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7頁
“都已出嫁了,怎還是如此淘氣?”如從前那般,我笑著摟緊她,“去見過你父皇了?”
“嗯!父皇的眼睛好多了呢!”太平歡快地說道,“我還看見給他治病的那個明崇儼了!那人留著長長的鬍子,袍子又黑又舊,真是個怪人!但是他又是那麼博學,他甚至知道我身上穿的是凝光衣,是由江南青蠶所吐的絲織成的。母后,他究竟是什麼人啊?”
“明崇儼是一個方士,自幼學得奇門遁甲、治病救人之術,有役使鬼神之能,精善岐黃,因為他曾治好了刺史之女的絕症,母后便招他入宮為陛下看病。”我輕描淡寫地說道,“他入宮後,向陛下獻了一顆藥丸,陛下服後病情大有好轉,龍心大悅,便將他留在宮中。”
“哦……”太平似懂非懂地點頭。
“不說這些了,”我拉起她的手,“薛紹對你好麼?”
“好,他對我很好!”太平喜滋滋地大聲回答,而後她拉著我的手,開始絮叨她與薛紹婚後生活的點點滴滴,“母后,薛紹對我很好,體貼溫柔,無微不至,我心中塌實安穩,如此,是不是就是幸福?”
我靜靜地望著太平,她此時已是新婦,少了一分少女的羞澀,愈見美艷與高貴,顯出誘人風韻。那韻味不屬於少女,少女的青澀挑不起這份嫵媚。其實她的改變極其微妙,旁人未必看得出,我卻看得分明。我是那般了解她,她的一顰一笑、我太熟悉,太了解了,不差分毫。我忽然醒悟,太平已真正成為了一個女人——我的太平,我捧在手心、親眼看著一寸寸地長大的太平,如今已經不再是我一個人珍寶,而是成為了別人美麗而婀娜的妻子。
我懶洋洋望著她的小腹,打趣道:“如何,那裡有動靜了麼?”
“什麼?您說的是……”太平一愣,而後輕輕點頭,她紅了臉,白皙的面上如同宣紙染了一抹紅,嬌艷地化做一朵盛開的紅蓮。
我長聲嘆息:“連你都要做母親了……”
太平見我如此,先是靜默,而後狡獪的雙眼晶晶閃亮:“母后,在您面前,我永遠是您掌心裡捧著的寶貝,永遠是最幸福的人。這是一生的情意、一生的緣份,它永遠在。”
我輕笑著將太平摟住,笑意靜好,浮光掠影。
原來,在不知覺中,我成了一個手揮五弦的琴者。歲月不居,時節如流,而女兒在我指尖縱情流淌。她所有的青澀、奔放、哀愁、喜悅都被我寫進了那張隱含古韻的親情之琴中。
太平走後,我緩步向前,向中宮迤邐行去。
大殿空曠,青銅爐中香靄撩人。
湘簾半卷,玉簟透涼,明崇儼正在侃侃而談:“陛下,這是上辟寒香,是由東海抹鯨中得來的。夜晚若是點上一支,陛下便能很快消除焦躁,安然入夢。”
“這香確是好聞……”李治雙眸一亮,若有所悟。
“其實香亦似人,聞香可識人。”明崇儼又道,“譬如天子染龍涎香,這便是天地獨有。”
“聞香可識人?”李治笑了,“倒是有趣。”
明崇儼答道:“顯皇子慣用沉香,沉香穩重,有大福大貴之意,若想求得江山社稷穩定,顯皇子是最合適的人選。”
李治幾不可聞地嗯哼一聲,又問:“那太子喜用的辟邪香又有何講究?”
“辟邪便是披荊斬邪之意,隱有刀斧之氣,殺伐太厲,恐怕將來難以自制,會損已而傷人。”
李治眼皮一跳:“那旦用的麟腦香呢?”
“麟腦香氣清淡,如浮雲流水,有祥瑞之意,卻又蹤影難辨,變化多端,隱隱有風雨之勢,卻不是齊家治國之意。”
李治抬首,似才見我入內,漫然問道:“皇后可都聽見了?”
“臣妾聽見了。”我微施禮,而後輕抬袖,示意一旁的明崇儼不必多禮。
李治瞥了我一眼:“皇后有何想法?”
我垂目:“天意向來難測,兒孫自有兒孫福,臣妾亦無話可說。”
“呵……皇后最近真是惜字如金。”李治諱莫如深地笑著。
“太子到——”殿外忽傳來內侍的通報聲。
“兒臣見過父皇、母后。”李賢大踏步入殿,跪地行禮。
“賢兒,父皇母后皆忙於政事,許久不見你了,你最近都在做些什麼呢?”李治和顏悅色地問道。
李賢恭敬答道:“回父皇,兒臣已是太子,不能如皇子時那般嬉鬧玩耍,我如今是監國,亦有許多政務要處理。”
我勾起一抹笑意:“每日與那些江湖遊俠、亡命門客廝混,莫非這也算做太子政務麼?”
李賢呆愣了下,而後惱怒開腔:“母后,他們並不是什麼我亡命政客,他們皆年輕有為,是真正的人才俊傑!”
“是麼?”我眉梢一挑,“既是人才,那你應當上書舉薦,我自然會給他們官職,使他們真正為國民效力。朝野對你廣納門客一舉,已有非議。你日後少與這些人廝混,以免得再惹非議,給居心不良的人留下話柄。明白麼?”
李賢冷淡應允:“母后,兒臣明白。”
“東宮有一官員,曾上書,勸你不要縱情聲色。”我回身坐下,自斟了一杯茶,“所以我前日遣人送去了《少陽正范》與 《孝子傳》給你,你看了麼?”
“我……我看了……”李賢訥訥答道。
“看了?那麼,你知道該如何做一個君王以及孝子麼?”
李賢額頭已有冷汗:“我……兒臣愚昧!請母后責罰!”
“我亦不責罰你,回去吧。回去好好再研讀這兩本書。”
“是。”李賢躬身施禮,而後起身出殿。在經過明崇儼身邊時,兩人目光相交,李賢怒目而視,那神情暴怒得恨不能將明崇儼抓起狠咬幾口。
“陛下,皇后,在下也告辭了。”李賢走後,明崇儼亦起身。
“去吧。”李治疲累地擺了擺手,明崇儼很快退下。
殿中只剩我們二人,晦暗光線,香氣裊裊,散漫的煙靄,遮天蔽日,如蟄伏的蝙蝠撲面而來。
李治看著我,眸中似有深意:“皇后,賢兒還年幼,你要有耐心,多磨礪他,不可操之過急。”
我靜默不語,只微微頷首。
李治望了我一眼,欲言又止,而後淡淡地說道:“好了,朕累了,想休息了。”
“臣妾告退。”我平靜地行禮告退。
空影疊翠,碧意清透,綠蔭如蓋,只現出一片窄窄的星空,在前庭暗處,隱隱傳來責罵聲。
“明崇儼,你這個妖人!父皇抬舉你,讓你做了個五品御醫!可你竟然妄言政事!”李賢指著明崇儼的鼻子破口大罵,“你在父皇面前三番四次地說我的不是,說我實在不堪繼承大統!為什麼,為什麼你要這樣陷害我!”
“太子,亂由心生。若陛下果無此意,我的一言半語又能改變什麼?”明崇儼不慌不忙地道,“您一入東宮便養了許多門客,引得朝野非議,莫非您這麼做,當真就沒有一絲私心麼?”
“宰相戴至德、張文瓘先後辭世,我身邊亦無人,莫非我連招納賢士的權利都沒有麼?!”李賢大吼,“那母后以愛好文學編纂書籍為名,招納了一幫學士入禁中為自己的門客,又該怎麼說?”
我立於樹蔭後,目不轉睛地盯著李賢,心中層層鬱結,終化作徹悟的一笑。
這個孩子,確比他的大哥與父皇敏銳。若我不是他的母親,不是對他了如指掌,恐怕也將敗在他的手上。
我做了皇后,在宮中雖是隻手遮天,但在朝中仍是勢單力薄。李義府被殺,許敬宗病逝,而那些由我親手提拔上來的下級官員因品級低下,無法成為我強有力的支撐。而那些把持朝中要務的重臣,無一是我心腹。尤其是那幾個宰相,更是對我頗有微詞。所以我便已入內編撰為名,密令一些本沒有參政資格的文臣參決朝政,暗中緩慢地分割宰相的權利。其實我集結這些文士是受了太宗皇帝開弘文館招攬十八學士的啟示。武德四年後,當時尚為秦王的先帝恃其有蓋世之功,陰蓄奪嫡之謀,除有天策府,更特開文學館,延攬四方賢才,名為“銳意經籍”,實是為自己延攬謀士,參謀帷幄。玄武門兵變,先帝登基之後,文學觀的那些人多位列宰輔,迅速實現了政權的交接,保障了政局的穩定。如今我亦可效仿,養兵千日用兵一時,只要朝中有大員告老,我便可將自己的心腹安插其中,為我所用。
“嗯!父皇的眼睛好多了呢!”太平歡快地說道,“我還看見給他治病的那個明崇儼了!那人留著長長的鬍子,袍子又黑又舊,真是個怪人!但是他又是那麼博學,他甚至知道我身上穿的是凝光衣,是由江南青蠶所吐的絲織成的。母后,他究竟是什麼人啊?”
“明崇儼是一個方士,自幼學得奇門遁甲、治病救人之術,有役使鬼神之能,精善岐黃,因為他曾治好了刺史之女的絕症,母后便招他入宮為陛下看病。”我輕描淡寫地說道,“他入宮後,向陛下獻了一顆藥丸,陛下服後病情大有好轉,龍心大悅,便將他留在宮中。”
“哦……”太平似懂非懂地點頭。
“不說這些了,”我拉起她的手,“薛紹對你好麼?”
“好,他對我很好!”太平喜滋滋地大聲回答,而後她拉著我的手,開始絮叨她與薛紹婚後生活的點點滴滴,“母后,薛紹對我很好,體貼溫柔,無微不至,我心中塌實安穩,如此,是不是就是幸福?”
我靜靜地望著太平,她此時已是新婦,少了一分少女的羞澀,愈見美艷與高貴,顯出誘人風韻。那韻味不屬於少女,少女的青澀挑不起這份嫵媚。其實她的改變極其微妙,旁人未必看得出,我卻看得分明。我是那般了解她,她的一顰一笑、我太熟悉,太了解了,不差分毫。我忽然醒悟,太平已真正成為了一個女人——我的太平,我捧在手心、親眼看著一寸寸地長大的太平,如今已經不再是我一個人珍寶,而是成為了別人美麗而婀娜的妻子。
我懶洋洋望著她的小腹,打趣道:“如何,那裡有動靜了麼?”
“什麼?您說的是……”太平一愣,而後輕輕點頭,她紅了臉,白皙的面上如同宣紙染了一抹紅,嬌艷地化做一朵盛開的紅蓮。
我長聲嘆息:“連你都要做母親了……”
太平見我如此,先是靜默,而後狡獪的雙眼晶晶閃亮:“母后,在您面前,我永遠是您掌心裡捧著的寶貝,永遠是最幸福的人。這是一生的情意、一生的緣份,它永遠在。”
我輕笑著將太平摟住,笑意靜好,浮光掠影。
原來,在不知覺中,我成了一個手揮五弦的琴者。歲月不居,時節如流,而女兒在我指尖縱情流淌。她所有的青澀、奔放、哀愁、喜悅都被我寫進了那張隱含古韻的親情之琴中。
太平走後,我緩步向前,向中宮迤邐行去。
大殿空曠,青銅爐中香靄撩人。
湘簾半卷,玉簟透涼,明崇儼正在侃侃而談:“陛下,這是上辟寒香,是由東海抹鯨中得來的。夜晚若是點上一支,陛下便能很快消除焦躁,安然入夢。”
“這香確是好聞……”李治雙眸一亮,若有所悟。
“其實香亦似人,聞香可識人。”明崇儼又道,“譬如天子染龍涎香,這便是天地獨有。”
“聞香可識人?”李治笑了,“倒是有趣。”
明崇儼答道:“顯皇子慣用沉香,沉香穩重,有大福大貴之意,若想求得江山社稷穩定,顯皇子是最合適的人選。”
李治幾不可聞地嗯哼一聲,又問:“那太子喜用的辟邪香又有何講究?”
“辟邪便是披荊斬邪之意,隱有刀斧之氣,殺伐太厲,恐怕將來難以自制,會損已而傷人。”
李治眼皮一跳:“那旦用的麟腦香呢?”
“麟腦香氣清淡,如浮雲流水,有祥瑞之意,卻又蹤影難辨,變化多端,隱隱有風雨之勢,卻不是齊家治國之意。”
李治抬首,似才見我入內,漫然問道:“皇后可都聽見了?”
“臣妾聽見了。”我微施禮,而後輕抬袖,示意一旁的明崇儼不必多禮。
李治瞥了我一眼:“皇后有何想法?”
我垂目:“天意向來難測,兒孫自有兒孫福,臣妾亦無話可說。”
“呵……皇后最近真是惜字如金。”李治諱莫如深地笑著。
“太子到——”殿外忽傳來內侍的通報聲。
“兒臣見過父皇、母后。”李賢大踏步入殿,跪地行禮。
“賢兒,父皇母后皆忙於政事,許久不見你了,你最近都在做些什麼呢?”李治和顏悅色地問道。
李賢恭敬答道:“回父皇,兒臣已是太子,不能如皇子時那般嬉鬧玩耍,我如今是監國,亦有許多政務要處理。”
我勾起一抹笑意:“每日與那些江湖遊俠、亡命門客廝混,莫非這也算做太子政務麼?”
李賢呆愣了下,而後惱怒開腔:“母后,他們並不是什麼我亡命政客,他們皆年輕有為,是真正的人才俊傑!”
“是麼?”我眉梢一挑,“既是人才,那你應當上書舉薦,我自然會給他們官職,使他們真正為國民效力。朝野對你廣納門客一舉,已有非議。你日後少與這些人廝混,以免得再惹非議,給居心不良的人留下話柄。明白麼?”
李賢冷淡應允:“母后,兒臣明白。”
“東宮有一官員,曾上書,勸你不要縱情聲色。”我回身坐下,自斟了一杯茶,“所以我前日遣人送去了《少陽正范》與 《孝子傳》給你,你看了麼?”
“我……我看了……”李賢訥訥答道。
“看了?那麼,你知道該如何做一個君王以及孝子麼?”
李賢額頭已有冷汗:“我……兒臣愚昧!請母后責罰!”
“我亦不責罰你,回去吧。回去好好再研讀這兩本書。”
“是。”李賢躬身施禮,而後起身出殿。在經過明崇儼身邊時,兩人目光相交,李賢怒目而視,那神情暴怒得恨不能將明崇儼抓起狠咬幾口。
“陛下,皇后,在下也告辭了。”李賢走後,明崇儼亦起身。
“去吧。”李治疲累地擺了擺手,明崇儼很快退下。
殿中只剩我們二人,晦暗光線,香氣裊裊,散漫的煙靄,遮天蔽日,如蟄伏的蝙蝠撲面而來。
李治看著我,眸中似有深意:“皇后,賢兒還年幼,你要有耐心,多磨礪他,不可操之過急。”
我靜默不語,只微微頷首。
李治望了我一眼,欲言又止,而後淡淡地說道:“好了,朕累了,想休息了。”
“臣妾告退。”我平靜地行禮告退。
空影疊翠,碧意清透,綠蔭如蓋,只現出一片窄窄的星空,在前庭暗處,隱隱傳來責罵聲。
“明崇儼,你這個妖人!父皇抬舉你,讓你做了個五品御醫!可你竟然妄言政事!”李賢指著明崇儼的鼻子破口大罵,“你在父皇面前三番四次地說我的不是,說我實在不堪繼承大統!為什麼,為什麼你要這樣陷害我!”
“太子,亂由心生。若陛下果無此意,我的一言半語又能改變什麼?”明崇儼不慌不忙地道,“您一入東宮便養了許多門客,引得朝野非議,莫非您這麼做,當真就沒有一絲私心麼?”
“宰相戴至德、張文瓘先後辭世,我身邊亦無人,莫非我連招納賢士的權利都沒有麼?!”李賢大吼,“那母后以愛好文學編纂書籍為名,招納了一幫學士入禁中為自己的門客,又該怎麼說?”
我立於樹蔭後,目不轉睛地盯著李賢,心中層層鬱結,終化作徹悟的一笑。
這個孩子,確比他的大哥與父皇敏銳。若我不是他的母親,不是對他了如指掌,恐怕也將敗在他的手上。
我做了皇后,在宮中雖是隻手遮天,但在朝中仍是勢單力薄。李義府被殺,許敬宗病逝,而那些由我親手提拔上來的下級官員因品級低下,無法成為我強有力的支撐。而那些把持朝中要務的重臣,無一是我心腹。尤其是那幾個宰相,更是對我頗有微詞。所以我便已入內編撰為名,密令一些本沒有參政資格的文臣參決朝政,暗中緩慢地分割宰相的權利。其實我集結這些文士是受了太宗皇帝開弘文館招攬十八學士的啟示。武德四年後,當時尚為秦王的先帝恃其有蓋世之功,陰蓄奪嫡之謀,除有天策府,更特開文學館,延攬四方賢才,名為“銳意經籍”,實是為自己延攬謀士,參謀帷幄。玄武門兵變,先帝登基之後,文學觀的那些人多位列宰輔,迅速實現了政權的交接,保障了政局的穩定。如今我亦可效仿,養兵千日用兵一時,只要朝中有大員告老,我便可將自己的心腹安插其中,為我所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