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604頁

投票推薦 加入書籤 小說報錯



      


  他知道她喜歡臨崖、賞雪、聽雨、採藥、讀書。

  徐有容微微一笑,嘆道:「我知道你也不樂意過這樣的日子。」

  她知道他自幼便習慣了守廟、掃雪、遮雨、吃藥、讀書。

  至於勾心、斗角、爾虞、我詐、冷酷的屠殺、冷靜的威脅……

  他們都不喜歡做這樣的事情,但時勢如此,不得不做。

  而且他們太了解對方,知道對方不喜歡,所以不想對方做,就想著自己做。

  徐有容先出劍,陳長生後出劍。

  東一劍,西一劍。

  劍出無意,但有心。

  他們沒有刻意的配合,最終卻還是走在了一起。

  只有真正的雙劍合壁,才會有這樣的默契,給人一種妙若天成的感覺。

  徐有容在天書陵困住了商行舟,牽制住了那些王爺。

  陳長生帶著離宮的力量如洪水般橫掃四野。

  最終的效果很完美。

  國教舊派已然肅清,京都盡在掌握,只需要宮中旨意一出,商行舟或者真的就敗了。

  徐有容不需要成為第二個天海聖后,陳長生也不需要違逆心意去大殺四方。

  如果王之策沒有出現的話。

  陳長生望向王之策,說道:「我一直希望不會在這裡看到您。」

  王之策說道:「我也希望不會在這裡看到你。」

  陳長生說道:「我是教宗,沒有不出現的道理,您呢?」

  王之策說道:「為天下蒼生故,不得已而來。」

  陳長生相信這句話。

  他在汶水城裡見過唐老太爺,知道這些老人的真實想法。

  太宗年間的這些老人,都是真正的理想主義者,為了所謂的目標與大義,為了天下蒼生四個字,這些人可以犧牲很多,比如小黑龍,比如聲譽、無數人的生命,甚至是更重要的東西。

  陳長生很想說這樣做是不對的,但知道這句話說出來沒有任何意義。

  他對王之策說道:「看來我們至少有一個共識,天下蒼生是最重要的事情。」

  王之策說道:「是的,雖然蒼生未必自知。」

  陳長生說道:「所以為了天下蒼生不受戰火之災,不遭流離之苦,您不遠萬里而來,勸我們退讓。」

  王之策說道:「不錯。」

  陳長生看著他問道:「那為何不是你們退?」

  這是一個很好的問題。

  商行舟望著遠方的天空,露出一抹意味難明的笑容。

  王之策若有所思。

  如果說帶領人族向前行走需要強悍的意志與魄力還有出色的執行力。

  今天徐有容與陳長生做的那些事情,已經證明了他們能夠成為優秀的領袖。

  商行舟承認這一點,王之策也必須承認這一點。

  現在的危機來自雙方之間的對峙。

  稍有不慎,便是戰火連綿三月,人族大好局面盡毀的結果。

  那些王爺們還有朝廷的高手們都走進了天書陵。

  南方的宗派強者們也從山林里走了出來。

  王破也來了,抱著刀站在遠處。

  有幾道或者強硬或者憤怒的聲音響起。

  陳長生沒有認真去聽,但還是有些話隱約飄進了他的耳里。

  已無退路,若退便是一個死字。

  於是陳長生又提出了一個問題。

  在以後的歲月里,這個問題將會變得非常出名。

  「如果天下蒼生真的這麼重要,那你們為何不能為他們去死呢?」

  他的神情非常認真,眼神明亮而且乾淨,就像一面鏡子。

  因為他不是在嘲諷對方,也不是憤怒的指責,而是真的想不明白。

  王之策看著他的眼睛,忽然發現自己無法回答這個問題。

  第1095章 我們打架吧

  如果這句話是憤怒是嘲諷,都很好回答,但陳長生是在認真發問。

  他確實想要知道這個問題的答案。

  在石室里看到吳道子,知道王之策會出現後,他就開始在想這個問題,卻始終無法找到答案。

  既然需要一方退讓,那為何退的不是你們?

  如果退便意味著可能墜入深淵,就此死去,那麼你們為何不死?

  以天下蒼生為重的理想主義者,不惜拋頭顱、灑熱血,為何不能這樣選擇?

  王之策不知道該如何回答這個問題。

  在漫長的生命里,他自認沒有碌碌無為,而是有所建樹,為了人族做過很多事情。

  而且他相信自己對這個世界存有極大善意。

  所以每當回首往事的時候,他沒有什麼悔恨,也不會感到羞愧,平靜而且自信。

  直到今天聽到這句話,他才發現那些不過是被風吹硬的麵皮,根本無法煮出真實的美味。

  ……

  ……

  王之策無法回答陳長生的這個問題,是因為他知道這是真的問題。

  其餘的人並不知道這是真的問題,自然會認為陳長生是在羞辱王之策。

  於是帶著憤怒的反駁聲與尖銳的質問聲不停地響了起來。

  「那你們怎麼不去死?」

  「教宗大人你也可以去死!」

  「你和聖女加在一起能有道尊重要?能有王大人重要?」

  從現實角度出來,這些話很有道理。

  陳長生與徐有容極具修道天賦,但畢竟還很年輕,想要進入神聖領域還需要很多時間。




章節目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