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7頁

投票推薦 加入書籤 小說報錯



      


  上一世也好,這一世也罷。蘊寧何嘗有機會學那等琴棋詩畫?

  也就是跟在祖父身邊時,還能讀書識字罷了。才藝之類的卻是不要想了。

  要說最擅長的,則是種植花草、看診針灸之術並做些吃食。

  偏是這幾樣, 卻俱是那些權貴之家並不看重的,於女子聲明而言,也是雞肋一般的存在。畢竟別說出身好的小姐了,就是男子,何嘗不注意保養?所謂君子遠庖廚,更別說鎮日裡和泥土打交道了,哪一家裡可不都養著花匠呢?要個會種東西的兒媳婦有什麼用呢?

  哪裡比得上聰明賢淑、知書達理的?

  至於說後兩者,自然也是同樣的道理。

  把個采英和採蓮給愁的,昨兒個一個晚上都沒睡著。

  倒是蘊寧,不獨一點兒不著急,還勸她們別事事都看的那般重——

  不是已經做了菊花餅嗎?

  對自己喜歡的事,蘊寧從不會敷衍,所有程序,俱不假手他人,更有袁釗鈺知道了後,特意送來的請工匠精心做的菊花模子,不管別人看了自己拿出的吃食後如何想,蘊寧則是甚為滿意。

  之前已是使人送到了蒸籠里,想著這會兒應該好了的。正自思忖,採蓮驚喜的聲音從外面傳來:

  “啊呀呀,小姐,您的手怎麼那麼巧呢?瞧瞧這菊花餅真真是跟活的一般。”

  采英忙接出去,正好瞧見採蓮帶了兩個捧著籠屜的廚娘過來,裡面可不是正有十二個熱騰騰、金燦燦的菊花餅?

  只蘊寧做的菊花餅和旁人做的大為不同,明明是麵食,卻是真如盛開枝頭的菊花一般,微風過處,甚至花須還會微微抖顫,凝結上面的露珠也是將落未落,淡淡馨香,隨風而散時,竟有兩隻蜜蜂撲閃著翅膀飛了過來……

  這樣的場面,不獨廚娘,便是采英和採蓮也全都傻了眼——

  老天爺,小姐這廚藝也太出神入化了吧?

  “收起來吧。”蘊寧也很是滿意,瞥了眼左邊的廚娘李嫂子,“李嫂子昨兒個說家裡小孫子每到這個時節就會眼睛紅腫是嗎?做菊花餅的面可還剩著些呢,李嫂子不妨做些花樣的小饅頭帶回去,吃兩個就能好了,明年應該也不會再犯。”

  這可不單單是菊花餅,裡面蘊寧添了好些味藥,吃了自是對人大有裨益。

  “哎——”李嫂子愣了下。她家裡可不有一個小孫子?闔家上下,也就那麼一根獨苗,且一家子都在袁家當差,日子也很是過得去,和富人家的少爺相比,他們家這獨苗過的也是不差了。

  偏是這兩年不知為何,每到秋日就會眼睛紅腫,很是看了些大夫,卻也不見好。即便過了秋季,又會自己個好了,一家人依舊未免有些憂心忡忡。

  倒不想隨口說了那麼一句,小姐就記在心上了,還願意把那些聞起來就好吃的菊花面賞給自己。一時感激涕零,不住道謝:

  “啊呀呀,我們小姐真是菩薩轉世,這麼好的心腸……”

  又過了一會子,菊花餅上的熱氣已是散盡,采英和採蓮便撿拾了放在旁邊的描金匣子裡,兩人各提了一個,又使僕婦捧了兩個花盆,跟著蘊寧往外去了。

  袁家正堂里這會兒正熱鬧的緊。

  先是二房夫人秦氏,帶著嫡女袁明玉、庶女袁明蘭到了——

  袁明玉十六歲,已是定了人家,袁明蘭則剛過完十三歲的生日,正是要讓人領著到處轉轉的時候。

  秦氏自打丈夫亡故,便鮮少出門,自然要把兩個女兒拜託給大嫂丁芳華,和丁芳華說了會兒話,又囑咐袁明玉姐妹:

  “……去了後,有什麼事就去跟大伯母說,記得照看好妹妹們……”

  又說了會兒子話,便告辭離開。

  這邊秦氏前腳離開,後腳三房太太趙氏就到了,她的身邊則跟著袁明秀、袁明芳兩朵姐妹花。

  甚至各自的丫鬟還每人手裡一把樂器——

  袁明秀的是古琴,袁明芳的則是琵琶。

  兩人都是嫡女的身份,袁明秀十四歲,身著粉色衣衫,俏生生如同三月枝頭初綻的春花;袁明芳也就比蘊寧大了幾個月,一身鵝黃,亭亭玉立,宛若空谷幽蘭,讓人見而忘俗。

  兩人可不是一般也都到了說親的年紀?

  丁芳華起身接了過去,一把挽住趙氏的胳膊,心頭卻有些發酸:

  “這天也涼了,怎麼又清減了?”

  三弟妹明明比自己可要小著好幾歲呢,怎麼幾日不見越發蒼老了?

  待得觸到趙氏指頭上厚厚的繭子,卻又旋即明白——

  三弟若是還在,中秋節後不幾日,可不就是他的生辰?

  三弟妹這些日子怕是又沒日沒夜的抄佛經了。

  一時只覺胸口好像被什麼給堵住一般——

  當初和匈奴一戰,從二叔那一輩算起到夫君袁烈,兩代人可不就各剩下一個男丁?袁家三房兩房失了頂樑柱。三弟妹原來是多愛打扮的一個人啊,一夜之間就如同沒了水分的花,憔悴不堪。

  更甚者性情也從原來的活潑討喜變成現在的木訥少言……

  人都說袁家滿門榮寵,卻不知這榮寵全是袁家闔族血淚換來的。

  正要說話,帘子被人打起,蘊寧邁步走了進來。

  袁明玉忙招手,示意蘊寧過來,小聲提醒道:

  “五妹妹可是忘了拿把趁手的樂器?旁人家的樂器,即便再如何有名氣,到底不如自己常用的。”

  自己姐妹擅詩畫,用別家筆墨倒是無妨,可即便如此,母親依舊給姐妹倆各準備了一套上好的文房四寶。

  更別說寧姐兒這次前往盛會,更有著特別的意義——

  畢竟外邊等著瞧袁家回歸的嫡女到底是個什麼樣女孩的人絕不是一家兩家。能否壓住帝都洶洶物議,寧姐兒的這次亮相至關重要。

  是以怎麼想著,都應該提前做好充足準備。

  “讓大姐費心了。”蘊寧笑著道謝,卻是絲毫沒替自己遮掩,“只一點,要說琴棋書畫,我也就是能抄幾個字罷了,其他的卻是不會的,樂器什麼的,自然也是用不上的。”

  又指了指采英採蓮提著的食盒:

  “待會兒準備帶我做的菊花餅過去呢。”

  “寧姐兒的意思是,就準備帶些吃的過去?”袁明秀一副不相信自己耳朵的模樣——

  即便有咬秋這樣一個習俗,可所有的吃食都是主人家備好的啊,還從來沒有過客人直接拿吃食當做才藝的。

  包括袁明芳幾人在內,一眾姐妹全都傻了眼——

  去年的斗花盛會,最出風頭的可不正是已然離開的程明珠?

  程明珠一人,竟然在琴棋兩項上俱皆奪冠,又有一手簪花小楷,也贏得滿堂喝彩。一時滿門武將的袁家出了個才女的消息瞬間傳遍京城。

  有程明珠珠玉在前,旁人不把寧姐兒放在一起比較才怪。

  看幾人神情不對,蘊寧也未免有些擔心——

  畢竟早聞斗花盛會的名頭,要說蘊寧不期待是假的,可真要因為自己損了袁家眾姐妹的聲譽……




章節目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