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62頁

投票推薦 加入書籤 小說報錯



      


  又有一僧應道:「應持無常觀。」

  葉相搖頭:「此觀非彼觀,這位師兄善辯卻不知其意。」他此時隱隱現出菩薩氣息,闔寺僧人拜伏於地,這般不客氣的說話語氣,反而透著分理所當然。

  「歸元寺講方便法門,其實也不盡然。」葉相僧面目柔和,繼續說道:「坐禪三昧經里講五門對治法,乃是禪法綱要,又是精進之築基,而五台諸位師兄弟,卻於根本處放手,實在可惜。」

  這講的是山下之事。

  不知道葉相僧開這個法會,究竟是要對誰說道?

  ……

  「你明白嗎?」葉相僧滿是憐惜的目光注視著扎西喇嘛身旁那個三四歲的小喇嘛。

  第六章 菩薩是這樣煉成的(下)

  安靜的教寺內,在眾僧的目光關切下,小喇嘛兩隻小手緊緊地攥著象牙製成的法器,想了想後卻還是搖了搖頭。

  扎西喇嘛滿心遺憾,這是他在雪原上揀的棄子,三四歲年紀,便跟隨著他在雪原上行法,也沒見過這孩子喚苦,而且小小年紀竟然能夠看得懂上經了——本以為他與佛有緣,不料今日菩薩青眼有加親自點化,這小孩子卻聽不明白。扎西喇嘛心疼幼徒,不免覺得可惜。

  誰料得小喇嘛搖頭之後,竟吐出了乾乾淨淨的兩個字:「太淺。」

  這便是說,葉相說的太淺!

  葉相先是一怔,旋即朗聲長笑起來,笑意似乎十分快意。他雙眼寧靜,看著小喇嘛一字一句問道:「淨土宗師印光大師,一生極力宣揚二事,一為因果,二為淨土,可知為何?」

  小喇嘛皺皺眉,思考很久之後說道:「說明這位大師猶在因果之中,未敢起超脫心。」

  「你可願超脫因果?」葉相僧雙目中清光大作,肅然喝道。

  小喇嘛搖搖頭:「佛猶在因果律中,何況修佛之人。」

  葉相僧默默看著他,嘆了口氣,又道:「普賢大士曾有十大願,禮敬諸佛,稱讚如來,廣修供養,如何?」

  小喇嘛年紀雖小,卻是天然一顆晶瑩佛子心,不加思索道:「無分善惡,一應供養。」

  「善哉善哉。」闔寺僧人齊聲讚頌。

  葉相僧卻搖了搖頭,心裡想著,普賢菩薩當年何嘗不是廣修供養,但最末卻依然忍不住要自己代為看那人如何,一顆執著心如何褪?

  「淨土攜業往生,不拒執著,如何?」

  小喇嘛答道:「執著便是起心動念,起心動念便是菩薩,依然有妄想分別,近佛而不是佛。」

  葉相僧點點頭,問了一句話:「菩薩猶有執著,你可願執著?」

  小喇嘛面上忽然有些迷惘,似乎不明白葉相僧問的是什麼意思。

  ……

  「罷了罷了。」葉相僧嘆息道,知道這孩童天生里堅毅無比,以行門修心,不是願不願執著,而是本身便太過執著。若這世再從頭修過,修到最末還是個起心動念的境界,自然還是回復原本。

  ※※※

  法會還在繼續,葉相今天講的主題是大方廣佛華嚴經入不思議解脫境界普賢行願品。

  這篇經文與葉相頗為相得,雖與文殊菩薩沒什麼關係,但卻是普賢菩薩當年教化善才童子的教材,而且翻譯到中土來的,又是老猴的師傅。

  葉相對於經文自然是熟悉的很,而又與作者、當事人、翻譯者有如此親密的關係,自然知道文字語言間隱著何微言大義,所以娓娓道來,再夾上幾個俗世成例,這法會,說的倒是生動活潑,並不緊張嚴肅。

  闔寺僧眾深感精妙,齊齊洗耳恭聽,神色愈加恭謹。

  ……

  葉相僧一面說著,一面將目光投射在小喇嘛的面上。看著小喇嘛若有所思,若有所動的表情,他微笑著,無塵靈台悠悠然回到了千年之前那座山上,五年之前那座寺中。

  前生往世,無數劫數,他曾與面前這小喇嘛共同渡過,買酒醉倦雪橋下,凍墨呵竹寒寺中,今日又見著面了,縱使以他大菩薩的定力,也無法抑制心中的那絲微渺卻溫暖的安喜之意。

  不知過了多久。

  講法畢,五台山的僧人喇嘛們齊齊拜服於地,對這位面相清俊的年青菩薩禮敬不止,贊道:「一切大眾,聞佛所說,皆大歡喜,信受奉行。」

  這是普賢行願品的最後四句話,眾人贊出,這法會便結束了。

  法會結束之後,卻沒有人離開,也沒有知客僧敢當著這麼多高僧的面把木門打開,迎遊客進來,所以演教寺中仍然是清靜一片。

  不知何時起,忽然有一名僧人開始清聲頌起經來。

  「如是我聞:一時,佛在舍衛國祗樹給孤獨園……」

  緊接著,其餘坐在蒲團上的僧人們也隨之念出,雙手合什,禮敬葉相。

  經文的聲音愈來愈響,但落在人們的耳中,卻是愈來愈輕,無數道聲音混雜在一處,漸漸同聲同頻,匯成一個嗡嗡莊嚴的法聲,經文的內容開始在演教寺內迴蕩著。

  氣息逐漸莊嚴起來,經文的聲音似乎宛如實質般,不停地沖刷著眾僧的靈台,然後經禪心一釋,飄飄灑灑籠罩寺廟,形成了一個極大的氣息場。

  而場的正中央,坐的便是葉相僧,他的對面,便是那個面上紅黑一片,略有些瘦弱的小喇嘛。

  眾僧念的不是旁的經文,正是五台持修千年的:文殊師利般若經。




章節目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