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1頁

投票推薦 加入書籤 小說報錯



      


  然而,這一次,他並沒有多少心理障礙就接受了這個事實。

  這其實是一件非常可怕的事情,殺人,這是一件葉離已經想都沒有想過的事情,他從來沒有想過要當一個殺人犯。

  可是他卻這麼輕易地做下了一個和數十條人命相關的決定。

  葉離也想知道,這是怎麼回事?

  第109章 榜下捉婿(十六)

  他為什麼會這樣?

  難道說,他天生就是一個漠視生命的人,所以他才會這麼做嗎?

  可葉離在穿越之前,一直都是守法的好公民,對於惡意傷害別人的犯罪分子他也是發自內心的厭惡,從來沒有認同過他們的做法。

  他怎麼會是這樣的人呢?

  在葉離穿越至今,他也曾經動過手,可那只能說是整治那些惡意對待原主的壞人,葉離並沒有真的想過要自己親自動手去殺了那些人。

  真正動手殺人、復仇的也是原主。

  那個時候,葉離並不會覺得原主不應該這麼做。

  因為他親眼看到過原主的經歷,感受過原主受到的傷痛和發自內心的怨恨,他被那些原主給同化了,他不由自主地將自己的觀點看法傾向於原主那一方。

  事實上,葉離自己知道,如果是他自己切身遭遇了原主的經歷,他認為,他會和原主做出同樣的選擇。

  所以,他不會阻止原主去復仇,相反,還會去幫助他們。

  但是,這一次,卻是葉離親自動手了。

  雖然葉離不是親手拿著刀、拿著劍去殺死那些人,而是用毒藥毒死那些人,但是這兩種方式,其實本質上都是殺人,沒有多少區別。

  只不過拿著刀劍殺人更直接一點罷了。

  葉離在下毒的時候更沒有想過這麼做對不對,他想的只是下毒要下得隱蔽一點,不能被人發現。

  他似乎是很輕易地就突破了某種底線。

  在現實世界的時候,葉離不會這麼輕易就想到要殺人什麼的,但是穿越之後,他的想法似乎就改變了。

  葉離自己也不知道這種變化究竟是一時的,還是永久的,也不知道這種改變是好是壞。

  他不希望自己變成一個殺人如麻的人,但是他卻也不後悔這麼做。

  不管怎麼說,暫時隨遇而安吧。

  葉離現在就跟在了王志遠的身邊,並且改換了一個合理的出生和身份。

  他現在暫時是王志遠的幕僚,或者說軍師,私人的、沒有正式官職的那一種。不過王志遠作為一個將軍,以後總能夠找到機會給葉離一個官面上的身份,這種做法在軍中是很常見的。也沒人會對這種做法指摘什麼。

  而王君秀在世人眼裡已經死了,他讓王志遠去亂葬崗找來一具剛死亡沒多久的年輕男性的屍體,患上王君秀的衣服來代替王君秀,因為時疫的關係,沒人會去仔細辨別屍體的容貌身形,再加上,這具屍體馬上就被焚燒了,以後王君秀就是真真正正地死了。

  而葉離現在的身份則是另一個人的身份,他現在名叫謝宜春,是個不得志的文人。

  王志遠此次回京之後,和邊關的將士們一起接受皇帝的賞賜,他也升了官。現在不該稱他為王將軍了,該稱他為王大將軍了。

  王志遠一朝進入了京城不少閨秀的視野當中,他雖然年過三十,但未娶妻、未納妾、又無一兒半女,還無父無母,嫁過去就可以當家做主了,王大將軍的身份也很夠,很多人都想給王志遠做媒,不少閨秀都打上了王大將軍的主意,就連皇上都為此打趣過王志遠幾句。

  不過王志遠現在哪裡有心思想這些呢,原本他是高高興興地回到京城,想要把玉瑤娶回家,把修兒也一起帶回家,他原本該是有妻有子的,就沒想要要娶別的女人,可玉瑤和修兒如今都死了。

  王志遠傷心難過還來不及,哪裡還有心思想那些有的沒的?

  在他的心裡,玉瑤是他的妻子,修兒是他的兒子,可是在世人眼裡,他和楚玉瑤和王修沒有一點半分的關係,他們的關係都沒有正式過個明路,王志遠連替他們收屍、立碑都要偷偷摸摸地做,還不能夠讓別人給發現。哦,不對,不是收屍,因為屍體都已經火化了,應該是收骨灰才對。

  以後王志遠要給他們掃墓上香什麼的,也同樣是要偷偷摸摸地做,都不能光明正大地去做。因為他在名義上和玉瑤、修兒一絲半點的關係都沒有。

  他連緬懷他們都要自己一個人緬懷,不能對人訴說。

  而且,現在王志遠還中了毒,為王君秀、不,現在是謝宜春所控制,他怎麼會想要娶妻生子?

  王志遠拒絕了好幾個想給他做媒的,搞得他煩不勝煩,還要好好解釋,否則可能就得罪了別人的一番好意。

  幸好,王志遠終於要再次準備動身去邊關了,不用再面對這事了。

  也是王志遠要回邊關這件事,讓京城的閨秀們恢復了理智,之前王志遠太風光了,搞得她們差點就忘記了一件很重要的事情。

  王志遠雖然風光,現在又是個大將軍了,可是他到底是個武人,他是要去邊關打仗的,京城的閨秀們吃得起這個苦嗎?她們能跟著王志遠一起去邊關受罪嗎?或是嫁過去之後仍舊留在京城,可是這樣就是守活寡了。

  而且打仗總要死人的,雖然王志遠是個大將軍,應該不用像底下的小兵那樣衝鋒陷陣,但是危險也是有的,萬一他死了呢?那就不是守活寡了,而是真正的守寡了。

  這樣一來,王志遠最後待在京城的時間也變得輕鬆了一些。

  王志遠就這麼離開了京城。

  他曾經無數次地想要回到這個地方,和他的愛人兒子團聚,可如今,京城卻成為他的傷心地,若非必要,王志遠一輩子都不想要再回到這裡了。

  他寧願待在不夠繁華的邊關待一輩子。

  葉離也跟著一起離開了京城,從京城前往邊關是很長的一段路,葉離雖然是坐在馬車裡,但是馬車顛簸,他這麼坐一天下來,都覺得累得很,何況接下來很長一段時間,他都要做馬車?

  這麼坐了半個月的馬車下來,葉離整個人的臉色都發白了。

  還有‘九月斷腸’的解藥,葉離也又給王志遠服用過一次。

  他們中途進入一個城鎮休整的時候,葉離卻聽到了從京城傳來的一個消息。

  東北那邊的遼人進京和談,這一次遼人派出了他們的二皇子耶律哲彥進京和談。

  說起來,這個時空也挺有意思的,在葉離那個世界,明朝以後,契丹人,也就是遼朝就消失了,可是在這裡,遼國卻仍舊存在著。

  遼人的二皇子耶律哲彥在滿朝文武面前提出了三道難題,並且信誓旦旦地說這三大難題只有他們遼人能夠解開,而他們良人是無法解開這三道難題的,偏偏當時在場的那麼多朝廷命官還真的就沒有一個人能夠解開遼國二皇子耶律哲彥提出的三道難題。哪怕是一道難題都沒有解開。

  多說一句,葉離穿越而來的這個朝代名“良”。

  葉離還沒聽這三道難題分別是什麼,就產生了一種迷之熟悉的感覺。

  這不是那什麼什麼電視劇裡面的情節嗎?

  而且好像還不只是一部電視劇裡面演過這樣的情節。

  然後等葉離聽完這三大難題,這種迷之熟悉的感覺就更加強烈了。

  因為這三大難題分別對應的是迷宮左手法則、四色定理和七橋問題歐拉定理。

  葉離也不知道這到底是不是巧合。

  不過現在,這三道難題已經從京城傳往各地,良人都不願意讓遼人那麼囂張,大家紛紛出謀劃策,絞盡腦汁地想要把這三道難題給解開來。

  遼國的二皇子耶律哲彥提出的這三道難題看似與和談無關,但是要是整個良朝上下都沒有辦法解開這三道難題,那麼良國就在遼國面前丟了大臉了。

  等到和談的時候,良國也會因此落入下風。

  葉離是知道這三道難題的答案的,反正這三道難題也不需要給出證明過程,只是要個答案而已。

  可是葉離總覺得這件事情非常詭異,所以他乾脆就當做什麼都沒有聽到過。

  良朝上下百姓雖然知道遼國是他們的鄰國,而且遼國的軍隊還經常小規模地騷擾邊境。但是對於遼國國內的一些情況,大家卻是一無所知,不說是普通的平民老百姓了,就是很多讀書人,他們也是同樣不清楚。

  比如說,遼國的皇帝是誰,現在有幾個皇子,遼國比較有名的將領有哪些,良朝上下知道這些的人屈指可數。

  但是在此次遼國二皇子三道難題事件之後,大家倒是漸漸對這些情況有所了解了。

  當然,要想知道更詳細更真實的情況,還不如問問常年待在邊關的將士們,比如王志遠。

  王志遠就和遼人交鋒過多次,對於他們的很多情況也是知之甚深。

  所以,葉離就從王志遠這兒得到了不少真實可信的消息。王志遠中了他下的毒,也不敢對他說謊。

  遼國的皇子一共有五位,現在在遼國最得勢的就是大皇子耶律元基,至於這位在良朝鬧得風生水起的二皇子別說是得勢了,他在遼國的時候根本就是聲名不顯的一個皇子,不,也不能說是聲名不顯,只是二皇子耶律哲彥的名聲根本就不是什麼好名聲,聽說這位二皇子吃喝玩樂、欺男霸女倒是很在行,但要說他做過什麼好事,那是根本沒有。

  其實這一次遼國的皇帝派出二皇子耶律哲彥來京和談,本身就是一件非常奇怪的事情。

  因為耶律哲彥只會壞事,根本沒有半點能力,也不知道遼國的皇帝把耶律哲彥派出來究竟是打算做什麼?

  這其中不會是有什麼陰謀吧?

  當初王志遠聽說是這位二皇子來進行和談的時候,就有過一些猜想,而這一次耶律哲彥在滿朝文武面前提出了三道難題,這種做法根本就不像是耶律哲彥能夠做得出來的。

  是不是有人在背後教他這麼做的呢?

  葉離聽了之後,卻產生了另外一種不同的想法。

  這位耶律哲彥和以前聲名狼藉的耶律哲彥是不是根本不是一個人呢?

  還有他提出的那三道問題,也很詭異。因為在古代,會提出這種現代思考模式問題的人本身就很可疑。

  葉離自己是穿越了,所以他就懷疑,會不會耶律哲彥和他的情況差不多,也是被穿越了呢?

  第110章 榜下捉婿(完)

  要是以前,葉離肯定不會這麼想,可是他自己都穿越了,那別人為什麼就不行呢?

  那麼,耶律哲彥這位穿越者提出這三道問題是為了什麼呢?

  所謂一山不容二虎,這個地方同時有了兩個穿越者,說不準那位耶律哲彥對他是善意還是惡意,葉離還是悠著點兒吧。




章節目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