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90頁
姜彌的視線隨著他的話變得冷冽,“那麼陛下呢?你的所作所為又光明正大,仁義道德了嗎?你假意同意我讓子怡隨軍出征,助閩南軍平新羅之亂,卻在歸軍途中暗令范栩將他殺了,同時偽造證據推到了范瑛身上,讓我們二人離心離德,你好坐收漁利。又趁著我喪子心痛把北衙六軍的裁製權奪回,旁的不論,子怡也是你的表兄,你手軟過嗎?從前為了跟尹氏相抗衡,你緊緊地依附著我,如今為了除掉我,又和蕭懷淑、沈槐之流聯手。你當我不知道,今日這一出若沒有陛下暗中安排,憑這一群烏合之眾能這麼滴水不漏嗎?”
蕭衍耐心地等他將話說完,“所以,你派人在朕行轅里下毒,想要讓朕此去有去無回。”姜彌臉部輪廓冷硬,目光尖銳如利梟,卻聽蕭衍輕描淡寫地說:“舅舅想要毒死朕,朕不怪你。因為都是朕把你逼到這個地步的……”
“你是故意的。”姜彌看著蕭衍風瀾不動的沉靜面龐,突然有了幾分感悟:“你故意選在這個時候離京,就是為了引我來對付你……”他露出幾分沉思,繼續猜測:“我的這點家底你早就看不上了,依照陛下的心性,這必是一石二鳥之計。如今蕭懷淑領著閩南軍鎮壓住了長曲軍,你又要為尹氏平反,他必然是極信你的。接下來會領著這十五萬大軍入城了吧,城中有五萬禁軍和五萬的北衙六軍,這十五萬大軍和蕭懷淑對你又毫不設防,只要稍加籌謀,就能有著陛下搓圓捏扁了吧。”
他仰頭大笑了幾聲:“蕭懷淑還真是一如既往的天真,他也不想想,閩南在你登基後仍拒不歸順,還守著先帝的遺詔,等著蕭懷淑的調派。如今南郡禍亂已除,淮西又盡心歸順,以陛下的性子,能容得下他們?所謂為尹氏平反,不過是一場請君入甕的戲碼罷了。”
蕭衍默不作聲地聽著,纖薄的唇線抿成了一道薄紋,許久未言。
姜彌一直笑著,直到笑出了眼淚,轉頭看著蕭衍,仿佛是一件臻於完美的作品,“先帝在天有靈,得慶幸是將皇位傳給了你,若不然,換做哪一個皇子登上這皇位還會有好下場?”
蕭衍驀然轉頭回看他,冷靜異常:“這不正是舅舅和母后一直以來對朕的期望嗎?朕幼年時讀舅舅送來的書,曾讀至“慮天下者,常圖其所難而忽其所易,備其所可畏而遺其所不疑。然而,禍常發於所忽之中,而亂常起於不足疑之事。”這九壘之高的御座,若是不思慮周,多疑多慮,恐怕到了最後連身家性命都得賠上了,遑論其他。”
姜彌贊同地點頭:“陛下說得對,做得對,要怪只能怪臣技不如人,輸給了自己一手栽培起來的外甥,到了這個地步,要殺要剮,悉聽尊便。”
蕭衍將身體微微後仰,“當年的尹氏逆案血流成河,十年以後朕不想再看見當年的場景重現。姜氏,是朕的母族,只隕舅舅一命足矣。”他看了看公堂案桌上堆起的小山高的書證,喟嘆道:“再詳查下去,牽出藤蔓扯出根,怕是到時候就算朕不想株連九族朝臣也容不下。不如到此為止,朕可以還尹氏一個公道,剩下的就且由著後人去評說吧。”
姜彌緘默片刻,問:“陛下所言當真嗎?”
蕭衍神情慎重地點了點頭,站起身,攬過纁裳,垂眸看了他一眼,一言不發地轉身走了。
----我一直在大理寺的內室坐著,沒坐多久,沈槐便進來了。我瞅了他一眼,問:“潤兒呢?”他彎身在我身側坐下,“我已將太子送回宮了,大局已定,沒有什麼地方比宮闈里更安全的了。”
依照他縝密的性格,景沐也應當在穩妥的地方了。我便垂下頭,沒說什麼。沈槐看了我一會兒,突然問:“娘娘猜測,陛下會如何處置姜彌?”
“我猜不出來,但我覺得這一回不會放過他了罷。”
沈槐以餘光撩了一眼秩序井然的大理寺內里守衛,淡然道:“依照陛下的處事風格,多半會讓他自裁。人死如燈滅,只要這罪魁禍首死了,好些事兒也就算徹底掐斷了,給我們也有了交代。”
話音剛落,外間陡然亂了起來,護衛腳步密匝,進進出出個不停,紛亂中依稀聽到有人喊:“姜相自刎了……”
我回過頭來看沈槐,他幾分寥落地搖了搖頭,很不以自己的正中紅心而自喜。內侍將幔帳掀開,蕭衍穿著一身單薄衣衫漫然走進來,瞥了一眼沈槐,淡然道:“吳越侯今日這般出力,可知這真相揭開,你的吳越侯也算是當到頭了。”
沈槐很是風輕雲淡地施禮,道:“當初兄長新喪,我本是受了懷淑太子的囑託進京來幫皇后的……所做的一切在最初早已料想到了結果,既然錯了就得承受後果。即便是受兄長連累,沈氏的勳爵不保,可傳家的詩書不曾荒廢,後世子孫若有勤學勉勵者也可憑自己的本事科舉致仕,同樣能為國盡忠。”
蕭衍輕笑道:“你這個人,這樣看起來還有幾分可愛之處。可朕心裡一直奇怪,你口口聲聲兄長,姑父害了你的同胞兄長,奪了你的勳爵,你便一點也不恨他嗎?”
沈槐搖了搖頭:“人都死了,恨有什麼用。況且他生前做了這麼多,猶可見其煎熬與後悔,所承受的痛苦不亞於旁人,臣寧可以他為戒,凡事只求對得起自己良心即可。”
蕭衍耐心地等他將話說完,“所以,你派人在朕行轅里下毒,想要讓朕此去有去無回。”姜彌臉部輪廓冷硬,目光尖銳如利梟,卻聽蕭衍輕描淡寫地說:“舅舅想要毒死朕,朕不怪你。因為都是朕把你逼到這個地步的……”
“你是故意的。”姜彌看著蕭衍風瀾不動的沉靜面龐,突然有了幾分感悟:“你故意選在這個時候離京,就是為了引我來對付你……”他露出幾分沉思,繼續猜測:“我的這點家底你早就看不上了,依照陛下的心性,這必是一石二鳥之計。如今蕭懷淑領著閩南軍鎮壓住了長曲軍,你又要為尹氏平反,他必然是極信你的。接下來會領著這十五萬大軍入城了吧,城中有五萬禁軍和五萬的北衙六軍,這十五萬大軍和蕭懷淑對你又毫不設防,只要稍加籌謀,就能有著陛下搓圓捏扁了吧。”
他仰頭大笑了幾聲:“蕭懷淑還真是一如既往的天真,他也不想想,閩南在你登基後仍拒不歸順,還守著先帝的遺詔,等著蕭懷淑的調派。如今南郡禍亂已除,淮西又盡心歸順,以陛下的性子,能容得下他們?所謂為尹氏平反,不過是一場請君入甕的戲碼罷了。”
蕭衍默不作聲地聽著,纖薄的唇線抿成了一道薄紋,許久未言。
姜彌一直笑著,直到笑出了眼淚,轉頭看著蕭衍,仿佛是一件臻於完美的作品,“先帝在天有靈,得慶幸是將皇位傳給了你,若不然,換做哪一個皇子登上這皇位還會有好下場?”
蕭衍驀然轉頭回看他,冷靜異常:“這不正是舅舅和母后一直以來對朕的期望嗎?朕幼年時讀舅舅送來的書,曾讀至“慮天下者,常圖其所難而忽其所易,備其所可畏而遺其所不疑。然而,禍常發於所忽之中,而亂常起於不足疑之事。”這九壘之高的御座,若是不思慮周,多疑多慮,恐怕到了最後連身家性命都得賠上了,遑論其他。”
姜彌贊同地點頭:“陛下說得對,做得對,要怪只能怪臣技不如人,輸給了自己一手栽培起來的外甥,到了這個地步,要殺要剮,悉聽尊便。”
蕭衍將身體微微後仰,“當年的尹氏逆案血流成河,十年以後朕不想再看見當年的場景重現。姜氏,是朕的母族,只隕舅舅一命足矣。”他看了看公堂案桌上堆起的小山高的書證,喟嘆道:“再詳查下去,牽出藤蔓扯出根,怕是到時候就算朕不想株連九族朝臣也容不下。不如到此為止,朕可以還尹氏一個公道,剩下的就且由著後人去評說吧。”
姜彌緘默片刻,問:“陛下所言當真嗎?”
蕭衍神情慎重地點了點頭,站起身,攬過纁裳,垂眸看了他一眼,一言不發地轉身走了。
----我一直在大理寺的內室坐著,沒坐多久,沈槐便進來了。我瞅了他一眼,問:“潤兒呢?”他彎身在我身側坐下,“我已將太子送回宮了,大局已定,沒有什麼地方比宮闈里更安全的了。”
依照他縝密的性格,景沐也應當在穩妥的地方了。我便垂下頭,沒說什麼。沈槐看了我一會兒,突然問:“娘娘猜測,陛下會如何處置姜彌?”
“我猜不出來,但我覺得這一回不會放過他了罷。”
沈槐以餘光撩了一眼秩序井然的大理寺內里守衛,淡然道:“依照陛下的處事風格,多半會讓他自裁。人死如燈滅,只要這罪魁禍首死了,好些事兒也就算徹底掐斷了,給我們也有了交代。”
話音剛落,外間陡然亂了起來,護衛腳步密匝,進進出出個不停,紛亂中依稀聽到有人喊:“姜相自刎了……”
我回過頭來看沈槐,他幾分寥落地搖了搖頭,很不以自己的正中紅心而自喜。內侍將幔帳掀開,蕭衍穿著一身單薄衣衫漫然走進來,瞥了一眼沈槐,淡然道:“吳越侯今日這般出力,可知這真相揭開,你的吳越侯也算是當到頭了。”
沈槐很是風輕雲淡地施禮,道:“當初兄長新喪,我本是受了懷淑太子的囑託進京來幫皇后的……所做的一切在最初早已料想到了結果,既然錯了就得承受後果。即便是受兄長連累,沈氏的勳爵不保,可傳家的詩書不曾荒廢,後世子孫若有勤學勉勵者也可憑自己的本事科舉致仕,同樣能為國盡忠。”
蕭衍輕笑道:“你這個人,這樣看起來還有幾分可愛之處。可朕心裡一直奇怪,你口口聲聲兄長,姑父害了你的同胞兄長,奪了你的勳爵,你便一點也不恨他嗎?”
沈槐搖了搖頭:“人都死了,恨有什麼用。況且他生前做了這麼多,猶可見其煎熬與後悔,所承受的痛苦不亞於旁人,臣寧可以他為戒,凡事只求對得起自己良心即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