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54頁

投票推薦 加入書籤 小說報錯

  京城這邊平平淡淡的又過了一年,中間真的惡事什麼事兒都沒有,這裡的事兒,是壞事,反而有好幾件好事兒。

  首先,杜有忠在國子監更受人尊敬了,一年過後,歐陽雲傑回到原籍參加縣試,更是一下子就過了,這消息傳來,太后娘家的人是歡喜異常,而且人家太后的大哥和大嫂親自拜見了杜有忠,表達了感激之情。

  要是沒有杜有忠,他們家的小兒子,哪裡能這麼快成才啊。

  就是太后,還專門抽出時間來,接見了齊氏和胡氏。表示了對杜有忠家眷的尊重。

  要知道,京城裡的官夫人,可不是誰都能見到太后的。

  人家太后為什麼要見齊氏和胡氏?還不是因為杜有忠教導有方?

  齊氏後來還開玩笑說,她去見太后的時候,腿都要軟了,生怕自己出了錯,丟臉,讓自己兒子被人笑話。又有自己孫女進宮一趟的悲慘遭遇,所以覺得宮裡那是到處都是壞人,但是呢,他們是太后親自請的人,誰敢對他們做什麼啊。

  所以齊氏是想的太多了。人家太后最後還給他們賞賜了貢緞之類的貢品綢緞呢。另外還給了齊氏一柄沉香木的拐杖,表彰她教子有方。

  杜老爺子看著就嫉妒的很,說教導有方,也該是他這個當爹的教導有方,怎麼都成了自己這個老婆子的功勞呢?

  以前這老婆子還是反對有忠讀書的,如今好處都是她占了,杜老爺子表示心裡很不服氣。

  不過隨後人家是皇上給杜老爺子賞了一個很名貴的硯台,杜老爺子心裡就平衡了。這東西他就是喜歡那。

  當然,皇上是私底下讓人賞的,免得杜家被人都盯著,女人們之間,有太后接見了,還好說一些。

  隨著歐陽雲傑成為了秀才之後,杜有忠的身上盯著的目光那是想當的強烈啊,都想著讓杜有忠教他們家的孩子,可是現在誰也不敢私自的做出綁架的行為了。

  因為上頭有個太后,人家是大靠山呢。

  杜有忠憑著這個,就是收不收子弟完全靠自己願意不願意了。

  當然,因為他已經有兩個弟子,還有國子監司業的官職在身上,所以就沒有再收弟子的打算,這弟子在精不在多,多了也沒有那麼多的精力去指導了,所以杜有忠現在在國子監的時候,有更多的人趁著空閒去找杜先生請教呢。

  這些都是想在科舉上走出一條路的,那些以後有出路的,也不在乎這個了,自然不會去找杜有忠。

  再有一個是,胡鑫成了御前行走,原來的康遠行進入了戶部,成為正五品的戶部郎中,由原來的六品直接成為五品,還是至關重要的戶部,康遠行可謂是官運亨通。

  戶部管著國家的財政,可以說是其他的五部要辦事兒,都離不開戶部,要是戶部不出錢,那麼一切都是白搭。

  而康遠行只要在戶部熬個幾年,就能成為侍郎,或者再往上,就是戶部尚書了。

  至於這幾年到底是幾年,誰也不敢確定,畢竟這事兒沒有準,說不定康遠行還會掉到別處去呢。

  而胡鑫成為御前行走,直接變成了六品官員,還是皇上身邊的紅人,不過不像以前,負責的是吏部,現在是直接對皇帝本人負責了,其他的都不用管的。

  眼紅這個差事的,不在少數,可是最後被胡鑫給得了,有的人說是因為太后的原因,畢竟胡鑫是杜有忠的女婿嘛。

  但是這也是有些人說的酸話,要真是因為這個原因,就往上升,那這個皇上也做的太不稱職了。

  把這麼重要的位置拿過來給自己的娘還人情,可能嗎?

  成為御前行走,那麼接觸皇上的私密事兒就更多了一些。直接就是皇上的心腹了。

  杜榆是在年初的時候,診出又有了身孕,這一胎和懷著元元的時候不一樣,一點兒也不犯噁心,什麼都吃的下。讓胡姥娘和季氏放心了不少。

  元元都已經兩歲多了,走路說話樣樣都行,只不過呢,小孩子嗎,一兩歲,說話多了,就有些聽不清說的啥。要不怎麼說奶聲奶氣的呢?

  杜榆的二嫂田氏去年也生產了,生的是個男孩,名字叫做文禮,胡氏是孫子夠多的了,有三個了,所以特別希望杜榆這一胎是個男孩兒,那麼她就是外孫子也有了。

  只是杜榆自己也不敢保證自己懷的就是男孩兒,一切都順其自然吧,就是女孩兒,她和大表哥都是喜歡的。

  今年喜事兒多,還有一個就是胡惢的年紀也到了可以議親的年紀了。

  如今京城裡,他大哥的差事也是個好差事,所以不少人都盯上了胡惢,想著能成為姻親呢。

  所謂的朝廷有人好辦事兒。

  從年初上門來說親的媒人就多了起來。

  其中不乏和後宮有關係的人家,所以季氏都很是頭疼。以前在胡家棚,是擔心孩子們娶不到媳婦,現在呢,是人選太多,而且背後都有背景,就怕一個不小心,和別人牽扯了進去。

  只是胡鑫表示,只要是爹娘看中的,定下來就可以,至於那背後的背景,出嫁從夫,總不能還念念不忘,他是相信爹娘的眼光,找的人家肯定是品行還可以的,至少姑娘家的品行不會讓人詬病。

  季氏說道:“我看,還是從咱們老家選人吧,這京城裡的水太深了!”

  真要找個家庭背景太好的,到時候看不起人怎麼辦?

  本來睿兒就是小兒子,以後的媳婦也是要聽榆兒的。這要弄個心高氣傲的,看不起妯娌,看不起他們的出身,以後這家裡能消停嗎?

  杜榆說道:“娘,您從老家找,也不一定就不帶目的,咱們現在在京城,對老家的情況就更少了解了,也不過是通過書信,這都隔了好幾年了,真要打聽,也只能是親自回去打聽。不如,您和奶奶商量下,咱們就不信在京城找不到合適的人選。”

  季氏嘆道:“你也知道,惢兒不喜歡讀書,勉強讀了這幾年的書,以後也不能當官啥的,真要找個當官人家的姑娘,以後還落下埋怨呢。”

  胡惢是已經開始接觸家裡的產業了,他對這個比較感興趣,反而對讀書不怎麼喜歡,按照他的話說,就是,他能讀下來這幾年書已經很不錯了,最開始他讀書還直犯困呢。如今呢個寫字,能算帳,也算是明事理了,再說,家裡也有大哥當著官,他就陪著爹娘吧。

  因為當官,說不定就要外派,好幾年都不回家的,這樣的日子,胡惢也不想過啊,家裡的產業越來越多,他總要盡一份力是吧。

  以前是他小呢,所以管不著,現在他長大了,也是時候來做這些事兒了,如果想要把姑娘嫁給他的人家,覺得自己這樣是沒有出息的,那正好,就不要說親事了。

  杜榆說道:“我看小弟這樣挺好的,以後也能謀生,養家餬口絕對不成問題。再說,拋開別的,我還是小弟的親表姐呢,我能不管他?”

  季氏點頭,要說當初把榆兒說給胡鑫,沒有一點兒私心是不可能的,她也給小兒子找一個更牢固的保障呢。就是以後這兄弟兩個分家了,小兒子也能過的很好。

  季氏知道,天下沒有不散的宴席,這一代在一起,但是等以後呢,不可能代代都在一起,早晚是分家。

  ☆、第256章 胡惢的婚事

  只要老大這邊能稍微照顧一下老二的子孫就成了。

  “這事兒,本來不要你操心的,你還懷著身子呢,都是我的不是,”季氏說道。

  “娘,這也沒有什麼?惢兒就是我親弟弟呢,我不操心,那怎麼成?我的意思是,反正惢兒是男孩兒,就是晚幾年也不成問題,咱們就慢慢的挑,總能挑到合心合意的,咱們在京里這麼幾年,認識的人也不少,您要是想找熟人家的姑娘,那更好了,把風聲一放出去,自然就有人上門來說這個話了,再有,您要是真看上了誰家的姑娘了,也可以去漏漏口風,人家要是願意,也是會給個暗示的,畢竟咱們是男方,要主動一些才是!”

  季氏忙點頭,她還真的就看中了一個姑娘,是王大奶奶的女兒。王大奶奶年紀也三十多歲了,有個女兒和胡惢是差不多大的。

  只是季氏想著自己小兒子是個沒有官身的,人家可是翰林之家,真要說,她說不出口。

  自己的孩子都是自己覺得千好萬好的,但是別人卻不覺得。

  杜榆聽了季氏的想法,笑著說道:“這事兒我幫著問問,咱們和王家是通家之好,他們家那是真的愛孩子,我們家這樣的,對媳婦向來是很好,王大奶奶說不定也看上了咱們家呢。”

  季氏說道:“只是我們家這樣,是不是?”

  杜榆說道:“娘,如果您還有個女兒,看著對方的門風很好,但是家世沒有咱家好,你樂意不樂意把人嫁過去?”

  “那是當然樂意的!”當初她女兒不就是這樣的?如今日子也過的更好了。

章節目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