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0頁
吉布倫還深受經典生物電子學的影響。這一領域中,以周恩銘、吉亞托和卡瓦卡茲為首的歐亞學派最富盛名。他們的研究T:作是,將海洋活動爆發前深海出現的原生質放電現象與人類大腦的腦電活動進行類比,從而分析得出結論。不過,吉布倫反時該學派這種將海洋人化的研究方法;同時,他還反對心理分析學派、精神分析學派和神經生理學派將海洋神秘化的做法。這些學派試圖將人類疾病的病徵賦予海洋,如癲癇症即為一例,他們認為非對稱錐的原生質爆發,即是一種間歇性的痙攣,是患了癲癇症。在溝通派的鼓吹者中,吉布倫是最慎重小心、邏輯嚴謹的一位。他看到了激情主義的弊端。不過,感情用事、追求一時轟動的做法,在索拉利斯的研究中出現得越來越少了。
當初我的博士論文也曾引起相當的關注,當然也並非一致好評。我的論點建立在雷格曼和雷諾茲的發現基礎上。這兩位科學家從一般的心理活動基質中成功地分離和“過濾”出最強烈的情感——絕望、痛苦和愉悅——的基本物質要素。我將他們記錄的數據與海洋的放電情況作了系統對比,結果發現,在對稱錐的某些“器官”上和新生仿擬場的底部都有非常相似的電磁振盪現象。這現象完全值得進一步研究。很快,這一發現被記者盯上,於是我的名字開始頻頻出現在各大報的頭條位置,並與各種五花八門的標題連在一起,什麼“絕望果凍”呀,“亢奮的行星”呀,等等。遺憾的是,我的出名並沒有引起吉布倫的注意。他遠在索拉利斯,不能讀到新近的出版物。然而,他給我寄來的那封邀請信,卻翻開了我的人生的新的一頁……
《索拉利斯星》作者:[波蘭] 斯坦尼斯拉夫·萊姆
第十二章 夢中之痛
六天過去了,海洋沒有任何反應,我們決定重做試驗。此前,基地一直停留在43度緯線與116度經線相交處。衛星傳回的數據表明,南半球有原生質活動異常跡象,這一情報很快得到雷達的確認。於是基地開始南移,井與海面始終保持1200英尺的高度。
48小時後,一束經我的腦電波圖調製後的X 光射線開始對平靜的海面實施間歇性打擊。
經過兩天的航程,我們到達南極地區的外圍。圓碟一般的藍太陽向一側的地平線落去,相反的一側,紫雲翻滾,紅太陽的黎明已經來臨。天上,兩個太陽的光芒正在相互搏擊,一時間風起雲湧,烈焰沖天,星火墜落,在紫色長天的映襯下,蔚為壯觀。海面上,一方銀光閃閃,一方紅色隱隱,一場大戰在即。突然,一片微雲飄過,亮光反射下來,照亮一片海波。頓時五彩繽紛一片。海天相接處,藍太陽就要沉下去。這時,透過一片朦朧的血色薄霧,一個對稱錐,如一朵碩大的水晶花,正在隱隱綽綽地開放。基地按既定路線繼續前進。一刻鐘後,水晶花已變為一顆巨型紅寶石,散發著微光,又沉到地平線下去了。又過了幾分鐘,一根數千碼高的噴注突然沖向雲天,其下部不可見,被行星的弧形表面遮去了。這棵神奇的巨樹,流著血,放著光,還在生長,它標誌著對稱錐的死亡:樹頂交錯的枝椏慢慢融化,成為一朵巨大的蘑菇,挾著風,顫巍巍地立著;樹幹下部在膨脹,並裂為數塊,慢慢下沉。這臨死的陣痛一直持續了一個多小時。
又過了兩天,我們已經用X 光打擊了一大片海域,並完成了最後一次重複試驗。這時,我們發現,在我們以南250英里以外的地方,有一條由一系列小島組成的長鏈,六個岬角都結著厚厚一層雪白的物質——事實上,它們就是海洋造物活動所需有機物質的來源,這也證明了那些在海面上突然聳起的如山一般的一個又一個構造物,原來曾是海床的組成物質。
然後,我們折向西南,繞過一串島嶼。島嶼上有山,山頂有霧。紅太陽日霧聚攏,藍太陽日霧散去。離第一次實驗開始,已經過去十天了。
表面上基地很平靜,一切照舊。薩托雷斯編制了程序,實驗將按設定間隔時間自動進行。我只是不知道,是否有人檢查設備的運轉情況。實際上,平靜的表面下並不太平,不過不是人在作亂。
我擔心薩托雷斯並未真的放棄建造中微子磁場干擾器的計劃。還有,當知道我撒謊並誇大了摧毀中微子構築物的危險後,斯諾有什麼反應呢?直到現在,他倆再沒有提起過那項計劃,我納悶,他們為什麼沉默?我隱約感到,他們有什麼事瞞著我——也許他們一直在秘密地干,只有我一人還蒙在鼓裡。我每天都要檢查那間放著未完成的干擾器的艙室,一間位於圖書室下面的沒有窗戶的斗室,從來沒有碰見過誰,設備的轉子和導線上積滿灰塵,至少也好幾周無人碰過了。
事實上,這幾天我在任何地方都沒有碰到過任何人;斯諾也聯繫不上,電活撥通了,任隨你怎麼等,對方就是不接。一定有人在控制著基地的活動,可他是誰呢?我不知道。奇怪的是,我竟然想,這個問題不該是我關心的。另一方面,實驗做了這麼久了,海洋毫無反應,這也讓我對什麼都漠然起來。兩三天後,我開始凡事不抱希望,也不擔憂。我寫完實驗報告,把可能的結果也加上去了。 一連幾天,我不是坐在圖書室里,就是待在臥艙里,瑞亞依然形影不離。我意識到我與斯諾之間出了問題。那種沒頭沒腦的不安折磨著我,讓人受不了。我不能再這樣繼續下去了。顯然,應該由我來打破這僵局。我想到一個又一個改變局面的主意,可又被我一一否決了。我連最小的主意也拿不定。我有一種感覺,基地內的一切,尤其是我與瑞亞的關係,都是那樣脆弱而不實在,似乎極細小的變動都可能打破這危險的平衡,從而遭致災難。這種感覺源自什麼,我說不明白:最奇怪的是,瑞亞身上也發生了同樣的變化。今天,從我回頭看她的那一個個瞬間裡,我更加堅信,出了一個不現形的幽靈,完全操縱了基地;這將信將疑的感覺,這疑神疑鬼的氣氛,還有我的大難將至的預感,都是這個幽靈在作祟。我也敢肯定地說出這個幽靈展示強大力量的場所,我的夢境。我從未見過如此可怕的幻景。我決定把它們記下來;只要那一個個零碎感受中的恐怖還能夠表達出來,我將窮盡一切詞語,儘可能地表達。
當初我的博士論文也曾引起相當的關注,當然也並非一致好評。我的論點建立在雷格曼和雷諾茲的發現基礎上。這兩位科學家從一般的心理活動基質中成功地分離和“過濾”出最強烈的情感——絕望、痛苦和愉悅——的基本物質要素。我將他們記錄的數據與海洋的放電情況作了系統對比,結果發現,在對稱錐的某些“器官”上和新生仿擬場的底部都有非常相似的電磁振盪現象。這現象完全值得進一步研究。很快,這一發現被記者盯上,於是我的名字開始頻頻出現在各大報的頭條位置,並與各種五花八門的標題連在一起,什麼“絕望果凍”呀,“亢奮的行星”呀,等等。遺憾的是,我的出名並沒有引起吉布倫的注意。他遠在索拉利斯,不能讀到新近的出版物。然而,他給我寄來的那封邀請信,卻翻開了我的人生的新的一頁……
《索拉利斯星》作者:[波蘭] 斯坦尼斯拉夫·萊姆
第十二章 夢中之痛
六天過去了,海洋沒有任何反應,我們決定重做試驗。此前,基地一直停留在43度緯線與116度經線相交處。衛星傳回的數據表明,南半球有原生質活動異常跡象,這一情報很快得到雷達的確認。於是基地開始南移,井與海面始終保持1200英尺的高度。
48小時後,一束經我的腦電波圖調製後的X 光射線開始對平靜的海面實施間歇性打擊。
經過兩天的航程,我們到達南極地區的外圍。圓碟一般的藍太陽向一側的地平線落去,相反的一側,紫雲翻滾,紅太陽的黎明已經來臨。天上,兩個太陽的光芒正在相互搏擊,一時間風起雲湧,烈焰沖天,星火墜落,在紫色長天的映襯下,蔚為壯觀。海面上,一方銀光閃閃,一方紅色隱隱,一場大戰在即。突然,一片微雲飄過,亮光反射下來,照亮一片海波。頓時五彩繽紛一片。海天相接處,藍太陽就要沉下去。這時,透過一片朦朧的血色薄霧,一個對稱錐,如一朵碩大的水晶花,正在隱隱綽綽地開放。基地按既定路線繼續前進。一刻鐘後,水晶花已變為一顆巨型紅寶石,散發著微光,又沉到地平線下去了。又過了幾分鐘,一根數千碼高的噴注突然沖向雲天,其下部不可見,被行星的弧形表面遮去了。這棵神奇的巨樹,流著血,放著光,還在生長,它標誌著對稱錐的死亡:樹頂交錯的枝椏慢慢融化,成為一朵巨大的蘑菇,挾著風,顫巍巍地立著;樹幹下部在膨脹,並裂為數塊,慢慢下沉。這臨死的陣痛一直持續了一個多小時。
又過了兩天,我們已經用X 光打擊了一大片海域,並完成了最後一次重複試驗。這時,我們發現,在我們以南250英里以外的地方,有一條由一系列小島組成的長鏈,六個岬角都結著厚厚一層雪白的物質——事實上,它們就是海洋造物活動所需有機物質的來源,這也證明了那些在海面上突然聳起的如山一般的一個又一個構造物,原來曾是海床的組成物質。
然後,我們折向西南,繞過一串島嶼。島嶼上有山,山頂有霧。紅太陽日霧聚攏,藍太陽日霧散去。離第一次實驗開始,已經過去十天了。
表面上基地很平靜,一切照舊。薩托雷斯編制了程序,實驗將按設定間隔時間自動進行。我只是不知道,是否有人檢查設備的運轉情況。實際上,平靜的表面下並不太平,不過不是人在作亂。
我擔心薩托雷斯並未真的放棄建造中微子磁場干擾器的計劃。還有,當知道我撒謊並誇大了摧毀中微子構築物的危險後,斯諾有什麼反應呢?直到現在,他倆再沒有提起過那項計劃,我納悶,他們為什麼沉默?我隱約感到,他們有什麼事瞞著我——也許他們一直在秘密地干,只有我一人還蒙在鼓裡。我每天都要檢查那間放著未完成的干擾器的艙室,一間位於圖書室下面的沒有窗戶的斗室,從來沒有碰見過誰,設備的轉子和導線上積滿灰塵,至少也好幾周無人碰過了。
事實上,這幾天我在任何地方都沒有碰到過任何人;斯諾也聯繫不上,電活撥通了,任隨你怎麼等,對方就是不接。一定有人在控制著基地的活動,可他是誰呢?我不知道。奇怪的是,我竟然想,這個問題不該是我關心的。另一方面,實驗做了這麼久了,海洋毫無反應,這也讓我對什麼都漠然起來。兩三天後,我開始凡事不抱希望,也不擔憂。我寫完實驗報告,把可能的結果也加上去了。 一連幾天,我不是坐在圖書室里,就是待在臥艙里,瑞亞依然形影不離。我意識到我與斯諾之間出了問題。那種沒頭沒腦的不安折磨著我,讓人受不了。我不能再這樣繼續下去了。顯然,應該由我來打破這僵局。我想到一個又一個改變局面的主意,可又被我一一否決了。我連最小的主意也拿不定。我有一種感覺,基地內的一切,尤其是我與瑞亞的關係,都是那樣脆弱而不實在,似乎極細小的變動都可能打破這危險的平衡,從而遭致災難。這種感覺源自什麼,我說不明白:最奇怪的是,瑞亞身上也發生了同樣的變化。今天,從我回頭看她的那一個個瞬間裡,我更加堅信,出了一個不現形的幽靈,完全操縱了基地;這將信將疑的感覺,這疑神疑鬼的氣氛,還有我的大難將至的預感,都是這個幽靈在作祟。我也敢肯定地說出這個幽靈展示強大力量的場所,我的夢境。我從未見過如此可怕的幻景。我決定把它們記下來;只要那一個個零碎感受中的恐怖還能夠表達出來,我將窮盡一切詞語,儘可能地表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