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608頁

投票推薦 加入書籤 小說報錯



      


  那些談話發生在大榕樹上,發生在湖邊、汶水畔。

  夕陽落在面,被切割成千萬枚金葉,豐富又有些令人生膩。

  肥大的鯉魚因為吃了太多,向著水底的腐泥緩緩沉去。

  「我不會成為你們這種人。」

  他對王之策說道。

  王之策說道:「為什麼?」

  陳長生說道:「因為我不想成為你們這種人。」

  因為所以,這沒有內在的邏輯聯繫,自然沒有道理。

  王之策搖頭說道:「這是不講理的說法。」

  陳長生看著他認真問道:「你們和我講過道理?」

  ……

  ……

  湖畔的草有些枯黃,還沒有生出青葉。

  落在上面的紙屑被風吹的到處飛。

  師生們匆匆離開,難免有些狼籍。

  現在的國教學院就像此時的離宮一樣冷清。

  又像是回到了過去二十幾年,如一片墓地。

  非常適合隨後的那場戰鬥。

  相信最後無論是誰死,都不介意埋在這裡。

  不管是老師還是學生,都曾經是這裡的院長,都必將在國教學院的歷史上留下不可抹滅的痕跡。

  唐三十六站在湖邊,想著這些有的沒的事情。

  初春時節,湖水本已解凍,因為今日氣溫陡降,湖面重新凝結了一些薄冰。

  魚兒們沉入了最深處的水底,雖然到處都是腐泥,但要溫暖些。

  蘇墨虞確認所有師生都已經撤離,來到了湖邊。

  他擔心問道:「你確定他能成功?」

  「我不知道。」

  唐三十六看著湖面說道:「但我確定他不會開心。」

  ……

  ……

  王之策沒有再說什麼。

  因為他無法回答陳長生的問題。

  那麼也可以理解為,他說不過陳長生。

  他通讀道藏,學識淵博,智慧無雙,辯才無礙,今天面對陳長生,卻兩次三番無言以對。

  因為陳長生不是在與他辯論,不是在與他講道理。

  他說的都是實話。

  事實在手,道理我有。

  用唐三十六的評價來說,他是一個活的很純粹的人。

  徐有容的說法更簡單,也更準確。

  ——陳長生是一個真人。

  這就是她喜歡他的原因。

  當王之策沉默之後,她舉起了自己的右手。

  劍氣微斂,森然之意歸於山林。

  南溪齋劍陣散開。

  商行舟出現在眾人之前。

  陳長生的眼前。

  第1098章 你不想試試嗎?

  「師父,當年你讓我去凌煙閣看王大人的筆記,說裡面有逆天改命的秘密,但我沒有看到。」

  陳長生對商行舟說出這句話後,天書陵里的氣氛變得有些異樣。

  這是很少有人知道的秘密。

  哪怕師徒二人反目之後,這個秘密也沒有流傳開來。

  這句話本來應該三年前就出現,只不過在陳長生想來,既然西寧鎮舊廟裡的所有對話包括那些時光本身都是手段,再對往事發出痛苦的質問,又有什麼意義?而且他在凌煙閣里得到了一座非常重要的天書碑,在王之策的筆記上看到很多秘密,生出很多感悟,給修道生涯帶來了非常重要的幫助,對他的人生帶來了很多警醒,已經足夠了。

  他接著說道:「我在那本筆記上只看到了吃人兩個字。」

  王之策的臉上現出追憶往昔的神情,有些感慨,甚至可以說是感傷。

  那本筆記里寫著他那些年的所見所聞,也就是大周朝開國前後最真實的那段歷史。

  最真實的歷史,往往也就是最黑暗的。

  看似平靜的陋巷讀書聲,不知遮掩了多少洛水花舫上的慘號。

  看似枯燥的朝堂生涯里,不知隱藏著多少刀光劍影。

  王之策沒有提過百草園之變,但偶爾出現的某些詞語,已經揭示了那一夜的殘忍。

  所謂盛世,終究只能如一人所願,通往最高處的台階上到處都倒臥著血淋淋的屍體。那段歲月以及隨後的數百年歲月里,充滿了父子相殘,兄弟相殘,夫妻相殘,君臣相殘,那麼……師徒相殘,自然也算不得什麼太誇張的事情。

  陳長生沉默了會兒,說道:「我只是始終不明白,你為何不自己動手。」

  在三年前國教學院的雪夜裡,他與商行舟便討論過這個問題。

  當時他已經給出了答案,這時候再次提出,只不過是有情緒想要發泄。

  商行舟的心性道法堪稱完美,唯一的弱點就是陳長生。

  因為他做任何事情,哪怕殺盡京都滿城百姓,都可以說服自己有這樣做的理由。

  但在陳長生的事情上,他無法說服自己。

  越如此,他對陳長生越不喜。

  從西寧鎮開始,從那間舊廟開始,從很多年前開始就是這樣。

  隨著時間流逝,這種情緒越來越重,他也越來越不喜歡那個不喜陳長生的自己。

  他不想看見陳長生。

  到最後,他甚至希望陳長生從來沒有在天地之間出現過。

  他不想自己動手,因為那樣只會讓道心再難安寧。

  他希望陳長生死在別人的手裡。

  三年前在國教學院,他說過只要陳長生不回京都,他便不會再出手。




章節目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