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0頁

投票推薦 加入書籤 小說報錯

  再次醒來的時候羅浮生已經回來了,手裡提著一碗粥。只是林知夏沒什麼胃口,半強迫地喝了半碗粥就吃不下去了。

  “羅浮生,下次你自己生。”

  兩天後,護士將孩子送到他們面前,林知夏看著護士懷裡皺巴巴像個被拔了毛的猴子一樣的新生兒,皺著眉頭問羅浮生:“你確定這是咱的孩子?”

  羅浮生也不太確定:“我當時都看你去了,沒注意這崽子長什麼樣。”

  “可這也太醜了。”

  “可能沒長開,過幾天就好了?”

  “要不……先做了親子鑑定?”

  一直抱著孩子的護士受不了了,開口道:“這確定是你們親生的,因為那天沒有別的新生兒出生。”

  林知夏將信將疑地從護士手中結果孩子,掀開包裹著新生兒的小被子,眉頭皺得更厲害了

  作者有話要說:  下一章,一家三口或四口遷居後過著雞飛狗跳的小日子。至於遷到哪裡去我還沒想好,先去翻幾本書想想小包子的名字。

  那什麼,我也不清楚民國的時候新生兒需不需要觀察幾天再抱來給父母,我這裡參考的是我媽那個年代的做法。

  第八十一章 出國去

  林知夏原本計劃出了月子將美高美盤下將它變成音樂廳,在進行音樂演出的同時也給小孩子教授音樂課程。只不過,當她已經跟洪瀾簽好合同,付了款,並且聯繫了設計公司裝修。等確認了裝修方案準備開工的時候林知夏突然在現場暈倒,隨後被送到了醫院。

  等羅浮生趕到醫院的時候林知夏正一個人坐在醫院的椅子上,手裡拿著一張化驗單。

  “知夏,你怎麼樣了?”羅浮生問道。

  “羅!浮!生!”林知夏黑著臉將手裡的化驗單塞給羅浮生,上面清楚地寫著已懷孕。

  “羅浮生,你能耐啊!”林知夏原本沒打算再要一個,這個孩子的到來打亂了她原有的計劃,讓她動了打胎的念頭。

  “知夏,你……又有了?”

  “馬上就沒了,我不要他!”懷上一個的時候已經被折騰得夠嗆,再來一個再經歷一次,她又不傻。

  “那個,知夏,你看啊,修遠一個人……這孤零零的,咱就給他生個……”

  “你自己生去!”

  於是,當冉成舟交班的時候看到林知夏在醫院追著羅浮生打的時候,不由得往後退了一步,假裝沒不認識這兩人。

  林知夏最後也沒打成胎,因為她發現由於醫療水平的限制,產婦打胎比生產的死亡率高。林知夏惜命,只好將孩子留下。

  與上次強烈的妊娠反應不同,林知夏這次幾乎沒有任何不適的反應,平平靜靜地呆到了預產期。

  醫院的醫生護士認出了林知夏,不等她開口護士直接把所有的知情同意書奉上,讓林知夏一個個地簽字。

  原本以為一切順利,結果沒想到生產那天遇到難產,好不容易才撿回一條命。

  這次的難產著實把羅浮生給嚇到了,在林知夏出院之後表示以後再也不生了。

  林知夏沉默不語,看著羅浮生懷裡抱著的剛出世的女兒,又看了看在一旁剛學會走路的兒子,想了想,抱著兒子去改名字去了。

  兒子剛出生時羅浮生為取名犯難,他沒讀過多少書,也不清楚取名裡面的彎彎繞繞,於是這個任務就交給了林知夏。林知夏也不會取名,秉著“女詩經,男楚辭”的原則,林知夏開始大量閱讀《楚辭》。在讀到“路漫漫其修遠兮,吾將上下而求索”時,覺得這個句子挺不錯的,於是大筆一揮,給兒子取名“羅修遠”。

  說是改名字其實也就是改個姓氏,於是“羅修遠”小朋友在還沒記事的時候因為妹妹的到來莫名變成了“林修遠”。至於女兒,到底是自己生下來的,也順便將名字一起取了:羅楚兮。林知夏對此的解釋是:林修遠的名字來源於屈原的《離騷》,而屈原是楚國人,故名為楚兮。

  羅楚兮出生後沒多久,林知夏遇到了以前巴黎讀書時的同學,他正在籌辦個樂團,想讓林知夏加入。

  “當初在學校時你的能力是有目共睹的,難道你想一直就這麼在學校里?”

  從香港回來後林知夏被之前那所中學返聘回去當了音樂老師,只是在戰爭結束,看到人們生活水平開始慢慢恢復之後,當年學習音樂的初衷開始慢慢浮現,她不再想偏安一隅,而是想站在更高的舞台上。

  “浮生,我們去巴黎吧。”林知夏將同學的邀請與心裡的想法說與了羅浮生,“當初在法國的時候去考音樂學院只是為了節省開支,可是我……抱歉浮生,對於音樂,我沒辦法放棄。”

  林知夏之前學的是聲樂,後來因為不能唱歌了因此在去了巴黎之後轉而學了鋼琴。她的導師經常說她有天賦,只是琴聲中總有心事的樣子。

  “因為以前學鋼琴時,只是為了輔助。”既然歌聲無法通過喉嚨傳播出去,那就通過手指與琴鍵重新將聲音傳出去。

  其實羅浮生去哪都一樣,只是從沒想過會去國外。因此在跟著林知夏去了巴黎,見到西方完全不一樣的人文景觀之後一度感到不適。除了語言還有文化,習俗,完全陌生的環境讓他一度想放棄。

章節目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