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22頁
“院子裡的也是他弄的麼?”
“原本是的。”明鏡從落地窗外看出去,陽光照著雪地,白茫茫一片,不見生機,“院子裡都是阿誠去修整打理的,後院裡全都是花,除了冬天下雪,每個月都是不同樣的花,有一年還種過葡萄……都是七八年前的事情了。”
明鏡說起這些就有些打不住,然而說起來都是往事,襯得如今人各一方也好沒意思。
方孟韋察覺到明鏡的低落,知道自己不該提這些話,然而他還是有些忍不住地打量起這座屋子來,是不是這兒的一磚一瓦,都是明誠的心血?
客廳的西面直通著後院,整整一面牆都是落地的玻璃窗,窗前的空地方比客廳大多了,卻就空落落地在那兒,白色鏤空的一層紗簾安靜地垂著,透進來跳躍的光影。
“是空出來給孩子玩麼?”方孟韋問道。
“不是空的。”明鏡道,“原來擺了一架鋼琴,然後對著窗是阿誠的畫架,還有以前明台拉拉雜雜的亂七八糟的東西不收拾也是放在那兒角落裡。後來他們回國了,鋼琴啊其他的東西啊就搬進閣樓上面的雜物房裡擱著了。還在上面呢。”
索菲亞已經準備好了簡單的下午茶點,端了出來,目光倒是一直在方孟韋的臉上徘徊不去。
方孟韋有些尷尬,只能用英語問道:“女士,您有什麼想說的麼?”
索菲亞聽見方孟韋那口美式英語之後愣了愣,嘀咕了句什麼。
結果木蘭先聽懂了,“小哥,人家嫌你的口音是鄉巴佬呢。”
其實索菲亞的原話是“怎麼說如此不紳士的英語呢”。
方孟韋越發尷尬,只能笑笑。
索菲亞將咖啡推到方孟韋的面前,笑著用英語道:“您笑起來真的非常好看。”
木蘭笑倒在地。
方孟韋佯裝生氣去掐木蘭的臉頰,木蘭急忙往明鏡身邊躲去。
明鏡一把摟住了木蘭,笑道,“別理你哥哥。”
方孟韋已經很久沒有見到木蘭的臉上有這樣的笑容了,仿佛過去幾個月里翻天覆地的創傷和悲痛已是過眼雲煙,一陣風來,便了無痕跡。
然而他知道,刻在岩石上的傷口,縱使日後被黃沙掩去,也無法消失了。
連日的奔波顛簸,木蘭晚飯之後便倒在床上,一覺睡到了第二日的中午。
她是被索菲亞的敲門聲叫醒的,她用蹩腳的中文喊“木蘭”,木蘭躺在床上,覺得索菲亞的國話有點兒上海的味道,像明誠不經意之間露出來的口音尾巴。
她很久沒有睡得如此沉,如此心無旁騖了,以至於她有一瞬間覺得自己是不是死了,否則睡了這麼久,往日裡夜夜折磨她的夢魘去了哪兒?
索菲亞會幾句中文,明鏡教的,“木蘭”還是現學的。
“你的中文名字是不是一種花草?”索菲亞說英文,拿著新的裙子進屋給木蘭,木蘭還坐在床上發呆,“也是一種蘭花?”
她誇張地發著“蘭花”的中文,木蘭一聽就樂了,“你學的是中國國話,還是中國上海話呀?”
木蘭的英語並沒有方孟韋標準,帶著很普遍的中國人說英文的口音,“不是花兒,是一個中國女英雄的名字。”
“你也要成為女英雄?”
“我的哥哥們,都是英雄,所以他們不會讓我成為英雄的。”
索菲亞站在門口,歪著腦袋看這個中國小姑娘,“所以你的哥哥們都去打仗了?我知道中國正在打仗。”
“不管他們有沒有上戰場,他們都是我的英雄。”
明鏡打知道木蘭和方孟韋要來法國,就開始給他們張羅東西。方孟韋好辦,照著明誠之前的習慣買,反倒是木蘭的東西,明鏡最上心。
她十七歲的時候失去了父母,從此再也沒有了女兒心腸,如今的木蘭和當初的她差不多大,本也是家裡千嬌萬寵的小女兒,卻被迫地見了那麼多骯髒絕望的東西,她怎麼想,都是心疼。
明鏡看見木蘭穿上她特地買的那身洋裝裙子下來的時候掩不住嘴邊的笑容,“正是女兒家最好的年紀呀。”
“謝謝大姐。”
方孟韋在一邊叮叮噹噹地忙著什麼,木蘭才見到,昨日還空著的客廳西邊落地窗前,已經擺好了一架鋼琴,方孟韋正在保養琴呢。
“你小哥一早起來就和司機把琴給抬下來了。”明鏡笑道,“抬下來也好,你們兩個都會彈琴,我倒是不會,聽聽你們彈就好了。”
木蘭卻想起明台來了,神色一黯。
“以前呀,”明鏡望著那架鋼琴,“阿誠和明台他們哥倆會彈琴,原本阿誠不是學琴的,他學畫,可是明台坐不住,我就讓阿誠和他一塊兒學,沒想到還是阿誠彈琴彈得最好……”
彼時明誠已經十二歲了,早就過了學樂器最好的啟蒙年紀,加上什麼都是從頭學起,小小一個孩子日日拼命刻苦,明鏡也無意讓他再多一項辛苦的東西。
她十二歲的時候還是個快活的小姑娘呢,後來縱使明樓十歲失怙,明鏡也不肯讓弟弟吃過半分苦頭,受過半分白眼。
方孟韋試了幾個琴鍵,鋼琴的聲音沒有半分褪色,圓潤清澈。他彈了一串音階,琴聲連貫而下,在最低處戛然而止。
“原本是的。”明鏡從落地窗外看出去,陽光照著雪地,白茫茫一片,不見生機,“院子裡都是阿誠去修整打理的,後院裡全都是花,除了冬天下雪,每個月都是不同樣的花,有一年還種過葡萄……都是七八年前的事情了。”
明鏡說起這些就有些打不住,然而說起來都是往事,襯得如今人各一方也好沒意思。
方孟韋察覺到明鏡的低落,知道自己不該提這些話,然而他還是有些忍不住地打量起這座屋子來,是不是這兒的一磚一瓦,都是明誠的心血?
客廳的西面直通著後院,整整一面牆都是落地的玻璃窗,窗前的空地方比客廳大多了,卻就空落落地在那兒,白色鏤空的一層紗簾安靜地垂著,透進來跳躍的光影。
“是空出來給孩子玩麼?”方孟韋問道。
“不是空的。”明鏡道,“原來擺了一架鋼琴,然後對著窗是阿誠的畫架,還有以前明台拉拉雜雜的亂七八糟的東西不收拾也是放在那兒角落裡。後來他們回國了,鋼琴啊其他的東西啊就搬進閣樓上面的雜物房裡擱著了。還在上面呢。”
索菲亞已經準備好了簡單的下午茶點,端了出來,目光倒是一直在方孟韋的臉上徘徊不去。
方孟韋有些尷尬,只能用英語問道:“女士,您有什麼想說的麼?”
索菲亞聽見方孟韋那口美式英語之後愣了愣,嘀咕了句什麼。
結果木蘭先聽懂了,“小哥,人家嫌你的口音是鄉巴佬呢。”
其實索菲亞的原話是“怎麼說如此不紳士的英語呢”。
方孟韋越發尷尬,只能笑笑。
索菲亞將咖啡推到方孟韋的面前,笑著用英語道:“您笑起來真的非常好看。”
木蘭笑倒在地。
方孟韋佯裝生氣去掐木蘭的臉頰,木蘭急忙往明鏡身邊躲去。
明鏡一把摟住了木蘭,笑道,“別理你哥哥。”
方孟韋已經很久沒有見到木蘭的臉上有這樣的笑容了,仿佛過去幾個月里翻天覆地的創傷和悲痛已是過眼雲煙,一陣風來,便了無痕跡。
然而他知道,刻在岩石上的傷口,縱使日後被黃沙掩去,也無法消失了。
連日的奔波顛簸,木蘭晚飯之後便倒在床上,一覺睡到了第二日的中午。
她是被索菲亞的敲門聲叫醒的,她用蹩腳的中文喊“木蘭”,木蘭躺在床上,覺得索菲亞的國話有點兒上海的味道,像明誠不經意之間露出來的口音尾巴。
她很久沒有睡得如此沉,如此心無旁騖了,以至於她有一瞬間覺得自己是不是死了,否則睡了這麼久,往日裡夜夜折磨她的夢魘去了哪兒?
索菲亞會幾句中文,明鏡教的,“木蘭”還是現學的。
“你的中文名字是不是一種花草?”索菲亞說英文,拿著新的裙子進屋給木蘭,木蘭還坐在床上發呆,“也是一種蘭花?”
她誇張地發著“蘭花”的中文,木蘭一聽就樂了,“你學的是中國國話,還是中國上海話呀?”
木蘭的英語並沒有方孟韋標準,帶著很普遍的中國人說英文的口音,“不是花兒,是一個中國女英雄的名字。”
“你也要成為女英雄?”
“我的哥哥們,都是英雄,所以他們不會讓我成為英雄的。”
索菲亞站在門口,歪著腦袋看這個中國小姑娘,“所以你的哥哥們都去打仗了?我知道中國正在打仗。”
“不管他們有沒有上戰場,他們都是我的英雄。”
明鏡打知道木蘭和方孟韋要來法國,就開始給他們張羅東西。方孟韋好辦,照著明誠之前的習慣買,反倒是木蘭的東西,明鏡最上心。
她十七歲的時候失去了父母,從此再也沒有了女兒心腸,如今的木蘭和當初的她差不多大,本也是家裡千嬌萬寵的小女兒,卻被迫地見了那麼多骯髒絕望的東西,她怎麼想,都是心疼。
明鏡看見木蘭穿上她特地買的那身洋裝裙子下來的時候掩不住嘴邊的笑容,“正是女兒家最好的年紀呀。”
“謝謝大姐。”
方孟韋在一邊叮叮噹噹地忙著什麼,木蘭才見到,昨日還空著的客廳西邊落地窗前,已經擺好了一架鋼琴,方孟韋正在保養琴呢。
“你小哥一早起來就和司機把琴給抬下來了。”明鏡笑道,“抬下來也好,你們兩個都會彈琴,我倒是不會,聽聽你們彈就好了。”
木蘭卻想起明台來了,神色一黯。
“以前呀,”明鏡望著那架鋼琴,“阿誠和明台他們哥倆會彈琴,原本阿誠不是學琴的,他學畫,可是明台坐不住,我就讓阿誠和他一塊兒學,沒想到還是阿誠彈琴彈得最好……”
彼時明誠已經十二歲了,早就過了學樂器最好的啟蒙年紀,加上什麼都是從頭學起,小小一個孩子日日拼命刻苦,明鏡也無意讓他再多一項辛苦的東西。
她十二歲的時候還是個快活的小姑娘呢,後來縱使明樓十歲失怙,明鏡也不肯讓弟弟吃過半分苦頭,受過半分白眼。
方孟韋試了幾個琴鍵,鋼琴的聲音沒有半分褪色,圓潤清澈。他彈了一串音階,琴聲連貫而下,在最低處戛然而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