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4章 第 94 章

投票推薦 加入書籤 小說報錯



      


  大家正說到興頭上,老夫人就是想要打斷他們聊天也無從入手。

  無論是在閨中,還是嫁到謝國公府以後,她人生幾十年來就沒有哪頓家宴吃得熱熱鬧鬧、嘰嘰喳喳的。

  她並非不喜熱鬧,但這熱鬧一點兒也不符合規矩,所以她本能地反感。

  「罷了。」她出聲,放下筷子,「我身子不舒服,你們吃吧。」

  她說自己身子不舒服,謝家人都得有表示,紛紛出聲問詢。

  老夫人不耐煩地擺擺手:「你們用吧,我只是年紀大了,易乏。」

  畢竟老夫人多年就是肅著個臉的模樣,沒人察覺她的不愉,等她走後又重新恢復了熱鬧。

  老夫人身子本來就沒事,回到壽寧堂時辰尚早,還未到就寢的時候。既然睡不下,便枯坐著,坐了一會兒肚子卻餓了,嬤嬤便叫人去大廚房要了碗素羹。

  老夫人喝了幾口後便把調羹放下了,嘆道:「果然是年紀大了,明明腹中空空,可面對飯菜依舊沒什麼胃口。」

  嬤嬤勸道:「老夫人,瞧您說的什麼話,您若是年紀大了,那奴婢豈不是半截身子入土了。」

  老夫人今日心情鬱郁,笑不出來,只是搖搖頭:「我就是年紀大了,有時候著實是看不透那些小的們心中在想什麼了。」太子來謝國公府、皇后賞賜姜舒窈、太子親自為小吃街撐腰,一樁接一樁的,老夫人不僅臉疼,還疼到懷疑自個兒是否好賴不分了。

  「我莫非才是那個討人嫌的人?」她自言自語著。

  嬤嬤聞言連忙垂下頭,不敢應聲。

  胃口不好、心情不愉,再加上年紀大了,老夫人的身子也沒有以前硬朗了,記著一件事便反覆的琢磨思考,生怕倒頭來她才是那個討嫌的人。

  幾日後老夫人接到了封邀請眾人賞花的帖子。賞花只是個名頭,目的是為了讓大家湊一塊兒,聚一聚聊一聊,否則整日窩在自家府里都要憋出病來了。

  老夫人雖然沒什麼興致,但還是去了,去了以後又開始想心事。她一想事,臉上的神情越發刻板嚴肅了起來,惹得其他人紛紛交頭接耳。

  有那眼神精的,想巴結老夫人的婦人見她神情嚴肅,眼珠滴溜溜一轉,搭話道:「容老夫人今兒是怎麼回事,可是有煩心事?」

  老夫人地位高,是高門主母們簇擁的對象,貴女及笄若能讓她插簪,臉上都有光。

  她一不開心了,哄著她說話的人一抓一大把。

  「讓我猜猜,可是你那兒媳又不省心了?」同她年紀相當的老夫人說話就輕鬆多了,以老姐妹聊天的口吻揭開話題,接下來大家七嘴八舌的附和道,話門子便打開了。

  姜舒窈可謂是京中風雲人物,耍著手段嫁了謝珣以後,絲毫沒有「安分」的苗頭,反而越演越厲,碼頭開市肆、打造小吃街、早食市肆,聽起來就讓人咋舌。

  好好的一個高門主母,為何要身上沾上銅臭味?

  正當大家等著看她笑話時,人家不僅沒有如她們所想那般失敗,反而把生意做得風生水起,連自家夫君兒子也念叨著林家的吃食,時不時下值後繞路過去買點吃食回來。

  「聽說她時常往那小吃街拋頭露面呢。」

  「你可說呢,她母親不就是那個性子嗎?不過當年林家那群沒皮沒臉的族人要占了林家的家業,襄陽伯夫人跳出來撐住家業也是情有可原。可是林家如此富裕,光吃著娘家的老本她就幾輩子都花不完了,何至於繼續斂財?」

  「是啊,這種兒媳婦兒真不省心,聽說不僅去小吃街逛過,碼頭也去過呢,真是不懂規矩!」

  一群人議論紛紛的,老夫人臉越來越黑。

  「嘭」地一聲,她將茶盞摔在桌面上。

  剛才還七嘴八舌說姜舒窈閒話的人才意識到自己拍錯了馬屁,連忙垂頭,生怕惹了老夫人的嫌。

  「好一個不懂規矩,原來你們口裡的規矩是用來壓別人的,而不是用來約束自身的。」她的目光掃過誰,誰就一抖。

  若是此時被她點名道姓說沒規矩了,話一傳出去,她們女兒近些年議親都會難了。

  幸好老夫人不是得理不饒人的人,她冷淡地說了幾句後便以身子不爽利為由離府,留下一群人坐在屋內暗自咬牙,生怕有人傳出她們嚼舌根惹惱了容老夫人的話柄。

  老夫人離府以後並未馬上回謝國公府。

  這些日子她心頭憋悶,出來透透氣兒也是好的。

  她吩咐車夫繞著河畔轉了一圈,最後乾脆下了馬車,在河邊吹風透氣。

  「你說,她們說的可有道理?」老夫人問嬤嬤。

  嬤嬤連忙躬身:「老夫人,您可別往心裡去,都是一群沒規矩的長舌婦罷了。」

  老夫人笑了一聲,臉上神情更難看了些:「我往心裡去個什麼勁兒,我難道不是和她們想的一樣嗎?」

  嬤嬤不敢說話了。

  老夫人順著河畔走,幽幽地道:「規矩?規矩到底是個什麼,老了,老了,倒也糊塗了。」

  她頓住腳步,站在河畔發呆,嬤嬤在一旁站著不敢吭聲,

  眼看著天色暗下來了,嬤嬤正待出聲提醒,卻聽老夫人忽然道:「林家小吃街位於何處?」

  嬤嬤一愣,她家那口子是外院做活的,對外面的事很了解,所以她略有耳聞,答道:「約摸就在這條河的盡頭。」

  老夫人點點頭,道:「走吧。」

  嬤嬤一愣:「老夫人可是要回府?」

  老夫人搖搖頭,慢慢地順著河畔往前走:「去小吃街。」

  嬤嬤徹底傻了,跟著走了一段才反應過來:「老夫人,不乘馬車嗎?」

  「走過去吧。」

  老夫人此次去赴宴並未帶很多下人,撇開兩名車夫以外,就只有一個嬤嬤。兩人步子慢,到了小吃街以後天色已經完全暗下來了,小吃街掛起了燈籠,如火龍一般將整條街道映亮,正是熱鬧時候。

  別說老夫人了,就是嬤嬤也不適應這份人來人往的熱鬧。

  老夫人站在小吃街街頭,驚訝道:「這就是林氏小吃街嗎?」

  嬤嬤也很驚訝,她只是知道小吃街生意不錯,卻沒想過如此紅火。這麼長這麼寬的一條街,居然擠滿了食客,有一看就是手裡拮据的百姓,也有穿著綢緞的貴人,人擠人的,放眼全京城也沒有其他地方比這更熱鬧了。

  老夫人也不知為何想要來看一眼,本來說看一眼就走,可這看一眼就被震驚呆了,哪還有來時的想法。

  她的目光往旁邊移去,旁邊有一條略窄的街道,硬生生被收拾出來和小吃街街頭銜上,街頭架起了長木架,上面掛著碩大的招牌,這麼霸道,一看就是林氏的風格。

  這條街沒有這邊繁華,市肆也還未修好,只是擺起了一長街的食攤,但仍然十分熱鬧。

  這條街是新辟出來的,賣的也是價錢便宜的吃食,雖仍有老饕在裡面搜尋美食,但來往穿梭的更多是普通百姓。

  老夫人想了想,抬腳朝新街走了過去。

  嬤嬤連忙在後面跟著。

  市肆看著尚可,食攤卻是簡陋到了極致。

  老夫人餓了這麼多天都沒胃口,可一邁入飄蕩著豐富香味的小吃街,居然開始有點饞了。

  她轉了一圈,看著食攤攤主從一大口鍋子裡舀吃食出來賣,饞蟲又默默地消下去了。

  兩人繞了一圈,準備走出小吃街,到了街頭,忽然被人叫住了。

  街頭食攤的攤主正巧攤前沒食客,見她倆來回一圈沒有找見吃食,熱心道:「這位大娘可是不知道吃點什麼?」

  老夫人還是第一次面對這麼接地氣的攬客場景,一時不知如何應對。

  攤主見她不答,便以為自己猜中了,抬手指向旁邊的食攤道:「不若看看這家雞汁豆腐串?」

  不往自己食攤攬生意,反而推去別家攤子,老夫人出於好奇,沒有離開,而是來到了她指向的食攤。

  食攤前站著一位衣著簡陋的老人家,衣裳洗的發白,雙目有些渾濁,鬢髮花白,見有食客靠近,連忙道:「您吃點什麼,來一碗雞汁豆腐串?」

  她應當有眼疾,落到老夫人身上的目光有些飄,所以離這麼近也看不清她身上的布料有多昂貴,不是在這兒用食的人。

  嬤嬤自然應當替老夫人回話,但此時看著這位老人家,她一時張不開口。

  「我家的雞湯都是用整雞熬的,可鮮了。」她口舌不好,不會攬客,看著也不像手上麻利的,所以食攤前一直沒有食客,此刻有人來了,連忙打起了精神。

  老夫人沒答話,她是不會吃街邊吃食的。

  因著自己的關係讓老人家白高興一場,她心有愧疚,讓嬤嬤給她些銀子。

  老人家耳力差,模模糊糊聽到了些字眼,又看嬤嬤給了一大塊銀子,連忙道:「兩碗要不了這麼多的錢的。」她轉頭對旁邊食攤的攤主喊道:「惠娘,幫我看看這要找多少銅板呀。」

  旁邊食攤的惠娘正忙著,喊道:「稍等!」

  眼看老人家誤會了,嬤嬤正想說她們不是要買吃食的,老人家已經麻利地揭開鍋蓋動手準備吃食了:「您先坐,桌椅都是乾乾淨淨的,雞汁豆腐串馬上就來。」

  嬤嬤一時有些不知所措,她走到老夫人身邊,猶豫道:「這……」

  老夫人沉默了幾息,道:「算了,坐吧。」

  嬤嬤驚訝地瞪大眼,她不講究,在這兒吃沒什麼,可老夫人怎麼會答應?

  老夫人往矮桌前坐下,矮桌雖簡陋,但擦得乾乾淨淨,即使木質不好,也打出了一層亮光。

  揭開鍋蓋後,熱氣騰騰的白霧冒了出來,帶著濃郁的雞湯香味,瞬間讓食攤周圍染上甘醇鮮美的氣味。

  嬤嬤站在老夫人身後,聞著這味兒也有些饞了,對老人家道:「大娘,你為何不揭開蓋煮湯呢?雞湯如此鮮美,蓋著沒味兒,難怪你這兒沒客人。」

  老人家一邊舀雞湯,一邊道:「不行的,夫人交代過,雞湯要小火慢煨才能讓豆腐串入味兒。」

  嬤嬤想了一下,估計她口中的夫人是林氏,有些疑惑:「那你這兒生意不好,你家夫人不會怪罪嗎?」

  「哪能呀,夫人說了,這食譜做法都是她給的,生意也是她安排的,賣的不好全賴她,賣的好了我們卻有賞,我們只需要保證吃食的味道,其餘的都不必擔心。」

  舀了滿滿兩晚雞湯豆腐串,撒上蔥花芫荽後,老人家問:「您要蒜汁兒辣醬嗎?多點還是少點?」

  嬤嬤轉頭看老夫人,老夫人不說話,她便答道:「來點吧,適宜就好。」

  老人家目光往旁邊挪去,凝了凝目光才找到蒜汁兒蒜末罐子。

  嬤嬤見她這樣,難免擔心味道。

  雖說雞汁豆腐串看著簡單,但她眼神不好,難道不會一不小心就把調料放多了嗎?

  正這麼想著,一個清脆的童音響起:「外祖母!讓我來。」

  老夫人和嬤嬤將目光投向街頭,一個小女童端著兩碗面朝這邊跑過來,氣喘吁吁的,看著她倆坐在這兒連忙道:「客官稍等,馬上就好。」

  她噠噠地跑過去,把碗放下,然後拖來板凳,站上去,拿起勺:「多還是少?要辣醬嗎?」

  老人家將嬤嬤的話重複了一遍。

  女童分別舀上調料,又從板凳上跳下來,捧著碗小跑過來,把碗放在他們面前:「您請用。」

  老人家慢一步跟在後面,將筷筒放在桌上。

  老夫人和嬤嬤都愣住了。

  女童似乎是猜到了他們的心思,解釋道:「我外祖母眼神不好,平日裡放佐料這些精細活都是我看著的,您放心,味道肯定不差。」

  她說完以後回到食攤前,對老人家道:「外祖母,咱們吃飯吧,今日管事多給了我一個雞蛋,咱倆對半分。」

  老夫人和嬤嬤對視一眼,嬤嬤猶豫了下,問:「老夫人,您要用嗎?」

  老夫人將視線投到面前的雞汁豆腐串上,雞湯清透,黃澄澄的,面上飄著零星亮澤的油脂,豆腐乾嫩黃,吸飽了雞湯堆在碗底,青菜給碗裡增添了亮色,白皙的蒜汁兒和花生碎綴在中央,聞著鮮香撲鼻,暖意融融。

  她沒胃口的時日府里大廚房可謂是費盡心思為她做吃食,天上飛的、海里游的,全都給她端到了桌前,她都沒胃口。

  但此時坐在乾淨的矮桌前,燈籠發出昏黃的暖光,街道上人來人往,耳旁是女童與老人家的談話聲,老夫人感覺麻木依舊的胃逐漸醒來,她忽然就餓了。

  老夫人開口道:「別站著了,你也坐吧,吃一碗。」在嬤嬤震驚的目光中,取了筷子,準備用餐。

  稍微拌勻調料,挑一筷子豆腐串入口,豆腐串裹著濃郁鮮香的雞湯入口,鮮香酣醇的香味在舌尖綻放,暖意散便口中,還未咀嚼,就被這雞湯的肥美清甜味勾起了饞蟲。

  老夫人是第一次吃豆腐串這種豆製品,瞧著新鮮,嚼著也新鮮。豆腐串外皮韌實,耐煮,能包湯。內里吸足了雞湯,柔軟細膩,一咬,溫熱的雞湯便在口中迸濺開來,既有雞湯的鮮,也有豆製品的醇。

  雞湯熬得夠久,小火讓鮮味全部都透了出來,浸透了豆腐串和青菜。豆腐串挑起來沉甸甸的,放入口裡的時候顧不得姿態,得稍微吸一下,免得雞湯滴落,一邊吸湯,一邊咬,咀嚼到後面,豆香味愈發濃烈,可謂越吃越香。而青菜除了鮮美還有清新,清脆爽口,進一步豐富了口感。

  吃完豆腐串,留下的雞湯也不能浪費。

  食攤沒有調羹,老夫人猶豫了一下,還是端起了碗喝。

  雞湯清澈,過濾掉了香料,碗底只留有煮爛的雞肉末和花生,喝完雞湯將碗底的乾料倒入嘴裡,細細咀嚼,收尾收得十足過癮。

  直到放下碗,她才陡然意識到自己今天完全沒了規矩,在街邊坐下也就罷了,居然吃了起來,還吃得一乾二淨,連吃相都不顧了。

  她吃完了以後,臉色不太自在,正巧旁邊食攤的惠娘忙完了,跑過來幫忙找錢,看到老夫人臉色不好,一下子就緊張了:「這位大娘,可是味道不好?」

  味道哪會不好,甚至說是太好了,讓老夫人開始懷疑自己了。

  「不是,味道很好。」

  攤主點頭,這才看清她的衣料並非普通料子,能得口味刁鑽的貴人的肯定,十分開心:「那就好。」她找來銀錢放在桌面上,嘆道,「也不知道何時這邊市肆能修好,到時候就不用了在街邊吃,那些貴人們也不會嫌棄咱們的吃食了。」

  老夫人並未搭話,攤主便自顧自說著:「哎,也不知道小姐什麼時候來,聽老街的人說,小姐之前去那邊呆了幾天,一一改進了食譜,味道更上一層樓了,到時候您可要記得再來嘗嘗。」

  老夫人一愣,攤主口中的夫人是指林氏,那么小姐就是姜舒窈了。

  姜舒窈居然在小吃街呆了幾天?

  想著那人來人往的小吃街,再想想她拋頭露面改進食譜的樣子,老夫人難以置信,脫口而出道:「成何體統?」

  攤主不懂她反應為何這麼大,莫名其妙道:「什麼體統?」

  「林家小姐可是拋頭露面在那街上走動?」

  攤主笑開了花:「是啊,小姐一點架子都沒有,有那運氣好的,還能得她手把手傳授手藝呢。」

  老夫人倒抽一口器,道:「她怎麼能如此不守規矩?」

  攤主這才聽出了老夫人反對的語氣,再看老夫人那震驚和不贊同的神色,頓時不高興了,哪來兒的大娘,居然指點到她家小姐頭上了。

  「這位大娘,你這可說岔了,你瞧瞧這條街,哪個女人是守規矩的?」

  她指著對面的食攤:「她家相公是個喝死了的酒鬼,剩下一大家子喝血吃肉,硬生生奪了他們母子僅剩的家財,她若是守規矩不出來賣吃食,她們母子就會活活餓死。」她又隨意指了幾個,「她若是守規矩,就會被兄嫂賣進那腌臢地賺銀兩;她若是守規矩,就會被兒媳兒子欺負死;她若是守規矩,就會被送給八十歲老頭子當玩意兒。」

  她最後指向賣雞汁豆腐串的老人家:「還有胡大娘,若是她守規矩,不讓小花跟著出來賣吃食,她們祖孫倆靠什麼養活自己?」

  惠娘一口氣說完,轉身對老夫人道:「這條街的女人沒一個守規矩,但這裡卻是全京城最熱鬧的地方,達官貴人、平民百姓,誰來了都得贊一聲好。」

  在食攤後面蹲著吃麵的女童聽到自己的名字,從食攤後面探出個腦袋來:「是啊,規矩有什麼用。夫人說了,只有手藝是真的,學一門手藝去哪都餓不死。」她笑道,眼裡充滿憧憬,「等我再大一點就可以學算帳了,夫人說只要我合格便會用我,到時候賺了銀子,我就把家裡的茅草屋頂加上大瓦片,下雨天就不會滴水了。」

  老夫人只是脫口而出的一句,沒想到會被如此反駁,她訥訥地看著惠娘,一時不知如何言語。

  惠娘見她不像向姜舒窈找茬的,也軟了口氣,搖頭道:「要我說,規矩都是吃人的東西。您不懂,小姐是懂的,她告訴我們,人生在世,活得快樂最為重要。她雖然沒明明白白說過這句話,但她收留我們、教我們廚藝,不顧身份在這兒拋頭露面,把小吃街變成京城最紅火的街道,讓我們自在地重活一遍……這一樁樁一件件,都是在說這個道理。」

  她說完,食攤來了食客,連忙轉身回去招待了。

  秋夜微冷,食攤飄出熱氣騰騰的白霧,街道上食客來往,或是駐足,或是擦肩而過,燈籠隨風搖晃,橘光灑在食攤前,投下一圈圈亮影,和縹緲的熱氣融合在一起。

  明明四周是老夫人最討厭的吵鬧,可她卻覺得內心無比平和,盯著那燈籠發起了呆。

  老人家見老夫人坐在那兒不動了,以為是惠娘惹了她的不快,忐忑地站起身來,布滿皺紋的手在洗得發白的圍裙上擦了擦。

  女童見狀道:「外祖母,快吃呀,面坨了就不好吃了。」她順著老人家的視線看向老夫人,見她在那兒坐著發呆,跑過來道,「您還要來碗嗎?」

  老夫人回神,和女童天真的視線撞上。

  「阿花,快過來。」老人家察覺到了老夫人的尊貴,連忙不懂事兒的孫女過來,生怕惹了貴人的不快。

  老夫人忽地就笑了,她道:「好,再來兩碗……」她說到這卡住,看向嬤嬤,問,「等會回去給你家孫子孫女也帶上幾碗可好?」

  嬤嬤鬆了口氣,也笑了:「好,他們一定會喜歡這個吃食的。」

  女童攬到了生意,蹦蹦跳跳走了。

  過了一會兒,她端著兩碗雞汁豆腐串過來放在桌上,正欲轉身,被老夫人叫住:「你過來和我們一起吃如何,別蹲在那兒吃了,坐下吃吧。」

  客人不嫌棄,阿花當然願意坐著吃了,連忙斷了碗過來。

  食不言,寢不語。

  老夫人挑起豆腐串頓了頓,最後還是開了口:「你家裡只有你和你外祖母了嗎?」

  「是呀,我娘前年冬天沒熬住,走了。爹娶了後娘,不要我了,我就跟了外祖母。」七八中文更新最快^電腦端:https://m.78zw.com/

  老夫人摸摸她的髮髻:「苦了你了。」

  「不苦不苦,自從夫人讓我們來小吃街做活後,我每日都能吃飽呢。」

  「哦?吃些什麼,這裡還管飯?」

  ……

  一老一少吃著飯慢慢地聊著,從這家的故事,聊到那家食攤攤主的故事,再聊到小吃街的故事,人生百態、生活冷暖,全都融在了一碗簡簡單單雞汁豆腐串里。秋夜的寒氣被美食的香氣衝散,熱氣帶起溫馨熱鬧的白霧,寒夜漸冷,冬日終至,但小吃街里不幸的人們未來只有暖春。




章節目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