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5頁
不過我現在想明白了,那件事,其實你這輩子都不會放下的。
我爹當年有錯,你能原諒他,我已經很感激了。剩下的事,我總不能再攔你。當年的事我不問,你想做就去做吧,我不會給你拖後腿。”
她頭埋在膝上,這聲音本就輕,偶爾有一兩個字眼讓人模模糊糊辨不清,可她語氣里的自責掩不住:“我原本想,你哪怕非要走這一趟,至少等我爹回來,他在我也安心些。但其實,你應該也不太需要他幫忙,畢竟你連首輔大人的情都不願承。”
“婉婉。”他忽然不知怎麼去安慰她,只能蹲在她身側,安安靜靜地陪著她。
她抬起了頭,眸子尚且濕漉漉的,昨日未掉的眼淚在今日加倍奉還,她很認真地道:“這丫頭從進寧州府開始,就各種不對勁,我原本以為她只是想起舊事難過,可她其實是在為她父親嘆惋吧,明明不是他的錯,卻要因為這些無知者送上性命。
她心裡到底有多煎熬呢,不忍見他們受苦,可也不敢相信竟然就是這些手無寸鐵的所謂饑民,讓他清廉了一輩子盡心盡力為民的父親喪了命。
那句‘吾名符奚’就是說給我聽的,好讓我給她刻碑呢,罪人是不配有姓的,她這一輩子都沒用過自己的名字。到如今,總算不用為著苟且偷生,而再不敢用真名了。”
她靜靜注視著他:“你去吧。不管是濟世濟民也好,還是單純想要回京,我都不攔你了。要不是靈芝這丫頭,我興許還得再用些時日才能明白,人心底的執念與煎熬,不是一個惜命就能夠阻止的。”
他還想再說些什麼,她卻只是道:“快去快回。”
他遲疑了下,知安慰也無用,輕聲道:“那你聽話,安安心心等我回來?”
他這次用的是疑問的語氣,她忽然驚覺,其實他每次這樣說,她從來沒有一次聽過他的叮囑,從含元殿始,到北郡止。但他還是每次都會不厭其煩地這麼叮囑一遍,卻從不強迫她。
她低低“嗯”了聲:“我不等你,又還能去哪?”-
沈度在翌日午時入了京,他猶豫了下,先去找了褚彧明。
褚彧明見他來,難得誇了他一句:“還以為還要等上幾年,倒比我想像的要回來得快上許多。”
他咳嗽了下,沈度看他,他笑了笑:“說來丟人,風熱。”
“大人如今不理事了?”沈度遲疑了許久,還是問。
褚彧明點頭:“人老了,熬不動了,由著他們窩裡鬥,反正閣臣上疏最後都要經司禮監,那幫孫子又不干人事,懶得費心思。”
沈度默了默:“其實我不明白,司禮監如今掌著印,用好了是把真正的好刀,非但能徹底將監國之權落到實處,更能籠絡朝臣,劉昶……這麼做,實在是不明智。”
“你不能指望每個劉家人都流著一樣的血脈。說起來,還是廢太子更純良敦厚。”褚彧明今日似乎不像從前那般喜歡開玩笑,話都說得挺認真,他嘆了口氣,“況且,我倒覺得,司禮監和劉昶到底是什麼關係,還可以挖挖。”
他停了下,才接道:“如果你還沒忘當年那事的話。”
司禮監掌印是當年之事的間接後果之一,今上當年元氣大傷,自此不再全副心思撲在政事上,這才慢慢縱著朝政淪為了如今的局面。沈度有話要問,褚彧明卻嘆了口氣:“說起來,今上從前當真是位好君主,不然老宋當年也不會站在他那頭。”
褚彧明這話不是完全無跡可尋,今上如今雖然在朝中之事上,行事頗為狠辣,對朝中這些功臣也忌憚頗多,下手從不手軟。但對民生還是上心的,平素雖然不大管事,但涉及民生大事,劉昶但凡料理得不盡如人意了,總要親自出面收拾爛攤子,甚至比本朝歷代帝王在民間聲譽都要高上許多。更何況,據史料看,當年初登位時,這位君王也是好氣度,喜能臣,能容人,朝中□□面比如今清明上千百倍。
沈度默默將要問的司禮監的問題咽了回去,聽他嘆道:“加把勁,你再不回來,我就不等了。”
“大人?”他有些遲疑地喚了聲。
“私鹽權這東西,我還是得提醒你一遍,你這是在和戶部搶食,你從前得罪了一個東宮,如今又要來得罪一個貴妃?”褚彧明笑笑,“七皇子現在年紀稍大些了,也開始活躍了,只是瞧著陛下和貴妃母子卻越來越不如以前親密了。”
沈度抿了抿唇:“劉昶的位置要坐穩了?”
“不見得。”褚彧明笑笑,“今年賑災,地方上揪出一堆窩囊廢,全是買官上任的,陛下怒著呢。鹿死誰手,還難說。”
他今日話有些多,沈度不太好插嘴,只得細細聽著。
@無限好文,盡在晉江文學城
“老宋估摸著這兩個月也要回京了,削藩事畢,朝中武也算形勢平穩海晏河清了,若是賑災不出岔子不起騷亂,那除了邊地,好些年都不會再起禍事了。至於文……就等你們後人了。”他嘆了口氣,“我們這幾把老骨頭是折騰不動了。”
“大人……”
他剛喚了聲,就被褚彧明打斷:“我幫你鋪路,面聖的活,你自個兒去。這是個提前回京的好機會,連在地方上熬幾年資歷都不必,你把握好。若是沒把握好,在御前丟腦袋,那沒人救得下來。”
我爹當年有錯,你能原諒他,我已經很感激了。剩下的事,我總不能再攔你。當年的事我不問,你想做就去做吧,我不會給你拖後腿。”
她頭埋在膝上,這聲音本就輕,偶爾有一兩個字眼讓人模模糊糊辨不清,可她語氣里的自責掩不住:“我原本想,你哪怕非要走這一趟,至少等我爹回來,他在我也安心些。但其實,你應該也不太需要他幫忙,畢竟你連首輔大人的情都不願承。”
“婉婉。”他忽然不知怎麼去安慰她,只能蹲在她身側,安安靜靜地陪著她。
她抬起了頭,眸子尚且濕漉漉的,昨日未掉的眼淚在今日加倍奉還,她很認真地道:“這丫頭從進寧州府開始,就各種不對勁,我原本以為她只是想起舊事難過,可她其實是在為她父親嘆惋吧,明明不是他的錯,卻要因為這些無知者送上性命。
她心裡到底有多煎熬呢,不忍見他們受苦,可也不敢相信竟然就是這些手無寸鐵的所謂饑民,讓他清廉了一輩子盡心盡力為民的父親喪了命。
那句‘吾名符奚’就是說給我聽的,好讓我給她刻碑呢,罪人是不配有姓的,她這一輩子都沒用過自己的名字。到如今,總算不用為著苟且偷生,而再不敢用真名了。”
她靜靜注視著他:“你去吧。不管是濟世濟民也好,還是單純想要回京,我都不攔你了。要不是靈芝這丫頭,我興許還得再用些時日才能明白,人心底的執念與煎熬,不是一個惜命就能夠阻止的。”
他還想再說些什麼,她卻只是道:“快去快回。”
他遲疑了下,知安慰也無用,輕聲道:“那你聽話,安安心心等我回來?”
他這次用的是疑問的語氣,她忽然驚覺,其實他每次這樣說,她從來沒有一次聽過他的叮囑,從含元殿始,到北郡止。但他還是每次都會不厭其煩地這麼叮囑一遍,卻從不強迫她。
她低低“嗯”了聲:“我不等你,又還能去哪?”-
沈度在翌日午時入了京,他猶豫了下,先去找了褚彧明。
褚彧明見他來,難得誇了他一句:“還以為還要等上幾年,倒比我想像的要回來得快上許多。”
他咳嗽了下,沈度看他,他笑了笑:“說來丟人,風熱。”
“大人如今不理事了?”沈度遲疑了許久,還是問。
褚彧明點頭:“人老了,熬不動了,由著他們窩裡鬥,反正閣臣上疏最後都要經司禮監,那幫孫子又不干人事,懶得費心思。”
沈度默了默:“其實我不明白,司禮監如今掌著印,用好了是把真正的好刀,非但能徹底將監國之權落到實處,更能籠絡朝臣,劉昶……這麼做,實在是不明智。”
“你不能指望每個劉家人都流著一樣的血脈。說起來,還是廢太子更純良敦厚。”褚彧明今日似乎不像從前那般喜歡開玩笑,話都說得挺認真,他嘆了口氣,“況且,我倒覺得,司禮監和劉昶到底是什麼關係,還可以挖挖。”
他停了下,才接道:“如果你還沒忘當年那事的話。”
司禮監掌印是當年之事的間接後果之一,今上當年元氣大傷,自此不再全副心思撲在政事上,這才慢慢縱著朝政淪為了如今的局面。沈度有話要問,褚彧明卻嘆了口氣:“說起來,今上從前當真是位好君主,不然老宋當年也不會站在他那頭。”
褚彧明這話不是完全無跡可尋,今上如今雖然在朝中之事上,行事頗為狠辣,對朝中這些功臣也忌憚頗多,下手從不手軟。但對民生還是上心的,平素雖然不大管事,但涉及民生大事,劉昶但凡料理得不盡如人意了,總要親自出面收拾爛攤子,甚至比本朝歷代帝王在民間聲譽都要高上許多。更何況,據史料看,當年初登位時,這位君王也是好氣度,喜能臣,能容人,朝中□□面比如今清明上千百倍。
沈度默默將要問的司禮監的問題咽了回去,聽他嘆道:“加把勁,你再不回來,我就不等了。”
“大人?”他有些遲疑地喚了聲。
“私鹽權這東西,我還是得提醒你一遍,你這是在和戶部搶食,你從前得罪了一個東宮,如今又要來得罪一個貴妃?”褚彧明笑笑,“七皇子現在年紀稍大些了,也開始活躍了,只是瞧著陛下和貴妃母子卻越來越不如以前親密了。”
沈度抿了抿唇:“劉昶的位置要坐穩了?”
“不見得。”褚彧明笑笑,“今年賑災,地方上揪出一堆窩囊廢,全是買官上任的,陛下怒著呢。鹿死誰手,還難說。”
他今日話有些多,沈度不太好插嘴,只得細細聽著。
@無限好文,盡在晉江文學城
“老宋估摸著這兩個月也要回京了,削藩事畢,朝中武也算形勢平穩海晏河清了,若是賑災不出岔子不起騷亂,那除了邊地,好些年都不會再起禍事了。至於文……就等你們後人了。”他嘆了口氣,“我們這幾把老骨頭是折騰不動了。”
“大人……”
他剛喚了聲,就被褚彧明打斷:“我幫你鋪路,面聖的活,你自個兒去。這是個提前回京的好機會,連在地方上熬幾年資歷都不必,你把握好。若是沒把握好,在御前丟腦袋,那沒人救得下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