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39頁
“……那她的名字?”
“雲秀嗎?”少年道,“她記得自己的名字,卻不記得父母是誰。只記得自己是祖母養育長大,可聽她的說法,祖母也已去世多年了。”
“……她可記得自己姓什麼?”
“這卻不曾說。”少年若有所思的看著他,“……莫非您有什麼頭緒?”
身上恍若被潑了一盆冷水,柳世番在尚未思索該如何是好時已脫口說出,“哦……某同宗親眷家中曾走失一女,她的模樣同尋人畫像十分近似。”
“原來如此……”少年繼續追問,“不知夫子那位宗親家住何處?”
柳世番這才醒過神來,意識到自己編了個十分拙劣的謊言。
他已從震驚中恢復,便也沒再欲蓋彌彰的編造下去,只道,“人言可畏。事已過去多年,不宜再興起風波。確定她的身份之前,暫時不便告知宗親下落,還請見諒。”
他身份、輩分擺在那裡,話都說到這一步了,少年豈敢不見諒?雖看上去並非真心體諒,卻也沒多說什麼。
柳世番又道,“若真是巧合,我也算是她的親長,可否容我單獨詢問她幾句?”
少年皺了皺眉,卻還是不情願的應道,“可。”
少年起身迴避去了。
也不知他同那姑娘說了些什麼——柳世番總覺著背後望過來的目光,令他的良心很是焦躁不安。
眼見為實。
他就算再自欺欺人,也不至於依舊覺得這姑娘只是個和她閨女長得一模一樣的同名之人。
——那個輾轉被賣的“丫鬟”,就是雲秀。
當初奉安觀里出了風化大案,幸柳家在蒲州根深葉茂,雲秀也在奉安觀里修行一事並未鬧得沸沸揚揚。
當然此風化案後來牽連出的問題依舊給柳世番造成了不小的麻煩,但這就是後事了。在當時,柳世番只是想儘快將雲秀接回長安安置,免得節外生枝。鄭氏能放下一直以來的心結,主動提請此事,柳世番老懷寬慰。覺著這件事就此便能塵埃落定了。
可惜他想錯了。
鄭氏說要把雲秀接回來,倒是第二日就安排了馬車。然而之後十幾天,她仿佛忘了此事一般,再不提後續。
柳世番既將家事交託給她,便也不想多加干涉,免得墮了她的臉面令她難做人——當然也跟他實在太忙,無暇去管有關——故而一直等她主動來說。
半個多月後,鄭氏終於說了。說的是——雲秀她接回來了,但對她很是忤逆,歸家就辱罵了她的婢女,還在她午睡時闖進去罵了一堆有的沒的,氣得她差點動了胎氣。她不過教訓了她幾句,她還竟甩手走了。也不知從哪裡學來的妖法,一大家子人居然攔不住她一個,等追出門去,就已找尋不見她的身影了。鄭氏怕被他責罵,一直沒敢告訴他,艱辛的找尋了半個月,發現連帶著奉安觀都不見了,只好稟告他,請他定奪。
柳世番:……
柳世番覺得鄭氏是恃孕而驕——竟編出這種鬼都不信的瞎話來,是她自己腦子壞了,還是以為他腦子也壞了。
他當時的心情難以盡述,因為他能想到的最合乎邏輯的解釋是——雲秀回家後出言不遜冒犯了鄭氏,鄭氏責罰時沒輕沒重誤害了雲秀,怕事發難逃,毀屍滅跡。待打點好奉安觀上下,確認他無處追查後,就編出這種瞎話來敷衍他。
他對雲秀確實父女之情薄弱。也怪雲秀同他沒親緣——她剛出生韓娘便難產而死。他只覺悲痛,難覺喜愛。待從喪妻之痛中舒緩過來,恩師來信告知他起復有望,他又開始為此歡喜奔波,更無暇關注她。待職權稍定,他也續弦了。年少他十三歲的嬌妻心性嬌蠻彆扭,欲作大度實則對他二婚有女一事耿耿於懷,老母也擔憂她能否善待繼女,他便順水推舟請母親撫養雲秀。
從出生後他就沒看護、逗弄過一次的孩子,相處起來實在尷尬。尤其雲秀又不似旁的幼兒那般懵懂可愛,就連忽閃著大眼睛裝害羞她都不會,卻會在旁人問“阿爹來了你怎麼不笑”時,反問“為何要笑”。這孩子太直來直去了,看到她你就知道她什麼都清楚,包括你跟她不熟這件事。所以就連裝作疼愛她,你都裝不出來。只能半尷不尬的相處著,並儘量減少單獨相處的可能。
但她畢竟是亡妻所誕,慈母所養。
她若不恭敬,你說她兩句也就罷了——畢竟你都沒撫養過她一日。你竟還打她,還打出事來,還屍骨無存……讓他如何向九泉之下的母親交代!
柳世番克制住怒火,將里里外外的奴僕審問明白後,便揮筆寫下休書,將鄭氏逐回了娘家。
但當然,最後他還是心軟了。
鄭家早已致仕歸養的老相公親自登門道歉——教出這等女兒是鄭家的錯,按鄭家家法該令她自縊謝罪。只是她腹中還懷著柳家骨肉,便饒她活到生產後吧。如今已將她收押在佛堂,每日念經懺悔,苦修贖罪。但望柳世番念及姻親,顧全體面,戕害子嗣一事還是私下處置了吧。
……可見鄭氏那番說辭,連她親祖父都不信。
柳世番早知他們這些重家風、名望的百代世家,都有些兇殘滅欲的家法,卻沒料到有朝一日竟會動用在他的妻子身上。
“雲秀嗎?”少年道,“她記得自己的名字,卻不記得父母是誰。只記得自己是祖母養育長大,可聽她的說法,祖母也已去世多年了。”
“……她可記得自己姓什麼?”
“這卻不曾說。”少年若有所思的看著他,“……莫非您有什麼頭緒?”
身上恍若被潑了一盆冷水,柳世番在尚未思索該如何是好時已脫口說出,“哦……某同宗親眷家中曾走失一女,她的模樣同尋人畫像十分近似。”
“原來如此……”少年繼續追問,“不知夫子那位宗親家住何處?”
柳世番這才醒過神來,意識到自己編了個十分拙劣的謊言。
他已從震驚中恢復,便也沒再欲蓋彌彰的編造下去,只道,“人言可畏。事已過去多年,不宜再興起風波。確定她的身份之前,暫時不便告知宗親下落,還請見諒。”
他身份、輩分擺在那裡,話都說到這一步了,少年豈敢不見諒?雖看上去並非真心體諒,卻也沒多說什麼。
柳世番又道,“若真是巧合,我也算是她的親長,可否容我單獨詢問她幾句?”
少年皺了皺眉,卻還是不情願的應道,“可。”
少年起身迴避去了。
也不知他同那姑娘說了些什麼——柳世番總覺著背後望過來的目光,令他的良心很是焦躁不安。
眼見為實。
他就算再自欺欺人,也不至於依舊覺得這姑娘只是個和她閨女長得一模一樣的同名之人。
——那個輾轉被賣的“丫鬟”,就是雲秀。
當初奉安觀里出了風化大案,幸柳家在蒲州根深葉茂,雲秀也在奉安觀里修行一事並未鬧得沸沸揚揚。
當然此風化案後來牽連出的問題依舊給柳世番造成了不小的麻煩,但這就是後事了。在當時,柳世番只是想儘快將雲秀接回長安安置,免得節外生枝。鄭氏能放下一直以來的心結,主動提請此事,柳世番老懷寬慰。覺著這件事就此便能塵埃落定了。
可惜他想錯了。
鄭氏說要把雲秀接回來,倒是第二日就安排了馬車。然而之後十幾天,她仿佛忘了此事一般,再不提後續。
柳世番既將家事交託給她,便也不想多加干涉,免得墮了她的臉面令她難做人——當然也跟他實在太忙,無暇去管有關——故而一直等她主動來說。
半個多月後,鄭氏終於說了。說的是——雲秀她接回來了,但對她很是忤逆,歸家就辱罵了她的婢女,還在她午睡時闖進去罵了一堆有的沒的,氣得她差點動了胎氣。她不過教訓了她幾句,她還竟甩手走了。也不知從哪裡學來的妖法,一大家子人居然攔不住她一個,等追出門去,就已找尋不見她的身影了。鄭氏怕被他責罵,一直沒敢告訴他,艱辛的找尋了半個月,發現連帶著奉安觀都不見了,只好稟告他,請他定奪。
柳世番:……
柳世番覺得鄭氏是恃孕而驕——竟編出這種鬼都不信的瞎話來,是她自己腦子壞了,還是以為他腦子也壞了。
他當時的心情難以盡述,因為他能想到的最合乎邏輯的解釋是——雲秀回家後出言不遜冒犯了鄭氏,鄭氏責罰時沒輕沒重誤害了雲秀,怕事發難逃,毀屍滅跡。待打點好奉安觀上下,確認他無處追查後,就編出這種瞎話來敷衍他。
他對雲秀確實父女之情薄弱。也怪雲秀同他沒親緣——她剛出生韓娘便難產而死。他只覺悲痛,難覺喜愛。待從喪妻之痛中舒緩過來,恩師來信告知他起復有望,他又開始為此歡喜奔波,更無暇關注她。待職權稍定,他也續弦了。年少他十三歲的嬌妻心性嬌蠻彆扭,欲作大度實則對他二婚有女一事耿耿於懷,老母也擔憂她能否善待繼女,他便順水推舟請母親撫養雲秀。
從出生後他就沒看護、逗弄過一次的孩子,相處起來實在尷尬。尤其雲秀又不似旁的幼兒那般懵懂可愛,就連忽閃著大眼睛裝害羞她都不會,卻會在旁人問“阿爹來了你怎麼不笑”時,反問“為何要笑”。這孩子太直來直去了,看到她你就知道她什麼都清楚,包括你跟她不熟這件事。所以就連裝作疼愛她,你都裝不出來。只能半尷不尬的相處著,並儘量減少單獨相處的可能。
但她畢竟是亡妻所誕,慈母所養。
她若不恭敬,你說她兩句也就罷了——畢竟你都沒撫養過她一日。你竟還打她,還打出事來,還屍骨無存……讓他如何向九泉之下的母親交代!
柳世番克制住怒火,將里里外外的奴僕審問明白後,便揮筆寫下休書,將鄭氏逐回了娘家。
但當然,最後他還是心軟了。
鄭家早已致仕歸養的老相公親自登門道歉——教出這等女兒是鄭家的錯,按鄭家家法該令她自縊謝罪。只是她腹中還懷著柳家骨肉,便饒她活到生產後吧。如今已將她收押在佛堂,每日念經懺悔,苦修贖罪。但望柳世番念及姻親,顧全體面,戕害子嗣一事還是私下處置了吧。
……可見鄭氏那番說辭,連她親祖父都不信。
柳世番早知他們這些重家風、名望的百代世家,都有些兇殘滅欲的家法,卻沒料到有朝一日竟會動用在他的妻子身上。