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3頁

投票推薦 加入書籤 小說報錯

  得到一個十分費解的答案——我們陛下要回營吃飯。

  第102章 戰勝

  自宛宛來後, 晏回再沒親自下過戰場,只坐在城牆之上指揮旗手排兵布陣。也不知是因為如今情勢大好, 無須他親自上戰場鼓舞士氣了, 還是他忽然之間變得惜命了。

  先前一個月他親自上戰場時,將士們時刻得將陛下護在其中, 兵陣稍稍被衝散就緊張得要命, 打起仗來也束手束腳的。這會兒晏回光管排兵布陣,反倒比他親自上戰場的效果還要好些。

  唐宛宛不懂行軍打仗, 連陛下身邊隨便一個近侍都能如數家珍的三十六計她都背不出幾條來,沒有對軍情指手畫腳的能耐, 也不能說“今天是冬至, 該留在家裡吃餃子的, 陛下不要去打仗了”這樣不懂事的話,只能在吃喝穿用上多體貼他一下。

  冬天穿著鐵甲,在城牆上坐幾個時辰, 甲面會結一層薄薄的白霜,再厚的衣裳穿著也不暖和。晏回只隨口提過這麼一句, 唐宛宛就記在心裡了。

  每天晏回出門前,都得像小孩子似的被宛宛監督著穿上三件厚實的棉衣,再穿上鐵甲。穿得厚了行動自然不便, 頗有些束手束腳。

  唐宛宛還振振有詞:“陛下跟將士不一樣,將士們又跑又打能出一身汗,陛下卻要在城牆上吹一天的冷風,當然要穿得厚實一些了, 昨晚上回來不還說頭疼呢?”

  聞言,晏回稍稍有點臉熱,他忽然發現自己變得矯情了。之前宛宛沒來的時候,他也偶爾會有個頭痛耳鳴的,卻懶得開口與人說。

  身邊的近侍要是察覺出來了,便喚個軍醫來瞧瞧,要是沒瞧出來,小病小痛的晏回也不在意。到底不是在宮裡,軍醫連營中的傷兵尚且顧不迭,給他瞧個頭疼實在浪費。

  這會兒呢?別說頭痛腦熱了,晏回就連心情不好都想告訴宛宛一聲,有她牽掛著就滿意了。

  “朕走了,你再睡會兒吧。”

  “別呢,陛下穿上披風,還有手爐,怎麼總是忘的?”唐宛宛追出來幾步,又說:“晌午我讓人給你送紅豆栗子粥,陛下記得吃。”

  大帳門口的幾名守衛避過臉忍笑,明明是在打仗呢,怎麼陛下和娘娘偏偏過出了一種柴米油鹽的味道呢?

  唐宛宛站在大帳門口望著他走遠,回到帳里在紙上寫寫畫畫,努力回想著以前御膳房做的暖身子的吃食有哪些來著?那會兒光顧著吃,竟想不起來幾樣了。

  這守城之戰打得規規矩矩,敵營與平城隔河相望。平城這岸是一馬平川,河對岸卻是叢林密布,千百哨兵密布其間,連個陷阱都布不過去,突襲更是難上加難。先前犧牲了的劉老將軍就是率兵偷襲之時被反剿的。

  近身不敵匈奴鐵騎,偷襲也不成,那就以弓箭與火器相抗。守好平城是底線,同時多消耗敵人就算是賺了,如今比的不是哪方將士更驍勇善戰,而是哪方傷亡少,誰耗得過誰就算贏了。

  此番匈奴單于領兵十萬,如今傷亡過半,已是大傷元氣,若再攻不破平城,當真是大敗。

  而平城中的兵士有七萬數,將士們打兩刻鐘換一回兵陣,盾兵和弓箭兵後撤換火槍兵上前,火槍兵退向兩翼之後再有騎兵掠陣,中途都是能退回城去休息的。

  晏回卻不行,得與幾位將軍時刻注意著戰場上的情勢,讓旗手發號施令。晌午送來的飯食沒吃幾口就徹底涼了,倒不如不吃。

  陛下不許她去城牆上,唐宛宛也不敢去,這些日子時常見到血肉模糊的傷兵被抬回營來,滿腦袋血的、箭矢透肩而過的、被斬斷手臂的……旁的人安之若素,眼睛都不抬一下的,唐宛宛卻受不住,看見就發抖,能不出大帳就儘量不出,省得給別人添麻煩。

  兵營就駐紮在平城外城牆的內側,方圓五里密密麻麻全是軍帳,戰場上的鐵蹄聲、戰鼓聲、號角聲都能依稀聽得到。

  這聲音當真不是什麼好聽的聲音,聽得人心惶惶,會忍不住胡思亂想,唐宛宛總想尋摸點別的事兒做。

  於是大帳里的沙盤上頭每天都會多出點東西,比如城牆上站一個威風凜凜的黑甲小人,只有一根手指長,這是陛下;至於匈奴單于,就在細簽上fèng個腦袋,十分得敷衍,丁點功夫都不想浪費在他身上。

  這些都是宛宛跟兩個丫鬟拿碎布條fèng出來,裡頭再塞上棉花,拿細簽插在沙盤上就成了。小小一支彎弓代表弓箭手,四條腿的是騎兵,弩車是拿一根根細簽綁出來的。

  沙盤上的山河阡陌她都不敢動,就每天加些無傷大雅的小玩意擺在上頭。還抱著陛下常翻的兵書啃了兩天,兵書上配了圖,唐宛宛把自己能看懂的陣法都做了出來。方陣就剪一塊方形的布,圓陣就剪成圓的,長蛇陣就是一根細細長長的布條,八門陣做成個八卦樣子……

  晏回回來時一掀大帳的帘子,外頭的冷風灌入,便見滿屋破布片片亂飛,愣生生搞出了幾分滑稽感。

  “弄什麼呢這是?”

  唐宛宛一樣樣給他解釋,晏回拿著一塊破布片片笑得不行:“淨瞎折騰。”

  “那陛下收起來做什麼?來呀你還給我呀!”唐宛宛瞪著他忿忿道:“我忙了一整天呢,你都不誇我心靈手巧。”

  晏回將人摟進懷裡親了好幾口,唐宛宛頓時沒脾氣了。

  好在這些東西雖做得糙,卻挺好用的。一群糙老爺們沒這麼靈巧的心思,以前晏回每次排兵布陣的時候都只能對著沙盤空著手比劃,時不時有人問:“末將帶一千騎兵一千弓兵五百八九兵去西北角上,方才陛下說排什麼陣來著?”

  晏回起碼得講個三五遍,才能讓所有將軍都記住。這會兒有了這些碎布片,往沙盤上一擺就行,也方便跟將軍們商議軍情。

  於是晏回用幾個晚上把兵書上唐宛宛看不懂的、剩下的一多半陣法都給她仔仔細細講了一遍,什麼三才陣、五虎陣、七星北斗陣、九子連環陣全講了一遍。

  唐宛宛聽得兩眼發直:“我聽不懂……”

  聽不懂也得做出來,晏回還給她一樣樣地畫出了圖來。於是每天晏回去城牆督戰,唐宛宛留在大帳里哼哧哼哧裁布條。

  晏回每天吃得好睡得香,精神抖擻去打仗,下午早早回來吃飯,還能欺負欺負宛宛,小日子別提多美了。

  而匈奴兵卻得晝夜派重兵巡邏,怕夜裡會有敵人偷襲,還在沿途點了些篝火堆照明。冬日天乾物燥,篝火堆引燃了一片林子,伴著南風一路往匈奴營地的方向燒,大半夜的還得派兵去救火,別提多難受了。

  晏回深深覺得這都是宛宛帶來的福氣,要不怎麼她一來,自己做什麼都順風順水的,連老天都幫著。

  *

  這戰鼓聲、號角聲聽得唐宛宛心裡發慌,唐玉兒卻不覺得,仿佛聽見這動靜,原先飄飄悠悠的一顆心就落了地,不再像來的路上那般魂不守舍,吃不能吃睡不能睡的。

  軍營中女眷寥寥無幾,出門行走不便,她就留在帳里哪兒都不去,有時給在京城的兒女寫信,有時給爹娘寫信。更多的時候卻是給相公寫信,等他回來了就能看見了。要是回不來,就燒給他,總能看到的。

  唐宛宛每回去看她之前都得先拿涼水洗把臉,冷得哆嗦了,臉上的神采就暗下去了。自從見到了陛下,她來的路上那種惶然無措的心情都沒了,只心疼二姐,卻已經沒辦法感同身受了。

  唐玉兒人憔悴了不少,看到她時笑了下,摸摸她的手感慨道:“還是咱宛宛知道心疼姐姐,兩位嫂嫂時常都要來我這兒說說話,她們的相公都安然無恙,卻每回來都要抱著我哭上一場,跟我說要想開點想開點,好像你姐夫已經沒了似的,聽得人心煩。”

  “那就把她倆攆走,誰稀罕她們來可憐?”唐宛宛氣道:“姐夫還時常給你託夢呢,肯定活得好好的,陛下說等打完仗換俘的時候就能回來了。”

  唐玉兒唇角翹了下,眼裡帶了笑:“我就愛聽這話,那姐姐就承你吉言了。”

  兩人說著說著,忽然頓住了,只聽整個營里全是將士們的呼喊聲。都是五大三粗的漢子,喊聲幾乎稱得上是鬼哭狼嚎,聽不出是喜是悲。

  唐宛宛心裡一咯噔,還當時匈奴偷襲營地了,跑到大帳口處往外望了望,只見帳外的守衛面上也難掩喜色,朗聲大笑:“娘娘,單于已被斬首,匈奴降了!”

  唐宛宛聽到這信兒的時候還有點懵,匈奴單于的人頭價值都寫在軍狀上,誰能斬下他的人頭便有千金為賞,另封一品忠義王。這都好幾月了,也沒人能做到,殺了單于兩個王子便已經是最大的收穫了。

  明明陛下跟她同吃同睡,每天天亮才起身,在城牆上坐幾個時辰,半下午就回營吃飯了,比以前在宮裡時還清閒,悠哉悠哉的。陛下不讓她去城牆上觀戰,唐宛宛每天聽著火炮轟鳴的聲音,還當盛朝將士一直是防守之勢。

章節目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