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25頁

投票推薦 加入書籤 小說報錯



      


  這可惜這樣的話,卻很快被憤怒的聲討聲給壓了下去。

  而隨著流言越傳越廣,更多人的視線投到了杏榜之上。

  ☆、221

  “梓雲果然謀略過人。”胡慶豐捋了捋鬍鬚, 示意方簡和王梓雲坐下。

  卻是暗自慶幸,幸虧方簡推薦了王梓雲, 不然真要把太后吩咐的這件事給辦砸了。

  本來照胡慶豐想著, 太后的擔心根本就是多餘的,什麼不能讓陸瑄做狀元, 就憑陸瑄, 他怎麼可能成為狀元?

  即便陸家出了個陸明熙,可陸明熙他這會兒不是還在家養病嗎, 退一萬步說,即便陸明熙依舊位居首輔之位又如何, 狀元可是萬眾矚目, 陸明熙也是萬不敢插手的。

  更別說, 這次的主考可是裴雲杉。裴雲杉清名早就傳揚天下,乃是人所共知的裴強項,想讓他朝權勢低頭, 做夢還差不多。

  可太后既是吩咐了,自然也不能掉以輕心, 便特特叮囑心腹,傳話給同樣在貢院的自己的人,務必把陸瑄丟進落卷里。

  不想消息很快從裡面傳出來, 真是不問不知道,一問嚇一跳,裴雲杉竟然看好陸瑄,不出意外的話, 他就是這次會試的會員了。

  身邊幕僚也在一旁提醒,當初陸瑄秋闈時可就是解元——先有解元,再有會員,便是為著三元及第的吉兆,皇上不看在陸明熙的面子上,也極有可能把狀元名頭給了陸瑄。

  把個胡慶豐給急的,當晚就起了一嘴的燎泡。後知後覺的意識到,太后娘娘對陸瑄的忌憚不是沒有道理的,這陸瑄他果然就給自己來了這麼當頭一棒。

  和之前慶幸裴雲杉的強項不同,胡慶豐這會兒又因為這個頭疼的都要炸了,竟是絞盡腦汁,都想不出一個讓裴雲杉改變主意的法子。

  畢竟,事情已是迫在眉睫,就是想拿裴雲杉個把柄以做交換都來不及了。

  正好當日,方簡陪著王梓雲過來拜訪。要不說讀書人就是腦子活會玩心眼呢。

  眼下這事越鬧越大,裴雲杉又愛惜羽毛,事關自身利益,就不信裴雲杉還敢冒這個險。

  畢竟科舉舞弊歷來沾上都得掉人頭。

  即便陸瑄確然有些才華,可自古有文無第一、武無第二之說,就不信還真就能比旁人強出多少。

  “你放心,那些話放出去時,我特意讓人贊了你的才華,明日杏榜,梓雲必然高高在上。”胡慶豐笑呵呵沖王梓雲道。

  “大人用心良苦,梓雲不勝感激。”王梓雲心裡卻是一苦,好險沒哭出來——

  今兒個會這麼急著趕過來,可不就是為著這個?

  這胡大人也就長得好,肚子裡裝的全是草包吧?

  放謠言的時候,只說陸瑄一個人不就行了嗎,何苦要多此一舉,推自己出來和陸瑄打擂台?

  要說王梓雲心裡最怕的,其實是崔浩。至於說陸瑄,王梓雲還真沒放在眼裡。可沒放在眼裡是一回事,這麼著成了和陸瑄打擂台的出頭鳥又是另一回事。

  說句不好聽的,看著陸瑄被放在火上烤,是挺爽的,畢竟當初,自己可是被那混帳給當眾羞辱了好幾次。

  可現在一道放火上烤的還有一個自己,那味兒道就忒不好受了。

  “只學生以為,或者咱們可以再加上一條,比如說,裴雲杉乃是陸瑄外祖父崔老先生門生……至於學生,就不必湊這個熱鬧了。”

  這樣的話放在火上烤的就不是自己和陸瑄,而是崔浩和陸瑄了,當真是一箭雙鵰、兩全其美。

  胡慶豐不知道是真沒聽出來還是假沒聽出來,卻是搖了搖頭:

  “你不知道,裴雲杉那人是個死腦筋的,這樣的說法怕是不足以服眾,真是裴雲杉不識時務,到時再把這個消息傳出去也不遲。”

  說著,神情一肅:

  “倒是你,卻是必須要站出來的。不拿下狀元這個名頭,以後如何統率百官?昨兒個在宮裡,太后娘娘也感慨,說是王家也是時候出個大儒了。”

  一番話簡直把王梓雲砸的有些暈了——

  大儒?王家之所以始終不能和崔家比肩,除了當初祖姑姑帶走的玉蟬外,可不就是缺少能統率江南文風的大家?

  真是自己走到文人的最高點,即便不娶得了玉蟬的女子,王家可也照樣能夠俯視崔家。

  太過激動之下,竟是訥訥半晌不能說話。

  直到和方簡從胡家離開時,王梓雲還有些如在夢中的感覺。

  方簡卻已是開始直接恭喜王梓云:

  “為兄這裡先給表弟道喜了。”

  王梓雲整個人都有些飄,走路都有些軟:“表哥莫和我開玩笑,一切還為時過早。”

  如果說之前還是擔心,這會兒就完全是狂喜了。要說胡慶豐的話,王梓雲還不足以相信,那要是太后的意思,卻是又不同。

  畢竟太后娘娘的勢力這些年來隱隱還有壓過皇上的意思,既是太后注意到了王家,王家想不發達都難。最起碼自己這次,真有極大可能得了狀元之名。

  瞧著表兄弟倆的背影消失,胡慶豐身旁的幕僚不覺蹙了下眉頭道:

  “太后娘娘真說,想要啟用王家?王梓雲確然也算有才華,人卻不免有些輕浮。”

  胡慶豐“噗嗤”笑了一聲:

  “這上面,你就不如我啦。”

  周旋於官場中這麼多年,胡慶豐旁的不行,察言觀色卻最是在行。

  太后娘娘並不是不喜歡有才華的人,而是不喜歡陸瑄這樣有才華卻投到了皇上那一邊的人。

  這王梓雲出身名門,自己也派人打聽了,在江南士子中頗有威望,就憑這,太后娘娘就必然欣賞。

  更別說,胡慶豐還有自己的算計。照心腹傳來的消息,那陸瑄別看平日裡不顯山不露水,卻是個真有才華的,想要拿掉他並不容易。既如此,當然要給裴雲杉提供另外一個差不多的選擇。

  想來想去,也就是這王梓雲了。

  再有就是,真是裴雲杉不願意,自己還得指著王梓雲和陸瑄對上把陸瑄壓下去呢。只要大家都說王梓雲的才華更勝陸瑄,那裴雲杉就跳進黃河也洗不清了。

  到時候迫於天下攸攸之口,皇上擔心失去民心之下,起碼不會點了陸瑄狀元之名——

  之前胡慶豐還誇海口,要讓陸瑄名落孫山,這會兒卻已是把底限壓到了最低,只希望,不是狀元就成。

  當然,對這一點,胡慶豐覺得還是有九分把握的。

  至於裴雲杉,這會兒怕是正頭疼呢。不過有自己的人敲邊鼓,甚至皇上的人怕是也不敢支持他一意孤行……

  當天下午,又發生了另外的事情,竟有學子開始圍堵貢院,更甚者還有人把寫了抗議書的紙條用磚頭包了往貢院投擲,一時京城九門全都戒嚴,武安侯袁烈親自帶人前來訊問事由,若非來的及時,控制了幾個帶頭鬧事的舉子,貢院險些就被這些人給衝破了。

  從大正立國,還是第一次春闈時發生這樣的大事,聽說皇上氣的接連砸了好幾個茶盅,倒是胡太后命人賞了胡慶豐好多御賜貢品。




章節目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