說,他亦有相同的認知。
這條礦道時隱時現,並不穩定。何以如此,是什麼觸發了這樣的變化,其中關蹺,倉促間不足以明白。只一點足夠明確——他們必須儘快離開這裡,否則等到這墓道消失,還在這裡面的他們就更難料結果了。
但於曼麗的傷勢是同樣的——不能耽誤。
“我還撐得……”
只是突然的一輕,打斷了於曼麗的再一次阻攔。
孰輕孰重,張啟山心中已計較。不用她再費力出言,他已改扶為托,一把將於曼麗負在背上,快步沿著右側幕牆前進。
這樣的重量對張啟山來說並不是太難應付,如此,她那隻受傷的手臂便會自然垂到身前。於曼麗手臂纖細,他只單手握著就可以掐滿,血算是暫時止住了。
好在這條礦道並不如擔心中的長,一盞茶的功夫,周圍淡藍色的光暈便消失了。再行至數十步,他果斷停步,貼壁將於曼麗小心放下。
不論是受傷還是失血,再勉強走下去顯然不現實。
“不必急於一時。”
亦知道她擔心,張啟山搶先開口,“是福是禍,但看天意吧。”
於曼麗正點亮礦燈,聽得此語抬頭,便見他一瞬不瞬的望來。昏黃的光暈里,即便稜角鋒利如張啟山,也不由帶著些許柔和暖意,甚至帶了些難以言說的深厚錯覺。
知他的意思,她亦不再多言。
背包在剛剛的慌亂中還剩下一個,他便翻取了包中隔布,扯成條為她包紮。常年領兵打仗,張啟山處理外傷的手法利落純熟,一如他的人,足夠堅實可靠。
“恐怕,這裡不只有兩個。”
難得的脫離窒息的緊迫,於曼麗卻無法輕易放鬆。因為,她不得不想到空間錯位的結果。
這似乎是兩個不同的空間,互不干涉,卻又在某些時候連接起來。這樣推來,先前的坍塌,可能根本不是什麼機關觸發。
“多思無益,休整一下吧。”
張啟山挨著她坐下,聲音亦沒有往日的冷硬,帶了些煙火尋常。
背後的牆壁有些硌,卻並不如想像中的冰冷,反而,保有些溫度。此刻的於曼麗,在一陣沉默之後,終是放鬆了繃緊神經。
她撐住有些沉重的頭,強打精神玩笑道,“真想不到,天意這樣的話,竟會出自佛爺之口。”
“我過去的確不信。”
張啟山並未側頭去看,只伸臂將她的頭撈到自己肩上。
“我之一族,出自東北張氏旁支,卻是棄脈,不容於譜祠……與本家身披麒麟不同,我的族人,在出生後,必於身上紋制凶獸窮奇。”
幼年時那些血腥的記憶並未隨著時間的遠去褪色,卻不足以再形成任何威脅。他語氣輕蔑,“毀信惡忠,崇飾惡言,謂窮奇者。卑鄙而不辨是非,這便是族人的寫照麼……許是出自懲罰,或者某個古老詛咒,無外如是。
“我不信命,禍福吉凶,不過是事到臨頭的無能為力,受人左右。但看人為,這樣的懲罰實屬不痛不癢。只要手中握有足夠的力量和籌碼,便能主宰。既然不會受制於人,又何來天意。”
又何來天意?
話說到這裡戛然而止,張啟山有片刻的怔忪。又是什麼時候開始動搖的呢?是親友的離散,父親的慘死,是無從化解的世代仇,或是洶湧無盡的家國恨……百般折磨無法言說。
只是,終歸有了掛礙。
張啟山本非善言之人,這些話,從未對他人說起,甚至在今日前,他亦不知自己會說出這樣一番話來。
即便他不再說下去,她也可以明白。
天意,抑或是命,於曼麗過去篤信過。世事無緣故,否則,那些骯髒事又怎會找上她來。她自暴自棄過,卻有人打破了她的所有想像,肯拉她出泥潭。人無長久,她曾一度因為那變故而迷失自己,切齒天無眼,卻終於此刻再次明白。
既然沒有過去,也可能不會有將來,那麼,又何必糾結於現在呢。
他們的經歷如此不同,卻又似乎感同身受。
此刻,前路未卜,何去何從,實難預料,可也是此刻,二人並肩躺坐,沉默相伴,竟是難得的安寧。
☆、記憶之宮(下)
張啟山在她心裡是什麼位置,於曼麗未曾深究。她知道的是,他不問,為何她對墓事如此熟悉,他不疑,她會否故做手腳置人於險境,他不忌,並肩而戰將後背輕易交託。
他給她的,便是這樣最最原始,又赤誠鮮活的——信任!是沒什麼原因,也不需要理由的,就單純地信任她這個人。
我信你,他說。
隱隱衝動翻湧,似有什么正待破土。此前種種,譬如昨日死。或者始終她等的,不過就是這一句。
於曼麗心中震動,手下亦不拖沓。血,毫不吝惜用來。擠著劃出的一條路,二人勉強前行,更多的甲蟲卻自手間燈光照不到的暗處湧出,殺之不絕,舉步維艱。
腹背受敵,單一把匕首如何應付。張啟山守在外側,不下片刻,被甲蟲咬到處已血肉模糊,幾不忍睹。
“接著!”
於曼麗將裹在外面的大衣扯下來朝後丟去,張啟山伸手接過,不假思索,就著礦燈引燃、輪將起來。
這一拋一接,動作一氣呵成,默契到幾乎不用費心考慮便能讀懂對方意思。可即便如此,也不過阻得甲蟲的勢頭緩上一緩,依舊無法擺脫眼睜睜看著包圍圈不斷縮小的事實。
事已至此,於曼麗腕間噴出的血成了他們最後的屏障。奈何蟲子太多,她可以顧及的又實在有限,前一波死掉,就有源源不斷的更多,碾著同伴的屍體爬過來。她的血可以扛得一時,卻並不能驅趕這些邪物,形勢被動,二人且戰且退,短短几步路亦走得分外艱難。
待回到分岔點,那右側的墓道口居然又暗自冒了出來!
變化不過就分秒之間,或以為的天無絕人之路,卻未必就是柳暗明花。但看蔓延出去的礦洞,隱隱閃著的淡淡藍光當真似真似幻,絕不是之前曇花一現的那個。
失之毫釐尚可謬以千里,何況如此明顯的差別。
只是,時不我待。其中利害已無暇細想,二人心念一致,腳步不停,徑直向其中去。
能否逃出生天,但憑一賭。
意想不到的,那些緊緊尾隨著的甲蟲卻如受到了什麼阻隔,竟是盡數止步在礦道口。
蟲群躁動不已,在入口附近逡巡徘徊,卻絕不再進前分毫。後續不斷有甲蟲跟過來,密密匝匝,便如同涌動的黑色洪峰,卻硬生生被這無形的堤壩擋在了外面,滴水難漏。
即便是張啟山,見到這樣的情形,也不由吃驚。只是不過片刻便回過神,急急拉過於曼麗還在滴血的手臂。
既然那些東西過不來,就不可能坐視她的傷口不理。
不待繼續,於曼麗已經將手中礦燈熄滅。
“別管我,這裡恐怕不能太久。”
她說的模糊,張啟山卻聽的明白,或者說,他亦有相同的認知。
這條礦道時隱時現,並不穩定。何以如此,是什麼觸發了這樣的變化,其中關蹺,倉促間不足以明白。只一點足夠明確——他們必須儘快離開這裡,否則等到這墓道消失,還在這裡面的他們就更難料結果了。
但於曼麗的傷勢是同樣的——不能耽誤。
“我還撐得……”
只是突然的一輕,打斷了於曼麗的再一次阻攔。
孰輕孰重,張啟山心中已計較。不用她再費力出言,他已改扶為托,一把將於曼麗負在背上,快步沿著右側幕牆前進。
這樣的重量對張啟山來說並不是太難應付,如此,她那隻受傷的手臂便會自然垂到身前。於曼麗手臂纖細,他只單手握著就可以掐滿,血算是暫時止住了。
好在這條礦道並不如擔心中的長,一盞茶的功夫,周圍淡藍色的光暈便消失了。再行至數十步,他果斷停步,貼壁將於曼麗小心放下。
不論是受傷還是失血,再勉強走下去顯然不現實。
“不必急於一時。”
亦知道她擔心,張啟山搶先開口,“是福是禍,但看天意吧。”
於曼麗正點亮礦燈,聽得此語抬頭,便見他一瞬不瞬的望來。昏黃的光暈里,即便稜角鋒利如張啟山,也不由帶著些許柔和暖意,甚至帶了些難以言說的深厚錯覺。
知他的意思,她亦不再多言。
背包在剛剛的慌亂中還剩下一個,他便翻取了包中隔布,扯成條為她包紮。常年領兵打仗,張啟山處理外傷的手法利落純熟,一如他的人,足夠堅實可靠。
“恐怕,這裡不只有兩個。”
難得的脫離窒息的緊迫,於曼麗卻無法輕易放鬆。因為,她不得不想到空間錯位的結果。
這似乎是兩個不同的空間,互不干涉,卻又在某些時候連接起來。這樣推來,先前的坍塌,可能根本不是什麼機關觸發。
“多思無益,休整一下吧。”
張啟山挨著她坐下,聲音亦沒有往日的冷硬,帶了些煙火尋常。
背後的牆壁有些硌,卻並不如想像中的冰冷,反而,保有些溫度。此刻的於曼麗,在一陣沉默之後,終是放鬆了繃緊神經。
她撐住有些沉重的頭,強打精神玩笑道,“真想不到,天意這樣的話,竟會出自佛爺之口。”
“我過去的確不信。”
張啟山並未側頭去看,只伸臂將她的頭撈到自己肩上。
“我之一族,出自東北張氏旁支,卻是棄脈,不容於譜祠……與本家身披麒麟不同,我的族人,在出生後,必於身上紋制凶獸窮奇。”
幼年時那些血腥的記憶並未隨著時間的遠去褪色,卻不足以再形成任何威脅。他語氣輕蔑,“毀信惡忠,崇飾惡言,謂窮奇者。卑鄙而不辨是非,這便是族人的寫照麼……許是出自懲罰,或者某個古老詛咒,無外如是。
“我不信命,禍福吉凶,不過是事到臨頭的無能為力,受人左右。但看人為,這樣的懲罰實屬不痛不癢。只要手中握有足夠的力量和籌碼,便能主宰。既然不會受制於人,又何來天意。”
又何來天意?
話說到這裡戛然而止,張啟山有片刻的怔忪。又是什麼時候開始動搖的呢?是親友的離散,父親的慘死,是無從化解的世代仇,或是洶湧無盡的家國恨……百般折磨無法言說。
只是,終歸有了掛礙。
張啟山本非善言之人,這些話,從未對他人說起,甚至在今日前,他亦不知自己會說出這樣一番話來。
即便他不再說下去,她也可以明白。
天意,抑或是命,於曼麗過去篤信過。世事無緣故,否則,那些骯髒事又怎會找上她來。她自暴自棄過,卻有人打破了她的所有想像,肯拉她出泥潭。人無長久,她曾一度因為那變故而迷失自己,切齒天無眼,卻終於此刻再次明白。
既然沒有過去,也可能不會有將來,那麼,又何必糾結於現在呢。
他們的經歷如此不同,卻又似乎感同身受。
此刻,前路未卜,何去何從,實難預料,可也是此刻,二人並肩躺坐,沉默相伴,竟是難得的安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