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3頁
寧世看到的「神」,只有痛苦和哀慟。她,總有一天,亦然。寧世從來沒有想過逃避自己的命運,只是不免時常疑惑:難道,被選中的「雨山巫女」生生世世都要如此重蹈覆轍,重複這詛咒般痛苦的輪迴嗎?
終結。那是她望眼欲穿的期盼。寧世抬起頭,目光穿越碎玉疊翠的山巒,望進那片無人知曉的深潭,那裡是她註定的未來。
阿貞早已習慣了她的沉默,梳好了髮髻之後,又為她上妝。臉上的白‖粉敷了一半,阿貞停下手上的活計,端詳著她的臉,莫名地笑了:
這個年紀,寧世大人就長得這樣好,真不知道以後誰能配得上您。
她的話語中帶著最純粹的期待與寵溺,仿佛尋常人家的慈母,看著初初長成女兒,欣喜中亦有無端的憂慮。
“你是說伴嗎?”她微微斂目,不咸不淡道。古祭源神社對巫女們倒也沒那麼苛刻,完成每代巫女的傳承之後,老一輩巫女們的去留可憑自己主意,甚至結婚生子也是可以的,不過是多數人不願意這麼做罷了。
只是,身為「雨山巫女」的她,是沒有這一天的。
稍稍值得期盼的,也只有慰藉「雨山巫女」孤獨靈魂的「伴」了。但是那時的她,並不覺得這種“補償”有什麼實質性的意義;不過是多了一個犧牲者罷了。
她清楚地記得阿貞凝固的笑容和僵住的手,她的「侍」一向對「大祭」及其相關事宜十分牴觸;但她不知道為什麼。明明是無法改變的事情,為什麼要抗拒、又為什麼要悲傷?
莫名地不忍正視阿貞悲戚的面容,她別過臉去,裝作打量自己的妝容。鏡中的自己妝面半抹,蒼白的臉色襯著紅白交織的祭服,更顯得她幽森如人偶,沒有靈魂亦沒有情感。這樣可怖悽然的她,真的會人自願成為她的「伴」嗎?鏡中景象忽變模糊,寧世微微睜大了眼眸。
“……阿貞,我看到了,我的「伴」……”
————————————————————————————————
彼時四月的櫻方才凋零,隨意向窗外望去,唯見輕粉如雨、盈目燦然,那樣繁盛的淒艷,年年歲歲總相似。寧世有些羨慕這浮萍輕絮似的落英,只記花開花落,不記白雲蒼狗流年如歌。
她不喜歡這個時節,櫻花將盡,卻還不到油桐盛開的時候。蓬亂的新綠嫩葉與胭色老瓣錯雜而生,一簇簇一團團堆砌在樹枝之上,讓人看了,沒由來地心煩。
她一向偏愛純粹的事物,正如身上這件純如壽衣般的白色嫁衣——白無垢。
霜雪似的拖尾打褂迤曳鋪地,一針一線皆密密細織,將織錦緞的料子一片一片拼接成無fèng的畫卷,上配同色雲鶴花木的暗刺繡紋,繾綣糾纏似鴛鴦歡好。唯有胸前如意結的系帶與袖邊點綴著艷麗的赭紅,仿佛無意被蹭上了點唇的胭脂。披散滿肩的黑髮早就被阿貞一絲一縷地挽起,用龜殼梳束緊、花簪點綴,最後被角隱攏住。白【和諧】粉與胭脂厚厚地刷在臉上,朱唇如血,濃妝艷抹得陌生。她垂下眼瞼,看了一眼自己的裝扮,一時只覺恍惚如在夢中,悲喜莫名。
“怎麼了?”
微不可察的停頓逃不過身邊緊握著她手的男子的雙眼,清淡的聲線低低傳來,似幻似真,卻讓人異常安心。
寧世輕輕搖了搖頭,示意自己無事。及地的白色紗帽稍稍擋住她的視線,她看不見身側男子的容顏,只能看到他金色的髮絲服帖地垂墜在黑色絲綢和服上。她斂目,不敢再多看一眼。
送親的儀仗隊伍很長,由六對神官先引在前,六對巫女跟隨其後,接著才是他們這對新人,再往後還有七對巫女與若干神官壓陣。一行人浩浩蕩蕩地走在參道之上,巫女手中捧著香爐,裊裊輕煙盈盈飄蕩,與山間的薄霧縈繞一處,不分彼此。
昨日入夜時分下了一場大雨,直到半夜才停。長青山地氣潮濕,雨水難干,崎嶇陡峭的參道也更為難行。寧世平日甚少出門,走過的最遠的路,便是從居所到古祭源神社了。再者從她的住處到古祭源神社又有一條近道,行不了多久。因此此時只覺走這濕滑的石板路分外艱難。
打褂的長拖尾被身後的深重抱著,拉扯之間,行動起來更加不便。她抬眼,想知道此處離神社還有多遠,極目所見皆人頭攢動,黑服緋袴白千早交相掩映,直上天梯,一眼望不到頭。她將頭仰高了些,但這次視線卻意外地被阿貞撐著的大紅傘遮住。
寧世有些氣惱地低下頭。
“呵……”耳旁有淡薄的笑意擦過,寧世尚未反應過來,只覺握住她手的力道突然加重,帶著她不得不放慢的腳下的速度。
微微有些詫異,她不及細思便聽沙加低聲說道:“不急,今日他們必是要等我們的。”
沙加扶著她的手很穩,腳步也很從容,仿佛再長的路他都願意陪著她慢慢走完。
似有萬朵油桐花在早春時節無聲無息地開放,一顆心也倏然雀躍起來。剩下的路程也沒那麼艱澀難行,美夢似覺未覺,便到了旅途的終點。
儀式舉行的地點在神社的正殿,如今已被隆而重之地布置好,紅色的紙燈籠如牆幕一般掛滿四壁,千燈萬燭將暗沉的內殿暈染上了橙紅色的光,溫暖而曖昧似誰家女兒羞於啟齒的心事。另有紅色的風車安插在箱櫃的fèng隙間,憑風動起,旋轉如輪,一圈一圈,永無止息。
踏進正殿的那一刻,她平生第一次發覺,古祭源神社竟是這般富麗神聖而溫情暖溢。
主持婚禮的是族長兼大神官的城戶真樹,下首第一位觀禮貴賓赫然是紗織大小姐。她的臉上滿溢著興奮的笑,藏也藏不住發自內心的喜悅;而真樹卻是臉色嚴肅面無表情的,仔細看才發現,他藏得極深的深邃而複雜的目光。
祝禱的誓詞冗長而沉悶,加上主祭那抑揚頓挫如哭訴的吟唱,更讓人無比生厭。身邊的寧世端坐聆聽,感受不到半分的不耐,寬大的紗帽將她的眉眼籠在其中,從他的角度,只能看到她雪白的臉頰與溢血的朱唇。傳統的日式新娘妝淒艷如入殮,讓人看著總有些戚郁。
他不動聲色地轉正目光,按捺平復心中的不祥。
再長的誓言也會到盡頭,接下來是誓杯之儀。二人起立對面而站,推杯換盞,三三九度。
喝了這酒,她就真的成了他的妻了……
沙加望著手中托著的酒盞,心不在焉地想著,卻已不自覺微微仰頭,將三杯中的最後一口酒倒入口中。清冽的酒水入喉,灼辣得燒心,燃盡肺腑。寧世不慣飲酒,三杯下肚已是臉色微紅,看得他不覺也有些醺醺然。不自然地別過頭去,沙加仿佛突然對滿壁垂掛的燈籠產生了濃厚的興趣。
燈罩之後透出暈著紅霞的火光,翩躚浮擺、眩目迷眼,看久了越讓人像被蠱惑了一般,甘之如飴地沉溺其中,忘卻人海熙攘、日落月升。
夜風無聲輕柔吹拂,似不願驚擾人酣睡未覺的美夢。紅燭熹微徹夜長明,偶爾爆出幾枚燈花,滴滴熔下斑駁的燭淚,似血凝般地殷紅,落在純白的被單之上,滲出朵朵蠟花,灼痛如撕裂皮肉一般,卻靡艷得讓人意亂情迷、無法自拔。
終結。那是她望眼欲穿的期盼。寧世抬起頭,目光穿越碎玉疊翠的山巒,望進那片無人知曉的深潭,那裡是她註定的未來。
阿貞早已習慣了她的沉默,梳好了髮髻之後,又為她上妝。臉上的白‖粉敷了一半,阿貞停下手上的活計,端詳著她的臉,莫名地笑了:
這個年紀,寧世大人就長得這樣好,真不知道以後誰能配得上您。
她的話語中帶著最純粹的期待與寵溺,仿佛尋常人家的慈母,看著初初長成女兒,欣喜中亦有無端的憂慮。
“你是說伴嗎?”她微微斂目,不咸不淡道。古祭源神社對巫女們倒也沒那麼苛刻,完成每代巫女的傳承之後,老一輩巫女們的去留可憑自己主意,甚至結婚生子也是可以的,不過是多數人不願意這麼做罷了。
只是,身為「雨山巫女」的她,是沒有這一天的。
稍稍值得期盼的,也只有慰藉「雨山巫女」孤獨靈魂的「伴」了。但是那時的她,並不覺得這種“補償”有什麼實質性的意義;不過是多了一個犧牲者罷了。
她清楚地記得阿貞凝固的笑容和僵住的手,她的「侍」一向對「大祭」及其相關事宜十分牴觸;但她不知道為什麼。明明是無法改變的事情,為什麼要抗拒、又為什麼要悲傷?
莫名地不忍正視阿貞悲戚的面容,她別過臉去,裝作打量自己的妝容。鏡中的自己妝面半抹,蒼白的臉色襯著紅白交織的祭服,更顯得她幽森如人偶,沒有靈魂亦沒有情感。這樣可怖悽然的她,真的會人自願成為她的「伴」嗎?鏡中景象忽變模糊,寧世微微睜大了眼眸。
“……阿貞,我看到了,我的「伴」……”
————————————————————————————————
彼時四月的櫻方才凋零,隨意向窗外望去,唯見輕粉如雨、盈目燦然,那樣繁盛的淒艷,年年歲歲總相似。寧世有些羨慕這浮萍輕絮似的落英,只記花開花落,不記白雲蒼狗流年如歌。
她不喜歡這個時節,櫻花將盡,卻還不到油桐盛開的時候。蓬亂的新綠嫩葉與胭色老瓣錯雜而生,一簇簇一團團堆砌在樹枝之上,讓人看了,沒由來地心煩。
她一向偏愛純粹的事物,正如身上這件純如壽衣般的白色嫁衣——白無垢。
霜雪似的拖尾打褂迤曳鋪地,一針一線皆密密細織,將織錦緞的料子一片一片拼接成無fèng的畫卷,上配同色雲鶴花木的暗刺繡紋,繾綣糾纏似鴛鴦歡好。唯有胸前如意結的系帶與袖邊點綴著艷麗的赭紅,仿佛無意被蹭上了點唇的胭脂。披散滿肩的黑髮早就被阿貞一絲一縷地挽起,用龜殼梳束緊、花簪點綴,最後被角隱攏住。白【和諧】粉與胭脂厚厚地刷在臉上,朱唇如血,濃妝艷抹得陌生。她垂下眼瞼,看了一眼自己的裝扮,一時只覺恍惚如在夢中,悲喜莫名。
“怎麼了?”
微不可察的停頓逃不過身邊緊握著她手的男子的雙眼,清淡的聲線低低傳來,似幻似真,卻讓人異常安心。
寧世輕輕搖了搖頭,示意自己無事。及地的白色紗帽稍稍擋住她的視線,她看不見身側男子的容顏,只能看到他金色的髮絲服帖地垂墜在黑色絲綢和服上。她斂目,不敢再多看一眼。
送親的儀仗隊伍很長,由六對神官先引在前,六對巫女跟隨其後,接著才是他們這對新人,再往後還有七對巫女與若干神官壓陣。一行人浩浩蕩蕩地走在參道之上,巫女手中捧著香爐,裊裊輕煙盈盈飄蕩,與山間的薄霧縈繞一處,不分彼此。
昨日入夜時分下了一場大雨,直到半夜才停。長青山地氣潮濕,雨水難干,崎嶇陡峭的參道也更為難行。寧世平日甚少出門,走過的最遠的路,便是從居所到古祭源神社了。再者從她的住處到古祭源神社又有一條近道,行不了多久。因此此時只覺走這濕滑的石板路分外艱難。
打褂的長拖尾被身後的深重抱著,拉扯之間,行動起來更加不便。她抬眼,想知道此處離神社還有多遠,極目所見皆人頭攢動,黑服緋袴白千早交相掩映,直上天梯,一眼望不到頭。她將頭仰高了些,但這次視線卻意外地被阿貞撐著的大紅傘遮住。
寧世有些氣惱地低下頭。
“呵……”耳旁有淡薄的笑意擦過,寧世尚未反應過來,只覺握住她手的力道突然加重,帶著她不得不放慢的腳下的速度。
微微有些詫異,她不及細思便聽沙加低聲說道:“不急,今日他們必是要等我們的。”
沙加扶著她的手很穩,腳步也很從容,仿佛再長的路他都願意陪著她慢慢走完。
似有萬朵油桐花在早春時節無聲無息地開放,一顆心也倏然雀躍起來。剩下的路程也沒那麼艱澀難行,美夢似覺未覺,便到了旅途的終點。
儀式舉行的地點在神社的正殿,如今已被隆而重之地布置好,紅色的紙燈籠如牆幕一般掛滿四壁,千燈萬燭將暗沉的內殿暈染上了橙紅色的光,溫暖而曖昧似誰家女兒羞於啟齒的心事。另有紅色的風車安插在箱櫃的fèng隙間,憑風動起,旋轉如輪,一圈一圈,永無止息。
踏進正殿的那一刻,她平生第一次發覺,古祭源神社竟是這般富麗神聖而溫情暖溢。
主持婚禮的是族長兼大神官的城戶真樹,下首第一位觀禮貴賓赫然是紗織大小姐。她的臉上滿溢著興奮的笑,藏也藏不住發自內心的喜悅;而真樹卻是臉色嚴肅面無表情的,仔細看才發現,他藏得極深的深邃而複雜的目光。
祝禱的誓詞冗長而沉悶,加上主祭那抑揚頓挫如哭訴的吟唱,更讓人無比生厭。身邊的寧世端坐聆聽,感受不到半分的不耐,寬大的紗帽將她的眉眼籠在其中,從他的角度,只能看到她雪白的臉頰與溢血的朱唇。傳統的日式新娘妝淒艷如入殮,讓人看著總有些戚郁。
他不動聲色地轉正目光,按捺平復心中的不祥。
再長的誓言也會到盡頭,接下來是誓杯之儀。二人起立對面而站,推杯換盞,三三九度。
喝了這酒,她就真的成了他的妻了……
沙加望著手中托著的酒盞,心不在焉地想著,卻已不自覺微微仰頭,將三杯中的最後一口酒倒入口中。清冽的酒水入喉,灼辣得燒心,燃盡肺腑。寧世不慣飲酒,三杯下肚已是臉色微紅,看得他不覺也有些醺醺然。不自然地別過頭去,沙加仿佛突然對滿壁垂掛的燈籠產生了濃厚的興趣。
燈罩之後透出暈著紅霞的火光,翩躚浮擺、眩目迷眼,看久了越讓人像被蠱惑了一般,甘之如飴地沉溺其中,忘卻人海熙攘、日落月升。
夜風無聲輕柔吹拂,似不願驚擾人酣睡未覺的美夢。紅燭熹微徹夜長明,偶爾爆出幾枚燈花,滴滴熔下斑駁的燭淚,似血凝般地殷紅,落在純白的被單之上,滲出朵朵蠟花,灼痛如撕裂皮肉一般,卻靡艷得讓人意亂情迷、無法自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