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65頁

投票推薦 加入書籤 小說報錯



      


  「普賢菩薩,你咋成這樣了?」

  第三十二章 菩薩的故事

  在中土佛教中,有四位大菩薩最為出名。

  那便是觀音、普賢、文殊以及地藏王菩薩。

  這四位菩薩常常現跡人間,所以常得人們供奉,其中觀音菩薩慈悲第一,普賢菩薩行門第一,文殊菩薩智慧第一,地藏王菩薩願力第一,雖然不曾修得佛位,卻是地地道道至尊至貴的大士,最受萬民崇仰。

  若供奉釋迦牟尼佛,那佛像旁一定會有兩尊菩薩,文殊和普賢,智慧和行門,分別代表「解」、「行」二字。文殊與普賢菩薩,便是佛祖身旁的脅侍,按照俗世說法,這二位將來是接承佛位的第一第二繼承人,來頭是大的嚇人。

  普賢菩薩的道場在四川峨嵋山,傳說中這位菩薩面如滿月童子,頭戴五佛寶冠,右手持金剛杵,左手持金剛鈴,坐千葉寶花,由一個三頭白象王背負著。

  之所以世間傳說峨嵋是這位菩薩的道場,乃是因為經中曾言西南光明山,而峨嵋山形似一象。

  不論傳說有多少種,但大都指向一點——普賢菩薩應該是面若滿月的圓潤形象。

  而易天行眼前這位……似乎離菩薩莊嚴寶象的差距太大了些。

  枯發覆額,瘦骨嶙峋,滿身傷痍,形如厲鬼。

  葉相雖然是文殊轉世,但面相俊美不似凡人,所以易天行初識他的身份並不如何驚異,很輕鬆地接受了。

  但看見厲鬼一般的普賢菩薩,他忍不住驚呼出口,因為實在難以壓抑自己內心的震驚。

  究竟是誰下的如此狠手?誰又能有如此大的神通,竟將佛祖身旁的脅侍生生打下凡塵,數百年仍未脫此劫難!

  ※※※

  白衣少年自然就是普賢菩薩,本應在西天極樂世界修佛的至貴的存在,本應在峨嵋山上安享香火的大真理菩薩,竟然出現在了這雪原之上,這格魯派的拉什倫布寺里。

  白衣少年微微一笑,但他臉上的皮肉似乎都已經僵化了,唇角一陣牽動,卻表現不出笑意來,反而讓人感覺有些悽慘,只是那雙明眸里的笑意讓葉相僧有所安慰。

  葉相僧蹲在他的那個小床前,柔聲道:「師兄,為何還未歸去?」

  白衣普賢菩薩搖搖頭,輕輕將自己的枯手收了回來,指向易天行:「歸不得,事情還未講清楚,如何歸得?」

  易天行微微緊張,面上卻是一片平靜。

  「這位年青的善知識,可否有些時間聽我說些事情?」

  普賢菩薩輕聲問道,滿是傷痕的臉上隱隱帶著慈悲和無比的堅定,佛光微現,一片柔和。

  易天行跪於菩薩身前,恭謹道:「請菩薩點化。」

  葉相僧看了他二人一眼,輕輕離了小床,在易天行身旁盤膝坐下。

  普賢菩薩嗬嗬笑道:「你左我右,有許多年未曾這樣坐過了。」似乎極為欣喜,此時再看他的傷痕斑駁的臉,也並不覺得如何可怖,反而感受到一股似乎積蓄了千萬年一般的堅毅。

  葉相僧淚痕已干,微笑點了點頭。

  普賢菩薩轉過身來,伸出枯萎了的雙手,在自己身前輕輕一合什:「年青的善知識,我的時間不多,如今有一段經文與一段舊聞想講與你聽,您想先聽哪個?」

  易天行一愣,心裡閃過個念頭。

  「菩薩到底是菩薩,都已經慘成這個樣子了,態度還這麼和藹,說話還這麼慢條斯理……」

  忽然醒過神來,他趕緊斷了瞎想,誠懇應道:「先聽菩薩講故事。」

  舊聞便是故事。

  這故事一定不簡單,能讓一位菩薩在險惡的環境裡堅持了這麼多年。

  普賢菩薩的聲音很淡然,但卻讓聽到的人感覺到一股穿石裂金的強大願力。

  易天行偷偷地握緊了雙手,一直強抑住的緊張,終於忍不住表現了出來,他不知道這故事會講些什麼。

  ……

  「那一天,佛祖講完一卷經書,我與文殊各自回去。聽得有羅漢前來說,大聖上了須彌山。」

  普賢菩薩開門見山,不打半點言語迷陣。

  「大聖取經歸來,修成佛位,卻不歡喜成日介講經誦佛,所以仍如以往那般四處玩耍吃酒。須彌山雖是聖地,他也嫌我們這些菩薩言語乏味,面目可憎,但畢竟是熟人,他往常也偶有來找我們幾個玩耍……因為須彌山後有一處果園,天宮桃園的桃子早些年被他吃光了,他就喜歡來這須彌山的果園摘些鮮果兒來吃。所以我聽見他來了,也不意外。」

  普賢菩薩嘆了口氣,接著說道:「我去果園請大聖,在果園外便聽著他與佛祖在說話,不知道說了句什麼,佛祖嘆了口氣,然後大聖便笑嘻嘻地捧了一衣襟果子出來。我上前迎著,二人便去用齋說些閒話……」說到這裡,菩薩那雙堅毅神光凝成的雙眸看向上方,似乎直到今天他還有些迷惑不解。

  「此事過去幾天後,忽然聽說大聖犯了痴嗔二罪,被……貶下凡塵。」

  普賢菩薩臉上的傷口輕輕扭曲了一下:「前日佛祖還與大聖在果園裡語笑溫柔,後幾日卻將大聖貶下了凡塵,此事殊不可解。」

  「大聖在須彌山交遊甚廣,我等皆是他的知交,深知那猴兒渾然天生一顆純淨心,自入了釋教,抑惡揚善,回複本原,早已絕了痴嗔之途,又怎會犯了痴嗔二罪?」




章節目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